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放我一條生路」,獨生女兒求父母去養老院,老人含淚點頭

2020-12-23 寶寶好萌

如今我國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已經步入了不惑之年,真正品嘗到了什麼叫做上有老下有小的滋味。

當然這種感覺並不是甜蜜的,反而更多的是苦澀,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感慨生活壓力之大,因為有的時候現實真的讓人喘不過氣。

小孫還有兩年就40歲了,前幾年響應國家號召生了二胎,如今大女兒剛剛上小學,小女兒還沒上幼兒園,為了照顧孩子,她早早的就辭去了工作,家裡的開支完全靠老公一個人工作支撐。

和小孫一樣,老公也是獨生子,大女兒出生的時候,老人還能幫忙帶一帶。

可是最近兩年,雙方老人的身體都不太好,所以也實在幫不上小孫他們什麼忙。不過好在老人平時生活都還能自理,所以小孫也算是知足了。

然而前段時間小孫的父親在拿東西的時候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了下來,整個人瞬間就麻木了,醫生說很有可能要長期休養。

小孫的母親本來身體就不好,平時還要父親照顧,如今兩個老人都臥病在床,小孫的生活一下子就忙亂起來。

她一個人要照顧兩個孩子,又要照顧兩個老人,真的是力不從心。

也許是因為躺在床上心情不好,老人還時不時地對她發火,但是一天從早不停的打電話,讓小孫一會送這個來,一會送那個來,但是每次又會把東西丟在一邊。

終於小孫崩潰了,她對父母說自己已經連著很多天沒有好好睡覺了,自己家裡兩個孩子就讓她忙得不可開交,如今父母臥病在床又讓她的生活雪上加霜。

當小孫說出"求求你們放我一條生路"時,老人呆住了,但是相視無言之後含淚點了點頭,同意了女兒提出的送他們去養老院的要求。

01獨生子女有哪些痛?

1、遇到事情無人分擔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而這些情況往往會打亂我們平靜的生活。

如果家裡有兄弟姐妹,這個時候往往都能夠伸出援助之手,或者給出一些中肯的建議,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明,能夠讓人們瞬間就有了方向。

但是獨生子女顯然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只能一個人扛下所有的事情,找不到能夠傾訴的對象。

2、養老壓力過大

獨生子女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養老壓力,因為父母年老時他們很有可能不僅還在上班,而且還會有自己的孩子需要撫養。

所以在對老人的照顧上即便心有餘,也只能是力不足,這會導致他們內心產生愧疚之情,嚴重影響自己的情緒。

巨大的養老壓力會讓獨生子女手足無措,真的很難做到不負如來不負卿,顧得了小的就顧不了老的。

02獨生子女應該如何面對父母養老問題?

1、儘量親力親為

父母老了之後,最希望的當然是得到兒女的照顧,所以即便工作再忙,子女也應該抽出時間多關心老人。

這份關心不一定要時時刻刻陪在他們身邊,畢竟這也不太現實,但是有時間就去探望老人,平時每天電話問候老人,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會讓老人心裡感到溫暖。

2、選擇養老院

雖然在我們傳統觀念裡,送父母要去養老院就會被認為不孝,但現實情況卻是越來越多的老人只能選擇養老院。

畢竟和獨自在家相比,養老院裡有專門的人照料老人,這會讓子女更放心。當然子女也應該抽出時間多去看一看老人,讓老人知道自己依然關心他們,這樣至少老人的情緒是開心的,對老人的健康也會有利。

