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超精準測量,一個常規的中子星僅有13.6英裡寬

2020-12-15 天文在線

中文簡介: 典型的中子星包含的質量高達 一百萬個地球的,但它們並不比中等大小的城市大。天文學家用太陽質量來描述中子星的重量,其中一個太陽質量等於我們太陽的重量。標準中子星質量通常為1.4太陽質量(物體成為中子星所需的最小重量),但是這一發現將該範圍擴大到2.3太陽質量。根據新的研究,典型的中子星長22公裡(13.6英裡)。這是對這些高度緊湊的超高密度物體的最精確測量。

正如這個模型縮水,一個常規的中子星的寬度少於一個城市的寬度。

根據最新調查,一個常規的中子星有22千米(13.6英尺)。這是迄今為止,對這些高密度緊湊,超高密度物體最精確的測量。

如果黑洞是宇宙中最為極端的現象,那麼中子星則位居其二(但此論據必須建立在夸克星不存在的情況下,迄今為止,夸克星還未被證實是存在的。)中子星是在超新星爆炸後所形成的(一顆巨星自身塌陷)。中子星不具備成為黑洞所需的質量,但它們的密度卻大的嚇人。

常規的中子星包括

但因所有東西都擠在這麼小的空間裡,中子星的整體大小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可以說,在這些高度緊湊的球體內並沒有多少活動空間,因此,中子星會極其的圓。

儘管如此,一個有著比太陽的質量還要大1.4倍的常規中子星的精確半徑仍然存在疑問,估計範圍從10公裡到14公裡不等;這種可變性差異可能是個問題,維吉尼亞大學天文系的博士生克羅馬蒂說

「關於中子星半徑的有限測量對我們去理解物質在極度高密度下的行為方式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未參加此次新研究的克羅馬蒂說。

在漢諾瓦馬克斯 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y physics)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利用一項新技術,對一個是太陽質量的1.4倍的中子星的中子星做出來一個新的測量:11公裡(6.83英裡)。正負誤差範圍為-0.6公裡至0.9公裡;加上這些誤差值,估計直徑在20.8到23.8公裡之間(12.9到14.7英裡)。這篇新論文在本周發表在「自然與天文學」雜誌上。

這是一個極其嚴格的估算,關於這些測量數據是來自於一個合併的中子星叫做GW170817,是由在LIGO和VIRGO參與觀察在2017年8月17日在距離130萬光年外的兩顆中子星碰撞 的項目的天文學家測算的。因此,這一數據還是較為合理的。

新的測算方法與之前的估算大致相同,但新的測算方法的誤差會小很多。這是因為「中子星半徑數值的不確定性比之前的估算提高了2倍。」Capano說。

為了確認中子星新的測算估計,由天體物理學家科林 卡帕諾所引領的AEI研究人員觀察了GW170817產生的整個電磁波譜和引力波,並將這一數據應用於粒子物理學從而推導出方程,這使天文學家們可以確定各種物理性質,如半徑和質量。

綜合從GW170817的觀察中所得出的數據,我們對狀態方程進行了一個更加全面的理論描述(在給定一組物理條件下所描述物質狀態的方程)。這項工程對常規的中子星的半徑提出來非常大的限制。Cromartie說

「這似乎是一個有趣的結果:對於結合了核物理的重力觀測數據以及雙中子星合併所形成的GW170817星體的電磁波中子星的半徑會受到一個新的限制。」一位未參加此項研究,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大學的天文學教授,在給予天文在線中的郵件裡寫到。

中子星最為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它們基本上是浮在太空中的巨型粒子物理實驗,它們往往會為我們提供大量信息,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較為困難的是,星體之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關於中子星最為不可思議的是,它們的粒子是如此的緊湊並且密度是如此之大,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原子放大到一座城市的大小。」Capano說,「這意味著亞原子物理學表現在恆星的宏觀屬性上,比如說恆星的質量和半徑還有當它能接觸到其他重力磁場中時會造成它多大程度上的變形」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可以預測亞原子粒是如何與那些假定在中子星內部的巨大密度相互作用的。

「GW170817是由兩個約為曼哈頓大小為半徑、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5倍星體的碰撞產生的」Capano說,「這是發生在恐龍時代,距離地球十萬億公裡外的事情。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深入了解那些長度小於1毫米的萬億分之一的亞原子粒物理。成千上萬的科學家計劃、建造並維護我們的引力波探測器和望遠鏡,並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高精確的靈敏度。」

