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體驗】6月初,筆者有幸去到祖國寶島臺灣旅行。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順利逃脫天朝的三大運營商的束縛,踏入臺灣地區,一次性在機場購買了臺灣電信三雄(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和遠傳電信)的行動網路服務體驗。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遠傳電信是臺灣電信行業的三甲,被稱為「電信三雄」。中華電信4G用戶數有200萬,臺灣大哥大有160萬,遠傳電信有150萬用戶。通過文章能告訴大家三家運營商的資費,此外還有一些服務和體驗方面的信息。
近日一篇臺灣4G無限流量的報導令大陸用戶紛紛向對岸的臺灣同胞投向羨慕的目光。根據臺灣媒體報導,在3G時代,臺灣電信3G用戶每月用量約4-6GB;進入4G時代,每月數據流量用量高達8-10GB。在全球範圍內,臺灣3G用量已超過韓國4G用戶的3-4GB水平,而進入4G時代,更是全球之最。為何臺灣用戶的4G用量這麼大?這跟運營商在4G競爭中推出的優惠套餐有很大關係。用戶只需不到1000新臺幣(約合 200元人民幣),就能享受無限流量上網套餐。
踏入2015年,電信三雄進入激烈的4G市場爭奪中,三家都推出了約1000臺幣的"吃到飽"流量上網優惠,面對著各自的問題,諸如離網率增高,4G市佔率下降等,推出更優惠的資費才能吸引用戶。
機場購買更優惠?
作為遊客,不得不一贊臺灣機場的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備,遊客一下飛機能享受到兌換外幣、電信服務、車輛服務等。桃園機場T2到達大廳設有電信三雄的櫃位,集中一起,此外還有亞洲電信櫃位,不過只提供WiFi租賃。
幾家運營商的櫃位放一起,這種景象真的是既和諧又充滿了競爭。在出發前向朋友了解,中華電信在覆蓋和服務方面的口碑比較好,臺灣大哥大次之。從櫃檯的排隊購買SIM卡的情況來看,中華電信和臺灣大哥大確實是比較旺場的,紛紛都排起長龍。遠傳攤位則有一點冷清。
筆者本來想發揮好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和美好的思維:多人排隊的肯定不差,中華電信準沒錯。無奈看著中華電信那恐怖的隊伍,還是反其道而行,先去遠傳和臺灣大哥大的櫃檯嘻哈一番。
實際三家櫃檯的MM都有著非常良好的服務態度,微笑是一個重要特徵。首先他會詢問你待臺灣遊玩的時間,隨後會按照你待臺灣的時間推薦你辦理套餐,選定套餐之後服務人員便會幫助你把SIM卡裝進手機開通套餐,直到你原來的手機能正常上網為止,這裡還是要給服務人員一個贊。
注意的一點,臺灣行動網路採用的3G均是WCDMA制式,4G均是FDD-LTE制式,並沒有大陸三家三種網絡制式的煩惱。近期大陸售賣的4G手機基本能做到雙4G和5模13頻,臺灣漫遊是沒有問題的。
資費貴不?還可以接受
不知道是約定好還是合理的競爭,三家運營商提供的套餐資費是一樣的,這意思是同等級別的套餐是一樣的價錢。中華電信與臺灣大哥大有4G和3G服務提供給遊客,而遠傳電信的4G暫時不向遊客開放,只有3G套餐。
以臺灣大哥大為例,3G和4G服務的套餐是不一樣的價錢,如短途5日左右,可以選擇5日的3G或者4G套餐,最大的特點便是無限流量,也就是能上網吃到飽,同時卡裡面還有一定金額的通話費。筆者是推薦到臺灣旅行選擇購買當地SIM卡,並不推薦租賃移動WiFi,因為在旅遊過程中不可避免還是要需要電話跟店家等聯繫。
從套餐來看,費用最高的套餐僅僅是1000臺幣(約200人民幣),你就能用15天的4G或者30天的3G網絡,對遊客來說是已經足夠了,通信費用也能讓人接受。
我們不妨來算一下,如果按照一般遊客去臺灣7天左右的行程來計算,選擇7天的3G套餐,需要500臺幣,約100人民幣。現在三大運營商都降低了漫遊資費,以中國聯通為例,臺灣地區漫遊包日是30元一天,7天的話也需要210元,對比起當地的運營商還是有一定差距。當然如果你只是出差一兩天,不想麻煩購買當地運營商的SIM卡,直接漫遊包天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當地卡還有話費,臺灣打電話也是不怎麼便宜的。
對比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和遠傳電信,同級別的套餐的價格是一樣的,也就是3、5、7、10、15的套餐價格是一樣的,均是上網吃到飽(無限量),只是裡面所包含的話費有小小差異。當然三家在資費上區別上會有這樣的差別,那便是中華電信3G和4G的資費是一體化的,也就是說你能用3G價格使用中華電信的4G。臺灣大哥大則是4G和3G資費分開,4G每一檔套餐要比3G貴上200臺幣,而遠傳並不提供4G,只有3G服務。
最後還有一個溫馨提示,聽聞這些套餐是機場專供,這意思是臺北裡面其他地方並不能開通,是否屬實筆者沒有去求證,有知道的朋友不妨下面留言。
哪個更好用?
