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質量改進的絕望循環-從「問題」的定義開始

2020-12-12 騰訊網

導讀:有一種情況有點可怕,那就是你知道要面對的問題,但卻無法解決它。然而,更可怕的是問題已經存在,而你卻還根本不知道。

質量問題也是如此,當我們陶醉於100%的合格率的時候,其實很可能正處在瀕臨混亂的邊緣。

這是因為,我們對問題的定義可能就不準確,因此也就對問題「不知道」。

在過去,衡量質量的高低只有一個標準:發貨出去的不合格品非常的少,這個時候一切運營正常;如果不合格品比例惡化,那麼就「有問題」了,後續還有一堆的麻煩等著你,直到不合格品比例下降到所謂「可接受的水平(AQL)」。

根據這一標準,大多數製造商都會在「有問題「和「運營正常」之間。

只要你的運營正常,就會傾向於繼續維持現狀,按部就班地往前走。但當遇到麻煩的時候,你就得成立一個所謂的問題解決小組(task force team)來解決。

製造商的質量管理中的特點是對質量問題的忽視和對質量問題的恐慌交替出現,沒出大事的時候不怎麼關注,一出大問題就慌的不行。

這可以用一張單一維度的圖來概括,如圖1所示。

圖1:「問題」的舊定義

還好,休哈特給了我們「問題」的新定義。

問題的「新」定義關注點是在生產過程而不是產品上。根據休哈特的說法,如果你的生產過程能力夠好,那麼一切都會正常,但是如果你的生產過程能力不足,那麼就會有問題了。

過程控制圖可以用來判斷一個過程是否發揮出了所有的潛力。問題的新定義如圖2所示。

圖2:「問題」的新定義

雖然這兩種問題的定義都是有效的,但都不足以全面描述生產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將這兩個定義結合起來。這樣的話,就有四個不同的象限,可以用來描述任何過程。見圖3。

合格的產品和可預測的過程(沒有問題)

不合格的產品和可預測的過程(產品問題)

合格的產品和不可預測的過程(過程問題)

不合格的產品和不可預測的過程(雙重問題)

圖3:過程的四種狀態

接下來,對這四種狀態展開進行說明。

理想狀態(沒有問題)

這四個類別中的第一個我們稱之為「理想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過程是可預測的,並且生產出100%合格的產品。

當過程處於理想狀態時,只要過程保持可預測性,我們就可以期望產品的一致性持續下去。

一個過程是如何達到這種理想狀態的?要滿足四個條件:

這個過程必須在一段時間內具有內在的可預測性。

製造商必須以可預測和一致的方式運行這個過程,運行條件不能隨意改變。

過程的平均值必須設置在適當的水平。

過程的自然控制限必須在產品的規格限範圍內。

當這些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不滿足時,就有生產出不合格產品的可能性。當一個過程滿足這四個條件時,製造商就可以確信產出的都是合格的產品。

處於理想狀態的過程是不需要進一步改進的過程。

臨界狀態(產品故障)

在這種狀態下,過程是可預測的,但是仍然有不合格品的產生。

過程是可預測的這一事實給解決產品問題帶來了一些麻煩。首先,過程是可預測的,所以不合格品就會持續存在。因此,質量不會自發的得到改善。第二,不合格品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是將過程提升到理想狀態,要實現這個目的,要麼更改流程,要麼更改規格,做這個判斷關鍵要看Cp值。

如果Cp大於1.00,說明過程能力還是可以的,不合格品很可能是由於錯誤的工藝目標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調整過程輸入以調整過程目標。在這裡,過程控制圖可以用作反饋,以確定如何調整來影響過程的平均值。

如果Cp小於1.00,該過程已經不能滿足規範要求。我們要做的是減少過程的變化。減少過程變化通常需要對過程本身進行重大的改變,這時候過程控制圖也能用來衡量改變後的效果。

上面這些工作可能都需要時間,那麼短期怎麼辦呢?解決不合格品問題的短期解決方案是使用100%的檢驗。但正如我們已經證明過的那樣,100%的產品篩選是不會100%有效的,而且成本很高。

保證不合格品不被發貨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製造任何不合格品。篩選、檢驗應該只不過是一種權宜之計,而不是一種常態的工作方式。

