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二胎才知道天下父母都偏心,偏心對孩子的傷害,你留意了嗎?

2020-12-16 米朵的蘋果

2020年6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大兒子小唐納德採訪時,小唐納德直接拋出了一個問題:「誰是川普家族裡你最愛的孩子?為什麼會是伊萬卡?」

在鏡頭前,川普先是撇了撇嘴,然後尷尬的將頭轉向一邊。

然後微笑的正視小唐納德說:「都一樣愛,百分之百。」

「百分之百?」小唐納德問。

「百分之百,」川普繼續說,「為了這次採訪,我可以說是你。但其他時候,百分之百一樣愛。」

小唐納德也隨即回應說:「我會記得的」。

當然了,這個答案能不能被大兒子小唐納德接受,我們也是不知道了。

一、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傑弗裡克魯傑說的: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加州大學人類和社會發展學教授凱薩琳孔戈爾,曾經對384對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父母進行過研究。

發現有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

不過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很多父母總會想辦法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因此研究人員則認為這個調查出來的比率比實際要偏低一些。

那麼,父母的偏心到底有多傷人呢?我們來看看這兩位網友的經歷:

一位在上海正在上大一的女生,家裡13歲的弟弟偷用爸爸的銀行卡,充了7800塊錢的遊戲。

害怕被爸爸發現收拾弟弟,自己又沒錢補上這個窟窿的媽媽,打起了女兒的主意,讓女兒一個月內想辦法把錢補上。

於是聽話的女生同時打了四份工把錢補上了,自己一個月內只花400吃飯,導致有上頓沒下頓,最後因為胃出血急救進了醫院。

網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紛紛給她留言和安慰。

另一位網友的遭遇更加匪夷所思,父母不給自己過生日也就罷了。

離譜的是第二天小侄女過生日,父母跟親戚一起大操大辦,還給小侄女買了一架鋼琴。

當她忍不住在父母面前傷心的哭起來時,引來了一頓打。

老實說我自己也是來自多子女家庭,明白父母的偏心是怎麼回事。但這兩位網友的經歷還是忍不住讓人唏噓和心疼。

我們可能都有一個疑問,同樣是一個媽媽生出來的孩子,為什麼父母會偏心呢?

原因無非有以下幾種:

性別不同、出生順序不同、長相不同、個性不同、孩子優秀程度不同、自己投入照顧孩子的精力不同等等。

當然有些父母偏心的理由也是與眾不同的。

比如我們小區有位阿姨,有兩個女兒,阿姨總是偏愛小女兒多一些,並且毫不掩飾對大女兒的嫌棄和厭惡。

阿姨也跟我們小區的人說,她偏心的緣故是因為大女兒太像自己的婆家人了,而她與婆家的關係早就鬧翻惡化。

每次當她看到大女兒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不愉快的聯想,因此非常不爽。

其實所謂父母的「偏心」種種理由,也不過是人性的展現而已。

心理學專家武志紅曾經說過,每個孩子的功能不同,決定父母對待方式不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也就是父母偏心的最本質的根源。

那麼從這句話來看,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導致父母的偏心嗎?

當然不是,從上面例舉的原因來看。

父母格外格外偏心的那個孩子,並不是因為他本身比他的兄弟姐妹要優秀,而是因為那個孩子符合父母心底的某些期望。

心理學家認為,就跟孩子偏愛哪個玩具的心理沒有太大的區別。

並且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父母都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

每個人生階段父母的金錢、感情狀態、精力、智慧都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父母對不同的孩子一定會有差別。

所以說,父母會偏心並不是因為自家的孩子不夠好,而是父母自身的經歷、情緒、信念造成的。

二、父母過度偏心的危害

不管是被偏心的一方,還是被委屈的一方,父母對孩子過分偏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偏心嚴重,可能會變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1、影響孩子孩子性格的養成

