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2020-12-15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航母成為海戰主角,改變海戰形式之前,戰列艦一直都是海上鋼鐵怪獸、海戰王者,戰列艦一般指的就是海軍中,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裝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其價格昂或戰鬥力極強,是曾經的海戰核心,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戰列艦簡史。

戰列艦雛形期:風帆戰艦到鐵甲艦

工業革命是戰列艦進化的一個分水嶺,工業革命前,戰艦防護大多為木質,動力為風帆,而也正是這一時期,「戰列」這一名詞正是出現,當時的海軍戰術要求個分艦隊要將戰艦保持單獨的一線隊列,也就是著名的「戰列線」(英文為line of the battleship),出現在1652年到1654年的第一次英荷戰爭期間。

18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工業革命,特別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後,戰艦開始使用更為強大的蒸汽機動力,尤其是炮彈也進化以後,相比較原來的鐵炮彈「互毆」(畫面可以參考電影《加勒比海盜》),擊中目標後能夠形成爆炸的爆破彈,讓木質船體,即便是曾經十分厚實堅韌的橡木船殼版(美國憲法號就是這樣的材質),也無法抵擋,因此裝甲艦(也翻譯為鐵甲艦)開始出現。

這時的人們將同時擁有金屬外殼、蒸汽動力、發射爆破彈的戰艦稱為「裝甲艦」,這樣的稱呼後來逐漸轉變,1890年前後時,裝甲艦很少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戰鬥艦或裝甲巡洋艦。

1859年,第一艘全鐵殼結構法國「光榮」號戰列艦出現,其排水量達到5630噸,不過這艘軍艦還是在木質船殼外釘上了鐵甲,並不是純金屬船體,同時還保有風帆,混合航速為13節,後來裝備了8門239毫米火炮和6門190毫米火炮。

1860年建造的英國9137噸的勇士號也是類似,這兩艘軍艦一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兩艘「蒸汽裝甲艦」,直到1873年英國「蹂躪」號戰列艦的出現,才正式第一次實現了純蒸汽動力推進,風帆也就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戰列艦發展期:前無畏艦、無畏艦

1889年,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的首艦「君權」號開始建造,前無畏艦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這種設計排水量為1萬4150噸,雙聯主炮塔的布局為前後各一座,擁有4門343毫米主炮,10門6英寸(152.4毫米)副炮,舷側主裝甲帶最厚處達457毫米的戰艦,成為了前無畏艦的模板,整體設計思想成為後來各國效仿。

1900年,英國建造了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這是前無畏艦的一個「升級版本」,開始採用二級主炮,4門305毫米主炮搭配4門234毫米主炮,不過,這段時間的戰艦依舊是前無畏艦時代範疇。

直到1906年英國「無畏」號戰列艦下水,宣告了前無畏艦時代的結束,無畏艦時代的開始,無畏號滿載排水量達2萬1840噸,航速達到了21節,擁有5座雙聯裝12英寸(304.8毫米)主炮炮塔。是第一艘採用統一型號主炮的戰列艦,也是第一艘採用蒸汽輪機驅動的戰列艦。

相比前無畏艦,無畏號只裝備了10門12英寸主炮,保證了遠程火力輸出時的統一,而放棄了前無畏艦時代中等口徑的火炮的設計,因為擠佔了大口徑主炮空間的中口徑火炮,會讓戰艦遠程射擊時火力下降許多。

作為一艘劃時代的戰艦,無畏號的機動性和火力都有了質的飛躍,無畏號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列艦,「無畏」號不僅成為了現代戰列艦的代名詞,自此,世界各國都開始了「無畏艦」的建造,據統計全世界共有150艘之多,無畏號之後戰列艦開始了現代化的發展階段。

戰列艦輝煌期:橫行海洋的鋼鐵怪獸

1906年後,世界發展戰列艦開始進入了快車道,戰艦技術日新月異,很少有戰艦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技術領先,這一時期戰列艦比較明顯的變化有動力上的進步、火炮射程上的進步,外形上就逐漸高聳的艦橋。

21節的航速早已不能滿足人們對於戰列艦的要求,於是更快、更強、更高的戰列艦開出現,在海軍假日之前,戰列艦的航速逐漸達到了25節,主炮口徑也超過了400毫米,而為了配合更遠的艦炮射程,戰列艦的艦橋開始逐漸升高,形成現代戰列艦的艦橋結構,為了更好的觀測遠程射擊彈著點,水上飛機也開始成為戰列艦「標配」。

在度過了海軍假日之後,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作廢,世界各國重新開始了給為強大的戰列艦,也就是二戰中我們常常聽到名字的那些鋼鐵巨獸們。