瀕臨混亂(過程故障)

第三種狀態是「瀕臨混亂」。這種狀態下的過程是不可預測的,但是可能仍然正在生產100%合格的產品。

傳統觀點認為,100%合格產品的存在被認為是過程「正常運行」的證據。不幸的是,這種觀點是錯的,他們只是處在混亂的邊緣,不可預測的過程會導致100%的合格隨時可能消失。

產品都符合規格可能會使得製造商認為一切都很正常,但那些非隨機原因將不斷改變過程,直到最終產生一些不合格產品。

到了這個時候,製造商會突然發現自己產品質量出了問題,但又不知道是為什麼,更不知道如何擺脫這種困境。

更糟糕的是,從產品100%合格到出現不合格的轉變會隨時發生,而且也沒有絲毫的預警。當這種變化發生時,過程將瀕臨混亂。

過程的不可預測性是由於非隨機原因造成的,所以擺脫這種狀態,唯一的辦法就是消除這些非隨機原因,通過過程控制圖可以識別出這些異常。

混亂狀態(雙重問題)

當過程不可預測,又在產出不合格品時,就進入了混亂狀態。

過程的不可預測意味著產品的不合格程度存在變化。因此,即使製造商知道自己在生產不合格產品,他也不能可靠地預測不合格產品的百分比。這時候Ppk通常小於1.00。

一個生產過程處於混亂狀態的製造商往往都知道出問題了,但他通常不知道該怎麼做來糾正它。

很多的人這時候會試圖直接解決產品不合格問題,而不是先穩定過程,那麼過程中非隨機原因帶來的隨機變化會讓他的質量改善之路備受挫折。

當他對過程進行必要的改變時,效果將是短暫的,因為那些非隨機原因將繼續改變過程。

當他對過程進行了不必要的改變時,一些偶然的隨機過程變化可能會誤導他。不管他做什麼,都不會長久有效,因為過程總是在變化。

結果,他最終對理性操作流程感到失望,開始用抽象的「藝術語言」來描述質量改進。

要使一個過程擺脫混亂狀態,取得任何進展的唯一方法是首先消除非隨機原因,需要使用過程控制圖,使得過程受控可預測,在這個基礎上再來減少或消除不合格品。

熵效應

所有的過程都屬於上面提到的四種狀態之一。但過程並不總是保持在一個狀態,而是可能從一個狀態移動到另一個狀態。

事實上,有一個力量作用於每一個過程,使它朝著某個方向運動,這種力就是熵。它不斷地作用於所有過程,導致衰變、磨損、故障。

熵,總結了宇宙的基本發展規律:宇宙中的事物都有自發變得更混亂的傾向,也就是說熵是會不斷增加的,這就是熵增。例如,我們的辦公桌,要是不去主動收拾,就會變得越來越亂;質量也是如此,要是不去主動控制、改進,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熵是無情的。正因為它,每個過程都會自然而然地、不可避免地走向混亂狀態。如圖4。

圖4:熵效應

克服這種遷移的唯一方法是不斷地修復熵的影響。

我們要通過不斷的人為幹預來抵抗熵的影響,不斷解決產品問題、不斷提升過程能力、不斷修正過程與產品規範等。

如果熵的影響得不到修復,它將主宰這個過程,並無情地迫使它最終走向混亂狀態。

絕望的循環

由於每個人都知道,當他們的過程處於混亂狀態時,他們會遇到麻煩,所以就會指派問題解決者來將流程從混亂狀態中解救出來。運氣好的話,這些問題解決者可以讓這個過程回到混亂的邊緣——但是在很多場景下,從混亂到瀕臨混亂會被錯誤地認為是問題得到了解決。

一旦他們讓過程回到混亂的邊緣,這些問題解決者就會被派去處理另一個問題。一旦他們轉身,這個過程就又開始沿著熵滑向混亂狀態。

新技術、工藝升級和所有其他可能嘗試的「靈丹妙藥」,都永遠無法克服這種絕望的循環。

當過程處於混沌邊緣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良性忽視,這將允許熵將過程拖回到混亂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僅僅關注產品的一致性會導致你永遠處於混亂狀態和混亂邊緣之間。