孩子非常的敏感脆弱,父母的偏心,很容易讓他們陷入自卑和抑鬱當中。

對孩子性格的正確的養成不利,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不被偏心的孩子,內心自卑敏感和脆弱,也容易形成討好型的人格。時間久了,不被偏愛的孩子會比較的封閉,在家裡有點隱形的樣子。

最後不願主動跟家裡人親近,甚至會對父母和家庭產生牴觸的心理。

一位網友的經歷就挺有代表性:小時候總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一家人吃完飯後,弟弟妹妹可以去玩,而我則必須要洗碗。

家裡的吃的我基本上不敢碰,一家人出去玩我就必須走路而他們開著電瓶車。以至於我選擇不出門而慢慢的他們也不再叫我一起,初中時候心理非常敏感甚至想過要自殺。

而被偏心的孩子則會自私自利、有恃無恐,意志也會相對薄弱些。

但有意思的是,多子女家庭幾乎每個孩子多少都會認為,父母最不偏心的孩子就是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兩個原因:

原因1,被偏愛者很難認識到不公平,覺得被偏愛是理所當然的。只會想要得到更多。

原因2,受冷落的孩子不自信,喜歡比較。這類孩子很容易鑽牛角尖,對父母的愛也總是斤斤計較,總感覺父母不疼自己,只疼其他的兄妹。

2、孩子間的關係惡化,家庭不和睦

家庭中正常關係的失調,是以後產生精神和情緒的各種病態的肥沃的土壤。——(美)杜威《經驗與教育》

父母偏心的家庭,孩子之間很容易不團結,一方蠻橫無理,另一方產生敵對心理,大家互相嫌棄,互相厭惡,甚至毫無手足之情。

這樣的家庭,幾乎毫無和睦可言。

太過嚴重的偏心,不僅引起家庭矛盾,可能還會造成家庭悲劇。

2019年1月25日,廣州一小區,因為父母偏愛弟弟,18歲的哥哥趁全家熟睡時,竟然將8歲的弟弟砍殺了。

3、父母老了養老堪憂

其實偏心嚴重的父母,結局都不會美滿,父母越偏心,老了可能越沒人養。

被偏愛的孩子和不被偏愛的孩子,都不會心甘情願的贍養父母,老無所養的隱患在父母偏心之初早就埋下。

這樣的新聞,我們其實沒少看。

三、多子女家庭,父母如何處理偏心問題

1、讓每個孩子覺得自己是最特別的

大思想家王陽明說:人心難測,每個人的品性不同,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有人說,父母是否偏心,不應該由父母來評判,而應該由孩子來評判。

只要孩子覺得你不偏心,你就是不偏心。哪怕你內心和實際行動對其中一個子女真的有所偏愛。

其實,所有的子女並不是要求父母只愛自己,他們要求的其實是「公正」,看清楚是「公正」而不是「公平」。

公正的意思是沒有偏私。

那麼如何達到這種效果呢?很簡單,就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在父母眼裡是最特別的那個。

因為獨一無二的愛,特別的愛,才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那種愛。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用獨特的愛讓孩子接受不公平。

因為不公平,才是人生的真相,包括父母偏心裡的不公平。

具體如何讓孩子感到在父母眼裡自己是特別的,還需要每位家長多多用心觀察自家的孩子,找出每個孩子的優點培養和放大他的優點。

孩子有了自己獨特的優勢,這時候再給孩子們充足的愛,自然就能包容父母偏心裡的不公平。

當然父母就算再偏心,也不能肆無忌憚毫無顧慮的表現出來。

比如,你可以給姐姐買幾十塊錢的玩具,但是你不能轉頭就給弟弟買幾百塊上千塊的玩具。

這種做法,換做是任何人,心理都不會舒服。

畢竟衡量是否受到父母偏心傷害的評價權,在孩子們的手裡。

2、不每時每刻追求絕對的公平

儘管父母要注意「不要把偏愛表現出來」,但也絕對不是說要走向另一個極端,對子女每時每刻都做到「絕對公平」。

因為一旦你想這麼做了,很多時候父母會被逼著做出很多徒增煩惱的傻事。

比如,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沒有對抗的手足》裡,有位媽媽就描述了自己試圖「追求絕對公平」的糟糕經歷:

