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號稱「世界工廠」,這裡的經濟外向度超過了100%。從鞋到毛衫、玩具、手機,「東莞造」在國際市場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但是東莞95%都是中小微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這裡聚集著大大小小500多家鞋廠,是名副其實的「鞋都」。
    年初雄心勃勃做品牌,如今賣起了地攤貨,
    外貿企業何去何從?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廣東東莞的厚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因鞋聞名世界的小鎮,全世界約60%的鞋都產自這裡。
    
    廣東東莞厚街鎮
    吳吉超是廣東省東莞市棠卡步落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的廠在2年前業績最好的時候年銷售額達到1500多萬元,可最近兩個月,他卻在厚街的各個鞋廠低價收購庫存鞋,再轉賣給這些小商販。
    
    吳吉超在厚街
    
    
    
    吳吉超
    就在今年的一月份,《經濟半小時》記者第一次見吳吉超,他當時正在舉辦一場熱熱鬧鬧的招商會,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新鞋。由於外貿訂單銳減,做了13年外貿代工的吳吉超打算進軍國內市場,當時的他雄心勃勃,希望2020年能發展到100個代理商,鞋子賣到100個城市,但疫情打破了他所有的夢想,到目前為止,外貿訂單也一個也沒有拿到。
    吳吉超的鞋廠在3月份就開工了,雖然沒有訂單,但工廠的水電租金等固定開銷卻一項也沒有減少。為了留住廠裡幾十名熟練工,吳吉超還給他們都加了薪。今年前4個月,吳吉超的工廠連續虧損,他不得不幹起庫存鞋批發。為了找到低價貨源,吳吉超跑遍了厚街大大小小的鞋廠。
    
    吳吉超的鞋廠
    這天,吳吉超來到老朋友彭甲文的鞋廠進貨。彭甲文的公司今年上半年銷量嚴重下滑,鞋子堆滿了整個倉庫。
    
    彭甲文公司
    為了清庫存,彭甲文不得不以5元的價格,虧本處理這些庫存鞋,但吳吉超還在還價。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最終以每雙鞋3.5元的價格成交。
    
    吳吉超告訴記者,這還不算最便宜的,他收購的最便宜的鞋,只要2元一雙。從給國際品牌代工的鞋廠老闆到地攤貨的批發商,每雙只掙幾毛錢的利潤,這樣的轉變多少讓人唏噓。但吳吉超告訴記者,他和彭甲文的遭遇在厚街鎮並不鮮見。鎮上很多外貿鞋廠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彭甲文在東莞開了11年鞋廠,生意最好的時候,他的工廠年銷售額超過一個億,也是厚街數得上的大鞋廠。但最近幾年,他的工廠一直在走下坡路。2019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下滑到2000多萬元,連房租和工人工資都湊不齊,還背上了700多萬元的債務。由於拖欠了70多萬元的房租,他只好把自己經營了十年的工廠賣給了房東,從工廠老闆變成給房東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