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去養老院吧!」獨生子女的痛,在當代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2020-12-07 好奇的萌娃控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給孩子最珍貴的財富,但獨生子女永遠體會不到。」

生兒育女是每個女性都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也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裡程碑,對於很多女性來說,如果沒有經歷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而對於我們女性來說,生兒育女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天賦,只有經歷過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才算是沒有遺憾的。

在以前的時候,「母系社會」下的女性更像是一個「生育工具」,為了夫家生兒育女,為了夫家繁衍子嗣,還必須為夫家生兒子。

所以,那個時候的女性生育子女是沒有限制的,一戶人家平均都有5、6個孩子左右,那個時候的生活雖然苦,但是熱鬧。

後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每家每戶的人口驟減,一戶人家只能有一個孩子,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命」。

而「獨生子女家庭」也就此誕生,如今,距1979年已經過去了41年了,獨生子女家庭的狀況過得怎樣呢?

在1979年獨生子女政策剛剛實施的時候,很多家庭響應號召,守著一個孩子過日子,由於生活開支大大的減少,人們的生活水平肉眼可見的提高。

而那個時候也才嘗到了獨生子女的甜頭,覺得獨生子女也挺好,父母不會那麼累,生活水平也能跟得上,紛紛覺得不錯。

但是,41年過去了,才知道「先甜後苦」到底是怎樣一種滋味。

很多獨生子女已經結婚生子,但是,生活的卻並不是那麼輕鬆,獨生子女要承擔的責任非常大,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剛哥就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於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還是一個男孩,父母覺得心滿意足,就這樣照顧剛哥長大。

等到了結婚的年級,認識了同樣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老婆,兩個人結婚之後也有了一個孩子,一家三口生活的很幸福。

但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剛哥的媽媽得了腦溢血,大晚上一家人手忙腳亂的給老人送到了醫院,用為數不多的存款繳了住院費,每天還要公司、醫院兩地跑。

好不容易媽媽的身體好了一些,嶽父在幹農活的時候又摔了一跤,夫妻倆又趕忙的回了老家,照顧了幾天之後又要去看媽媽。

這一番折騰下來,剛哥和老婆都覺得非常累,但第二天還要上班,這樣來回折騰之後,老婆的工作還丟了,兒子的學校也對家長的消極配合頗有微詞。

這天,媽媽又給剛哥打電話說想要出院,忍無可忍的剛哥在萬般壓力下怒吼:「求你去養老院吧,別拖累我!」

而看著這幾天老了一圈都不止的兒子,老兩口也知道,自己有人照顧就是減輕兒子的負擔,也只能同意去住養老院。

其實,這種獨生子女家庭的無奈和痛苦,在當代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都是標準的「421模式」,上面有4個老人需要贍養,夫妻倆也要生活,下面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四腳吞金獸」。

這種家庭中,年輕的爸爸媽媽壓力是最大的,標準的「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緊緊巴巴,工作兢兢業業不敢犯錯,生活中一旦有變動都會覺得害怕,連病都不敢生。

所以說,獨生子女家庭其實很可悲,雖然年輕的時候享受到了父母所有的愛,但是,長大之後的壓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反觀二胎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相比,二胎家庭的壓力會小一些,一旦父母的身體狀況出現了什麼問題,兄弟姐妹都會幫忙照顧。

