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體也能上國展,評委留下一句話,值得思考

2020-12-16 不二齋孫賓旭

唐代楷書柳體也能上國展,評委留下一句話,很值得思考。

國展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的簡稱,是書法界的盛會,每四年舉行一屆,至今已經舉辦了12界,被稱為書法界的「奧林匹克」,廣義上的國展還包括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其它全國性的書法大展,比如楷書展、隸書展、篆書展、婦女書法展等等。

以往的全國書法篆刻展在書體上一般喜歡行草書,甚至一個書法展覽一半以上的作品都是行草書,楷書、隸書、篆書的作品相對比較少,比較有限的楷書作品還主要是魏碑,被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廣泛學習並以之入門的唐代楷書卻很少出現在國展上。

王廣傑楷書創作1

以至於很多書法老師都直接把唐楷拒之門外,授課的時候根本就不教唐楷,直接從魏碑、隸書或者篆書開始教起,如果你去參加展覽的展前輔導,選擇字體的時候選了顏體、柳體或者歐體,都會被老師直接否定,然後塞給你一本漢代簡牘或者孫過庭的《書譜》,並說寫唐楷上展覽根本希望不大,甚至直接說寫某種楷書根本上不了展覽。

王廣傑楷書創作2

對於這個現象,經常參加展覽的朋友可能已經見怪不怪了,從90年代開始的王鐸書風,到後來的「二王」、孫過庭、黃庭堅書風,再到何紹基、趙之謙書風,一路走過來很多書法風格都風靡一時,就連《曹全碑》、《張黑女墓誌》都火過,就是沒有唐楷的事,偶爾有幾位唐楷作者入展也是為了照顧一下書體平衡,大都也是褚體,歐體、柳體確實少見。

王廣傑楷書創作3

不過最近兩年,書法的風氣有所轉變,柳體也能上國展,很多的全國書法展上開始出現唐楷,甚至多次出現歐體、柳體、趙體楷書,比如在第八屆全國楹聯書法作品大展上就有很多唐楷作品,顏體、歐體作品並不少,剛剛結束的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作品,其中北京王廣傑的一幅柳體楷書作品引起不少書法愛好者的注意。

王廣傑入展作

這幅作通篇以柳體楷書風格完成,是一幅八尺的大尺幅楷書,字徑12釐米左右,也是我們平時練習楷書的大小,不同於國展喜歡小字的套路,據說作者是一位研習柳體多年的柳體書法迷,主攻唐代楷書和啟功先生書法。他的這幅書法作品的入展,也給很多書法愛好者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我們平時最為熟悉,甚至不放在眼裡的唐楷也能入全國大展,作為僅次於「蘭亭獎」的全國性書法賽事,全國書法展在書風的影響力甚至比蘭亭獎還要大,在書法界和書法愛好者中有著很強的導向作用。

局部1

實際上,這次展覽的評委也給想要投稿參賽的書法家留下一句話,「個性特別突出的作品有些被拿下,中庸或者中庸偏上的作品佔了便宜」,這句話很值得思考,經過前些年的探索,書法家們碰了不少釘子,也找到了一些路子,現在書法也開始逐步回歸傳統,尤其是在全國性的書法展覽上。

局部2

很明顯,接下來學習傳統書法,並且稍有個性的作品可能更受歡迎,個性特別張揚的作品可能不好入展,除非有很強的書法功底支撐,畢竟全國書法展是一個選拔平臺,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標準,另類或者個性的作品,網絡是一個比較好的平臺。

