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古代著名詞人,相信詩詞愛好者一定知道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宋代著名詞人,今天,我們聊的這位詞人在當時可是家喻戶曉的,他一生平步青雲,官至宰相,在文學史上與歐陽修齊名,並稱「晏歐」,詞的造詣極高,擅長小令,後人稱其為「宰相詞人」。
晏殊是宋代所有詞人中作品最多的,但遺憾的是大多已經散佚,不過,我們通過他僅存的這些詞也不難發現,他是一個天才,他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太多膾炙人口的詞作。但同時,晏殊也是著名詩人,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晏殊最唯美的一首七言律詩,看一看晏殊如何將相思之情刻畫到極致的。全詩如下:
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我再也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我們好像那巫峽的彩雲飄忽不定,咫尺天涯,我在西,你在東。院落裡啊,梨花盡情沐浴在似水一般的溫柔的月光之中;池塘邊,陣陣微風吹來,柳絮無奈在空中舞蹈。
我一連幾日借酒消愁,我是那麼的傷懷寂寞;在寒食的禁菸中,我不禁倍加思念你。多想寄封信告訴你,那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千山萬水的阻隔能讓我的相思寄到你的手中嗎?
這是抒寫別後相思的戀情詩。首聯回憶離別時的情景。頷聯寓情於景,遙想當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頸聯敘述自己寂寥蕭索的處境,揭示伊人離去之後詩人內心的苦悶。尾聯表達對伊人的深切相思之情。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首聯寫了兩個瞬息變幻的恃寫鏡頭:「油壁香車」奔馳而來,又驟然消逝;一片彩雲剛剛出現而又突然散去。兩個物像全都半隱半露,暗示了詩人與愛人的情感波折。同時,用精美的車來暗示伊人的美貌。「峽雲」是用典,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美麗傳說,渲染濃密的愛情氣氛。傳說的引用增強了美感和趣味性,也為後來的相思之情的抒發進行鋪墊。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頷聯乃傳唱千古的名句,對仗工整,渾然天成,又互文見義,堪稱神來之筆。「溶溶月」、「淡淡風」是詩人有意渲染的自然景象。試想:院子裡、池塘邊,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陣陣微風吹來,梨花搖曳,柳條紛飛,那是一個多麼清幽、纏綿的境界。這裡展現的似乎是實景,又仿佛是一個幻覺,只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
頸聯「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是實寫,寫自己內心苦悶,難以排解。多少日子以來詩人想像李白一樣借酒澆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到最後面容憔悴,心境悽涼。「傷酒」兩字,將詩人頹唐、沮喪的形象暗示得淋漓盡致,再加上當時乃是寒食節,內心更添悽涼之感。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宕開一筆,由設問自答作結,深化了主題。詩人似乎想從悱惻的感傷中掙脫出來,探索寄書的途徑,去尋覓失去了的愛情。但問得深切,答得無情。「水遠山長處處同」一句,乃斬釘截鐵之語,一去不回。我們看到了,原來擺在詩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險阻,而是千山萬水,是那難以逾越的障礙。這兩句看似尋常平直,卻是全詩中決絕語,最為沉痛哀怨。晏殊在《鵲踏枝》詞中有「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二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知何處」,詩人不解,讀者不解,唯有悵惘長留心間;「處處同」一出,詩人內心唯有了絕望。這種情緒本在首聯已暗暗流露,然後曲折道出,由結句點破,結構嚴謹,構思巧妙,情長怨深。
整首詩與李商隱《無題》風格相似,皆運用含蓄的手法,表現自己傷別的哀思。詩在表現上,則將思想藏在詩的深處,通過景語來表達,然後在景語中注入強烈的主觀色彩,這樣,詩便顯得形神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