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人無算計一世窮」。在我的潛意識裡,一直認為貧窮是因懶,因不會打算,真正領取自己的幫扶任務時才發現我開始的想法是多麼的不食人間煙火、不懂人間疾苦。
我叫羅忠芬,當我第一次踏入我幫扶的這一家,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一張漆黑且破舊的單人沙發,旁邊是一個不斷飄出黑煙的火爐。兩張小木凳,門後邊放著一個黑乎乎且陳舊、有年代感的碗櫃,上面零亂地擺放鍋碗和筷子,右邊鍋架上擺放了幾層「黑」鍋,牆壁四周掛滿蜘蛛網似的電線。頭頂上的天花板也像是淺淺地刷了一層黑漆。
我幫扶的對象本人,無論是身穿的衣服還是他的臉及表情,還是他坐的沙發,都與屋子四周的顏色一樣。整間屋子裡值錢的看起來只有用於四季取暖的迴風火爐。據說,他住的這間房子還是他么妹家的,他那近七十歲的母親還要每天負責他的一日三餐。
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象,我真質疑我眼前的一切,社會發展至今居然還有這樣極其貧窮的家庭。
社會經驗告訴我,不能嫌棄主人家的髒,否則人家不理我,或許從自身能力有限,我無法讓他從一貧如洗的窘境到家財萬貫的變化,「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告訴我,力所能及的幫助卻很有必要,我此行的目的是了解基本情況。
於是我在火爐邊隨便拉一張小板凳坐下,和他們母子拉起家常。原來他患了一種萎縮性肌無力症的疾病,家裡花了很多錢都治不好,兩年前他的弟弟因得了同樣的病無法醫治發展至器官衰竭離開人世,而他本人也因這種病而導致無法行動被鑑定為一級殘疾,只能每天靠他母親來照顧他的飲食,而生活起居是他的妹夫照顧,從交流中還發現他對生活已失去希望。
在後來的走訪中,我通過身邊的實例和我自己生病的經歷告訴他:「在病魔還沒有奪走我們生命前都要好好的活」。我說如果你走了你的母親的精神寄託也就沒有了,抱著對你母親負責你必須要改變心態勇敢而快樂地活。更重要的是還給他講我們國家的扶貧政策,特別是像他這種特殊病人的優惠政策更多,除正常享受的低保,還有護理費、殘疾人生活補貼、特困供養等,而且每年的生活補助費會逐年增加。我親自帶著他母親一起打掃屋子衛生,邊擦洗整理物品,邊給他母親講一些簡單收拾屋子的方法。
每次去走訪,我會根據他家實際情況,有時提米提油、有時帶水果飲料、有時換洗被子床單等小事常事,久而久之,每次到他家走訪都像一家人一樣親切,他們家總是熱情地與我聊天。
更可喜的是每到逢年過節,相關縣領導、街道辦、社區相關領導都會帶上慰問金、米、油、冬夏衣物等,親自到他家進行慰問,問他米和油是否夠吃,問他冬夏衣服能否夠換洗……
他家原來住的老房子因城市建設拆遷,一年前搬遷到金竹林搬遷小區的新房子裡。屋子乾淨整潔、被單嶄新漂亮,物品擺放有序。有時我由於身體或工作原因不能前往時,他母親和么妹會主動打掃整理。他家存摺裡每月的收入數字由原來的600多元飆升到如今的2686元,一家人終于洋溢起笑容,他本人也逐漸如獲新生。
在扶貧的路上,我深刻的意識到扶貧不僅是任務,重要的是去了解他們生活上的困苦,用心與他們交流,無論事大事小,都要盡力而為,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在黨和國家這麼好的政策之下,生活將不再充滿太多苟且。(烏蒙新報)
【來源:六盤水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