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嵊州「90後」姑娘今年要把「時尚小籠」帶出國門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過完年,我們打算在馬來西亞開一家檔口店。」1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嵊州市「剡為面」小籠包店,一進門,就看到裘娜和幾位店員正在商量明年出國開店的事。裘娜告訴記者,除了要將「黃酒小籠包」店開到馬來西亞,今年8月,他們還打算帶著「芝士小籠包」參加英國愛丁堡音樂節,試水英國市場。

研發兩款「時尚小籠」

傳統嵊州小籠包的主要食材是肉和豆腐,如何讓傳統產品煥發新活力,是裘娜一直思考的問題。2017年,在一次創業創新大賽上,裘娜與幾個年輕人談到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話題時,萌生了「小籠包+黃酒」的想法。

說幹就幹。為了研發出理想的「醉小籠」,裘娜請來省餐飲協會專家、黃酒專家組成科研團隊。「黃酒遇到高溫,酒精揮發,酒香就沒了。黃酒多了,吃小籠包會導致酒駕。」為此,裘娜和團隊經過上千次試驗,幾乎將各個年份的黃酒試了個遍,歷時一年後,終於做出「黃酒小籠包」。小籠包聞著有酒的香醇,但食客吃後仍可放心開車。

2018年4月,「醉小籠」在線上線下同步試銷。「僅僅半個月,全國各地就發來不少訂單,根本來不及做。」裘娜坦言,「醉小籠」如此受歡迎,她也沒有想到。一家五星級酒店特級廚師應邀品嘗「醉小籠」後,立即代表酒店與「剡為面」籤訂了長期供貨協議。

這只是裘娜製作「時尚小籠」的開始。2018年5月,留學英國的周陽和同學到嵊州旅遊,在與裘娜閒聊中,說起英國人喜歡吃芝士披薩,要是小籠包也有芝士味,肯定受外國人歡迎。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裘娜很快找來幾位小夥伴,開始研發「芝士小籠包」。但聽上去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第一次做出來請大家試吃,結果幾個朋友吃了後肚子都不舒服。」裘娜哭笑不得。

隨後,裘娜請來浙江總廚餐飲行業協會的特級廚師們把脈,最終在食材配比上找出癥結。一個月後,經過精準調配的「芝士小籠包」出爐。

周陽回到英國後,跟幾位留學生商議開一家「芝士小籠包」專賣店,由「剡為面」提供技術支持。裘娜說,如果此次英國之旅順利,接下來就準備開設「剡為面」英國店。

走出國門是最大心願

「以前在成都工作,到處都是嵊州人開的小籠包店,但都打著杭州小籠的旗號。」裘娜說,「嵊州小籠」在全國早已遍地開花,但不少店卻在「為他人做嫁衣」,「我當時就抱著為『嵊州小籠』正名的想法,才開始了創業路。」

通過一年的拜師學藝,裘娜掌握了做小籠包的秘訣。2016年,她擁有了第一家以「剡為面」命名的嵊州小籠包店,經過幾年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已有「剡為面」加盟商15家。而讓「嵊州小籠」走出國門,一直是裘娜最大的心願。

2018年,由裘娜牽頭髮起的嵊州小吃推廣活動來到馬來西亞,讓當地人接觸到了「嵊州小籠」。

正是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為裘娜在馬來西亞開店奠定了基礎。為了宣傳好「嵊州小籠」,設計出身的裘娜親自指導拍攝了《一籠包子一座城》《越聚醉小籠》等視頻,在網上引起諸多關注,中央電視臺還圍繞她的創業故事做了一期專題報導。浙江省餐飲名點心評選金獎、浙江省小吃名店等榮譽稱號,也被裘娜一一收入囊中。「這是大家對我的肯定和鼓勵,我要回饋社會,將『嵊州小籠』產業發揚光大。」裘娜說。