而且,在小時候,二胎家庭的孩子也是一個陪伴,只要父母教育得當,不重男輕女或者大寶非要讓著小寶,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父母生病的話,兩個孩子也可以輪流照顧,壓力不會壓在一個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去世的話,兩個孩子也是一個照應,可以相互幫扶,畢竟有著血緣關係,兩個人孩子也能面對未來的艱難險阻。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獨生子女的家庭好,還是二胎子女的家庭更好呢?你覺得獨生子女家庭還有什麼事情需要面對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求你們了,給我留條活路'',獨生女求父母去養老院,老人含淚答應
    我們身邊很多出生於80年90年代的人幾乎都是獨生子女,雖然在多子女家庭看來,獨生子女的成長也許是孤單的。但是獨生子女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能夠獨享父母的愛,所以一路走來都非常的開心幸福,但是隨著父母年齡一天天的增長,一切似乎都有所改變。
  • 快撐不住了,求你去養老院吧!」
    人到中年,就像夾心餅乾,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不敢病不敢死,不管你內心多崩潰、壓力多大,在一家老小面前你都要忍住情緒,佯裝堅強。張愛玲曾這樣描述: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每個中年人,都如一隻負重的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不敢停歇,艱難前行。
  • ''求你們,給我留條活路'',獨生女求父母到養老院,只能含淚答應
    我們身邊也有非常多出生於80後,90年代的一些人幾乎都是屬於獨生子女,雖然在這一些很多家庭子女當中來看,獨生子女成長也真的是非常的孤單,但是獨生子女卻並不是自己這麼認為的,因為他們能夠去獨享父母的愛,所以一路走來也都是非常開心快樂的,但是跟隨著父母年齡一天一天不斷的增長,似乎也有所改變了。
  • 新型養老正在流行,不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兒女,獨生子女可以鬆口氣
    執筆:七月定稿:七月截止到2020年,我國獨生子女人數大概在1.8億,養老一直是積壓在獨生子女身上的一座大山。另一種就是去養老院,雖然花錢不少,但兒女更省心,可老人卻很難過,這兩種養老方式各有各的弊端,都不好。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思想和科技都在進步,同時養老方式也在進步,這不一種新型養老就正在流行,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兒女,老人生活愜意瀟灑,兒女也樂得自在,兩全其美。
  • 「求求你放我一條生路」,獨生女兒求父母去養老院,老人含淚點頭
    如今我國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已經步入了不惑之年,真正品嘗到了什麼叫做上有老下有小的滋味。當然這種感覺並不是甜蜜的,反而更多的是苦澀,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感慨生活壓力之大,因為有的時候現實真的讓人喘不過氣。
  • 「對不起,放我條生路吧」,獨生女懇求父母去養老院,無奈答應了
    在中國人的思想裡面,孝道是最重要的,父母含辛茹苦將孩子養育大到老的時候,不求子女能夠大富大貴,但是一定要盡到贍養的義務,多子家庭與獨生子女家庭有很大的差距,多子女家庭在贍養老人的時候,可以平均分配,但是獨生子女家庭卻要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 一個懂得穿搭的人,品味也會在他們的身上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下面就一起跟隨五爺的鏡頭,一起來到三裡屯街區去看一看吧,希望這裡美女們的穿搭,能夠給你帶來新的體會。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天饋贈的一份禮物,我們每個人的到來都是有意義的並且只要穿著得當,那麼這樣就能夠大大的提升你的自信心和吸引力,喚醒你內心沉睡的潛力,讓你能夠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能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才是孝順!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這個事情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我國的傳統觀念裡,把自己的父母送去養老院是個不孝的行為,而被送去的老人也會被周圍的人看作為子女不願意管的老人。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為1.76億人,佔總人口比重12.57%,這一比例相較於2018年提升0.64個百分點。同年,人口出生率下為10.48%,較2018年下降0.46個百分點。
  • 為何國外老人主動去養老院,而把中國老人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
