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三穴,調節肩關節疼痛病變的三妙穴

2021-02-12 馮名雨艾灸



▼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我的肩膀疼痛問題持續了有一個多月了。期間艾灸,針灸,熱敷,刮痧,也用了很多的方法,但是效果總是不太理想。請問老師有好的方法推薦嗎?


肩膀的疼痛病變問題,最為常見的就是肩周炎了,肩周炎肯定是肩關節疼痛問題。但是反過來,肩關節疼痛就不一定是肩周炎了

最常見的就是肩周炎,它的疼痛部位一般向下不會超過肘關節,如果你的肩關節疼痛從肩膀,到手肘,到手腕都疼痛,那麼這個基本上就脫離肩周炎的範疇了

在調節肩關節疼痛的時候,有三個穴位我們用的比較多,效果也比較好,我們稱之為肩三穴。也就是調節肩關節疼痛病症的三大要穴,分別是,肩髃穴,肩髎穴以及肩貞穴

1.位置:

在肩部,肩峰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兩骨之間的凹陷中

2.找法:

坐位,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端)外,可見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前面的凹陷,即為本穴

tips:後方的凹陷,是我們第二個要講的穴位肩髎穴

3.釋義:

肩髃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當我們肩膀疼痛以肩前區疼痛為主,後伸疼痛加劇,多為手陽明大腸經證。此時優先艾灸大腸經的穴位調節

tips:下圖為大腸經循行路線

1.位置:

當屈臂外展的時候,在尖峰外側緣前後端會出現兩個凹陷,前一個比較深的凹陷是肩髃穴,後面一個較深的凹陷是肩髎穴所在的位置

2.釋義:

肩髎穴, 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當我們肩膀疼痛以肩外側疼痛為主,外展疼痛加劇,多為手少陽三焦經證。選擇三焦經穴位調節居多

tips:下圖為三焦經循行路線

1.位置:

在肩後部,腋後紋頭直上一寸是肩貞穴

2.釋義:此穴歸屬於手太陽小腸經,肩膀疼痛以肩後側疼痛為主,肩內收時疼痛為主,多為手太陽經證。選擇小腸經的穴位調節最佳

tips:下圖為小腸經循行路線

1.前三個穴位,雖然對於大多數的肩膀疼痛問題,都有比較不錯的效果。但是他們都屬於是局部穴位,有的時候難免力有窮時。

所以,為了更好的效果,我們可以加灸一個遠端的穴位,來配合局部穴位

2.推薦艾灸:陽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釋義:陽陵泉為八會穴之一的筋會,可舒筋活絡,通絡止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跳轉到馮名雨淘寶商城



1、如需轉載請給編輯留言,並標明出處。禁做商用。

2、文章由馮名雨艾灸整理,理論依據參考:中醫大辭典以及圖片參考:超簡單取穴不出錯。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3、本公眾號所涉及的調理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如果遇到病症請遵照醫囑或者諮詢當地醫生。