對於這種現象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迎合了評委的「好色」,這件篆書在書法國展獲獎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首屆小品書法展上,書法家張紅傑的篆書作品獲得優秀獎。這件作品取法清人篆書,氣息純正,也體現了較高的書寫水準。張紅傑首屆小品展獲獎作品對於這件獲獎作品,好的地方不多說了,來看看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常有人說,寫唐楷難以入國展,其實這只是片面的認識。且不說在歷屆國展都能出現的褚遂良、顏真卿系列的作品,在十二屆國展上還出現了一件柳體作品。在當下的書法展覽中,有個現象就是取法精純的作品越來越受關注。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
  • 在書法國展上,隸書咋成了「弱勢書體」?
    但近些年來,國展和些大型展賽中,隸書的水平不盡如人意,入選率、獲獎率往往似「象徵性」的或「點綴式」的。國展論壇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同時舉辦的「國展論壇」上,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國展評委就曾坦言,當代隸書在國展上屬於「弱勢書體」。
  • 滿眼都是新「館閣體」的書法國展,就是我們追尋的未來?
    12屆書法國展現場當我們站在當代書法國展展廳裡欣賞書法作品時,直教人感嘆:形勢一片「奼紫嫣紅」,風格卻是「大同小異」。從某種程度上說,感覺就像當時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士人寫的「館閣體」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當然是為了迎合評委「口味」,創作出符合評委審美傾向的書法作品,這只是原因之一。試想一下,參加評審的評委肯定都會選自己認可的作品,這樣選出來的會有局限性。
  • 柳體口訣
    柳體雖然方筆居多,圓筆有時也有,多用在點、豎、撇等筆畫上。有的字撇捺用的都是圓筆。柳字的點總是比較圓的,有時一面是圓的一面是平直的,平捺往往寫得比較短,剛剛超出上面部分就停了。比其它各家的平捺都短。柳字的橫較細,豎比較粗。柳體的長撇、長橫都比較瘦,而短橫、短撇比較粗。短橫多作仰勢,即向上彎曲。長橫則多做俯勢。
  • 曾國藩書法欣賞,一手「柳體」達到書法藝術美!網友:能當書法家
    而在我國的歷史上除了王羲之的書法外還有很多書法大家,他們的書法同樣讓人稱讚,今天小七就為大家分享清朝曾國藩的書法!說到曾國藩大家並不陌生,他可是清朝的有名大臣,而且一生徵戰可以說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很多網友都以為曾國藩是一位大將軍,但是這位立下戰功的曾國藩卻是進士出身,文化基礎非常的好,因此說曾國藩文武雙全,那也不誇張,而曾國藩除了擅長打仗外,他的書法同樣贏得了很多網友的喜歡,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曾國藩的書法,一手「柳體」真的是寫出了書法藝術美
  • 柳體無高手?近代柳體楷書佼佼者,溥儒楷書賞析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以楷書聞名於世,是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楷書被後人稱為「柳體」。但是柳體楷書與其他三位楷書家相比,後世學他楷書的卻少的可憐,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 柳體臨習指導(附:柳體楷書臨習字譜)
    書法字帖欣賞《柳體楷書臨習字譜》柳體臨習指導附:書法字帖《柳體楷書臨習字譜》作品主要部分篩選出來柳體楷書臨習字貼之運筆柳字的用筆特徵柳體楷書臨習字貼之執筆寫法柳體楷書臨習字貼之執筆寫法 2、柳字的橫畫有長短區別,短畫粗而上昂,長橫細而下覆。橫與豎並不象顏體《勤禮碑》那樣橫輕直重有明確的定式,柳字的橫與豎輕重懸殊不太大,有的短橫甚至常常比豎畫粗重。3、柳字的撇和捺進行比較,一般撇輕捺重,這一點跟顏字一樣。
  • 「畫同樣的妝,穿同樣的裳」,國展書法,滿是「精緻利己」
    去年年底,第十二屆國展重中之重的行草展在陝西寶雞舉行,我專程去觀展,剛開始看很投入,感覺作品個個精到,件件成熟,但愈往下看,感覺都是一個調子,一個模式,這麼大的展覽,怎麼沒看到一件讓我激動、讓我放不下的作品。這可是全國展——被譽為書壇的奧林匹克!
  • 1500字楷書入國展,功力深卻沒個性,作者:沒個性也是個性
    :沒有個性也是一種個性雷淼餘的這件國展作品,讓人一眼看上去很舒服,但沒什麼亮點。雷淼餘作品在國展展廳這件作品算得上一幅大作,八尺的紙張,差不多有1500字。創作這樣的作品,考驗的不僅是作者書寫的能力,還考驗著作者的毅力。
  • 保安大爺「瘦金體」告示,為何能勝過書法國展的作品?
