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偏心,是孩子一生的痛!這些情況您有嗎?

2021-02-13 中山市婦聯

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很多家庭有了第二個孩子,父母的初心大多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有個伴,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由於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家庭矛盾越來越多了。

杭州11歲男孩小章,因為白天和小他一歲的弟弟吵架,但是媽媽只罵了他,他覺得母親偏心,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

16歲男孩因母親懷二胎,心裡不滿,在回學校路上竟將一名懷孕八個月的孕婦撞到導致流產。

弗洛伊德說:假如幼年的創傷沒有被治癒的話,那麼你的心理年齡將會固著在童年的某個階段。

因此,即使那個不被偏心的孩子已經成年了,但是內心有一部分仍然沒有長大,那部分承受的傷痛很難被治癒,很可能會伴隨一生。

很多時候,我們談到的父母偏心,都不是輕量級的,而是父母真的做出來很多不顧及孩子真實感受,而是要求孩子主動理解父母的動機的事,直接破壞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引發了孩子的怨恨和屈辱的情緒。

偏心,對每一個孩子都會造成影響。不論是被偏心的一方還是不被偏愛的那一個。程度足夠嚴重時,即便是孩子成人後仍舊耿耿於懷。父母的偏心就是把雙刃劍,你能知道最後傷害的是誰呢?

不被偏心的一方

自我懷疑,沒有自信

在經典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成德善:姐姐因為是姐姐所以需要忍讓,弟弟因為是弟弟所以需要去照顧,因為是老二,理所當然的成為被迫懂事的那個孩子,因為一次次假裝懂事忍讓,父母也理所當然的忽略她,而長大後的德善也一直處於不自信狀態。

對於不被偏心的一方,因為一直得不到父母的關注,他們會覺得是自己的錯,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不夠聽話。

於是,卑微與討好便開始慢慢浸染他們的性格,即使是曾經外向的,也漸漸隱退成為沉默,長久下去,孩子的內心就成了一座孤島。

父母偏愛的一方

自私自利,有恃無恐

來自父母的偏心,仿佛是一柄「尚方寶劍」,對於被偏愛的那個,他會將這種特權運用的淋漓盡致,甚至向父母索要更多,並自認為理所當然。

啃老族、兄弟姐妹中的「寄生蟲」這種類型的人比比皆是,而他們,正是父母偏心下的「產物」。

長大之後

家庭關係,並不和睦

所有生育了兩個或以上孩子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能和睦相處有愛有情,希望有能力的能幫襯沒能力的,希望孩子能扶持到老。

但是事實往往是相背而行,他們長大之後很難不心存芥蒂,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之間並不會因為有血緣關係就更加親密。

確實,生活中一碗水很難端平

但請儘量維持平衡

因為一旦這一碗水灑出來

打溼的還是孩子的內心

在多子女家庭裡,父母經常有這樣的無奈:孩子太多,精力有限,難免會顧此失彼。

但在孩子的認知裡,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被愛和被尊重是與生俱來的需求,無論家庭成員多少,這個需求都亟待滿足。

不要總是讓大的讓小的

孩子眼裡的公平很直接,就是不要把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父母就要注意這一點。不要求大孩子讓著年紀小的,不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懂事,孩子會把自己看得比較重要。

父母讓自己對另一個孩子謙讓,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不重要,但是他又理解不了另一個孩子為什麼重要,便會心生嫌隙。

你不能要求一個7歲的孩子,一直讓著3歲的孩子;

也不能要求一個30歲的孩子,一直讓著一個7歲和3歲的孩子;

你也不能要求一個60歲的孩子,一直讓著所有的孩子。

和地球的年紀相比,和智慧的無限相比,誰還不是個寶寶呢?

只要是可耐受的,就無需去避免,只要覺察和看見就行了。

不要總是拿孩子互相比較

在孩子心目中,會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直覺排斥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這和「你看隔壁叔叔家的小孩學習多好」是一樣的道理,哪怕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也不喜歡自己被比較。

尤其是在父母不恰當的比較之後,容易激發孩子的妒忌和怨恨情緒,遷怒於被偏愛的孩子,私下有可能會發生暗中較勁和報復的行為,得不償失。

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而孩子也不願意成為被比較的那一個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發光點