無論你的改進工作的意圖有多好,也不管你對流程的了解程度如何,任何不解決流程穩定性(可預測性)的改進工作都不會比讓過程狀態比處於混亂的邊緣更好。

走出絕望循環的唯一途徑

走出這種絕望的循環只有一條路。只有一種有效的方法,即過程控制。

每個製造商都面臨著這一雙重問題。熵將一個過程置於絕望的循環中,而且非隨機原因總是存在。唯一的方法是做過程控制,用過程控制圖識別出非隨機原因,並監控過程狀態。任何其他工具都無法持續、可靠地以清晰易懂的形式提供必要的信息。

傳統的做法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關注產品規格的一致性,而不是去描述或理解過程的行為。因此,它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使流程在混亂的邊緣運行。

要超出這個境界,第一件事就是要準確認識和理解問題的兩種定義。

|信息來源 網絡|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謝謝!

相關焦點

  • 戚風、海綿蛋糕質量問題與改進方法
    戚風、海綿蛋糕質量問題與改進方法: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 PDCA循環——戴明環:質量優化經典模型,精益求精的必備工具
    但是很多職場新人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職場經驗,抱著輕鬆嘗試、想要學習的態度,在執行的時候還是容易出現很多差錯,完不成所謂的標準。那麼我們怎麼來提升我們的工作質量呢?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很好用的工具:PDCA循環法。01什麼是PDCA循環法?
  • 不斷改進醫療質量與安全,南華附一連續3年獲全國一等獎
    紅網時刻衡陽10月25日訊(通訊員 鄒琴 黃華勇)近日,中國醫院質量管理(QCC)最佳實踐案例分享大賽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以「醫療健康服務改進與管理創新」為主題,開展品管圈大賽,參賽類型包括課題達成型和問題解決型。
  • 海綿蛋糕質量問題分析及改進措施
    k) 打蛋時溫度太低,蛋白不易充氣起泡,麵糊比重太小。l) 打蛋過度,麵糊內充氣過多,麵糊穩定性和保氣性下降,麵糊調製時間過久,麵糊內空氣受到損失。m) 烤制開始時爐溫太高,下火過大,蛋糕定型過早,出現「蓋帽」現象,蛋糕難以起發膨脹。2. 改進措施a) 嚴格控制打蛋時間,過度與不足都會影響到蛋糕膨脹。
  • 寵物離世後,該如何走出悲傷?
    悲傷的5個階段一般人處理失去親人/寵物的悲傷可以分為5個階段:否定,憤怒,迷茫,絕望,接受。每一個人對於悲傷的處理方式不同,從否定到接受的時間也會大不相同。幾天到幾年都是有可能的。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失去好朋友的悲傷 很多時候,寵物的離世可能是小孩子們第一次面對死亡這個概念。如果家長們處理/引導得當,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的面對死亡和失去親人的悲痛。有些孩子會自責,認為自己沒有照顧好寵物導致了它們的死亡,有些孩子會開始沒有安全感,開始害怕其他的親人或者寵物的離世。好的引導能對孩子未來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正面影響。
  • 2017年中國教育改進報告發布 聚焦教育質量提升
    在線教育以網絡為渠道進行教學資源的分享、傳播和學習,有效地解決了當前中國教育體制下師生資源不匹配、供需不匹配、時間空間限制等問題。在線教育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習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二、2017年中國教育改進不足之處2017年中國教育改進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目標分化,難以形成合力。
  • 如何在溝通中重新定義問題?
    01重新定義開啟思考、互動新途徑我們生活在一個權威定義框架
  • P—D—C—A管理循環(詳解)!
    PDCA循環的來源和定義PDCA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 他是美國的一位質量專家,當年他在美國提出這個質量管理體系以後,沒有受到重用,就跑到日本去了,所以日本所有的質量管理都是戴明博士開頭的。
  • 分享│全面的PDCA管理循環(圖文詳解)
    ◎ PDCA循環的來源和定義PDCA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他是美國的一位質量專家,當年他在美國提出這個質量管理體系以後,沒有受到重用,就跑到日本去了,所以日本所有的質量管理都是戴明博士開頭的。