    對這一代的獨生子女來說,既要肩負下一代的養育責任,更要承擔老一輩的養老問題,壓力不可謂不重。 傳統思想中的「養兒防老」依然很有市場。不過家庭養老的巨大壓力顯然很難承擔,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投向了社會養老。
  • 2020,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開始退休了
    1960年前後出生的人,開始退休了。 這代人有一個獨特的身份: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開始退休了,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再過10年,這些70多歲的老人,絕大部分可能就要住進養老院了。人們不得不正式面對老齡化的事實,遁無可遁了。
  • 人老了,什麼時候適合去養老院?老人說:我60歲出頭就入住養老院了!
    ,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難道真的要等到身體不能自理再去嗎?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位常駐20多年養老院老人的選擇吧! 王大爺剛住進養老院的時候只有六十出頭,老伴才五十多歲,兩人身體都很健康,對此很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麼這麼早就住進養老院來了呢?對此王大爺說了自己的看法。
  • 這一代新的設計語言,在它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一代新的設計語言,在它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你們覺得呢?
  • 「兒子求求你,別再送我去養老院了」80歲老大爺的發言戳人心
    文|暖時光 因工作需要,前段時間單位組織去了一家養老院採訪。原本我們的工作進展的很順利,可臨近結束的時候,有位老大爺的兒子去看他,沒想到老人一下子爆發了。80歲的老大爺哭著求兒子,說能不能把他帶回家,他再也不想在養老院待了。
  • 我將父母送進養老院,然後花天酒地去了!
    我一眼便能看出老人的女兒是一位通情達理的人。 多巴胺曾經多次強調過:老年人的發熱咳嗽必須要得到重視,因為肺部感染是導致老年人喪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長期生活在養老院或醫院裡有著各種慢性基礎病的老人。 「最近吃飯有沒有嗆咳?」我轉過身去詢問伺候老人生活的護工。
  • 鬼知道三胎好不好,獨生子女就挺好!
    但「只生一個好」的政策,強行打破了固有觀念,更把家庭的重心從父輩轉移到了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觀念上、習慣上、行為上的種種衝突。不過,在閱讀研究報告和論文時,我還是發現了一些獨生子女的不一樣,不能叫「臭毛病」,算是「弱項」吧:1.易偏執,彈性差一項關於偏常人格維度的研究指出,獨生子女較非獨生子女,更愛鑽牛角尖,容易陷入偏執情緒難以自拔。研究者認為,這或許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意識更強有關。
  • 股市把人性的弱點體現的淋漓盡致
    去醫院看病得交錢吧,到股市裡看病也得交錢。不交錢病就好不了,交的越多好的越快。專門治療夢遊、狂想症、自閉症、手欠,5年一個療程,兩個療程痊癒。 股市裡會把人性的弱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果想鍛鍊一個人把他帶入股市,如果想考驗一個人把他帶入股市,如果想擊倒一個人請把他帶入股市。
  • 日本養老觀的微妙變化①:當你老去,成為養老院的一張床位
    選擇去養老院或付費式老人公寓,有人提供夥食,還有保健方面的服務,或許還比較輕鬆。有些養老院提供日間服務。兒女每天上班時間家裡沒人照顧時,老人可以去養老院參加活動、吃飯、洗浴等。還有一種情況是老人患有疾病,家庭護理難以負擔,不得不求助於專業護理機構。
  • 獨生子女家庭憑這一紅本子,一次可領7000元
    可是隨著80後步入40歲,90後步入30歲,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們也逐漸老去,需要兒女們養老。相信80後、90後都深有體會,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自己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一對「雙獨」夫妻,可能要養一個孩子和四個老人。
  • 日本這些個性化的養老院,顛覆了你對養老院的認知!
    希望老人不要整天呆在房間裡,而是能走出去跟大家交流,結交新的朋友。室內外溫泉室以及洗黃金浴完全從老人的需求出發設計,非常人性化。由於老人行動不太方便,進入浴室的路面設計成無障礙設計,必須要臺階的就採取平滑的緩坡進行過渡。
  • 獨生子女注意了!這一「紅本子」值錢了,再忙也要抽空去領錢!
    如今人們不需要再為了吃飯而發愁,農村的人蓋起了小洋樓,城裡人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就足夠證明當下居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了。不過當下的生活成本也一樣在提高,例如之前那些遵守「計劃生育」的人,只生育了一個孩子,而現在二胎政策已經開放,那麼對於獨生子女來說,贍養老人的壓力增加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也推出了一些補貼政策來扶持那些獨生子女,減輕他們贍養老人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