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在全球糧食安全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對於非洲不發達國家。但疾病導致全世界土豆每年減產三分之一。
現在,烏幹達國家農業研究組織和國際馬鈴薯中心的科研人員開發了新品馬鈴薯,可以抵抗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黴引起、發生於馬鈴薯的一種病害。此病主要危害馬鈴薯莖、葉和塊莖。也能夠侵染花蕾、漿果。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在中國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發生普遍,其損失程度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
他們使用新的分子技術將抗白葉枯病基因轉移到流行的東非維多利亞馬鈴薯上。
新品種被稱為3R Victoria,與烏幹達現在種植的農民品種幾乎相同,但有一個關鍵的區別。它包含來自馬鈴薯近緣種的三個基因,對晚疫病病原體具有完全抗性。
馬鈴薯是東非地區的主糧,新品種有望顯著提高單產,同時減少殺真菌劑的使用。
在烏幹達,約有30萬小農戶種植馬鈴薯以維持生計,晚疫病可使農民損失60%的馬鈴薯產量,每年為當地造成約1.29億美元的損失。
在衣索比亞,估計有100萬農民種植土豆,有多達70%的耕地用於種植馬鈴薯。
馬鈴薯是對抗營養不良的關鍵。全球有10億人食用它們,使它們成為僅次於稻米和小麥的全球第三重要糧食作物。
它們提供低脂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與大米和小麥等其他主食相比,土豆和塊根作物具有顯著優勢:用更少的土地和水生產更多的食物,並且在提高生產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它們適於本地生產,不受國際貿易波動的影響。
非洲為了戰勝飢餓並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土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目前,小農戶必須每三天使用一次殺菌劑來控制晚疫病。化學品的成本估計佔總收穫價值的10%至25%。
無疑,使用它們會減少農民的收入,並對人類和環境造成有害影響。
3R品種取消了對殺菌劑的需求。這意味著農民可以節省金錢,且每年都有更大的機會獲得豐收。由於疾病風險降低,這也意味著可以在晚疫病最盛的大雨季種植農作物。
晚疫病可以出現在農業種植的各個環節,是對糧食安全的重大威脅。特別是今年,非洲受到了雙重打擊:冠狀病毒和晚疫病。
但是,只有法規完勝並資金充足的國家才能推廣生物工程作物。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衣索比亞和奈及利亞已開始從生物工程作物中受益。在奈及利亞,一種抗蟲豇豆使單產提高20%。
自1990年代以來,生物工程作物已產生了約1860億美元的額外產量。然而,因為輿論和爭議,這些收益目前還集中在6個國家中——沒有一個在非洲。
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轉基因作物的部署引發了有關現代農業的安全性,環境影響和社會後果的討論。必須通過建設性對話,信息共享以及在夥伴之間建立信任來解決這些問題。
具有技術能力的研究組織與國家農業機構之間應建立夥伴關係,以開發適應當地條件的生物工程作物。
非洲有很多機會在更少的土地上種植更多的糧食,同時保護環境,保障千萬公民免於飢餓。
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非洲各國政府需要對經過科學驗證的新技術(包括生物工程作物)持開放態度,並適當使用它們。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create-a-new-potato-with-complete-resistance-to-a-disastrous-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