噼裡啪啦說了一堆,資費什麼的都知道了,還是要來談談使用感受。為了能同時體驗三家運營商的網絡,三部手機是走不了。
由於筆者是旅遊目的,因此並沒有進行系統的選點測速,更多是有一種個人體驗,可能帶有主觀性,請讀者知曉。首先從網速來談,曾經在市區101附近測速了一番,中華電信的4G把臺灣大哥大4G和遠傳電信3G拋離,接近30Mbps下行,而臺灣大哥大4G約15Mbps,遠傳雖然是3G,但是下行也不錯,約有9Mbps。當然測速只是理論數值,從我15天的環島遊體驗來說,中華電信的峰值速度是最高的,但是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這麼快的速度,而臺灣大哥大速度穩定,全島的下行速度都能維持不錯,遠傳或許是用戶較少的原因,3G速度令人滿意。
覆蓋來說,中華電信擁有最多的用戶,3G覆蓋曾經是秒了其餘兩家,不過在4G時代,臺灣大哥大逐漸追趕上來,給筆者的感覺便是4G覆蓋臺灣大哥大是最佳的,而中華電信是落後的。雖然中華電信確實3G覆蓋領先,但是臺灣大哥大在一些中華電信只有3G沒有4G信號的地方卻有穩定的4G信號,很令人驚訝,看來臺灣大哥大的4G投資下了很大的功夫。從我網絡體驗的地方來看,城市裡面,中華電信4G覆蓋稍微好一點,而到了郊區山區,如平溪、九份等,4G信號確實難尋,臺灣大哥大一直在環島旅行中給予了我穩定的4G覆蓋和網速,體驗是比較贊的。
要說的最深一次感受,在中華電信和遠傳3G只剩一個的地下商場,大哥大還有勉強的1格4G信號。如果要糾結原因,我猜測3G時代中華電信投資建網帶來的優勢在4G時代被大哥大追上,匆匆上馬的中華電信在4G覆蓋上沒有大哥大廣,同時可能由於用戶數上中華電信要比臺灣大哥大要多,因此基站壓力大,網速什麼的沒有特別爽快,反而出現了有信號上不了網的情況。總結起來,筆者是推薦近期去往臺灣旅遊的朋友選擇臺灣大哥大>中華電信>遠傳電信。
吃到飽真撐
臺灣人確實很喜歡「吃到飽」,這也令在對岸的大陸同胞甚為妒忌。實際一般用戶4G網絡消耗的流量3-4GB,即使有無限量吃到飽的套餐,用無線網絡代替寬帶是不科學的,更多的是給用戶一種心理沒有負擔的使用網絡的暗示。為什麼臺灣電信三雄都推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無限量套餐,歸根到底或許是市場競爭所造就,充分的競爭能令企業發展,讓利於用戶,同時健全的市場制度也是必不可少。
筆者在使用三家運營商的網絡的時候,除了真的在網絡投資上而造成的差異之外,總體對他們都是滿意。不得不說,服務確實令筆者有深體驗。由於在機場忘記拿走購買SIM卡的收據,在撥打三家運營商的服務電話後,客服都能很有耐心地為我們提供機場服務櫃檯的電話,同時服務櫃檯的人員也能熱情為我們解決問題。這也令我們聯想對比大陸的三家運營商,縱使你手上有好的網絡、有好的覆蓋、低的資費,整體服務水平必定要提高才能留得著用戶。
由於臺灣旅行的時間不長,因此只能是淺償臺灣行動網路,希望能為讀者臺灣旅行提供一些參考,也請有深度使用經驗的用戶留言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