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提,慢慢移
先開窗,後喝湯
是魔都人對小籠的一份獨有的真誠
小店老闆是出身綠波廊的一級點心師,曾經在日本學藝多年。工藝與美味的延續自然不用多說。此外,店名諧音日語「喔伊細」,也就是「好吃」的意思。
屋有鮮的小籠頭頂都有一個小洞,先舀一勺特製蟹醋,沿著包子頂上開的小孔灌進去,中和滾燙的湯汁和蟹的寒涼;再在側面咬一小口,品嘗鮮美的湯汁,最後將湯包一口吃掉,享受湯包餡料的美味。
老字號萬壽齋,門前每次都排著長隊。店面很小,但是卻阻擋不了慕名前來的人。這是讓人「念舊」的味道。
鮮肉小籠是店內的頭號招牌。賣相算不上很精緻,但味道才是王道。皮子不算薄的,微微透白,但是很有彈性,不會感覺粘牙或者太過於厚實,略微有點QQ的感覺。鮮掉眉毛的同時又帶點甜。皮凍熬製的很好,不會顯得油膩。
三鮮大餛飩,個大飽滿,加入了開洋、榨菜自然而然地變得鮮美起來。
上過無數次美食節目的佳家湯包,是很多人的心頭愛。店門口有名牌,售完的產品就會依次下架。通常來這裡的都是拼桌,排隊的自然不少。
鮮肉湯包是經典,湯汁清澈,不甜不膩,肉餡緊實Q彈。香菇鮮肉也很討喜,隱隱約約的菌菇香味把肉的鮮味很好的襯託出來。
珊珊小籠因創始人周珊珊女士而得名,80年代開業到現在,也算歷史悠久了。在附近上班的人和居民,基本都知道他們家,也都吃過。此外,性價比也十分高。
這裡的小籠有兩種品類,南翔小籠和無錫小籠。招牌小籠清甜鮮口,肉香四溢。無錫小籠稍大,味道比南翔小籠更甜一些,味道介於上海小籠和無錫本地的無錫小籠之間。
這家開在天津路上的小館子,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錯過。店面不大,一共上下兩層,來來往往的人很多。
店裡沒有鮮肉小籠,全部是蟹粉的。一份蟹粉小籠,皮薄餡多,裡面的蟹粉湯汁尤為清晰可見。配上薑汁醋的話,還能提鮮。一口咬下去,裡面的蟹黃清晰可見,滿足感100分。
在上海想吃正宗的無錫小籠,首推熙盛源。正經從無錫開過來的小籠餛飩店,店裡只賣兩類東西,小籠和餛飩。
咬開來,可以看見裡面的肉十分厚實,甜甜的湯汁十分濃鬱,香氣撲鼻。
肉餡緊實細膩,而且超級大塊,如果你不習慣那麼甜的調味,配上醋就剛好了。
愚園路上的富春小籠,已經走過了30餘年。他的存在,可以說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富春小籠個頭較大,湯汁很多,肉餡也很紮實,鮮甜中又沒有很油膩的厭惡感,可以說口感相當不錯了。
說到小籠,上海超有名的當屬南翔饅頭店的小籠了。始於1901年的百年老店,慕名前來的人都只為嘗一口這裡的小籠。
鮮肉小籠和蟹粉小籠是他們家的招牌,湯汁十分鮮美,肉餡也很緊實,一口咬下去,立刻就流了一疊的汁水。
曾經風靡一時的又一村,和萬壽齋師出同門,是老底子上海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他家的小籠外皮偏厚,嚼在嘴裡能感受到一種甜甜的味道。肉餡飽滿緊緻,和萬壽齋不相上下,嚼起來有彈牙之力。調味是傳統的上海味道,帶些甜味,又不會很過火。湯汁溢出的時候,兼著油香,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
麟籠坊可以說是佳家湯包的姊妹篇了,選用新鮮的食材,現包、現蒸、現賣。
他們家的必備品就是全家福,蟹粉、鮮肉、蛋黃統統來一打。咬開一口,可以看見裡面的肉餡全部浸潤在湯汁中。鮮肉以鹹鮮為主,適合不喜歡甜口的。蟹粉鮮香,油而不膩。蛋黃一般,太鹹而且也沒出沙。
這是一家很日常也很普通的小吃店,簡單的裝修,老式的電扇,還有裝滿碟子和勺子的籃筐。性價比很高。
皮薄多汁,裡面的肉餡也十分有嚼勁,手藝和口感都十分傳統。但是有點油膩。
聲名遠揚的綠波廊,幾十年經典手藝的傳承,歷史十分悠久,就連柯林頓也吃過。
他家的蟹粉小籠相當有名,雖然價格高出一般的店家,但是鮮美的味道加上幾十年傳承的美味延續,也真的很值。
曹楊地區比較出名的上味館,他家的小籠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傳統做法的小籠,是很多人記憶深處的好味道。
薄薄的外皮下,粉嫩的肉餡清晰可見。薄如紙張的表皮,咬開來,儘是濃鬱的湯汁,但是比較油膩!比起鮮肉湯包更推薦鹹蛋黃的,沙沙的蛋黃豐富了肉餡的層次,味道隨恰到好處。
樂忻皇朝的八色小籠,可以說是很出名了。人參,鵝肝,黑松露,芝士,蟹粉,蒜香,麻辣共8種口味,可以說是顛覆了傳統小籠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
八色小籠「超前」的做法,五彩繽紛的樣子看著就很有食慾。原味、糟溜絲瓜、鵝肝、黑松露芝士、蟹粉、蒜香、川味各有千秋。
以蟹粉小籠為主的龍袍蟹黃,環境十分優雅,呈現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
蟹粉小籠皮薄肉多,咬一口,立刻就能感受到迸濺的湯汁,口感真的很贊。
店裡分為上下兩層,下層製作點心,上面才是給客人用餐的地方。
小籠湯汁很飽滿,輕輕用筷子夾起一隻,肉眼可見小籠有一種垂墜感,鹹淡適中。蟹粉小籠滿滿黃油,蟹膏晶瑩渾厚,一口全是滿足。
上海生活圈
qq:2605326688
微信:modujun / 7694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