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嵊州,竹溪古村。
坐落於嵊州西北部山區,一個既有著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積澱,又有優美自然景觀、豐富物產資源的特色古村。
嵊州市竹溪鄉竹溪村,以盛產竹子並有清溪為名,周圍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海拔400至800米,古村格局較為完整,文化積澱深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相傳,古時候此地沿著溪兩邊均為苦竹林,故名苦竹溪,村以溪名,因駐地得名,遂稱竹溪村。目前,竹溪村作為小舜江的源頭,以加強水源地保護力度,生態尤其保護優良。
據村中文字記錄,竹溪村多為錢王后裔,現村中錢姓人口佔了整個村的80%以上。竹溪錢氏應是武肅王錢鏐之後,尊武肅王錢鏐為第一世,第七世錢奎始遷剡源祟善裡,九世孫錢蕙於宋淳熙四年覽竹溪勝境,於是與弟錢芝卜宅竹溪,建造竹溪新村,由剡源祟善裡遷竹溪村。
錢氏人家居住在這個古老的村落,走過近千年的風風雨雨,沉澱下深厚的文化底蘊。走過窄街小巷,白牆黛瓦間的斑駁痕跡,訴說著屬於歲月的故事。
村中古蹟遍布,以旗杆臺門為中心,周圍錯落有序地分布著老屋臺門、壹豐臺門等十多座保存完整的建築物,構成2萬多平方米的清代古建築群。
旗杆臺門,相傳為第30世孫、時稱浙東首富的錢萬象在道光年間建的,共有66間屋。臺門古宅內生活著近百戶村民,這一片臺門古宅就像是一個活著的博物館,生動、完整地保留著竹溪村的人文和建築。
旗杆臺門是竹溪村的標誌性建築,也是浙江省內現存的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臺門,是清代山村建築的代表。散步此處,可見精緻的雕刻、合理的布局、山區獨特的建築風格,大氣依舊,只是當年的繁華富庶不復。這裡的木雕尤其出色,臺門內保存著完整清代木雕牛腿有上百個,古木雕窗、雕花門更是數量眾多。
另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前簷護牆上那塊用滿文撰寫的石碑。碑上「蘊玉含輝」四字是嘉慶皇帝妹夫、大貪官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為感謝錢萬象救命之恩而寫。這塊石碑雖然沒有落款卻揚名天下,是竹溪村的鎮村之寶。
藏在深山中,無論歲月匆匆,紅塵浮沉,這個古老的村落,如今依然明媚、古樸,值得一訪。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