  • 萬能的質量管理工具~PDCA
    PDCA循環的來源和定義PDCA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他是美國的一位質量專家,當年他在美國提出這個質量管理體系以後,沒有受到重用,就跑到日本去了,所以日本所有的質量管理都是戴明博士開頭的。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裡。
  • PDCA,萬能的質量工具!
    PDCA循環的來源和定義PDCA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假設這個地方最容易出問題,我就經常到這個地方去看一看。擔心這個人出問題,我就去盯他一下。每天晚上下班了,總結一下今天這個PDCA到底做得怎麼樣,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 蘭州電信改進工作作風 提升服務質量
    原標題:蘭州電信改進工作作風 提升服務質量   2020年,蘭州電信深入推進「兩深入、兩服務」活動,積極應對外部市場及內部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
  • AAAI 2020|計算所&微信AI:改進訓練目標,提升非自回歸模型翻譯質量...
    隱變量的方法也有一定缺陷,即對隱變量的建模會降低非自回歸模型的翻譯速度,且隱變量難以完全消除譯文的不確定性,交叉熵損失不準確的問題仍然存在。另一個思路為對非自回歸模型的訓練目標做改進,本文也是基於這個思路。Wang等人[8]直接在訓練目標中加入正則化項,以此來抑制模型的重複翻譯和漏譯錯誤。
  • 如何從質量的物理定義導出相對論質能方程?
    從他們提供的理論來看,相對論質能方程和質量的本質、物理定義是捆綁在一起的,你一旦知道了質量的本質,就可以明白質能方程E= mc是怎麼一回事情。那麼,我們能不能從質量的物理定義出發,嚴格的推導出相對論的質能方程?下面我們來嘗試一下。
  • PDCA,萬能的質量工具【詳解】
    PDCA循環的來源和定義PDCA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 他是美國的一位質量專家,當年他在美國提出這個質量管理體系以後,沒有受到重用,就跑到日本去了,所以日本所有的質量管理都是戴明博士開頭的。
  • 你知道如何定義問題再去解決問題嗎?
    1.我們在遇到問題時,最通常的反應就是:那我們開始解決問題吧。這個最正常的反應,其實就是我們最大的誤區。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遇到問題不就是解決問題嗎?怎麼會成為一個很大的誤區呢?先來看一個例子。果然這一次問題又得到了解決,人們因為有了很多塗鴉的創意,反而覺得很開心。可是時間一久,這些塗鴉變得越來越不可控,於是又有一部分很不喜歡這種塗鴉的人開始向市容整肅協會抱怨說,這些圖案有礙觀瞻,你看我們的彼得又面臨了第三個問題。
  • 雪鐵龍C4L和標緻408歷史質量問題解析
    雖然在15年之後概率有明顯下降,但是18年開始神龍已經停止生產1.8L發動機。1.2T 三缸渦輪增壓 EB21.2T(EB2)又是如何?作為PSA一款2015年才量產的三缸發動機,曾經多次獲得世界發動機年度大獎,但燒機油仍然有所耳聞,原因其實很奇葩,那就是一個質量存在問題的正時皮帶,這個皮帶設計時是浸泡在機油裡的,原本是為了延長使用壽命以及降低噪音,但是因為質量問題,皮帶的纖維會脫落,最終聚集在機油泵濾網上,導致機油循環不暢,溫度升高,機油消耗變大。
  • 漲姿勢 有位質量人教你用PDCA談戀愛,真是太有才了
    眾所周知,戴明的 PDCA 循環法在質量管理中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經研究,個人認為 PDCA 法同樣適用於生活中,如學習、工作、戀愛等等
  • 來重新定義質量吧
    科學家們要驗證的是,保存在同一個地下室裡的六個官方複製品質量仍然完全相同。自1889年以來,國際千克原器已經經歷了三次校對,大約隔四十年一次。1992年,災難降臨了:科學家們在比較第二次和第三次測量的結果時發現,要麼是原件丟失了五十微克(相當於一粒沙子)的質量,要麼就是複製品增加了這些質量。
  • 建築業如何走出環保困境?加快轉變傳統作業方式是關鍵
    建築業在環保方面存在哪些問題、環保測評不達標情況有哪些、下一步該如何改進,這些都值得關注。對此,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結構總工王昌興表示,建築業除部分構件和部品在工廠內完成大部分工序外,大量建築構配件仍需採用傳統方式在施工現場進行製造和安裝,這些現場操作很容易造成大量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