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非洲抵禦糧食危機的轉基因馬鈴薯

2020-12-14 騰訊網

馬鈴薯在全球糧食安全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對於非洲不發達國家。但疾病導致全世界土豆每年減產三分之一。

現在,烏幹達國家農業研究組織和國際馬鈴薯中心的科研人員開發了新品馬鈴薯,可以抵抗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黴引起、發生於馬鈴薯的一種病害。此病主要危害馬鈴薯莖、葉和塊莖。也能夠侵染花蕾、漿果。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在中國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發生普遍,其損失程度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

他們使用新的分子技術將抗白葉枯病基因轉移到流行的東非維多利亞馬鈴薯上。

新品種被稱為3R Victoria,與烏幹達現在種植的農民品種幾乎相同,但有一個關鍵的區別。它包含來自馬鈴薯近緣種的三個基因,對晚疫病病原體具有完全抗性。

馬鈴薯是東非地區的主糧,新品種有望顯著提高單產,同時減少殺真菌劑的使用。

在烏幹達,約有30萬小農戶種植馬鈴薯以維持生計,晚疫病可使農民損失60%的馬鈴薯產量,每年為當地造成約1.29億美元的損失。

在衣索比亞,估計有100萬農民種植土豆,有多達70%的耕地用於種植馬鈴薯。

馬鈴薯是對抗營養不良的關鍵。全球有10億人食用它們,使它們成為僅次於稻米和小麥的全球第三重要糧食作物。

它們提供低脂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與大米和小麥等其他主食相比,土豆和塊根作物具有顯著優勢:用更少的土地和水生產更多的食物,並且在提高生產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它們適於本地生產,不受國際貿易波動的影響。

非洲為了戰勝飢餓並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土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目前,小農戶必須每三天使用一次殺菌劑來控制晚疫病。化學品的成本估計佔總收穫價值的10%至25%。

無疑,使用它們會減少農民的收入,並對人類和環境造成有害影響。

3R品種取消了對殺菌劑的需求。這意味著農民可以節省金錢,且每年都有更大的機會獲得豐收。由於疾病風險降低,這也意味著可以在晚疫病最盛的大雨季種植農作物。

晚疫病可以出現在農業種植的各個環節,是對糧食安全的重大威脅。特別是今年,非洲受到了雙重打擊:冠狀病毒和晚疫病。

但是,只有法規完勝並資金充足的國家才能推廣生物工程作物。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衣索比亞和奈及利亞已開始從生物工程作物中受益。在奈及利亞,一種抗蟲豇豆使單產提高20%。

自1990年代以來,生物工程作物已產生了約1860億美元的額外產量。然而,因為輿論和爭議,這些收益目前還集中在6個國家中——沒有一個在非洲。

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轉基因作物的部署引發了有關現代農業的安全性,環境影響和社會後果的討論。必須通過建設性對話,信息共享以及在夥伴之間建立信任來解決這些問題。

具有技術能力的研究組織與國家農業機構之間應建立夥伴關係,以開發適應當地條件的生物工程作物。

非洲有很多機會在更少的土地上種植更多的糧食,同時保護環境,保障千萬公民免於飢餓。

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非洲各國政府需要對經過科學驗證的新技術(包括生物工程作物)持開放態度,並適當使用它們。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create-a-new-potato-with-complete-resistance-to-a-disastrous-disease