利納雷斯說:「他喜歡這篇新論文,但GW 170817是唯一一個應用了這種新方法的事件,這意味著該方法的系統性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利納雷斯對天文在線說:「如果採用不同的模型假設,通過對雙星合併或容納超大質量中子星的新觀測,對於半徑誤差可能會變得不那麼嚴格。」這讓我們想起了那些質量大於太陽2.3倍的中子星。無論如何,對於11公裡的估計與之前的測量結果是一致的,而且這項研究「為不遠的將來鋪平了道路,在那裡我們預計會發現更多的雙星合併現象。」

這篇論文也為天文學家們提供了一些關於他們可能觀察不到的預測。

具體來說,在黑洞與中子星進行合併時,天文學家極少觀察到中子星被撕裂。更常見的是中子星將黑洞全部吞噬。對天文學家來說,這意味著他們不能在電磁波譜中探測到許多這樣的事件,而是把它們當作引力波源。

「以一名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黑洞與中子星的合併現象在電磁波譜中很少能看到是一件遺憾是事情。」Cromartie說

好吧,有時候科學就是這樣。

作者: George Dvorsky

FY: 鋒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自然》:核物理重大突破——高精度測量粒子間強相互作用
    該研究合作報告說,質子之間高能碰撞的數據可用於研究質子與稱為超子的亞原子粒子之間鮮為人知的核力。這些測量的精度可與最新的力數值計算相媲美,從而可以對實驗數據和理論進行定量的比較。物理學研究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對這些力有準確的了解,例如,在努力了解中子星的穩定性方面。
  • NASA首次精確測量脈衝星尺寸並繪製出表面細節圖
    NASA首次精確測量脈衝星尺寸並繪製出表面細節圖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宣布,已經使用內部組成探測器NICER對脈衝星進行了一些更好的新測量。50年前,科學數據的異常導致脈衝星的發現。脈衝星是一種緻密的恆星殘骸,旋轉迅速,並向地球發出脈衝。這種不尋常的天體被預測過,但從未被觀察過。
  • 中子的基本特性(下):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中子β衰變是典型的弱相互作用過程。嚴格來講這是中子內部udd夸克衰變為uud夸克和W玻色子的過程,屬於內部夸克之間相互作用,並非中子與其它粒子之間的作用。中子由兩個下夸克(d夸克)和一個上夸克(u夸克)組成,但是兩個下夸克並非完全一致,根據量子色動力學,夸克有紅、藍、綠三種量子態。
  • 科學家精確測量強核力 或能解開最神秘星體謎團
    理論上,原子核中帶正電的質子應該互相排斥,然而,即使是含有許多質子和中子的重原子核,也會凝聚在一起。這就是強核力的作用。慕尼黑理工大學研究小組近日利用粒子碰撞,精確測量了這種強核力。它本質上是質子和中子得以組成的原子核原因。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即所謂的夸克組成的。它們同樣也被強核力凝聚在一起。作為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ALICE(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項目的一部分,研究小組現在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高精度地測定質子和超子之間的作用力。後者是一種由所謂的奇夸克組成的不穩定粒子。
  • 為啥會有中子星,它有多可怕,指甲蓋大一塊按地球密度有多大?
    常有人對中子星物質密度沒有一個直觀了解,因此抱著質疑的態度。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剖析一下一塊指甲蓋大的中子星物質,按地球物質密度看看有多大,並根據這條線索,讓各位對中子星的來歷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所謂指甲蓋大,就定義為1立方釐米。我們通過密度換算就知道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
  • 精準測量尺
    精準測量尺 學習辦公 大小: 1.67M
  • 對原子核的最新研究,將幫助科學家揭開中子星和放射性物質的秘密
    單個原子核內的環境似乎與此相似,質子和中子也在跳動。但由於原子核是一個如此緊湊的空間,科學家們一直難以確定這些被稱為核子的粒子在原子核中的行為。當粒子配對並在近距離相互作用時,描述遠距核子相互作用的模型就失效了。現在,由麻省理工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幾種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行為。
  • 中子星產生的奇異物質,科學家稱它將是無敵的!
    如果一個物體具有傳染性,能將解觸到的任何東西都轉化為自己的同類,它將是可怕且無敵的。科學家推測,宇宙中就有這樣的物質,它存在於中子星的核心被稱為奇異物質。要想知道奇異物質是什麼?那就要從最基礎的中子星開始說起。