(原標題《讓馬來西亞人吃到美味的「醉小籠」給英國人嘗嘗獨特的「芝士小籠包」嵊州「90後」姑娘,今年要把「時尚小籠」帶出國門》,原作者張峰。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浙報親歷:嵊州百年臺門沒腿咋「挪窩」
    平移到位後,又花了近4天時間,8月2日,老臺門順利完成整體抬升1.15米。這個位於嵊州市甘霖鎮蒼巖老街的百年臺門為什麼要「搬家」?如此龐大的百年古建築如何實現平移55米?我們見證了在科學技術幫助下,這一奇蹟的發生。
  • 「三美嵊州走進杭州」推薦活動來啦,市長直播帶貨助力嵊州廚具品牌
    來自嵊州全市近50家優秀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參加本次推介活動,參展品類包括嵊州本地產名優特產品,包括領帶服飾、農副產品、智能廚具、城建文旅和特色小吃等,為杭州市民提供了一個一站式購買本地優質產品的平臺和深入了解嵊州城市魅力及發展潛力的機會。嵊州市市委書記徐建役再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歡迎廣大杭州市民來嵊州品味獨特美食,遊覽秀美山川,大力投資興業。」
  • 嵊州味道!皮薄餡多的嵊州小籠包10分鐘出鍋!
    蒸好後的小籠包冒著熱氣和香氣,饞的讓人直流口水!本來還在睡夢中的胃,一下就精神了起來!最近,嵊州小吃越來越流行,街頭巷尾的小吃店也常常排起長隊,對於不愛排隊又想吃到正宗嵊州小籠包的美食君來說買回家自己蒸才更實在!
  • 嵊州迎來豐收年 過去幾百元一斤今年只賣50元
    今年香榧價格便宜了,最便宜的每斤只賣50元。過去買一斤的錢,今年可以買5、6斤香榧了。杭州江幹區一位姓姚的女孩說,今年她爸爸超開心,可以把香榧當花生米吃了。她說,她爸爸超級喜歡吃香榧。前幾年,因為價格金貴,每年過年都是省著點吃。12月5日,姚姑娘特別聯繫上了在嵊州香榧節設攤的浙江嵊州石璜鎮白雁坑村世豪家廷農場的錢小泉,快遞了今年的新貨香榧。
  • 華裔姑娘將中式旗袍帶出國門,一年多時間,靠賣旗袍婚紗賺400萬
    但對於在歐美生活的華裔來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旗袍或者秀禾十分不容易,於是有一對華裔姑娘看見了這個商機,將中式禮服帶出國門,讓喜歡中式禮服的人們在婚禮時驚豔四座。Vivian薇薇安和Jenn詹恩是兩個移民美國的華裔,詹恩在結婚時準備遵循傳統穿中式旗袍婚紗,目的是為了孝敬父母。
  • 平移,平移,平移……嵊州蒼巖基成臺門整體平移直擊
    一起見證這一奇蹟千斤頂無感移動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臺門整體頂升蒼巖基成臺門,這座百年老宅2002年被列為嵊州市文物保護點。臺門坐北朝南偏西,臺門前方是寬闊的澄潭江,主體建築為三合院,前方設外天井、門樓。門樓面闊一間,雙坡屋頂,前簷用翻軒。三合院正廳面闊三間前帶簷廊,簷柱牛腿透雕倒掛獅子、童子。
  • 嵊州香榧搭上電商快車,「致富果」豐產更豐收
    嵊州香榧篩選現場。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吳一贊 記者沈貞海浙江報導 12月5日,2020中國(嵊州)香榧節在嵊州中國越劇藝術城舉辦,一年一屆的嵊州香榧大賽也同期舉行。嵊州香榧產業協會負責人介紹說,今年是嵊州榧農最為高興的一年,家家戶戶都增產增收,豐產更豐收。榧農們把香榧親切的稱之為「致富果」,一些香榧主產區的榧農從從四面八方來到香榧節活動現場,慶祝香榧豐收。
  • 嵊州榧農用上新型燃氣炒制機
    一直以來,嵊州和各地香榧產區一樣,都是燒柴炒制,每年會燒掉大量的木柴。在炒制過程中,煙霧瀰漫,不僅影響香榧的品質,還影響了周邊環境。由於在炒制過程中要使用鹽粒,隨著炒制溫度的升高,鹽微粒會漂浮在空中,影響空氣品質,一些香榧大戶的門窗甚至因長期受鹽分侵蝕而腐爛。為解決這一問題,嵊州市有關部門、嵊州香榧產業協會開始和相關企業聯合研發節能環保型燃氣炒制機。
  • 浙江「嵊州香榧」迎來豐收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俞其軍)「中國香榧之鄉」嵊州香榧迎來豐收季。12月5日,嵊州舉辦2020中國(嵊州)香榧節,一年一屆的香榧大賽同時舉行。據了解,嵊州香榧栽培已有1300多年歷史,現擁有古香榧樹群上百個,其中樹齡百年以上的香榧古樹就有近3萬株,五百年以上的有3000多株。2002年,嵊州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命名為「中國香榧之鄉」,包括嵊州上百個古香榧群落的「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 90後中國姑娘從紐約時尚達人到煎餅果子師傅,成了最特別的網紅
    一個十五歲就出國的姑娘,大學學的商科和藝術,自己還有極佳的顏值和身材,大學畢業之後竟然去賣煎餅果子了…乍一聽像是個大學畢業就失業的故事,不過仔細看看,好像並非如此。她賣煎餅的故事甚至都快被拍成網劇了!我叫Yolanda,90後,北京大院裡出來的孩子,15歲到美國念書。大學主修商科,輔修藝術。
  • 嵊州領帶產業百花齊放 差異化轉型發展
    嵊州傳統輕紡工業發達,塊狀特色經濟基礎紮實。經過30多年創新發展,嵊州早已崛起為海內外聞名遐邇的「領帶之鄉」,目前,共有領帶生產、經營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年產領帶2.5億條,佔國內生產總量的90%、世界生產總量的70%。