英國建造了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美國海軍建造了依阿華級戰列艦等,義大利海軍建造了維內託級戰列艦,法國海軍建造了黎塞留級戰列艦,德國海軍建造了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而日本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

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戰列艦與新生代的航母處於同一時代,二戰中這些戰列艦極少取得對戰的機會,並最終帶著最後的輝煌退出了歷史舞臺。

其他閱讀:

二戰德國戰列艦為何如此羸弱?只因前世種「惡果」

驅逐艦or巡洋艦?最強戰艦055萬噸大驅身份被討論

44艘戰列艦海上決戰:英軍大敗,依舊海權不衰

諷刺:英國皇家海軍成名之地,變一戰英戰列艦最後沉沒之海

超級戰列艦大口徑巨炮有多粗?整個人都能塞進去

相關焦點

  • 裝甲厚457毫米:開始戰列艦的前無畏艦時代,北洋水師可惜錯過
    【話說軍世】在無畏號戰列艦出現,戰列艦正式開始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前,世界各國的戰艦發展相當「異彩紛呈」,試圖設計建造站在時代大潮之上的海軍戰艦,但是處於晚清時代的我們,也成立了北洋水師,不過實際上真正引領當時戰艦技術發展的還是當時海上強國:英國,直到海軍假日以前,世界各國造艦大多以英國為參照
  • 被坑的希臘人:無畏艦時代的萊姆諾斯號和基爾基斯號前無畏艦
    被坑的希臘人:無畏艦時代的萊姆諾斯號和基爾基斯號前無畏艦(1914-1941)萊姆諾斯號前無畏艦前文介紹過希臘的鐵甲艦、裝甲巡洋艦和防護巡洋艦,這篇文章繼續介紹希臘海軍的戰艦。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不甘心丟失愛琴海的制海權,決心向英國購買2.2萬噸級的無畏艦,命名為雷沙迪耶號,希臘海軍不得不跟進,向德國購買薩拉米斯號無畏艦,和土耳其展開一場比較小的海軍競賽。財力雄厚的奧斯曼帝國在1913年12月向英國購買為巴西建造的七炮塔的阿金庫爾號戰列艦,財力緊張的希臘海軍為應對奧斯曼帝國,只好再次尋購戰艦。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幾款前無畏艦,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鐵甲艦和前無畏艦的區別,這期就給大家講講無畏艦的一些相關知識。無畏艦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戰列艦的基本特徵但跟後來「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為了便於區分將其劃分為無畏艦和戰列艦兩個模塊來講。
  • 前無畏艦有哪些技術突破?為何能欺負一眾鐵甲艦
    19世紀是軍艦技術大發展的時代,在世紀初期水兵們還在費力地拽著繩索駕馭風帆戰艦,到中期就已經開始擺脫風力的束縛,中後期鐵甲艦馳騁於大海,如此神速的技術進步還不夠,在1890年,海軍進入前無畏艦時代,新式艦艇對鐵甲艦形成完全碾壓的性能優勢,那麼前無畏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以「無畏」之名,引領時代的偉大戰艦——「無畏」號戰列艦
    「無畏」號是第1艘裝備單一口徑主炮的戰列艦。她的出現誘發了一場波及全球的海軍軍備競賽,延宕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一種極具革命性的新型戰艦,無畏艦的概念一經確立,其後續艦的建造工作便全面鋪開,並以每年3到4艘的速度陸續下水。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英國海軍決定同時建造費舍爾提出的新艦,這就是具有跨時代革命性意義的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並且建造的稍晚,下水卻早於納爾遜勳爵級的兩艘艦,這一下就使得納爾遜勳爵級還沒有服役就變得過時了。
  • 英國血統的日本帝國海軍前無畏艦——「敷島」號
    「敷島」級是英國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前無畏艦,該級艦脫胎於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共建造2艘,即「敷島」號與「初瀨」號。「敷島」號與「初瀨」號是日本帝國海軍首批現代化戰列艦,其中「敷島」一詞是日本國的舊稱,意即「綿延不絕的島群」,「初瀨」則指「蓬勃上湧的早潮」。日本早在1875年便向英國船廠訂造了「扶桑」號鐵甲艦與2艘輕型裝甲巡洋艦,以此為起點,日本海軍開始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
  • 日爾曼無畏艦的先行者——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的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 女王陛下的軍艦:無畏號戰列艦,開啟了風靡世界的大艦巨炮時代