  • 宇宙中的愛情故事:當中子星邂逅愛情,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原子很空,中子星有點「重」你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個畫面:在一個標準足球場上有5個籃球和5個足球,緊緊落在座球場的正中央。在足球場的其它區域有5個「游離」的桌球,它們以籃球和足球為中心,自由移動。中子星則全是由中子緊密「挨著」的一種天體,因此,中子星是相當相當的「重」,一個指甲蓋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可達1億噸重哦。中子星還有一個暱稱,叫做「脈衝星」。
  • 金原子和鐵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一樣的嗎?
    它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基本粒子原子核的發現原子核是1909年盧瑟福做α粒子散射的時發現大部分粒子都穿過了金箔,只有極少數粒子出現了偏離和回彈,根據這個散射角度,盧瑟福估計出了原子中有一個極小但是質量極大的存在,它佔據了幾乎所有原子的質量,但尺寸卻小到不可思議。
  • 喬遷煥新,品牌升級 中子星創科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平臺
    日前,金融科技企業中子星創科迎來喬遷之喜,公司總部從北京望京浦項中心正式入駐王府井金寶街商務地標金寶大廈。中子星創科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為金融機構和產業客戶提供資管科技系統、供應鏈科技系統以及資產管理服務,以金融科技為技術內核,將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 經過五年多的發展,中子星創科已經成長為國內領先的產業金融解決方案提供商,客戶覆蓋大型金融機構以及多個行業的傳統中小企業、創業公司和龍頭企業。
  • 十年前我們測量了一個黑洞,現在發現當年「小看」了它
    天上的星星有多重?這個問題你能回答嗎?天文學中,觀測的對象往往十分遙遠,或者十分巨大,要實現對它們的精確測量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無法像稱量一個皮球一樣,將天體拿來放在秤上直接稱重,也無法舉著皮尺測算天體和我們的距離,但是科學家們還是有辦法的。
  • 研究發現強核力以及質子與中子之間的作用變化
    研究人員分析了大量數據,總計有四千萬個電子撞擊檢測器中的原子核數據。電子束對準由碳、鉛、鋁和鐵製成的箔,每個箔的原子質子與中子的比率各不相同。當電子與原子中的質子或中子碰撞時,其散射能量與相應核子的能量和動量成正比。利用這種方法,研究表明強核力的作用主要是將質子吸引到中高動量和短距離的中子。
  • 靶向出擊 精準放療(科技名家筆談)
    放療目前已走向精準化,其中針對多發或復發、彌散狀或較深部位癌患的硼中子俘獲療法是精準靶向癌組織、實施更強輻射殺滅力的先進放療方式。硼中子俘獲放療是只殺死癌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組織的精準放療技術,其原理是:先給病人注射一種含硼的特殊化合物,該化合物合物對人體無毒無害,對癌症也無治療作用,但與癌細胞有很強親和力,進入人體後,迅速聚集於癌細胞內。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詭異的雙星系統!
    近日,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一個具有另一個自我切換形態的雙星系統這是一個變化無常的雙星系統,可以自由切換它的狀態,時而冷靜,時而噴薄,狂放不羈,難以捉摸。這兩顆恆星被稱為泰山5cx1,位於距離地球約19000光年的一個密集的恆星星團集合中,科學家稱它們為泰山5號。
  • 日本最新「殺癌神器」正式獲批!硼中子俘獲療法究竟「神」在哪?跟...
    進入人體後,含硼化合物迅速聚集於癌細胞內,而在其它組織內分布很少,對人體無毒無害,對癌症也無治療作用; 之後,用一種熱中子射線進行照射,時間在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中子與進入癌細胞裡的硼元素能發生很強的核反應,釋放出殺傷力極強的放射性射線和粒子。
  • 清華「極光計劃」實現天體軟X射線偏振測量
    這是清華大學主導的首個空間天文項目,經過一年觀測,項目配備的X射線偏振探測器捕捉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該研究實現了歷史上第二次天體軟X射線偏振測量,成果作為封面文章,昨日登上《自然·天文》封面。
  • 耳溫槍電池用南孚做輔助,讓博朗測量更精準
    而且很多使用人群也反饋博朗耳溫槍是一款測量數據精準、使用時間超常的體溫檢測儀器。但是在測量體溫的過程中一旦電量不足就需要及時更換電池了。相信很多人在更換博朗耳溫槍時發現使用了其它品牌的電池會導致耳溫槍的數據調動紊亂,所以在測量的時候出現數據不精準的情況。這個主要還是和電池的續航和質量有關係。
  • 珠峰最新身高測量中有這些成都力量
    從1960年到2020年,這是我國第三次完成對世界最高峰的身高測量。每一次的測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勇攀高峰的科考隊員外,還必須配備足夠的測繪設備。而隨著我國製造業水平的不斷提升,攀登者手中的測繪設備也越來越精良。讓人欣喜的是,最新的這次測繪中,有多家來自成都的企業參與其中,為科考隊員精準測量提供了技術和設備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