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2020-12-26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向宇

在中國,博物館文創正在進入2.0階段,圍繞博物館IP進行文創開發,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熱」的重要一環。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作為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的評委,殷九龍認為博物館文創最重要的方向在於走進大眾生活,只有走進生活的文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文化,關注文化背後的城市與歷史。

殷九龍作品 《m》系列

讓文化走出博物館

「當我們問一個人為什麼去博物館,答案不會是要去買文創產品。去博物館一定是因為對知識和藝術的渴望,博物館可以豐富和充實我們的生活,而我希望文創也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有趣。」殷九龍說。

過去,博物館文創消費通常只在特殊場域裡進行,館藏精品文物往往會促使遊客購買商品。殷九龍發現,現在一些高品質的文創產品,已經可以脫離特定的消費場域,在網上也有人願意買單。

殷九龍作品 「千分之一」系列

事實上,網購文創產品已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2019年,清華大學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兩年電商平臺文創產品成交規模爆發式增長,某網購平臺文創旗艦店累計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線下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後」。

網購文創產品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在殷九龍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現象,也是博物館文創需要繼續發力的地方。這證明文創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而不僅僅存在於博物館的商店裡。博物館文創既不是簡單複製藏品,也不同於常規的旅遊紀念品,博物館文創的核心方向在於,讓文化走出博物館,真正走進生活。

用當代語境展現傳統文化

在殷九龍看來,博物館文創是以博物館的館藏資源為核心,將其歷史、人文和美學價值創造為新的產品。這意味著博物館文創和其他文創是有區別的。

文創設計可以加入很多主觀想法,不管是用作品講述故事還是傳遞觀念,產品最終與設計師的認知息息相關。博物館文創則必須圍繞館藏,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創作,自由度和主觀性相對較低,在這樣的「約束」下,需要善於尋找有轉化價值的元素,找到文物和生活的連接點,創造性地反映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殷九龍作品 「香巴拉貓」藝術雕塑

這種博物館文創設計特有的過程,殷九龍稱之為「轉繹」。「轉繹不是照搬文物的某種樣式,而是設計師通過他的專業知識與邏輯,將創意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呈現出來。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歷史和現代的平衡點,真正讓文創所代表的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

2019年,殷九龍受邀到甘孜的鄉城,打造鄉城城市IP,通過鄉城IP帶動鄉城全域旅遊發展。在鄉城,貓是最為神聖和崇拜的對象,打造鄉城IP的時候,殷九龍把「貓」與當地的文化、習俗進行結合,設計了「香巴拉貓」IP形象。「香巴拉貓的設計邏輯是去城市化的,有一定的在地屬性,同時又在未來的整個推廣中具有國際精神。」對於殷九龍來說,這正是一次以設計回應生活的嘗試。用現代語境展現傳統文化,也是殷九龍一直以來的創作實踐。

在這樣的思路下,殷九龍還創作了陶瓷作品《流》,將海上絲綢之路與代爾夫特藍相結合,既回應了海上絲綢之路,也傳達了一種文化融合的可能。這個作品被荷蘭王后馬克·西瑪收藏。在他設計的《m》系列中,進一步將舊樣式融入新生活,將西方的咖啡文化和東方的茶文化放置在一起,用相同的設計語言融合創新呈現。

殷九龍設計產品 「香巴拉貓」搪瓷缸

讓設計貼近消費者的心理

作為本次設計大賽的評委之一,殷九龍也期望看到更多走進生活的作品,結合現代生產工藝,用現代語言表達,進入現代人的視野,讓文物不再和大眾有著玻璃櫃之隔。

「奉旨旅行」行李牌、「朕不能看透」眼罩、「朕真的不知道怎麼疼你」摺扇,故宮以顛覆性的「賣萌」姿態掀起了文創熱潮。在殷九龍看來,故宮文創之所以能成為博物館文創的「頂流」,除了坐擁最具知名度的超級IP之外,還因為它率先貼近現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用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走進年輕人。「用設計貼近消費者的心理,讓人覺得產品和自己的想法接近,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自己,那就是真正成功的作品。」

殷九龍作品 「流」系列花瓶

除了轉換傳統文化、表達生活方式,博物館文創最終是消費物品。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殷九龍認為文創還要具備「產品力」,只有在產品力的基礎上,賦以文化元素和創意設計,加強產品對目標消費者的吸引力,才能比傳統產品有更多的市場潛力。