    從風帆時代開始一直到進入蒸汽動力時代,英國人的造艦水平是世界執牛耳者,法國人儘管水平也是世界領先,但總是在追趕英國的路上;到了19世紀末,新的火炮使用理念出現了,催生了新的海戰理論,連帶形成新的造艦概念,但保守的約翰牛還是堅持了一下,建造了前無畏時代的傑作「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不過,他們的海軍元帥、第一海軍大臣費舍爾敏銳的察覺出時代的變化,在開建「納爾遜勳爵」
  •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戰列艦炮塔發展歷程(上)!
    由於這種新型炮臺是約翰埃裡克森設計的,所以後來人們便將這種炮臺成為「埃裡克森」式炮臺,「埃裡克森」式炮臺是現代戰列艦炮塔的雛形。工業的發展給炮臺提供了很大的發展潛力,1874年英國開工建造的「英弗萊息白」級鐵甲艦在艦體中部對角安裝了2門406毫米雙聯裝艦炮。採用前裝模式的艦炮在裝彈時需要將炮管壓低再利用液壓裝置進行裝填。
  • 逐鹿全球角逐四海,舷側對敵設計,吹響戰列艦復興號角的君權
    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美國等國通過大量的軍棋推演以及大規模的海軍軍事演習證明了鐵甲艦思路確實是落後於時代的,但是紙上談兵終究只是紙上談兵,戰爭瞬息萬變,誰敢說鐵甲艦它就真的落後於時代了?在利薩海戰爆發之前,誰又敢說撞角設計是符合時代需求的設計!但是在利薩海戰當中,義大利號鐵甲艦確實是被撞沉的。
  • 定遠艦裝甲板重現人間,重18噸!怪不得被稱作鐵甲艦而不是戰列艦
    由此可見定遠艦當時被稱為鐵甲艦絕非浪得虛名,雖然這塊鐵甲在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海水侵蝕後,早已鏽跡斑斑,但依舊難掩其敦實的厚度以及在它誕生的那個年代堪稱一流的防禦能力。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正是戰列艦興起的時代,而鐵甲艦就是當時海戰裡特殊的存在。
  • 價值64萬 | 純銀打造「凱撒·腓特烈三世號」前無畏艦模型
    在德意志帝國時代,像這樣精緻的銀制艦船模型經常被作為禮物贈送給皇室貴胄或高級軍事官員。例如,德皇威廉二世就非常喜歡收集這些艦船模型,他在柏林皇宮裡專門有一個房間用於存放艦船模型。◖◖ 凱撒·腓特烈三世級前無畏艦
  • 超無畏戰艦的標杆,劃時代的產物:"俄裡翁"級戰列艦四姐妹
    其中四艘就是著名的"俄裡翁"級戰列艦(也有叫獵戶座一說),以希臘神話中的獵戶神命名的主力艦,而另四艘則是 "英王喬治五世"級。"俄裡翁"級戰列艦直接採用了343毫米口徑主炮,全長177米,寬26.8米,吃水7.3米,標準排水量22000噸。滿載排水量25870噸。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鐵甲艦的的形象是大艦巨炮蒸汽機裝甲,為什麼這些設計能夠取代了原有的設計模式,鐵甲艦時代的設計模式相比於風帆建立時代的設計模式,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重甲騎士的先兆——直布羅陀海戰1782年,西班牙人將裝甲安裝在了風帆戰列艦上,但是裝甲設計導致戰艦的排水量直線上升。
  • 新時代的「無畏艦」,055大驅驚豔亮相,歐美爭相抄作業
    該艦作為中國海軍數十年積累厚積薄發的產物,各項性能指標均足以稱之為當今戰力最強的水面一線作戰艦艇。某種程度上來說世界驅逐艦的發展史,應該隨著055驅逐艦的服役劃分為兩個時代,即前055時代與後055時代。如同一戰爆發前夕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無畏"號戰列艦一樣,同屬於劃時代開創新紀元的革命性裝備。
  • cf無畏之艦獎勵曝光 斯沃特-無畏角色和無畏之矛
    cf2016年1月版本無畏之艦模式為挑戰新模式   無畏之矛   新增的一次性投擲武器,可以對怪物造成巨大的傷害!巧妙運用此武器可以快速的通關。
  • 亞平寧的四重奏,劃時代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默默無聞的安德烈亞
    當過一段時間全球一等鐵甲艦的卡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多少還有那麼一丁點的名氣,安德烈亞多利亞號鐵甲艦,那就是名氣全無了。 鐵甲艦時代的探路者——卡約杜伊利奧 義大利海軍在利薩海戰慘敗之後痛定思痛,總結了義大利為什麼會一敗塗地。認為裝甲不夠厚,因此必須增加鐵甲艦的裝甲厚度。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前,戰列艦是廣袤海洋裡至高無上的霸主。從16世紀到20世紀,整整4個世紀裡,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海洋強國輪番登場,在全球範圍內跑馬圈地,掠奪殖民地。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