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蘇聯在德國留下了什麼?30多萬大兵8千坦克

2020-12-16 月下泛史

1994年的德國境內,某地一派軍容景象。成排的坦克編隊整裝待發,威風凜凜,看起來像是開赴戰場,氣定神閒一臉輕鬆的士兵表情卻並不相稱。實際上,這不是戰鬥開拔,而是撤離行動。其根源,則是二戰時期極為慘烈的蘇德戰爭。

眾所周知,蘇德戰爭耗時數年,最終以蘇聯的獲勝德軍的失敗而告終。損兵折將籤訂無條件投降書,首都柏林遭到戰火洗禮之後,蘇德之間的恩怨並未至此終結。戰後,蘇軍在德國留下了什麼呢?答案是30多萬兵力,8000多輛坦克。

戰爭歷史長河中,戰敗國被佔領是常有的事情,二戰後的德國卻有些特殊。為了防止戰爭勢力捲土重來死灰復燃,二戰勝利方將德國一分為二,也就是世人熟知的東德和西德。實際控制方,分別是蘇聯和北約。

消滅了共同的敵人,戰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冷戰。因為德國的特殊性,雙方在彼此的佔領地派兵駐紮也就上演了。蘇聯是軍事大國,打敗德軍居功至偉,投入的兵力也是不容小覷。

1949年至1991年間,駐德蘇軍分布在東德276個地點的777處兵營,其中包括47個機場及116個訓練場。到1991年為止,駐德蘇軍共含24個師,33.8萬名士兵,並編成五支集團軍及一支航空集團軍。此外,駐紮人員還包括20萬人左右的軍屬及社會編制人員,以及約9萬名軍人子女。

數量眾多的同時,其戰鬥力也相當不俗。說得上是當時蘇軍精銳之師,基本上都參加過二戰,槍林彈雨裡摸爬滾打過來的。與之匹配的,則是精良的軍事裝備。

至1991年為止,駐德蘇軍約包含4200輛坦克,8200輛裝甲車輛,3600門各型火炮,10.6萬輛機動車輛,690架飛機,680架直升機以及180架火箭炮及飛彈系統。

如此兵力如此裝備,就為了應付北約,由此可見當時冷戰之形勢。從1945年到1991年,這支三十萬人的大軍在德國領土駐紮了46年之久,異國他鄉,不知是何滋味。然而蘇聯解體後,駐軍並未緊跟著撤離。

