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看書#
曾經有人說,猶太人一年讀N本書,是真是假無所謂。但是如果我們做到高度自律,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每年至少讀10本書,每天睡前花半個小時時間去看書,再去思考,足矣。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經歷過迷茫,無助,甚至對於剛進入社會沒幾年的小白來說,沒有多少社會經驗,曾經的我們自以為自己了不起,進入社會後發現我們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隨著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不可能有前輩每天教授我們學習新知識,所以曾經有人說:「讀書是投資最少,見效最快的投資」,確實是這樣。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沒看到「黃金屋」和「顏如玉」,甚至讀過的書會忘,可是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就會發現看書帶給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大學畢業以來讀過的4本書(尷尬啊,才讀4本)
1.了不起的我-陳海賢
我們如何養成新習慣?
如何讓我們的心智變得更加成熟?
在我們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什麼不同的使命?
關於改變自己,書中提到一種方式,用經驗的好處,逐漸接近理想的好處。
例如我們開始看書,我們的目標是1年看10本書,經驗的好處就是我們今天看了半個小時書,有所收穫,為了享受每天看書有所收穫的好心情,我們變得更加自律,逐漸完成了看書的目標,也就是理想的好處,為了促使我們改變,我們為自己創造一個讓我們改變的「場」,這個「場」可以是圖書館、咖啡廳。
對於看書這一點只是這本書的一部分,需要大家慢慢去體會。
2.好的孤獨-陳果
我們應該都聽過一句話,人的發展取決於他的業餘時間。
人是群居動物,害怕孤獨,所以需要朋友,但有時對於每天擠地鐵的我們來說,真的需要獨處的時光。因為孤獨,我們才能好好審視自己,和自己好好的對話,包括我們看書、思考,都是和我們自己好好的對方的方式,如果你想發掘自己的力量,真心推薦這本書。
但是這本書的寫作手法很像心靈雞湯,在讀書的過程中需要努力去聯想,所以這也是我得到最「累」的一本書,需要時間來幫助我們去理解。
3.格局-吳軍
有格局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必然有格局!
在這本書中,騰訊副總裁吳軍博士通過不同的維度,向讀者講述了提升格局的方式,而我們在提升格局的過程中,就是我們走向成功的一個過程。
比如,我們想實現一個目標,需要明白自己目前是什麼實力,需要明白自己需要具備什麼知識,達到這個「基線」後,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並且是通過有效的努力而不是讓自己變的「窮忙」,從而做到大概率的成功。
4.厚黑學
初入社會,難免經歷人情世故,對於90後的我們,不喜歡勾心鬥角、不喜歡算計別人、不喜歡辦公室政治,推薦大家看這本書不是為了逼好人「變壞」,而是為了讓我們儘早地去適應這個社會,做到「獨善其身」,我們完全可以不「變壞」、不去勾心鬥角,不參與辦公室政治。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推薦的4本書,作者晗韓是94年北漂一枚,愛生活,愛讀書,和大家一起共勉!歡迎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