除此以外,殷九龍還認為文創需要具有一定市場邏輯,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來保證產品的可持續生產與消費。如果文創既能反映博物館文化,又有傳統紀念品「到此一遊」的功能,在生活中還有持續使用的可能,文創市場才能經久不衰,這樣的文創就能讓文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殷九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好看、好賣和好用與其他文創設計最顯著的不同是,博物館文創具有「普及」意義。知名設計師、藝術家殷九龍是本次大賽的評委之一。他認為,參與博物館的設計大賽,需要考慮向公眾推廣文化的意義,思考文化在現實生活的角色,以及如何讓歷史和現在產生有效連接,「從這個層面來說,文創設計有著不可小覷的力量,好的文創能夠創造很大的價值。」如何選擇合適的設計元素,也值得參賽者認真思考。殷九龍說,這次大賽以成都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題,成博有許多IP,每個文物都很有價值,但未必適合做成極具創意的文創產品。
  • 成博珍品文物IP開放啦 爆款文創等你來設計
    此次成博文創設計大賽海報設計這殷九龍表示,在一般人的概念裡,文物是死掉的過去的物件,要讓它們活起來就需要設計師把當下的審美和當下的理念注入到文物中,「(文創)設計師做的其實是轉換和翻譯的工作。」45歲的成都設計師殷九龍投身設計20餘年,參與了成都幾乎所有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設計推廣。由他設計的瓷器曾被荷蘭皇室收藏。
  • 「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幕
    原標題:成都這份「禮」 邀你來設計   昨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本次文創大賽由成都博物館主辦,大賽旨在深入發掘成都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圍繞文化、創意、生活等元素展開創意設計,研發時尚文化創意產品,打造代表四川、專屬於成都的文化禮物。
  • 探訪寶島文創大咖,讀懂臺灣生活美學
    原標題:探訪寶島文創大咖,讀懂臺灣生活美學    華龍網6月29日14時20分訊 深厚的中華文化積澱,碰撞融合的多元藝術文化環境,創意無限的代代文創人,生活美學與生活理念的傳播,滋養出臺灣豐富多樣的文創產業形態。
  • 博物館文創:不只是錦上添花
    講述人:上海博物館副館長 李 峰  不少人以為,博物館發展文創是件錦上添花的事,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其實,作為推動館藏資源與普通大眾有機連接的紐帶,文創早已成了博物館的一項核心工作。博物館擁有豐沛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文化產品、文創活動和文化服務充分盤活這些資源,才能讓博物館迸發出更強勁、更蓬勃的生命力。  時間回溯到60多年前,那時全國文創產業還是一片荒漠。1958年,上海博物館成立了文物修復複製工場,集聚了一批手藝精湛的技藝大師,致力於青銅、陶器、書畫複製技藝的傳承和產銷工作。
  • 中國十大博物館文創產品走進泰國大型商場
    展覽邀請了10家中國頂級博物館攜最新文化創意產品來泰國展出。泰國文化部部長助理巴拉梅、中國駐泰國使館文化參贊常禹萌、曼谷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顧洪興、中國駐曼谷旅遊辦事處主任張新紅、西康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經理達迪亞等出席了開幕式。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
    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 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設計大咖打頭陣!快來看這組成博文創大賽創意海報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由成都博物館主辦、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將於12月6日正式啟幕。據記者了解,在大賽啟動前夕,來自成都的著名設計師、藝術家殷九龍先生為本次文創設計大賽設計了一套別具風格的系列海報。後蜀的彩繪陶吹笛俑、宋代的銀盤、東漢的陶俳優俑、明代的彩釉陶侍從俑......殷九龍將成都博物館館藏極具代表性的8件藏品作為海報主打元素,配以簡約的文字和logo,設計出了這套融合現代簡約與古典之美的系列海報,為本次文創大賽預熱造勢。
  • 陝歷博「花舞大唐」文創T臺秀走進西安SKP
    這也是繼2019年6月20日陝歷博與東方密語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花舞大唐•創意來自典藏」文創T臺秀後的第二場「花舞大唐」文創展演活動。打造全新文創體驗 再現盛世大唐文化本次「花舞大唐•古典遇見時尚」文創展演共展示有金屬書籤、手帕、眼罩、摺扇、羊絨圍巾、耳飾、睡衣、抱枕套、絲巾、玻璃杯套裝、繡片明信片套裝等多個類目,均由陝西歷史博物館與東方密語聯袂出品。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人們常說,故宮是個大IP,在故宮這個大IP的組成裡,藏品保護和研究、展覽展示,是各項工作的基礎,而宣傳、教育、文創是外延內容。各方面工作協調統一,才能成就博物館的整體影響力。以「千裡江山」系列文創為例,源於配合2017年午門「千裡江山與中國青綠山水畫」大展。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博物館文創可雙軌推進
