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領導深度剖析養老院鄙視鏈,處長決定追生二胎

2022-02-08 老李校長

每到年底,單位就有一項固定工作——慰問離退休老幹部。因為離退休的老同志人數很多,所以分組到各個處室去抓好落實。慰問工作簡單地說就是把按規定採購的慰問品和慰問金送給老同志並代表組織把新春祝福帶到。往年處裡負責的十幾個老同志,一般都是打個電話自己過來領慰問品了,到單位互相寒暄問候一下,然後提上幾袋慰問品回家,也算是機關大院中獨有的一份年味。但今年,老C處長在電話裡說自己不來了,麻煩處裡的同志跑一趟養老院去看看他這把老骨頭。我雖沒和老C共事過,但常聽處長提起他,多年的省廳人事處長,名校畢業,特別是女兒培養得極其優秀,早已在國外定居。慰問名冊顯示,老C今年72歲,估計是腿腳不利索所以不能自己來了,於是向處長報告了此事,處長曾在老C手下工作多年,便決定和我下午抽空專程去慰問一次老C 。路上處長又和我說了說老C的情況,女兒在國外嫁了外國人,早入了外籍,一般是不會回國了,老C和老伴退休後曾長期旅居國外,但還是決定落葉歸根回國養老,前年老C的老伴走了,老C住進了這家養老院,據說在省城是一家不錯的養老院。處長說這次去看看老C也好,因為我們都會老去,將來多半也要住進養老院的。我曾以為老C腿腳不利索了,見面後才發現他身體無恙精神還好,自己明明能去趟單位而要我們跑一趟呢?年底單位事多大家很忙的。老C大概也猜出了我的不悅,笑哈哈的解釋希望我們來養老院的真正原因。我們代表單位來看望他一次,可以間接提高他在養老院的生活質量這讓我和處長有些不解,在我固有的思維中,養老院提供的生活質量肯定是和錢掛鈎的,錢多的顧客去收費更高的養老院,同一養老院中肯定是給錢越多的顧客院方提供的服務越多。什麼時候和別人來看望掛鈎了。於是老C把自己入院一年多來觀察到的養老院鄙視鏈和我們一一道來。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應該看一看這裡面的門道,特別是現在的職場工薪一族。養老院要盈利,一是向顧客收費並維持良好的口碑,二是控制支出比如說人工支出。這裡的人工支出主要是護工的工資,城裡普通的養老院一般6-8個床位配1個護工,這邊收費高點,4-5個床位配1個護工,護工照顧老人需要兩班倒,底薪在4千左右,照顧失能及不能自理的床位有額外加錢。老C做過人事處長,所以對人員變動頗為敏感,根據他的觀察,這裡的護工收入比普通養老院稍高,但流動仍然是非常快的,院方最頭疼的一項工作就是持續的招人,經常性的遇見員工辭職。那提高護工收入試試,比如底薪提高到八千一萬,帶來的結果肯定是對外招人好招了,但招來了一樣不好留,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把做護工作為一種職業過渡,本來就沒打算幹長久,月薪越高越有利於個人早日完成小額積累,然後辭職去做其他的職業。所以單純靠提高收入,未必好解決,另外提高收入就得提高收費,一定會造成潛在客戶流失。那些留下來的護工,未必是對一月4千5千感到滿意,而是綜合比較之後選擇的權益之計。畢竟,養老院內部的江湖,和外面的世界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說——金錢在生活中給人可以萬能的感覺,但在養老院裡就真的只是錢而已了。錢多的老人肯定受到院方的尊重,但未必受到護工和其他老人的尊重。特別是這個老人沒有親人在身邊,很少有人來探望時。但養老院裡不一樣,不管你過去的人生有多麼精彩,不管你現在的身家有多麼豐厚,在養老院裡你基本找不到聽眾,也不會有什麼人圍著你奉承,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憑什麼去討好你?再說真正的土豪,大可在家請最好的醫護外加好幾個護工三班倒的照顧,還用來養老院嗎。可見選擇來養老院的,也不可能豪出天際去,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呢。老C總結了,來這家養老院的都是經濟條件還算可以但居家養老都有困難的老人。特別是子女不在身邊,身體機能退化後,請普通的住家保姆難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而不得不選擇來養老院。所以,錢多的老人院方當然歡迎,但你不要指望因為錢多而獲得周圍老人的好感,如果自己無兒無女,或者兒女遠在他鄉很少回家探望的話,錢再多也一樣位於養老院內部鄙視鏈的底端。養老院裡老人之間的鄙視鏈很有意思,多子女的鄙視獨生子的,有獨生子的鄙視無子女的,子女在本地的又鄙視子女在外地的。這一鄙視鏈產生的邏輯依據,就在於這位老人入院後獲得了多少親屬的探視。因為老人親屬的探視密度,與護工的服務質量及院方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同頻共振。