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立松課題組對亞洲和非洲的擔子地衣展開了系統分類學研究,通過形態學,化學和分子系統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之前報導的雞油菌目多枝瑚屬(Cantharellales, Multiclavula)物種,實際上是隸屬於蓮葉衣目(Lepidostromatales)中的麗燭衣屬(Sulzbacheromyces)。
-
昆明植物所等在唇形科分類學研究中獲進展
近年來,隨著分子系統學的發展,唇形科系統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其中,中國分類學者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陳亞萍等先後確定了該科8個系統位置未定屬的系統位置,即歧唇花屬AcrymiaPrain、歧傘花屬CymariaBenth.、辣蕕屬GarrettiaFletch.、全唇花屬Holocheila(Kudo) S.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昆明1月11日電 (記者趙漢斌)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昆明植物所等在杜鵑花屬植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昆明植物所等在杜鵑花屬植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2-24 昆明植物研究所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之一,橫斷山地區是很多種子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存在著大量的快速輻射類群,如杜鵑屬和報春花屬等,然而這些類群沿海拔梯度共存分布的相關進化和生態過程尚不清楚。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高連明團隊與美國哥倫布州立大學教授Kevin S.
-
植物醫生2020品質上新 石斛蘭舒紋震動眼霜淡紋抗皺
作為高山植物系護膚品類開創者,國貨護膚品牌DR PLANT植物醫生定位&34;,在&34;的理念下,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34;,推出以石斛蘭系列為代表的高山植物化妝品,受到海內外消費者的高度好評。
-
昆明植物所在韌革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活性天然產物發現與生物合成團隊曾英研究組近年來同劉吉開研究組合作,致力於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2016年結合有機化學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前體指導的生物合成策略,進一步研究了褐蓋韌革菌混源萜類化合物骨架結構多樣性的產生,闡明了由異戊烯基對羥基苯甲醇通過發散途徑形成韌革菌素類混源萜的生物合成機制(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8), 5463-5466)。
-
New Phytol陳少良: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
基本信息主題: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改善中的作用期刊:New phytologist影響因子:8.512研究使用平臺:NMT植物-微生物互作創新科研平臺本文描述了鹽度對外生菌根中質子驅動的硝酸鹽流速的影響以及哈蒂氏網對硝酸鹽吸收的重要性。研究採用兩種卷邊網褶菌(Paxillus involutus)菌株進行根部定殖:一種是MAJ,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結構(地幔和哈蒂氏網),一種是NAU,定殖根具薄而疏鬆的菌絲鞘。
-
珍稀食用菌中的「外生菌根真菌」
隨著對野生食用菌的研究,人們發現有大量的菌根食用菌因其自身生長發育的特點,難於進行人工栽培。據報導我國境內有約900餘種食用菌,其中約2/3為菌根食用菌,如松茸,牛肝菌,乳菇,紅菇等,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在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 1.
-
華中農業大學在菜結球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匡漢暉教授課題組在PNAS雜誌上發表題為「Upregulationof a KN1 homolog by transposon insertion promotes leafy head development inlettuce」的研究論文
-
華中農業大學在生菜結球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校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匡漢暉教授課題組在PNAS雜誌上發表題為「Upregulationof a KN1 homolog by transposon insertion promotes leafy head development inlettuce」的研究論文。
-
昆明植物所考察貴州工業原料植物
8月1日至10月10日期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龍春林研究員率領10名隊員,對貴州省少數民族地區的工業原料植物進行了兩次為期45天的實地考察。 考察隊先後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進行了考察,包括雷山、丹寨、黃平、施秉、三都、荔波、獨山、羅甸、凱裡、都勻等縣市,涉及的少數民族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瑤族、毛難族,採用民族植物學的調查方法,對這些地區各民族傳統利用的資源植物、尤其具有發展潛力的工業原料植物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調查,例如食用植物、藥用植物、油料植物、染色植物、纖維植物、澱粉植物、香料植物、園林植物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 湖南日報12月11日訊 (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管舒張則能治療疾病,避免惡化。
-
硒與典型汙染物汞、砷等元素交互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關於土壤-植物體系硒與重金屬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漸成為領域熱點之一。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馮新斌課題組張華領導的交叉創新團隊成員、博士在讀研究生常傳宇、巴基斯坦籍博士在讀研究生Waqar Ali分別在「硒-汞、硒-砷交互作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
-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朊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朊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朊病毒疾病是由朊病毒蛋白的錯誤摺疊和細胞間的傳遞,進而誘發受體細胞的錯誤摺疊所致,這種疾病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不同的突變所引發的疾病具有明顯不同的臨床表現,在研究這些疾病時,分析不同的疾病特異性毒株對於理解朊病毒疾病的傳播和病理學機制至關重要。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
植物精細胞發育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被子植物的精細胞發育涉及精細調控的細胞分化與命運決定,在此過程中,單倍體的小孢子通過不對稱有絲分裂,產生兩個命運和身份不同的子細胞,即營養細胞和生殖細胞,前者退出細胞周期、在適宜條件下發育成運送精細胞的花粉管;後者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兩個精細胞,這兩個精細胞被花粉管運送到雌蕊的胚囊分別與中央細胞和卵細胞融合啟動雙受精。
-
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獲進展
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是一類十分重要的藥用和觀賞資源植物。其化學成分,尤其是萜類化學成分及其成藥性研究一直是國際上天然產物化學和新藥研發等相關領域的熱點。
-
藥物重定位新框架,人工智慧使「舊藥新用」研究取得進展
藥物重定位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用於減少皺紋出現的肉毒桿菌注射液,最初是被批准用於眼睛的治療,現也可用於治療偏頭痛。但是,要獲得這些新用途,通常需要進行低概率、耗時且昂貴的隨機臨床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 RCT),以確保其被認為是一種可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有效藥物。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的野外調查發現,居住在雲南的少數民族「藍靛瑤」對靛藍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他們崇尚藍色服飾,以藍色為民族文化的主色調(圖1a,b),板藍的利用對維持藍靛瑤傳統文化具有意義。此外,靛藍indigo(一種吲哚生物鹼)具有多種藥物活性,是傳統中藥中的重要方劑,在當今我國傳統中藥的現代化利用中具有前景。
-
康樂衛士HPV疫苗研發取得新進展
⊙記者 盧夢勻 近期,新三板唯一一家HPV疫苗公司康樂衛士產品研發取得新進展。12月8日,公司公告稱,重組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正式入組。 因參與HPV疫苗和新冠疫苗的研發,公司的股價也從今年年初的13.1元一度上漲至4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