蘇聯解體及德國統一後,該部隊仍在原東德領土駐紮,直到1994年。

撤離前夕,身背行囊回首觀望的大兵,長期駐紮,這裡甚至成為了他們中不少人的第二故鄉。執行駐紮任務之外,不少蘇聯士兵曾與東德女人結婚組成了家庭,這一離去,心中難免惆悵。而對於德國來說,應該是如釋重負,當時距離德國統一已經過去了四五年之久,而這一段歷史,也說得上不堪回首了。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後第一種主戰坦克「61式」,曾想用其對抗蘇聯10萬輛T55!
    日本戰後為何要研製「61式」主戰坦克【每點新防務(626期) 12月17日】:昨天《每點新防務》介紹了德國在戰後研製的第一種主戰坦克——豹1,今天來看看同為戰敗國的日本在戰後研製的第一種主戰坦克「61式」到底如何,是否可以很好的擔負起為美國頂在第一線的、與蘇聯T-54正面衝突的「
  • 蘇聯戰後的新銳坦克,T34坦克的後繼者,T54/55系列坦克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蘇聯坦克,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T-34中型坦克,畢竟這款號稱'灰色牲口'的坦克為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憑藉數量優勢戰勝了可怕的德國裝甲動物園。但是蘇聯也通過戰爭深刻的認識到,經過四年的殘酷戰爭後,T-34中型坦克的潛能已經被挖掘殆盡,T-34中型坦克在戰爭中日漸攀升的戰損數字就是個證明。
  • 蘇聯上萬輛坦克大兵壓境,中國當年如何打贏「反坦克大會戰」?
    蘇聯上萬輛坦克大兵壓境,中國當年如何打贏「反坦克大會戰」?
  • 二戰時期,德國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厲害?一輛就能擊潰蘇聯34輛坦克
    提到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之所以能夠所佔披靡,靠的就是他們當時先進的坦克裝備。而在眾多坦克之中,虎式坦克最為出名。只要虎式坦克一出現,盟軍就會高度緊張,因為要消滅一輛虎式坦克是非常困難的。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厲害?虎式坦克,它是1942年德國亨舍爾公司所研製的一款重型坦克,機身整體重量為56噸,是一款非常典型的重型坦克。眾所周知,裝甲厚度的提升意味著坦克防禦力的提升。因此這款虎式坦克,可以說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 冷戰時期德國另類的坦克設計,雙主炮無炮塔的VT坦克
    、製造方面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從生產近萬輛的Ⅱ、Ⅲ號坦克到性能均衡的豹式坦克批量生產讓德軍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裝甲部隊;從讓敵人膽寒的虎式坦克到超重型鼠式坦克,德國在戰爭時期的坦克設計水平達到巔峰。
  • 空中死神:蘇聯「飛行坦克」,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二戰期間,不少武器裝備都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款戰機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它是蘇聯人口中的「飛行坦克」,也是德國人嘴裡的「黑色死神」。這款戰機可以說是在德軍心裡留下了深重的陰影,在它面前,坦克簡直不堪一擊,是空中死神,也是德軍裝甲的終結者!伊爾-2攻擊機只用了三年就研製成功了,1938年開始研製,1941年就開始正式服役,在整個二戰期間,它一共生產了3.6萬架,基本上是蘇聯戰機產量的三分之一,足以見得蘇聯對其的重視程度有多麼高。
  • 1968年,蘇聯50多萬軍隊,為何佔領了盟友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8月,蘇聯出動了25個師,再加上盟友波蘭、匈牙利、東德等國家的軍隊,總計50多萬大軍,從各個方向進入了盟國捷克斯洛伐克,並且徹底控制了這個國家。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屬於盟友,蘇聯為何要大動幹戈,集結50多萬軍隊呢?
  • 1943年德軍西塔代勒攻擊行動埃米爾中士使用T34坦克擊毀23輛坦克
    而庫爾克斯戰役前期,他的三號F型突擊炮,在一次執行日任務中被蘇軍T34坦克擊毀,這給埃米爾中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經說過但凡蘇軍有一定實戰經驗的蘇軍坦克乘員,在使用T34坦克進行作戰時,如果不能與他它拉開距離,蘇軍坦克駕駛員,就會通過T34坦克速度進行原地迂迴,而炮塔仍舊在時刻瞄準著,這對於突擊炮而言,無疑是噩夢,而且讓人備受煎熬,埃米爾中士曾經設想和實際進行過一次與蘇軍有經驗的坦克兵乘員交手
  • 德國武裝黨衛軍老兵回憶 在布達佩斯第一次遭遇蘇聯IS-2重型坦克
    1945年1月,德國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在布達佩斯附近第一次與蘇聯IS-2「史達林2」重型坦克遭遇。儘管在1944年裡,德軍在東線處於節節敗退的局面,但從未失去過像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這樣重要的大城市。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納粹德國與國民政府打得火熱,說穿了,就是資源貧乏的德國想從「一戰」失敗的泥沼中爬出來,需要海外市場和資源支撐。尤其是1932年納粹在德國上臺後,公開重整軍備,對鎢、銻、錫等戰略資源的需求量劇增。其中鎢又是製造槍炮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上世紀30年代,世界已探明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中國,中國鎢儲量的三分之二在贛南,贛南鎢砂產量幾近全球產量的一半。