我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長著一頭可愛的捲髮,是全家所有孩子裡頭髮最漂亮的那個。可是,我堅持認為,兩個孩子應該享受同等的待遇。於是,我不顧孩子的反對,堅持把她帶到了理髮館,把她頭上好看的捲髮通通剪掉了。我的孩子那天一直哭一直哭,不想跟任何人講話,他覺得自己像一隻被拔光了毛的雞。到現在為止,我的孩子也沒辦法原諒我這個媽媽。

其實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既不能不公平,又不能絕對公平。

因為「一樣的愛」,有時候和「愛得少」沒什麼區別。

3、要關注孩子的感覺

比如,我跟兒子出去給他買玩具了,但是卻沒有給姐姐買

姐姐很失望,如果我這樣對我女兒說:姐姐你不需要新玩具,你之前剛買的玩具還好好的,可是你弟弟的玩具已經又破又舊了。

聽上去是不是很合乎邏輯?但是我們大人不要忘了一點,有的時候特別是當孩子們失望的時候,他們是不講究邏輯的。

他們需要的只是父母關注他們的感覺。

這個時候,我描述出姐姐的失望的感受,接納她的感受,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所以我應該對姐姐說:「你看見弟弟有新玩具但是你沒有,你會覺得有點難過是嗎?雖然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給弟弟買,而沒有給你買,但你仍然感到不舒服對嗎?」

如果我對姐姐的失望感到不理解、不接納。甚至覺得她不懂事而大發脾氣,強迫她去接受我的觀點,那肯定會傷害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父母對孩子失望情緒的理解和接納,會真正的幫助孩子,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的對待生命中的不公平。

4、弱化兩個孩子之間的競爭

根據以上的建議,當你的孩子問你涉及到「不公平」的問題時,可以學一學這個媽媽的回應:

姐姐:「弟弟的牛奶為什麼比我多?」

媽媽:「你還餓麼?餓就再來一點,家裡每個人的合理需求爸爸媽媽都會滿足的。

不過,在要更多牛奶之前,你確定自己能夠喝完那麼多嗎?喝太多了你會不會肚子不舒服?

姐姐: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多?

媽媽: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呀,你和弟弟的食量就是不一樣的。你就是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你。

比如說,你是愛美的女孩子,如果每次給你買裙子,是不是也要給你弟弟買一條?

姐姐:哈哈哈,弟弟穿裙子!

媽媽:所以,爸爸媽媽其實是不可能絕對的公平對待每個人的,爸爸媽媽喜歡你,只是因為你是你,跟別人都不一樣的你。

從那以後,這位媽媽再為沒有被類似的問題困擾過了,因為她聰明的弱化了兩個孩子之間的競爭。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比不上孩子教育的成功;任何事業的失敗,都比不上孩子教育的失敗。」

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其實是很難做到的。父母只有儘可能的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公正的對待每個孩子,保證給每個孩子都充足的愛。

弱化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父母的眼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孩子們才會包容和接受父母所謂的「偏心」帶來的不公平,整個家才會是和睦的。