  • 廣州國際購物節又來了,今年在商場「不出國門玩遍世界」
    「今年的廣州國際購物節,是在一個不平凡的背景下舉行的。」謝萌表示,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文商旅行業遭受重創,天河路商會成員們在變革中尋找機遇,通過業態轉型、提高流量、振興消費、擴容提升等舉措,不斷探索商業創新,切實有效地推動了消費市場的復甦和回暖。
  • 上海小籠這是要逆天啊!做出了全世界都沒見過的三色小籠!
    這純手工製作的上海小籠,每天吸引無數吃貨慕名而來~但最近阿拉上海的小籠更是要逆天了!做出了全世界都沒見過的三色小籠!沒錯!三色小籠!圖@周到上海有句講句,三色杯我倒是吃過不少~彩色小籠也看過不少~但三種顏色同時出現在一隻小籠身上還真是頭一回見!
  • 探村浙江嵊州|竹溪古村,清溪修竹臺門,錢氏人家靜美
    浙江紹興,嵊州,竹溪古村。坐落於嵊州西北部山區,一個既有著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積澱,又有優美自然景觀、豐富物產資源的特色古村。村中古蹟遍布,以旗杆臺門為中心,周圍錯落有序地分布著老屋臺門、壹豐臺門等十多座保存完整的建築物,構成2萬多平方米的清代古建築群。旗杆臺門,相傳為第30世孫、時稱浙東首富的錢萬象在道光年間建的,共有66間屋。臺門古宅內生活著近百戶村民,這一片臺門古宅就像是一個活著的博物館,生動、完整地保留著竹溪村的人文和建築。
  • 「陶」與「瓷」——嵊州這兩對夫妻堅持著對藝術的執守
    生活中,一個簡單寡言,一個爭強好勝;一個是「吃飯最好肚皮有個門,飯往裡一倒,門一關就完事;穿衣也一樣,只要能遮風避寒就行」,一個是「藝術就是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與眾不同的美」。但說到底,對藝術的愛與追求,卻始終如一,殊途同歸。多年以前,呂如達創作《看花一夜到天明》,感悟道:「養花常因忘澆水而枯萎,只有一盆仙人球在陽臺上由露水滋養,還年年開出白花,那天半夜竟一下子開出二十多朵,滿屋生香。
  • 嵊州:從藝人到「守」藝 盼指間技藝傳承
    今年89歲的俞樟根,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嵊州竹編」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聊起嵊州的竹編,師徒倆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當時嵊州竹編一直局限在籃、盤、罐等日用品上,我師父可謂是將嵊州竹編從日用品推向藝術品的功臣之一。」徐華鐺自豪地接過話題。  原來,當時的篾匠,一般也就編一些農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按照這個軌跡,俞樟根日後也許只是一個技藝高超的篾匠師傅而已。
  • 「嵊州早櫻」一花獨放!全市「嵊州早櫻」年產值突破1億元
    「今年櫻花季節後,來採購櫻花樹的客商不斷,到目前為止,銷售額已超過1000萬元。」基地負責人江賢祥介紹說。「近年來,我們的花卉苗木不斷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改良櫻花品種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所培植的『嵊州早櫻』全國聞名。」市花卉產業協會會長徐全華告訴記者,當地林技人員和花木種植戶對引進的日本染井吉野櫻花品種進行改良,繁殖出了適合當地種植的櫻花新品種。據了解,在改良的過程中,改進了以往對櫻花苗進行嫁接的傳統做法,通過嫩苗扦插,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抗病和抗風能力較強。
  • 「嵊州桃形李」今年產量約2萬噸 開採時間為7月15日
    記者6月22日從嵊州市農業農村局舉行的2020年「嵊州桃形李」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嵊州桃形李」產量約2萬噸,產值約2億元,相比去年有明顯增長。今年桃形李開採時間為7月15日,採摘期為7月15日—8月15日,最佳採摘品嘗期為7月20日—8月10日。
  • 一塊木頭幾把刀,現場要雕三天,看看國內頂尖的木雕大師在嵊州怎樣...
    這是一次雕刻行業的盛會,是一次高水平的實力較量,嵊州木雕再一次被業界所矚目。據文獻記載,嵊州木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中國式佛像」創始人戴逵,東晉時徙居剡縣,潛心研究佛像的雕塑造型與製作技藝的改進,使得古老的雕塑藝術在嵊州的土壤上紮根普及,也給今天的嵊州木雕藝術奠定了基礎。
  • 魔都好吃的小籠都在這裡了!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是魔都人對小籠的一份獨有的真誠小店老闆是出身綠波廊的一級點心師,曾經在日本學藝多年。工藝與美味的延續自然不用多說。此外,店名諧音日語「喔伊細」,也就是「好吃」的意思。鮮肉小籠是店內的頭號招牌。賣相算不上很精緻,但味道才是王道。皮子不算薄的,微微透白,但是很有彈性,不會感覺粘牙或者太過於厚實,略微有點QQ的感覺。鮮掉眉毛的同時又帶點甜。皮凍熬製的很好,不會顯得油膩。三鮮大餛飩,個大飽滿,加入了開洋、榨菜自然而然地變得鮮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