  • 二戰蘇聯kv85重型坦克和德軍虎式坦克性能上為什麼有天壤之別
    說到二戰初期的蘇聯的kv1重型坦克,在東線戰場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無敵般的存在,而比較出名的還有KV2型重型坦克,這個型號的KV坦克裝備一門152毫米24倍徑榴彈炮,採用的KV1坦克的底盤大多來自1940年蘇聯的生產原型車底盤,其車身裝甲80毫米左右,在德軍閃擊蘇聯時期曾經發生一過一輛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蘇聯則投入的第57特別軍,也就是後期的遠東第一集團軍,相較於日本第23師團,蘇聯軍隊無論士兵訓練素質還是部隊的機械化,都遠遠超過第23師團,蘇聯戰場優勢十分明顯。諾門罕戰役初期,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取得不錯的戰果,但在8月末蘇聯的反擊作戰中,隨著蘇聯軍隊逐漸適應了日本關東軍的作戰特點,日本第23師團節節潰敗。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軍隊,而日本只能成立自衛隊
    同盟國對德日完全不同的處置方向1944年,盟軍和蘇聯紅軍東西對進,向德國展開了大規模戰略反攻。進入1945年1月,盟軍和蘇軍已經打入德國本土,二戰歐洲戰場的勝利僅僅是時間問題而已。為了商討戰後如何處置德國和蘇軍對日作戰的問題,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蘇聯的雅爾達舉行會晤。
  • 啤酒瓶炸翻坦克:讓德國侵略軍談酒色變,可怕的莫洛託夫雞尾酒瓶
    ,在俄羅斯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和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也有看到用士兵們用燃燒瓶對付坦克的鏡頭。那麼,這種酒瓶做的燃燒彈,是如何而來的的呢,為什麼叫做「莫洛託夫雞尾酒瓶」?這種能炸翻坦克的酒瓶燃燒彈,是俄國人發明的。俄羅斯人是個戰鬥的民族,形容俄國人在喝了伏特加酒以後的各種不人類符合規範的狀態和創意。這個民族比較善於在作戰中總結經驗和創造勝利。
  • KV1的雙胞胎,蘇聯的KV2重型坦克,突破防線移動掩體誕生
    ,蘇聯士兵說它的設計並不理想,而德國士兵卻對它印象深刻,那麼它的設計是怎樣的呢?1、德國的經驗教訓和情報1939年,當蘇聯和芬蘭爆發戰爭時,雙方圍繞曼納海姆防線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蘇軍的步兵已經在這條芬蘭人控制的防線前倒下,蘇軍的坦克已經被芬蘭人擊毀,於是蘇軍意識到自己急需一輛重型坦克。
  • 2根香菸換一個德國少女,香菸為什麼會成為德國戰敗後的貨幣?
    駱駝牌香菸,當時作為其中一種貨幣流通在德國市場雖然說這句話絕對是略顯誇張,但這也能看出香菸在戰後德國中的地位了吧?先說美國,在戰後駐紮在德國境內的美軍的薪水其實是用德國的舊版帝國馬克支付的,但這個帝國馬克在德國的市場上是換不了多少商品的,因為它已經失去了信用。但美國人總不能讓美國大兵拿廢紙當作軍餉吧?
  • 中國抗戰8年消滅日軍45萬人,蘇聯6天消滅75萬,為何差距那麼大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外敵入侵的戰爭,在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心協力,歷經8年取得勝利,共殲滅日軍45萬人,但後來蘇聯對日軍關東軍發動進攻僅僅就用了6天就打垮了75萬關東軍,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總體數據來看,難道中國和蘇聯的差距就這麼大嗎?
  • 淹沒德國的鋼鐵洪流,秉承極簡主義設計理念的T-34坦克
    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不但讓世人領教了裝甲師、閃電戰的威力,也讓大家見識了坦克這一新型陸戰裝備的厲害。在1940年東方的蘇德戰場上,曾有一款外觀粗糙、其貌不揚的中坦,以優異的性能成功打破德國裝甲師的不敗神話,挽回了蘇維埃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它就是二戰坦克的標杆T-34。那麼這款坦克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能讓它與德國的三號、四號、虎式、豹式相抗衡?
  • 二戰蘇德戰場,為抵禦納粹德軍,蘇聯1.8億人口死傷6000萬
    世界各國為了 抵禦法西斯國家的進攻,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傷亡最大的就是蘇聯,1.8億人口的蘇聯傷亡高達近6000萬人。 中國在二戰時期面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如果我們看看二戰時期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會知道歐洲東線戰場比亞洲戰場還要恐怖百倍。
  • 藏在二戰軍服中的秘密:39歲蘇聯女坦克手的最後一戰
    女狙擊手帕夫柳琴科,王牌飛行員「白百合」莉莉婭,被德軍殘酷絞殺、犧牲前只有18歲的卓婭,以及駕駛T34坦克碾壓30多名德軍的坦克手奧克佳布裡斯卡婭,就是她們傑出的代表。在衛國戰爭中,有1000萬蘇軍戰士走上疆場,而其中的80萬就是女性。她們自願參軍,忍受著一切痛苦、疲憊,其中的大多數人在黎明之前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