    這不僅是要求文博界要開展文創工作,而且要利用館藏資源帶動文創產業的發展。也就是說,文博行業有責任作為領軍者走在文創產業的最前沿。近年,各級文化文物部門及各級博物館等相關單位,為發展文創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故宮等的文創已卓有成效,但多數博物館尤其是中小館在文創方面舉步維艱。
  • 這一波博物館文創有毒!錢包快捂不住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了慶祝這個日子,博物館們紛紛放出大招:辦講座、辦展覽,還有「博物館之夜」……吸引觀眾走進這個重要的文化傳播場所。其中,引人注目的還有花式賣萌的各種文創產品。手機殼、膠帶、冰箱貼、手工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從家居擺件到衣服飾品,幾乎無一不包。
  • 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舉辦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12月18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協會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專業委員會承辦的首屆「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暨非國有博物館文創聯盟成立儀式」在廣東省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來源:一財網隨著經濟持續增長,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後對文化生活的消費追求日漸增長,居民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消費需求變動的另一基礎是消費主體的變化,主要體現為「消費新貴」的崛起,80、90後人群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這一消費群體從小生長於社會穩定、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經濟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中,其消費需求升級更多體現在理念的轉變,傾向於娛樂休閒行業,並追求個性化與精神享受。
  • 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博物館+」的無限可能
    博物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博物館應當承擔起相應的使命。一、國內外博物館的發展國外上世紀 80 年代,在「新博物館學運動」興起的大背景下,歐美博物館開啟了一場變革,不再只把文物當作中心,開始塑造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展覽環境,更加注重參觀者的感受,開始創新出藝術衍生品的開發理念。
  • 博物館文創,從指尖走上舌尖
    在南京,博物館與飲食行業的跨界合作不斷擦出創意火花,國寶文物紛紛「化身」月餅、糕點、咖啡、茶飲,讓傳統文化在人們的舌尖味蕾中美妙綻放,與當代生活深度交融。    白露節氣專屬咖啡    六朝瓦當搬來「賣萌表情包」    嘗過了大明風情的夏日冰飲,再來品鑑一下自帶「六朝表情包」的白露咖啡。
  • 博物館的文創自動售賣——以北京汽車博物館為例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更著力於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而忽視了人們選購文創產品時的體驗。讓觀眾在博物館觀展後,能看到更好的文化展示窗口,甚至在消費環節也能更輕鬆方便,文創自動售賣機應運而生。  近年來,很多博物館中都出現了銷售特色文創產品的自動售賣機。自動售賣機擁有佔地面積小、移動方便、節省人工成本等優勢,可以讓遊客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自主購買文創產品,並通過後臺大數據進行精準的運營管理。
  • 跨界融合,博物館文創迎新未來
    當時,這些流向海外的工藝品成為換取外匯的重要途徑,而在這些精美的工藝美術品中,尤其是陶瓷、絲綢等大類中,有一部分經過手工藝人的巧思設計,或者由具有現代學院教育經歷的設計師、藝術家參與製作,與傳統的工藝美術品有較大區別。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這一系列產品和當時面向國內的「工藝革新」產品,可以看做是文創的雛形。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和商罍杯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記者 張璐 文/圖隨著國際、國內對文化產業的日趨重視,從2013年開始,安陽博物館著手文創產品的開發和利用。通過7年的探索與努力,該館文創產品開發工作從起步日漸走向成熟。「我們剛開始做文創產品時,可用的經費比較少,所以開發的種類比較單一,是對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初步探索。」說起剛開始接觸文創產品時,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負責人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