相關焦點

  • 美國植物學家「走進非洲」
    利用種子肥料和科學技術提高農田產量 美國植物學家「走進非洲」  聯合國最近發布的最新人口報告指出,全球人口總數將在2050年達到97億,而非洲的人口增長在2015年至2050年間將佔據世界人口增長總量的一半以上。非洲不僅是未來數十年世界人口增長的主要地區,也是在此期間世界糧食增產最有潛力的地區之一。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月5日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日,非洲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28萬例。非洲聯盟委員會發出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對非洲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特別將嚴重衝擊非洲的糧食安全。在肯亞,受疫情導致的食品價格上漲、收入減少和失業造成的影響,預計有35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
  • 馬鈴薯澱粉設備在糧食機械發展的競爭性
    近些年,糧食機械技術部不斷得到革新,馬鈴薯澱粉設備是我國糧機行業的一部分,近十幾年來發展迅速,在製造技術、加工精度和產品質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開始走出國門,參與糧機行業 國際市場的競爭。
  • 三大主糧價格上漲,糧食危機會來嗎?
    糧食供需緊張,最先餓肚子的肯定不是發達國家,而是窮困的非洲與中亞。 非洲與中亞,去年受蝗災影響嚴重,糧食本來就短缺。 數據顯示,2019年蝗災襲擊了非洲、中東和中亞,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近6.9億人面臨飢餓問題,約佔世界人口的8.9%。其中非洲就佔了3.81億。 全世界飢餓人數的一半以上,在非洲。
  • 從進化論看轉基因
    20世紀,黃葉病1號用30年滅了大麥克蕉,21世紀,華蕉在人類幫助下已經堅持了快30年。雖然這場戰爭尚未分出勝負,但在科學家抵抗黃葉病的武器庫中,不用說,轉基因一定是最強的反擊武器。19世紀中期,一場馬鈴薯晚疫病席捲愛爾蘭,導致馬鈴薯 (也叫土豆) 連續幾年全國性絕收。馬鈴薯是愛爾蘭的主糧,這相當於我們水稻絕收,於是,愛爾蘭爆發了史上著名的「愛爾蘭大饑荒」,人口銳減四分之一,成為愛爾蘭歷史的一道分水嶺。
  • 2020年中國糧食總產13390億斤,全球有多少國家糧食陷入危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飢餓、糧食危機已悄悄地成為了沉澱的歷史,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僅為2263.6億斤,全國人口為四億人。嚴重自然災害的1962年糧食產量為3000億斤,人口6.66億。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糧食產量超過6000億斤,總人口9.56億。
  • 呂永巖:敢把轉基因作物插入的駭人毒素和盤向百姓託出嗎?
    那種認為轉基因作物插入的毒素人人皆知的想法是錯誤的,是不符合事實的。事實上,轉基因利益方對上對下從不敢將轉基因作物插入的眾多毒素和盤託出。米國轉基因臥底也一直在以指鹿為馬的方式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不讓人們知曉轉基因作物中被插入的聽起來就令人驚悸的毒素。為此,我們對轉基因作物中所插毒素必須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做到家喻戶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抵禦轉基因插毒糧食的產業化,才能確保我中華不被亡國滅種。
  • 中國三大主糧可以自給自足,大豆或漲價,全球糧食安全核心在非洲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院長焦善偉、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馬文峰等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疫情之下,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核心在非洲。一旦疫情在非洲的許多國家大規模蔓延,必定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非洲國家約36%的大米需求依賴進口,支出約40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非洲國家每年將為進口大米支出70億美元。劉守英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發生在大城市,對農村的糧食生產影響並不大,也就不會導致全球糧食出現明顯減產,但會對全球糧食供給鏈條帶來較大的影響。
  • 轉基因爭議中的偽命題和真命題
    一旦轉基因主糧品種像電影《星際迷航》裡那樣無法抵禦氣候變化,而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們又不再能夠基於生物多樣性開發出能夠適應新的氣候條件的種子,那麼人類恐怕只能像電影裡一樣離開地球了。其二,智慧財產權問題。轉基因種子製造商對它們的種子施加智慧財產權限制,不允許農民自己留種育種。
  • 香港環保組織提供的轉基因食品品牌,震驚!
    因為轉基因作物有三個主要生物特點: 一是對原始的野生農作物具有逐滅作用,一旦大規模種植了轉基因作物,當地原始野生農作物將被驅逐絕滅,這一點已被國內外大量種植地的實踐證明,不再屬於理論問題; 無法像原來農作物那樣,可以用打下的糧食作為來年的種子,而只能每年都購買新種子。轉基因的作物,只能種植一次,收穫的果實不能再次進行培育種值,這和傳統的作物不同!傳統作物是可以收穫後,進行N次的培育種植。轉基因作物也能發芽,但不能進行培育,因為生長起來不開花,自然就不能授粉,也就不能長出果實。世界上主要農作物轉基因種子的專利權全部屬於孟山都、拜耳、杜邦三家跨國大公司,購買種子就要支付昂貴的專利費。