要知道養老院的護工也只是一個普通打工人,工作強度還特別大,一個護工要照顧多個老人,比如這裡4個床位配一個護工,但由於兩班倒,實際上每個護工當班是需要照顧8個老人的。這些工作包括但不限於給老人穿衣,餵老人吃飯,給老人洗澡,服侍老人換尿不溼,端屎端尿。雖然我們都以為護工提供服務,老人付出金錢,養老院監督服務質量,這個模式沒有問題。真實的人性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所以不要奢望護工把一群病懨懨的老人當親爹親媽來孝順。現在的打工人都知道躺平這個詞語,都知道上班摸魚和划水這個梗。護工當然也懂,當他發現多餵你一口少餵你一口都是拿這麼多錢時,給你洗澡衝洗5分鐘和衝洗3分鐘都是拿這麼多錢時,給你穿衣服把紐扣扣滿和少扣一兩個扣子都是拿這麼多錢時。護工往往會選擇性地降低一些服務質量,讓自己的收入性價比變得更高,就和普通人上班摸魚划水是一個道理。你行動不便,和護工說想去趟廁所,護工裝作沒聽到,聽到了也說要你先等著,然後去幹其他事,過個半小時再來管你。比如,冷暴力。護工故意不跟老人說話,不給他好臉色。你想吃什麼東西,其他老人提出來了護工馬上就去拿了,你說了護工就說他還有事讓你等著。或者隨口指桑罵槐一句斷子絕孫的老東西,護工也不說罵的誰,但你知道。如果老人在外面有子女,起碼護工還會有所忌憚,知道他自己做得太過分,會有人來鬧,就會自覺收斂。但是,基於同樣的道理,院方最重視的群體,往往是處於鄙視鏈頂端的那部分老人。因為頂端的人得罪了成本大,底端的人得罪了成本為0!可見這個鄙視鏈不是隨隨便便畫出來的。如今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不訴不理」,簡單地說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如果一個老人連自理能力都失去了,他還有能力去狀告養老院嗎?當然沒有,所以如果老人覺得養老院對的服務對不起他給的錢這就只能靠子女維權了,所以沒有女子的老人,養老院又有什麼動力,對護工的服務質量進行高標準監管?作為院方來講,情況太惡劣的護工當然會被開除,可是新招來的人一樣會有類似的問題。不信你去人才市場看看護工的職業門檻有多高,你能找到什麼質量的員工心裡沒點譜嗎。這種情況,尤其是在養老行業,從來就不是個案,而是普遍性的現象。養老院基於安全等因素,通常都是半封閉的環境,除了子女,幾乎沒有人去那裡,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社會。從這個角度說,養老院裡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其實和學校裡面的「孤兒」沒有本質的區別,都屬於被欺負的對象。在學校,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在養老院,子女其實就是老人的依靠。哪怕有些子女很混蛋,很不負責,但他是維權的直接受益人。也許子女沒有孝順的動力,但是卻有替父母維權的動力。越是混蛋的子女,戰鬥力就越強,父母出了問題,他們能把養老院訛到破產!從這個角度看,老年人有子女的最大意義,就是出了問題,有人幫你喊冤,哪怕他僅僅是為了得一筆錢。處長不禁擔心起老領導的處境來。但老C笑著說他還算好,雖然女兒在國外但畢竟屬於有子女有監護人,進入養老院後,他讓自己的侄子定期來探望他。老C的侄兒是位輔警,以前還是靠老C幫忙才入的職,工作生活都是非常普通的一類人。老C把自己的一套小房子給侄兒一家居住,並承諾今後贈予他,前提就是侄兒能每周定期探視自己,而且一定要穿警服來,另外逢年過節接自己回家吃頓團圓飯,對侄孫的教育也是頗有資助。臨別時老C再次感謝我們能來養老院慰問他,聽了之前的介紹,才聽出這樣的感謝不是一句客套話。處長特意叫司機開車去大門等著,我和處長扶著老領導,慢慢地走過一段院內的柏油路,柏油路兩邊是修建整齊的草地,幾個坐著輪椅的老人在草地上安靜的曬著夕陽。回單位的路上,處長忽然說起,生二胎的政策出來很久一直沒有下決心要二胎,但今天養老院之行卻促使自己下了決心。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老C經歷的養老院鄙視鏈將來未必能改變多少,既然如此,唯有讓自己站到鄙視鏈的頂端去,利益的損失才能最小。原來養兒防老,在農業社會,是贍養父母。而在工業社會,是去養老院看望父母。從這個角度來說,如今的大齡單身一族可要注意了,等你老到需要進養老院接受護理時,你就會明白:年輕時沒有吃過育兒的苦,老了一樣要吃無兒的苦,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當然,本文無意渲染焦慮,生活的每一種選擇都應該受到尊重,特別是你深思熟慮後的選擇。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全文完,多謝大家閱讀,如果喜歡。請點讚和「在看」,歡迎分享給朋友。
如果轉載本文,務必註明:「轉自微信公眾號:明窗邀華月1」。