4、本公眾號擁有馮名雨老師之肖像權,如有未經允許,擅自使用者,本公眾號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5、本公眾號所轉載文章僅供大家學習交流,均在合理使用範圍內。若所引用的圖片來源、數據來源、文字版權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其他權利,煩請告知編輯,編輯將立即改正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肩髃穴:肩臂疼痛,半身不遂
    主治疾病:肩髃穴主治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攣急,臂神經痛,癮疹,瘰癧,風熱癮疹,項強,齒痛,風熱等。肩髃穴是治療上肢不遂和肩關節疾病的首選穴。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舉;風熱,癮疹,瘰癧。運動系統疾病: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肩周炎;其它:高血壓,乳腺炎,蕁麻疹。
  • 肩髃穴:肩三針中的一個,擅治肩周疼痛,當然還有兩個特別的作用
    昨天講了臂臑穴,講它的定位時有講到,在曲池與肩髃的連線上。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肩髃穴。字面理解,肩就是肩膀的意思嘛,髃是肩前骨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說肩髃穴在肩膀前面的骨頭邊。後面還會講到一個肩髎穴,就是在肩膀後面的骨頭邊。
  • 肩周炎,取肩井穴、肩貞穴、肩髃穴和肩髎穴!
    肩周炎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僵硬,所以也被稱為五十肩漏肩風等。嚴重時則會出現肩關節活動不利、手臂後背、上舉、梳頭等動作受限,尤其是睡覺時疼痛感會更加嚴重。對付肩周炎,我們可以選取肩井穴、肩貞穴、肩髃穴和肩髎穴,這幾個穴位都處於肩臂部位,如果配合使用,對於肩周炎、肩部不舉疼痛等症效果非常明顯。肩井穴的功效,在昨天的文章當中曾經有過詳細的闡述,這裡就不再多做介紹了。下面主要給大家介紹肩貞穴、肩髃穴和肩髎穴這幾個穴位。肩貞穴穴位歸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 肩 貞 穴
    肩 貞 穴肩貞穴屬手太陽小腸經;雙穴,可針可灸(針刺時切不可偏向內側)。肩即肩部,貞指第一,此穴為本經入肩部的第一穴,故名肩貞。肩貞穴位於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指寸)。肩貞穴居於肩胛區肩關節後下方故多用於治療肩部疾患。小腸經從小海穴以後,胳膊這塊就沒穴位了,全都跑肩膀後邊去了。後邊第一個穴是肩貞,然後是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和肩中俞。天宗穴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穴是治療頸椎病的要穴,當我們有頸椎病時,天宗穴上會很痛。同時這個穴也在乳房的後背反射區上,你多揉,多灸它多乳腺增生也有很大幫助。
  • 【穴位查詢】肩髃穴
    、頸淋巴結炎等病,為上肢要穴,有通經止痛、緩解肩臂疼痛的功效。【肩髃穴的名解】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陽蹻之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及腋神經和旋肱後動、靜脈。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項強,齒痛,瘰癧,癮疹,及肩關節周圍炎等。直刺1-1.5寸。
  • 肩關節疼痛怎麼辦?了解肩部組織,教你用運動緩解疼痛
    其實,很多人因為不正確的訓練方法,極其容易導致關節受損,其中肩關節就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之一。經常性的肩膀感到疲勞,肩關節疼痛怎麼辦?你需要知道以下幾點,再加上適當的動作鍛鍊,有助於解決你的煩惱。肌肉群分別包括三角肌後部,肱三頭肌、小圓肌、大圓肌、背闊肌、斜方肌中部、岡下肌等,肌肉群在外部包圍著肩關節,起著支配和保護作用。但是如果我們訓練過程中不注意這些肌肉的鍛鍊,就會造成肌肉損傷,進而對肩關節造成損害。
  • 肩痛不舉——肩髎穴
    定位: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肩關節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出現兩個凹陷窩,後面一個凹陷窩即是本穴。垂肩,於鎖骨肩峰端後緣直下2寸,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處取穴。 穴位解剖: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後部)、小圓肌、大圓肌、背間肌。
  • 過年在家幹活兒多,肩關節疼痛難忍,做這三個練習緩解肩周疼痛
    檢測方法:一、疼痛弧反應疼痛弧實驗是很典型的觀察岡上肌腱受損的方法,練習者手臂外展至60——120度角度時,岡上肌腱被擠壓在肱骨頭與喙肩韌帶之間會引起劇痛。用一隻手把抬起側的手臂向下壓,而練習者與之對抗向上抬,肩關節外展進行對抗。出現肩關節的疼痛及無力,提示岡上肌肌腱病變。大姐在做這個測試時,反應肩關節疼痛,且無力上舉。而且為了上舉,在和我對抗時,脖頸前探,胸椎後凸。
  • 肩頸、關節疼痛忍無可忍?用這款產品挺管用
    時間久了,肌肉還會僵硬、痙攣、出現硬結等,影響到血液循環,關節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肩頸部就會加速衰老,出現增生、鈣化等病變。反覆過度使用、創傷等原因,肩關節周圍組織容易出現炎症,而且肩關節的滑膜反覆受到刺激,會進一步引起水腫、炎症反應,甚至出現積水。此時若是盲目按摩,反而可能造成病情加重。