    宋徽宗創瘦金體,除了留下一些書法作品外,還通常用在繪畫上的題款。瘦金體線條剛勁爽利,結構瘦挺修長,自帶一種富貴之氣。雖然後人也有學瘦金體的,但終歸是少數。保安大爺能寫一手漂亮的瘦金體,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正是這種身份與書法水準之間的差異,讓人讚譽保安大爺是隱藏民間的書法「掃地僧」。 書法國展上的「瘦金體」
  • 如何看待有人「一入柳體誤半生」的說法呢?
    我們對「一入柳體誤半生」這句話不能理解錯了,這句話意思是說學習柳體,要花費半生時間去臨寫,去領悟,去創新,要耗費學習者很多時間的意思。現在很多書法愛好者只取其筆畫的均勻,而忽略變化,從而容易把「柳體」寫得如印刷體一般,過於呆板,缺乏靈氣,如同現在流行的「館閣體」。造成這樣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優秀的柳體楷書老師帶入門,對柳體的用筆筆法及字型沒有足夠的理解,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地刻板模仿。
  • 11歲小朋友寫柳體,瘦硬通神,讓人汗顏,專家:太板
    11歲小朋友寫柳體,瘦硬通神,讓人汗顏,專家:太板了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楷書被稱為「柳體」,是中國書法史上四大楷書之一,和顏真卿、歐陽詢、趙孟頫的楷書並稱,同時柳公權還與顏真卿並稱為「顏柳」,因為顏體書法豐腴厚重,柳體楷書瘦勁硬朗,又被譽為「顏筋柳骨」。
  • 能把硬邦邦的柳體寫活,此人著實不簡單!
  • 「新國展」裡的大學生「翻譯官」
    資料圖片  3月10日,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以下簡稱「新國展」)啟用作為入境人員集散點。「響應號召,守護國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33名師生志願者馳援「新國展」,提供防疫語言志願服務。疫情之下,「95後」「00後」大學生有著怎樣的擔當,一起讀讀他們的故事。  隊伍集結「有速度」  「只考慮了5分鐘,我就決定報名。」
  • 國展作者甘肅孫世功談學書:雖五體皆有涉獵,深好之者行草二體也
    甘肅孫世功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草書《孟浩然詩二首》編輯釋文: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孟浩然詩二首作品局部甘肅孫世功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草書《孟浩然詩二首》創作手記:餘學書有年,雖五體皆有涉獵,深好之者行草二體也。十二屆全國書展舉辦之際,欣逢盛世,中華文明復興有期。古賢言,筆墨當隨時代,常思作書當以正大氣象為時代而歌。
  • 「品進博、逛國展、賞燈會」 66國展集市開市
    6月6日,由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主辦的「品進博、逛國展、賞燈會」主題活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亮相。
  • 國展評委:「燥筆」用的時候要慎重!
    技法及形態上運用「燥」主要針對墨法,強調「燥」與「潤」的辯證運用。比如歐陽詢《用筆論》:「其墨或灑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孫過庭《書譜》:「帶燥方潤,將濃遂枯。」姜夔《續書譜》:「凡作楷,墨欲毛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
  • 從評委的角度來說,怎麼樣的說課是優秀的?(值得學習)
    我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從評委的角度去看,怎麼樣的說課才是優秀的?因為我參加過幾次說課比賽,評委的評分有時相差很大,說課評比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看了著名教師竇桂梅《談說課》的文章,應該說,竇老師的這篇文章詮釋了我的疑問,值得學習和參考。
  • 國展上的書法,為何難以動人?裝腔作勢,失去藝術本真
    12屆書法國展現場書家在這種狀態和條件下,正處於創作的最佳時機,往往能超常發揮,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當年蘭亭雅集,王羲之的《蘭亭序》便是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來的。12屆書法國展作品孫過庭的「五合」之說,已涉及書法創作中的心理要素,但沒有揭示出蘇東坡所說的「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的深層心理機制。書法創作中,如何能進入「無意於佳」的心理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