普通直男考上鄉鎮公務員後,桃花值被瞬間拉滿(相親指南六)

矮個子男公務員的相親鄙視鏈,身高重要還是編制重要?

公務員在一二線城市相親市場:備選的次優(相親指南一)

公務員相親指南二——體制內剩女的難題不是找對象,而是面對偏見

公務員相親指南三——體制內歧視單身汪嗎?想晉升的一定要看看

男公務員相親的高階演變:家有梧桐樹不愁鳳凰來(相親指南四)

哪類女公務員最容易嫁給有錢人(相親指南五)

剖析阿里女職員陪酒性侵醜聞,解讀相親市場女公務員為何最受青睞

明窗邀華月:資深寫手兼段子手,軍事歷史政治愛好者,喜歡啥就會寫點啥。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公考」查看解讀公務員考試系列文章;回復「選調生」查看解讀選調生系列文章;回復「工資」 查看體制內工資系列文章;回復「相親」查看公務員相親系列文章;回復「晉升」查看公務員晉升內幕;回復「乾貨」查看各部門及崗位介紹;回復「雜談」查看各類犀利時評系列。

相關焦點

  • 人老了,什麼時候適合去養老院?老人說:我60歲出頭就入住養老院了!
    圖文無關/來源網絡 現在的老人,為了減輕兒女們的生活負擔,大部分都想著將來老了去養老院,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
  • 一胎的長相,決定二胎的性別?生了二胎的來驗證一下
    從2016年開始二胎開放至今,生二胎的家庭多了起來,儘管部分年輕人一胎都不願意,但願意生二胎、三胎的夫妻依舊很多。說到底很多家庭比較傳統,婆婆希望兒媳婦能生上兒子,即便有了兒子,也希望「多子多福」。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通過一胎孩子的長相,能夠預測二胎孩子的性別。這讓我來了興趣,沒想一胎、二胎還有這樣的神奇聯繫?朋友說,如果一胎是閨女,且長得和媽媽比較相似,那二胎大概率還是女孩;如果一胎是兒子,長得和爸爸比較相似,那二胎大概率是男孩。
  • 70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含淚訴說:老了才懂,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可沒想到兒子並沒有選擇容納張老漢,並對張老漢說:「你看你都70歲了,進養老院吧,我們沒有時間照顧你。」張老漢聽了之後非常的痛心,他真的沒有想到一直對孩子這麼好,卻被兒子這樣擺了一道。對於兒子的行為,張老漢也是無可奈何,本以為自己要在養老院中度過餘生。可就在這時,女兒來到了養老院,並將張老漢接回了自己的家中。
  • 東北人的「佛系」生娃態度火了:一家一女,直言對生二胎沒興趣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幾乎大部分的寶媽都遇到了一個統一的問題:那就是被「催生二胎」。據統計:在2016年二胎政策被放開之後,全國都被「生二胎」範圍所包圍,山東省成為了「最敢生省份」,二胎政策放開後,共有135萬新生兒出生,有60%都是二胎新生兒。
  • 40歲高圓圓追生二胎?被網友在求子聖地偶遇,生圖狀態絕美
    據悉這次高圓圓現身場地是普陀山,這個地方是出名的「求子聖地」不少想要孩子的夫妻來到這裡成功圓夢,加上據說高圓圓與趙又廷生第一胎的時候也曾來到這裡,生下女兒已經有了一年多的時間了,所以有網友猜測高圓圓是不是已經有了二胎的計劃呢?
  • 1個護工看10個老人、90%老年人沒有床位,我在養老院目睹了一切
