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你弟弟出事了!」
接到父母電話的時候,王女士心裡還帶著點竊喜,心想家裡那個闖禍精終於惹上大麻煩了,最好被收拾一頓,也幫自己出了口惡氣。沒辦法,王女士對自家這位弟弟實在喜歡不起,從小就仗著自己是唯一男丁耀武揚威不說,長大還坑姐姐的錢,如今王女士都繞著他走。
然而在聽了事情原委後,王女士卻慌了,只因弟弟打著父母的旗號,挪用了單位的錢,如果不還上,倒黴的將是兩位老人家,甚至可能背上刑事案底。
「你弟弟這債,你必須還!你不還,你爸就要坐牢,到時孩子們也要受牽連,公務員政審三代,為了孩子們的將來,你也得賣房子啊!」
王女士聽完一個沒站住,腿都軟了,本以為繞著走就行了,誰想這後果還是落到了自己頭上!一想到弟弟竟然拿著孩子們的前途冒險,王女士就氣得渾身發抖。
可是細想起來,比起沒下限的弟弟,她更該怨恨拎不清的偏心父母,若不是他們輕易擔保,弟弟怎麼有機會坑姐呢?想到這,王女士不由悲從中來,一家子遭殃的根源除了重男輕女,還有父母對兒子的溺愛,值得反思。
▲父母偏心對孩子成長的危害:
①讓孩子懷疑自己的價值
遠的不說,我們且以民國四大才女之首的張愛玲為例,她從小長於封建禮教森嚴的家庭之中,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意,父親對她非打即罵,逼得她為了生存不得不逃離家庭,而遠在海外的母親也對她不聞不問,這一切導致她性格非常乖戾,極度缺愛之下,遇見了當時的胡蘭成,從此卑微到了塵埃裡。
可是,一個學不會愛自己的女兒,將來又怎麼會學會愛人呢?
張愛玲如此,活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女兒們也是如此,她們從小不被父母重視,在兄弟特殊待遇的前提背景下小心翼翼地長大,被洗腦要為兄弟奉獻所有。沒有人在意她們的人生和個人價值,她們自己也學不會重視,甚至走上扶弟魔的道路。
這樣的女兒們是自卑的,在感情上極為容易遇見渣男。她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異性(父親)都無法愛她們,這會讓她們誤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那麼,當有一個男人願意給她一兩分的愛,她便會付出所有,戰戰兢兢乞求著他人的憐憫,一生不幸。
②孩子們之間的親情難維繫
我之前曾聽說過一個故事,原本關係和睦的姐弟倆在父母離世後分道揚鑣成了陌生人,而掌握選擇權的便是姐姐,只因她從小看多了父母偏心弟弟,心中早有不滿和憤懣,迫於盡孝,引而不發。等到父母離世後,她立刻甩開了弟弟的手,從此不見。
這種情況就屬於父母偏心帶來的傷害,無論是姐弟關係,還是兄妹關係,只要父母無法一碗水端平,那孩子們之間的關係就好不了。誰也不喜歡自己是被冷落忽視的一方,而怨氣會在父母離開後得到宣洩。
▲父母偏心的表現:
雖然現在大多數家長都認為重男輕女已經不復存在,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天性敏感,對細節很在意,這裡就特別列出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以免偏心不自知。
①物質上不平等對待
「她不缺,不用買了。」
這是王女士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無論她是否需要,父母總能為她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完了再誇一句「妞妞真懂事」,仿佛這樣就能平復她對弟弟的不滿一樣。
出現類似舉動的家長就是不公平,孩子不需要不是家長不作為的理由,只要買了,就要都買,不要厚此薄彼。物質上必須一碗水端平,不要讓一個撿另外一個的吃穿用度。
②孔融讓梨,取之有道
古人有孔融讓梨的謙讓故事,很多家長也以此為例教育大的讓著小的,這本來是正確的。但父母也要告知被謙讓的一方,這種謙讓並非是「孔融」們應該做的,要心懷感激,以後要報答謙讓的一方。
長幼有序,不能只謙讓,不盡義務。各位明白了嗎?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下事情的解決方式。
以王女士為例,她拿同樣的理由去「要挾」了弟妹,對方決定賣了房子然後離婚,事情得到了解決。雖然王女士父母因此責怪她讓弟弟「妻離子散」,但王女士不後悔,畢竟她要為自己和孩子的未來負責,也希望父母吃一塹長一智,別再被兒子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