  • 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
    三角肌位於肩部,分前中後三束,整體呈三角形。起自鎖骨的外側段、肩峰和肩胛岡,肌束逐漸向外下方集中, 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當三角肌後束損傷時會導致後三角,中三角,前三角疼痛,對其做搭肩試驗,三角肌疼痛明顯。
  • 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
    肩關節是一個複雜的球窩關節,能做多軸性靈活運動, 其周圍肌肉多而薄弱,這些肌肉的損傷都會導致肩痛。其周圍的肌肉主要有:岡上肌、三角肌、岡下肌、小圓肌、 肩胛提肌、肩胛下肌、胸大肌、肱三頭肌、背闊肌、大圓肌、 喙肱肌、上後鋸肌、前鋸肌、肱二頭肌、斜方肌等。
  • 【穴位百科】肩貞穴:肩臂疼痛、瘰癧、耳鳴
    【取穴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功能主治】肩臂疼痛,瘰癧,耳鳴。【穴位配伍】配肩髃、肩髎治療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裡、合谷治療上肢不遂。【穴位治法】直刺1~1.5寸。肩貞穴是治療肩周炎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按揉肩貞穴,可以起到通經活絡、止疼痛的作用。肩貞穴出自《素問氣穴論》,隸屬於手太陽小腸經,肩,肩部也,貞,古指貞卜問卦之意。本穴物質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氣,上行到本穴後,此氣冷縮而量少勢弱。氣血物質的火熱之性對天部層次氣血的影響作用不確定,如需問卜一般,故名肩貞。
  • 肩膀問題用腿解決,艾灸這個穴位,巧治「五十肩」!
    肌腱、韌帶雖老舊,但還不至於到損壞的程度,倘若有受傷、發炎現象時,肩膀往往會因疼痛不敢活動,而使得肩關節逐漸有粘黏現象;粘黏越嚴重,活動範圍越不靈活,肩膀越覺得僵硬,這就是俗稱的「五十肩」。五十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肩周炎,肩周炎又稱為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凍結肩、漏風肩、凝肩等,是指肩關節周圍組織包括肌肉、肌腱、滑囊及關節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症,以肩部酸重及活動受限、僵直為主要臨床症狀。
  • 能緩解肩痛的幾個穴位
    肩痛是指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稱肩痛。肩部和背部疼痛與肩膀和背部有關,被稱為肩背疼痛。肩痛影響上臂甚至手肘位置,被稱為肩臂疼痛。因為肩痛是主要的臨床表現,其他部位的疼痛是由肩痛引起的,所以可以統稱為肩痛。大多數的肩部疼痛是由長期的肩部壓力引起的肌肉酸痛引起的。
  • 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總結
    起於肩胛骨內側 緣上三分之二背面,經肩關節後部,止於肱骨大結節下部。小圓肌所引起的疼痛主要為肱骨頭附著處的背側非常 局限的疼痛。肩胛下肌異常往往是導致凍結肩的關鍵,其靜止和運 動時都會劇痛,在肩後部,引起肩胛骨上臂後外側延伸到 肘部疼痛,也會導致腕關節的帶狀疼痛。患者能向上向前伸, 但是不能向後伸(如投標槍的姿勢)。有的患者疼痛嚴重, 導致肩關節外展小於 45°,疼痛嚴重甚至靜止時也會疼痛。
  • 總結: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
    三角肌位於肩部,分前中後三束,整體呈三角形。起自鎖骨的外側段、肩峰和肩胛岡,肌束逐漸向外下方集中, 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當三角肌後束損傷時會導致後三角,中三角,前三角疼痛,對其做搭肩試驗,三角肌疼痛明顯。
  • 影響體態,還會帶來肩前疼痛,這塊著名的肌肉該管管了!
    體外生物力學研究顯示肱二頭肌長頭的肌腱具有全方位的肩關節穩定作用,它與眾多肩部肌肉一同將肩關節固定在關節窩裡。除此之外,肱二頭肌長頭的肌腱與肱骨做相對運動,還是手臂外展時肱骨頭的動態穩定結構,可以輔助下壓肱骨,限制肱骨頭向前移位,它與肱二頭肌短頭還起到共同維護肩關節前向穩定的作用。
  • 肩關節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惹的禍!
    很多朋友出現肩關節疼痛,首先想到肩周炎。目前,肩周炎似乎是肩部疼痛的代名詞,人們出現肩部疼痛,往往會被戴上肩周炎的帽子,而進行肩關節大幅度的運動練習。由於肩關節不適當的運動,從而造成肩關節疼痛遷延不愈,長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但其實,他們口中的肩周炎,可能是肩袖損傷。
  • 【每日一穴】肩前穴:治療上肢癱瘓、肩關節周圍炎等
    ,正坐垂臂,當腋前皺襞頂端與肩髃穴連線的中點。【按摩肩前穴位的作用】1、緩解治療上肢癱瘓、肩關節周圍炎、臂不能舉、肩臂內側痛等2、按摩肩前穴的功效:疏筋活絡【艾灸肩前穴的方法】肩前穴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 3步循序漸進糾正訓練,快速修復肩關節損傷,消除健身肩關節疼痛
    肩關節損傷是運動健身中最容易發生的運動損傷,損傷後不但會出現肩膀疼痛,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運動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據調查數據顯示,健身的人群中,發生過肩關節損傷的多達45%,而損傷的人群中又有40%的人肩部疼痛持續至少一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