    「看起來有市場,但賺不到一分錢」的產業而放棄;還有的人因子女在國外無法照顧自己而住進了養老院,也讓他見到了養老院的人生百態、老人們的鄙視鏈。於是,我跟她說: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你也把我送進養老院吧;到時候給我選個好點的養老院就行了。
  • 「求求你放我一條生路」,獨生女兒求父母去養老院,老人含淚點頭
    小孫還有兩年就40歲了,前幾年響應國家號召生了二胎,如今大女兒剛剛上小學,小女兒還沒上幼兒園,為了照顧孩子,她早早的就辭去了工作,家裡的開支完全靠老公一個人工作支撐。和小孫一樣,老公也是獨生子,大女兒出生的時候,老人還能幫忙帶一帶。
  • 70歲老人被強送養老院,含淚勸告身邊人,生男生女真有差別
    相比於女兒,很多家長更加重視兒子的培養,念著"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偏心兒子,把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給兒子,渴望老了的時候有個堅實的靠山。然而,並非每一個有兒子的老人在暮年之時都能夠得到兒子很好的照顧,甚至還會被送往養老院孤獨生活,這樣的現狀令老人們不禁感到十分心寒。
  • 成都長者樂生東光苑,市井繁華中的養老生活-品味在老成都的養老院...
    成都養老院有的是生活氣息。   東光的居民習慣了清晨去觀音橋菜市場趕早集,老成都的煙火氣在這裡只多不少,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成都東光養老院的老人比別的地方,多了一份悠哉自在和熟悉感。   向保安大哥表明參觀的來意後,稍作登記就有長者樂生的工作人員接待我們。一進門就被樂生的室內裝修設計所吸引,暖暖的木質調家具配豆綠色家居用品,明亮卻不刺眼的適老化燈光,給人恰到好處的溫暖感受。
  • 「你要生,就沒我這個女兒」,高齡媽媽生二胎遭反對,母女關係鬧僵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二胎政策開放後,正值育齡黃金期的80、90後沒有為提高生育率做貢獻,反倒是一些70後父母成為二胎的「主力軍」,為了滿足所謂的「二孩夢」,他們奮不顧身拼一拼,可是二胎並不是想生就能生,到頭來可能是自找罪受。
  • 一位退休老領導夏亦中的金銀花詩意情懷,金銀花賦,詩情畫意!
    一位退休老領導夏亦中的金銀花詩意情懷,金銀花賦,詩情畫意!>《金銀花賦》 作者: 夏亦中配圖均拍攝於隆回白水洞村在隆回金銀花之鄉,每當提起金銀花,人們便自然會聯想到一位退休老領導,他便是已退休多年的原隆回縣副縣長夏亦中。
  • 林心如被女兒小海豚催生二胎:生不生二胎,關鍵看大寶?
    讓人不禁在想,生不生二胎,到底是不是取決于大寶?答案,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了。因為這是一家人共同的決定,是他們一起決定把妹妹帶到這個世界的。你看,去徵求老大的想法後,他們不僅同意,還會擔負起責任。這麼說,好像老大的想法很重要。確實,老大的想法重要,但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父母能在二胎中做到平衡,賦予老大「責任」,讓大寶不焦慮。每每看到鄧超和孫儷的兒子、女兒和睦相處,大家都羨慕不已。
  • 寶媽生二胎後深夜發圈:生二胎有兩大謊言,輕型只會害了自己