相關焦點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有多難,不偏心的父母真的存在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不偏心的父母真的存在嗎?」評論裡很多網友在指責自己的父母偏心弟弟、妹妹。不可否認,在多數二胎家庭裡,父母都是偏心的。01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有多難大多數父母偏心較小的孩子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父母想不偏心真的很難
    這典型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很少了,但是偏心的想像卻是不少的。特別是在二胎家庭中,由於父母的無意識的偏愛而對孩子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父母想不偏心真的很難 很多年老的或者年輕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思想,都是自己的孩子
  • 偏心是把看不見的刀:父母不「偏心」 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很多家庭有了第二個孩子,父母的初心大多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有個伴,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由於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家庭矛盾越來越多了。杭州11歲男孩小章,因為白天和小他一歲的弟弟吵架,但是媽媽只罵了他,他覺得母親偏心,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16歲男孩因母親懷二胎,心裡不滿,在回學校路上竟將一名懷孕八個月的孕婦撞到導致流產。
  • 凡是生完二胎,父母都背上了「偏心」的惡名!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生二胎的文章,有朋友留言說: 「後悔生二胎,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大寶天天說現在沒有人喜歡她,所以人都喜歡小弟,對大寶有太多的虧欠。」 確實如此,生完二胎之後,生活再苦再累都不怕,經濟緊張缺錢也不怕,怕的就是如何平衡處理大寶與二寶之間的關係。
  • 美國加州大學:父母偏心普遍存在,對孩子的消極影響,很難彌補
    很多父母都會說:我怎麼可能會偏心?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都是愛他們的。但是真正呈現出來的,卻和所說的話有很大不同。有網友在「父母到底偏不偏心」的話題下留言,讓很多人都感到心疼:我父母在我13歲的時候決定離婚了。
  • 父母的偏心,是孩子一生的痛!這些情況您有嗎?
    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很多家庭有了第二個孩子,父母的初心大多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有個伴,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由於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家庭矛盾越來越多了。杭州11歲男孩小章,因為白天和小他一歲的弟弟吵架,但是媽媽只罵了他,他覺得母親偏心,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16歲男孩因母親懷二胎,心裡不滿,在回學校路上竟將一名懷孕八個月的孕婦撞到導致流產。
  • 父母到底能偏心到什麼地步?
    提到偏心,很多人都不陌生。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多大?」
  • 痛恨父母偏心妹妹,其實你「都挺好」(長案例:233期)
    當你不知道父母「為什麼偏心」的時候,很容易把原因歸咎到自己身上。是不是我不好?是不是我不受人喜愛?並因此妒忌被父母偏心的那個人——你妹妹。但你父母偏心的動機,和你,還有你妹妹,恐怕都無關,只和他們自身有關。我打個比方。那個年代超生是很麻煩的,而你父母都是單位領導。
  • 「有了老二,才發現二胎一碗水是最大的謊言,我就是偏心的媽媽」
    文|秘籍君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身邊很多家庭都走在了生二胎的路上。很多家庭選擇生二胎,大都是喜歡孩子,想個孩子有個伴。很多爸媽打算生二胎的時候,都會在心裡暗暗發誓,等老二出來的時候,我一定一碗水端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爸媽。
  • 男孩控訴父母「偏愛」妹妹,看到妹妹的顏值後,網友:換我也偏心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紛紛加入了生二胎的計劃,父母對於第二個孩子的降臨會格外緊張,畢竟再次當爸媽的心情還是有些激動的。面對二胎的到來,很多家庭還面臨著這樣的情況:在計劃生育以後,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會把所有的愛都投入到一個孩子身上,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地位不可動搖。
