醃製原料:新鮮白蘿蔔10斤,海鹽0.5斤(不包括晾曬過程中的用鹽量)。
第一步:晾曬
先根據白蘿蔔的數量,在地上挖出一個方形的大坑,或者足夠盛放的容器。白蘿蔔洗淨,帶皮縱向切成兩瓣或四瓣,就可以開始晾曬了。傳統的晾曬方法,是把白蘿蔔攤放在乾淨的稻草上,現代人多數都改用曬簾晾曬,比傳統方法更乾淨衛生,晾曬的速度也更快。比較常用的晾曬方法有兩種:
方法一是先曬後揉鹽,就是把切好的白蘿蔔放在陽光充足且通風良好的地方晾曬,日落之前收回來,放在大盆中,撒入適量鹽,反覆揉勻,搓至蘿蔔變軟,再放入挖好的大坑裡或容器中,層層壓實(數量較多的時候需要重物在上面壓實)。每碼放一層蘿蔔就撒上一層鹽,最後再用大石頭壓在上面。如果用的是大坑,碼入蘿蔔之前,先在底部和四周鋪上乾淨的稻草,避免蘿蔔沾上泥土。全部蘿蔔都碼入大坑後,最上面再鋪上一層稻草,然後用石頭壓實。如果用的是陶缸等容器,底部和四周就不需再鋪稻草,但全部蘿蔔都放入容器中,層層壓實之後,頂部還是要鋪上乾淨稻草的,然後把石頭放在稻草上,將蘿蔔壓實。
方法二是先揉鹽後晾曬,就是切好的蘿蔔直接撒上鹽反覆揉勻,然後碼入大坑或容器中,碼放的方法和第一種方法相同,都是層層壓實後再壓上石頭,然後第二天再開始晾曬。
其實上述兩種方法的效果基本上相同,第一種方法是先曬,再用鹽殺水,第二種方法是先用鹽殺水,再曬,就這點區別,目的都是為了逼出蘿蔔中的水分,異曲而同工。第二天如果天氣良好的話,就把蘿蔔取出來繼續晾曬,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就先放在大坑或容器中,直到天氣變好再取出來繼續晾曬。晾曬過程中反覆重複上述步驟,並且要在每天中午都翻動一遍。如此反覆晾曬大約七天左右,直到蘿蔔的顏色開始變黃,壓實後再也不會滲出水分為止,晾曬的工作就可以宣告結束了。此時的蘿蔔大約有七成幹,可以放心地進入第二個步驟。
註:在反覆晾曬的過程當中,蘿蔔會滲出很多水分,如果是放在大坑裡壓實的,水分會直接滲入泥土中,不需要理會。如果是放在不漏水的容器中壓實的,每天取出蘿蔔以後,記得要把滲出來的水分倒掉。
第二步:醃製
醃製的基本調味料就是鹽,通常是每10斤新鮮白蘿蔔用0.5斤海鹽,喜歡甜味的還可以搭配適量紅糖或白砂糖,也有人喜歡再加點八角粉或陳酒,這些都可以依個人的口味來定,把它們和海鹽放一起混合均勻待用。晾曬好的蘿蔔放在大盆裡,再撒上混合均勻的調味料,用手反覆揉搓至蘿蔔變軟,然後裝入乾淨無油的醃製容器中,層層壓實,每碼放一層就撒上一層調味料,最後再用厚厚的黃泥把容器密封嚴實(不用黃泥也行,只要能密封嚴實就可以了)。密封醃製半年左右,蘿蔔就變成風味獨特的菜脯了。此時就可以開缸享用菜脯的美味了,將它切成條用來佐粥、炒菜或煲湯食用均可,吃法多樣。
註:如果希望菜脯的品質更上一層樓,或者希望把普通的菜脯變成老菜脯,那就不要急於開缸,而是繼續密封,進入第三個步驟。
第三步:貯藏
醃製半年左右的菜脯不要急於開缸,而是將它繼續密封貯藏,當初又脆又鮮的菜脯就會慢慢變得又松又軟。如果貯藏三五年時間,菜脯變得極老,味道更加濃烈,而且缸裡開始出油,顏色發黑,和老抽差不多,這就是菜脯油,它是極品的調味料,而此時的菜脯也就變成傳說中的老菜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