相關焦點

  • ''求你們,給我留條活路'',獨生女求父母到養老院,只能含淚答應
    我們身邊也有非常多出生於80後,90年代的一些人幾乎都是屬於獨生子女,雖然在這一些很多家庭子女當中來看,獨生子女成長也真的是非常的孤單,但是獨生子女卻並不是自己這麼認為的,因為他們能夠去獨享父母的愛,所以一路走來也都是非常開心快樂的,但是跟隨著父母年齡一天一天不斷的增長,似乎也有所改變了。
  • ''求你們了,給我留條活路'',獨生女求父母去養老院,老人含淚答應
    但是獨生子女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能夠獨享父母的愛,所以一路走來都非常的開心幸福,但是隨著父母年齡一天天的增長,一切似乎都有所改變。小李是出生於80年代初的獨生女,小時候的她衣食無憂,父母又都有著不錯的工作,所以和其他孩子相比,在生活上小李有著明顯的優越性。但是在她上大三的那年,父親的身體開始變差,讓她第1次有了生活的壓力。
  • 「對不起,放我條生路吧」,獨生女懇求父母去養老院,無奈答應了
    文/胡胡育兒日記「你養我小,我養你老。」80後獨生女不堪重負,跪求父母去養老院,老人含淚答應了文文從小就受到了父母的寵愛,家境也十分的好,其他小夥伴沒有的東西,文文早早的就擁有了,在自己大學畢業之後就結了婚,與自己的丈夫婚後育有一女,本來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將這個家庭改變了。
  • 生男生女都一樣?35年後的差距告訴你:有些父母註定進養老院
    比如說,不肯直接面對晚年生活差距的老一輩,不肯結合中國大環境下默認潛規則的部分網民,他們整齊劃一說著「生男生女都一樣」,仿佛看不到中國十億底層家庭的無奈和晚年苦楚。所以,今天不如我們掰開了、揉碎了說清楚,生男生女到底是否一樣?全部結合身邊真實案例,告訴你35年以後,只生女兒和只生兒子之間的差距,而其中,有些父母註定要去養老院。
  • 「兒子求求你,別再送我去養老院了」80歲老大爺的發言戳人心
    文|暖時光 因工作需要,前段時間單位組織去了一家養老院採訪。原本我們的工作進展的很順利,可臨近結束的時候,有位老大爺的兒子去看他,沒想到老人一下子爆發了。80歲的老大爺哭著求兒子,說能不能把他帶回家,他再也不想在養老院待了。
  • 70歲老人被強行送進敬老院,老人含淚傾訴,生男生女為啥不一樣
    都說養兒為防老,有些年齡大的老人更是重男輕女,希望家裡生的都是男丁,香火旺盛,竟將來自己老了也能得到孝順,可是等到老人真正年邁的時候才發現當初的想法是多麼的錯誤,而如今也後悔莫及。70歲老人被強行送進敬老院,老人含淚傾訴,生男生女為啥不一樣王大爺今年70歲了,已經到了古稀之年,正是子孫滿堂,安享晚年的年齡,可王大爺現在的處境卻讓王大爺活了半輩子怎麼也沒想到,前幾個月,王大爺被自己的親兒子,強行送進了養老院。
  • 「爸,我太累了!快撐不住了,求你去養老院吧!」
    來不及太久的悲痛,經歷流產和父親的意外之後,小美果斷向父親提出,希望他去養老院,她已經打聽好一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這錢她來出。她告訴父親,在養老院有醫護人員隨時照看,還有一群同齡的老夥伴在一起,不至於孤單。「不去!不去!要是左鄰右舍知道了,還不丟死人。」「我有閨女,幹嘛去讓人家養老。」「養老院哪有自家舒服,在那裡還要看人家臉色。」
  • 70歲老人被強送養老院,含淚勸告身邊人,生男生女真有差別
    相比於女兒,很多家長更加重視兒子的培養,念著"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偏心兒子,把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給兒子,渴望老了的時候有個堅實的靠山。然而,並非每一個有兒子的老人在暮年之時都能夠得到兒子很好的照顧,甚至還會被送往養老院孤獨生活,這樣的現狀令老人們不禁感到十分心寒。
  • 70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含淚訴說:老了才懂,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但是張老漢對於女兒的話就沒有那麼有耐心了,每當女人做出錯誤的事情的時候,張老漢就會用最嚴厲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並且有的時候還摻雜著打罵的教育。就算是女兒的學習成績特別的優秀,張老漢也是100個不情願,覺得孩子讀書是沒有什麼用的,所以女兒上大學之後還需要打工花錢給弟弟讀書。
  • 我將父母送進養老院,然後花天酒地去了!
    我轉過身去詢問伺候老人生活的護工。 護工的答覆很肯定:「沒有嗆咳,就是我昨天中午為老人洗澡,可能有些著涼吧?」 不管怎麼說還是為這位常年患有高血壓病、腦梗死、慢性支氣管炎的老人做一些比如血常規、胸部CT的檢查再說吧。
  • 「求你去養老院吧!」獨生子女的痛,在當代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剛哥的媽媽得了腦溢血,大晚上一家人手忙腳亂的給老人送到了醫院,用為數不多的存款繳了住院費,每天還要公司、醫院兩地跑。好不容易媽媽的身體好了一些,嶽父在幹農活的時候又摔了一跤,夫妻倆又趕忙的回了老家,照顧了幾天之後又要去看媽媽。