  • 男孩控訴父母偏愛妹妹,網友看到妹妹的顏值:難怪,換我也偏心
    可是實際上小孩子往往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很多孩子都是小小的腦袋裡裝著大大的煩惱。而父母的不經意,也時常會傷害到孩子。 前一段時間,《少年說》這樣一檔綜藝節目憑藉著讓孩子說出煩惱,吐露心聲的主題吸引了不少父母的注意。
  • 梅婷的「眼神殺」讓人望而生畏,這樣偏心的愛,大概只有女兒才懂
    關注過梅婷的都知道她是個二胎媽媽,2013年時生下女兒快快,兩年後又生了兒子陽陽。梅婷帶著兩個孩子參加了《媽媽是超人》的綜藝節目,快快才3歲多,陽陽也才8個月,從梅婷在節目中的表現可以看出梅婷的教育方式,梅婷也因此沒少「挨批」。
  • 有一種偏心叫「大的讓小的」,既傷老大又毀老二,媽媽值得深思
    「文/豆包奶奶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家庭收入越來越好的家庭,越來越傾向於生二胎,尤其是想生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一家四口其樂融融,誰不嚮往這樣圓滿的人生呢?然而,大多數的二胎家庭,常常不自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老二身上,父母對老大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妹妹!」看似合乎常理,其實就在不經意間透露出父母的偏心。
  • 兒子一件外套1000元,女兒一身衣服200元,偏心對娃傷害有多大
    看到這麼好看的衣服,佳佳羨慕,央求媽媽給自己也買一件,可媽媽卻說:「你的衣服不是買過了嗎,而且還買了2件。」不等佳佳回復,媽媽就去付錢了。佳佳跟在身後,清楚地聽到營業員說:「一共是1000元。」當看到媽媽痛快地拿出錢包付錢時,佳佳很難過,沒有想到媽媽竟然如此偏心。
  • 兄弟之間不和睦,父母從小偏心才是主要原因
    按理說,就算父母偏心,一般偏的也是家裡最小的,但到他這卻反過來了,從小在家裡就不受待見,當成空氣一樣無視,父母把所有的寬容、疼愛和無私都給了哥哥。甚至可以說,他從小就是沒人管沒人問的,哪怕在外受了天大的委屈,被人欺負。如果他向父母說自己被人欺負了,父母準會回:「怎麼人家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 父母偏心,母親為兒子娶親卻要女兒出12萬彩禮,不給就別回娘家
    有時候傷害你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比如一些父母偏心對待孩子,孩子的心理創傷會伴隨一生。雖說都是同一個娘胎出來的,為什麼就會受到如此不同的待遇?父母的偏心會從孩子幼年時期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家。在多子女家庭中,這種偏心時有發生。不討父母歡心的孩子總是在想方設法地博得父母關注,而那些父母寵溺的孩子,有恃無恐,從來不擔心自己犯錯。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兒媳們吐槽的點,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公婆對自己老公就是很冷淡,問題是即便如此,自己的老公卻還對公婆的事情各種上心。這就讓兒媳們更加不懂了。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
  • 「你不賣房,你弟弟的債誰來還!」父母偏心有多可怕?一家子遭殃
    沒辦法,王女士對自家這位弟弟實在喜歡不起,從小就仗著自己是唯一男丁耀武揚威不說,長大還坑姐姐的錢,如今王女士都繞著他走。然而在聽了事情原委後,王女士卻慌了,只因弟弟打著父母的旗號,挪用了單位的錢,如果不還上,倒黴的將是兩位老人家,甚至可能背上刑事案底。「你弟弟這債,你必須還!
  • 兩頭婚悄然興起,老大隨爸姓老二隨媽姓,過來人:生完二胎後悔了
    在這種幸福的氛圍下陳靜再次懷孕,準備生二胎。 沒結婚之前就已經說好了,老大跟爸爸姓,老二跟媽媽姓。 生完老二之後才發現風雲變色,老公一心只照顧著跟他姓的大兒子,對於二兒子卻非常不上心,只請了一個月嫂,給大兒子報最貴的興趣班,卻連二兒子的一聽奶粉都吝嗇。 讓陳靜覺得很無奈,因為自己連生兩個孩子,收入急劇下降,自己的收入養二兒子也是比較困難的。
  • 生了「一兒一女」的家庭才真幸福?多年後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在封建家庭看來,家裡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那都是要被嘲笑的,二胎政策開放後,不少家裡只有女兒都要求生二胎,一定要生個兒子,家裡有兒子的二胎就想要女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似乎「一兒一女」湊成個好字才覺得家庭足夠圓滿,也一直被認為這種家庭是幸福指數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