  • 蝗災爆發,一些糧食大國發布出口禁令,非洲人民怎樣度過蝗災?
    蝗災爆發,一些糧食出口大國發布糧食出口禁令,非洲今年的糧食怎麼辦?~~目前,因全球性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糧食開始緊張起來,於是,世界上幾個糧食出口大國開始發出臨時性禁止出口的禁令,如越南和印度的大米,哈薩克斯坦的小麥,俄羅斯的小麥、玉米和葵花籽等等糧食和油料產品。在近期,越南因疫情的好轉,又開始重啟恢復正常的大米出口,本月出口量可達400萬噸。
  • 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大規模種植糧食,能賺到錢嗎?
    如果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糧食,可行嗎?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下是否可行。首先,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有著幾千年的種植歷史,種植經驗可謂極其豐富。雖然說,現在的交通運輸業極為發達,但要運輸大量的種子、化肥到非洲,還需要考慮關稅運輸費等方面的事情,即使糧食種出來以後,你要運回國內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不知道在非洲種植的糧食,是否可以在中國內地打開銷售的市場。
  • 庫存充足但物流受阻 專家稱疫情或致全球糧食「斷供」危機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導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5月18日發表了亞當·沃恩的題為《新冠疫情可能引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的文章,文章稱,專業人士認為,當前的情況與2007-2008年的糧食安全危機有很大不同,一個關鍵問題在於許多國家實施的貿易和旅行限制措施給糧食運輸帶來困難。
  • 加工奶茶中黑色珍珠的木薯粉,卻是非洲窮人的主糧!
    木薯又稱樹薯,顧名思義是長得像樹木一樣的薯類作物,木薯原產於巴西,與土豆(馬鈴薯)、地瓜(紅薯)稱是世界三大薯類作物,屬於大戟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灌木珍珠奶茶裡的珍珠以木薯澱粉製成。在我們常吃的零食中木薯粉常以果糖、酒精、澱粉等食品添加劑的身份出現在食物中,但在非洲,它可是百姓重要的主食。
  • 編輯精選|新加坡用「未來作物」製作麵條,應對糧食危機
    被浪費的「醜食」其實大有利用空間,圖片來源:NPR與此同時,這家荷蘭公司還在研發各式頗有新意的產品,包括用香蕉皮製成的增稠劑、用馬鈴薯提取物製成的乳化劑、用胡蘿蔔廢料製成的防腐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不斷努力。
  • 糧食危機意識時刻不能放鬆
    網絡圖據報導,目前全球長期營養不良和挨餓的人口仍有9億人之多,30多個國家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有專家指出,儘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其實食物資源遠遠少於世界平均水平,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特別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從全球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合組織發布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會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歷史性衝擊」,而且威脅糧食生產的風險不止一個,水災、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時常發生。
  • 以五行系統來解析社會體系的五個方面,全息系統的看待糧食危機
    基本上是可以解釋得通的,如果仔細體味,還可以幫助人們理清其間的相互關係。二、相剋關係1、木克土,經濟的發展受到教育的制約;比如非洲地區想發展經濟,因為教育落後就很困難;2、土克水,文化的繁榮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
  • 轉基因之困_中國政協傳媒網
    城市化進程現在是53%,一個農民一年吃的糧食大概400斤到600斤,一個城市人吃的糧食是600斤到900斤,因為城市的肉蛋奶的結構很多,他得三斤糧食轉一斤肉,城市化進程要達到60%,糧食的缺口越來越大。如果說我們不利用現在的生物技術,提高生產力的話,中國的糧食問題是越來越嚴重,將來又要大量的從美國、加拿大,巴西進口。所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科學問題,跟整個國家的發展道路都連在一塊了。
  • 全球16億人恐陷糧食危機!每月萬名兒童餓死,女孩被迫賣淫…
    圖源:World food program疫情之下,非洲國家、城鎮之間的通道全部封鎖,有果實的人們不能將食物拉到別的城市賣,沒有食物的人只能高價買本地的糧食。據報導,今年有的非洲國家糧食的價格已經漲超30%。Haboue的父親之前依靠賣洋蔥來養活一家人,但因為疫情,市場關閉了。
  • 為什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經常會發生乾旱災害?
    乾旱期的非洲大草原我們通常所說的「乾旱」,一般是指「旱災」,屬於自然災害的一種,乾旱的發生與自然地理環境有很大的聯繫,一般來說溼潤和半溼潤地區乾旱發生的概率較低,而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乾旱發生的概率較高。不過,從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失來說,反而是溼潤、半溼潤地區的乾旱所造成的的損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