  • 70歲老人被強送敬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我陪你到老"這本應該是兒女與父母親情中最美好的樣子,然而現實中卻很難有人做到這點。如今被送到養老院,還是女兒隔三差五的過來看望父親,每次來都提一堆東西。和身邊人聊天的時候,他也含淚告訴別人: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年輕時沒想明白,現在全知道了。
  • 75歲老人被塞進養老院,含淚控訴:到老了才懂,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使用了錯誤的模式,但是父母們卻沒有意識到,還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好。於是等孩子長大了之後,家長們才後悔莫及,意識到當初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孫爺爺已經70多歲了,但是他最近遇到了一件令他十分心煩的事情,因為他的兒子要將他送到養老院,孫爺爺並不願意去養老院,因為他覺得這是兒子不想養老才將他送去那裡。其實孫爺爺還有一個女兒的,但是由於女兒與他的關係並不是很好,所以也不好求助於女兒。孫爺爺在年輕的時候非常偏心他的兒子,兒子不管做錯了什麼,孫爺爺都只是口頭上指責兩句,但是當女兒犯錯的時候,他就會十分的不耐煩。
  • 人老了,什麼時候適合去養老院?老人說:我60歲出頭就入住養老院了!
    ,為了減輕兒女們的生活負擔,大部分都想著將來老了去養老院,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難道真的要等到身體不能自理再去嗎?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位常駐20多年養老院老人的選擇吧!,又有點不現實,所以他覺得自己不能那麼自私,於是就想著去養老院養老,這樣既不拖累女兒,還能讓自己老有所依。
  • 為何國外老人主動去養老院,而把中國老人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
    01 談到養老院,中外文化對此有著截然相反的觀點,外國老人更喜歡去養老院養老,可以獲得更加專業的照料;但是在我國,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卻往往意味著「不孝」,這種差異僅僅是文化上的區別嗎?其實原因有很多。
  • 1個護工看10個老人、90%老年人沒有床位,我在養老院目睹了一切
    最開始送父母去的時候,父母每晚電話都要跟我們哭訴,說護工打他們、亂發脾氣,還說「我們有錢,如果再留我們在這裡,我們就去死「。那時候我接到電話,心裡不是滋味,時常深夜痛哭,拉鋸戰幾番才安撫下父母。每周我們都會去看父母,這時也往往是養老院的攀比時刻,意味著「家裡有人惦記」,如果一大家子熱熱鬧鬧來,則更是體面事。
  • 晚年身體不便時,是去養老院還是居家請保姆呢?2個老人說了實話
    看著兒子女兒整天為我請假,我也於心不忍,最後,我自己要求去的養老院。不是子女不孝順,是我知道他們的日子也難。父母子女一場,我不能太自私了,我去養老院,用我的退休金支付,儘量要給子女添加負擔,也算我們今世的情緣有了了解吧。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能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才是孝順!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這個事情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我國的傳統觀念裡,把自己的父母送去養老院是個不孝的行為,而被送去的老人也會被周圍的人看作為子女不願意管的老人。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老年人口持續上升,老齡化趨勢在加強,我國的養老壓力也越來越大,就80後、90後一代人來說,這兩代人絕大多數都為獨生子女,而這兩代人到現在是社會的青壯年,社會建設的主力軍,而他們的養老現狀是一對夫妻要贍養四個老人甚至更多。我們可以假設老人們都有足夠自己醫療,生活的退休金。然而生活照料確實要壓在年輕夫妻身上的大山。
  • 「放愛一條生路,不要執迷不悟」
    放愛一條生路別再執迷不悟帶走你的自由和我的祝福離開 離開別再作繭自縛不愛就不愛不要捨不得離開讓這個錯早點結束……——那英,《放愛一條生路》2018年3月28日上午,安徽蕪湖街頭,王某向前女友陳某求複合被拒絕,開車撞停女友的紅色路虎SUV,下車並上陳某的車後,點燃汽油與她同歸於盡。
  • 退休老領導深度剖析養老院鄙視鏈,處長決定追生二胎
    路上處長又和我說了說老C的情況,女兒在國外嫁了外國人,早入了外籍,一般是不會回國了,老C和老伴退休後曾長期旅居國外,但還是決定落葉歸根回國養老,前年老C的老伴走了,老C住進了這家養老院,據說在省城是一家不錯的養老院。處長說這次去看看老C也好,因為我們都會老去,將來多半也要住進養老院的。我曾以為老C腿腳不利索了,見面後才發現他身體無恙精神還好,自己明明能去趟單位而要我們跑一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