    文/藍墨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如今這個二胎盛行的年代,不生二胎就像個「異類」,總會面臨親朋好友或認真或玩笑的追問:「啥時候生二娃呀?」說起來輕鬆,可二胎並不是想生就生,光是那些帶娃、養娃的成本,想想就覺得恐懼。寶媽生二胎後深夜發圈:生二胎有兩大謊言 別輕信倩倩是個80後,她和老公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自從六年前她生下大寶後,婆婆就一直催生二胎,說兩個孩子家裡更熱鬧。
  • 為了照顧80歲的兒子,98歲的英國老媽媽決定跟他搬進同一家養老院…
    80歲的Tom是家裡的長子,退休前曾是一名普通的裝修工人,他終身未婚,一直跟媽媽Ada住在一起。只不過在去年的時候,因為年事已高身體虛弱需要額外看護,Tom便在家人的安排下住進了當地的一家養老院。雖然還是能時常去養老院見面,但自從兒子離家之後,98歲高齡的Ada心裡時常空落落的。
  • 父母逼生二胎,寶媽意外誕下腦癱兒,家庭巨變該怪誰?
    國家開放二胎後,看著外孫漸漸長大的劉阿姨,有了想法,我們這一代因為政策沒有辦法,都是獨生子女,但是女兒還年輕,再生一個,孩子既能有個伴,未來也可以一起照顧父母,老了還不孤單,對女兒有百利無一害。而且女兒收入不錯,自己夫妻兩個退休工資也很高,完全養得起,老伴也贊成她的想法。
  • 二胎家庭「鄙視鏈」出爐,兩個兒子的家庭排名倒數,你在哪一層?
    二胎政策後,很多父母選擇再多生一個孩子,希望家裡的孩子以後能夠有個伴,也彌補了自己沒有女兒或兒子的遺憾。這樣就造成雖然都是二胎家庭,但是孩子的性別和年齡大小也是不一樣。不同的二胎家庭有不同的煩惱,二胎家庭"鄙視鏈"出爐,兩個兒子的家庭排倒數,來看看你在哪一層?
  • 日本養老觀的微妙變化①:當你老去,成為養老院的一張床位
    她1935年出生於東京,高中畢業後進入三菱銀行(現三菱東京UFJ銀行)工作,直至60歲退休,退休時的職位是營業部副部長。若宮在銀行工作時期曾參加過業務相關的計算機軟體考試,據說是公司裡唯一一個沒有考出來的人。
  • 「生二胎,你後悔了嗎?」這些二胎媽媽的回答出乎意料!
    一位媽媽說,因為自己是獨生子女,覺得有兄弟姐妹是件令人羨慕的事,所以決定生二胎。    還有位媽媽考慮得比較長遠,如果生一個孩子,那麼婚後他將面臨同時飼養4個老人的問題,獨生子女的壓力很大,所以決定生二胎。
  • 妯娌生孩子我隨禮一萬,我生二胎她發紅包一百,我決定斷親
    導語妯娌生孩子我隨禮一萬,我生二胎她發紅包一百,我決定斷親我覺得小叔子和妯娌一家真是太自私了,什麼事情都不願意管,就說婆婆和公公生病了,給婆婆和公公養老,現在什麼事情都是我們家的事情,小叔子和妯娌就會說,我們家是老大,就應該老大出來管,總不能讓他們小的管吧。
  • 一胎的長相決定二胎的性別?二胎媽媽都來驗證一下
    二胎放開已經好幾年,現在似乎有開放三胎的趨勢,不知道你有沒有很激動呢?雖然很多人一胎都不願意生,但想生二胎、三胎的媽媽還是大有人在,畢竟在國內一半以上的家庭還是較為傳統的,希望家裡一定要有兒子。估計有人會罵我了,不是我想生兒子了,是我在網上經常看到一些媽媽求子心切,有找醫生調理生兒子的,還有找各種土方、偏方生兒子的,總之對生兒子比較執著。聽一些寶媽說,一胎寶寶的長相可以預示二胎寶寶的性別。說實話,我是第一次聽說,一胎和二胎之間還有這樣的「神奇關聯」?1、一胎寶寶的長相暗示二胎寶寶的性別,準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