正是因為見過被愛的樣子,

所以才更懂得不被愛的難過。

偏心是看不見的一把刀,

也是父母帶給孩子最深的傷。

如果你也經歷過這種傷害,

別讓你的孩子再受傷一次。

每個孩子,

都是帶著愛和期盼,

才降落在這人世間。

無論哪個孩子,都值得被愛。


相關焦點

  • 生了二胎才知道天下父母都偏心,偏心對孩子的傷害,你留意了嗎?
    發現有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不過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很多父母總會想辦法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因此研究人員則認為這個調查出來的比率比實際要偏低一些。那麼,父母的偏心到底有多傷人呢?
  • 父母到底能偏心到什麼地步?
    提到偏心,很多人都不陌生。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多大?」
  • 偏心是把看不見的刀:父母不「偏心」 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很多家庭有了第二個孩子,父母的初心大多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有個伴,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由於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家庭矛盾越來越多了。杭州11歲男孩小章,因為白天和小他一歲的弟弟吵架,但是媽媽只罵了他,他覺得母親偏心,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16歲男孩因母親懷二胎,心裡不滿,在回學校路上竟將一名懷孕八個月的孕婦撞到導致流產。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③父母自己的心理因素,沒具體原因,就是更偏心某個孩子④被父母偏心的這個孩子更懂事或者學習更好不得不說這也是很多父母偏心的一個因素,正是因為某個孩子更懂事,或者學習更好,看起來更有出息,所以父母才會更偏愛這個孩子。
  • 父母偏心,母親為兒子娶親卻要女兒出12萬彩禮,不給就別回娘家
    有時候傷害你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比如一些父母偏心對待孩子,孩子的心理創傷會伴隨一生。雖說都是同一個娘胎出來的,為什麼就會受到如此不同的待遇?父母的偏心會從孩子幼年時期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家。在多子女家庭中,這種偏心時有發生。不討父母歡心的孩子總是在想方設法地博得父母關注,而那些父母寵溺的孩子,有恃無恐,從來不擔心自己犯錯。
  • 父母偏心有多可怕?一家子遭殃
    可是細想起來,比起沒下限的弟弟,她更該怨恨拎不清的偏心父母,若不是他們輕易擔保,弟弟怎麼有機會坑姐呢?想到這,王女士不由悲從中來,一家子遭殃的根源除了重男輕女,還有父母對兒子的溺愛,值得反思。她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異性(父親)都無法愛她們,這會讓她們誤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那麼,當有一個男人願意給她一兩分的愛,她便會付出所有,戰戰兢兢乞求著他人的憐憫,一生不幸。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有多難,不偏心的父母真的存在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不偏心的父母真的存在嗎?」評論裡很多網友在指責自己的父母偏心弟弟、妹妹。不可否認,在多數二胎家庭裡,父母都是偏心的。01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有多難大多數父母偏心較小的孩子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父母想不偏心真的很難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父母想不偏心真的很難 很多年老的或者年輕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思想,都是自己的孩子而二寶出生的時候,父母又覺得二寶比大寶更加需要照顧,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父母就這樣被迫"偏心"了,不知不覺中就忽視了大寶。 而如果一個家庭有3個孩子,第二個孩子應該是被忽視得徹底得那個孩子。大寶是父母得第一個孩子,自然是受到父母得重視的,即使有了弟弟妹妹,他的地位也不會有很大的改變。而三寶是最小的孩子,是最受父母關注的孩子。"
  • 有種「偏心遺傳」叫劉楚恬,繼承父母優良基因,妹妹卻一言難盡
    難怪網友都在說遺傳基因有的時候真是偏心,姐姐專門挑好的基因遺傳,妹妹卻一言難盡。不過劉楚恬的父母顯然沒有讓女兒依靠美貌吃飯,隨著劉楚恬的長大,父母也有意的減少了她的出鏡率,讓她和普通孩子一樣把更多的精力專注於學業上,相信以後劉楚恬的人生一定會更加光明。
  • 父母們常常意識不到,新型偏心正在蔓延,比重男輕女更傷孩子心
    自從國家放開二胎政策,許多二胎寶寶相繼出生,但問起父母和孩子,爸爸媽媽有沒有偏心?
  • 父母偏心引發贍養糾紛,判決出人意料……
    中年後,兩人又不顧兄弟情義,因父母的贍養問題走上法庭。錢家幾代單傳,到了錢明父母這一輩,更希望第一胎就是男孩。所以錢明出生後,錢富貴和妻子李嵐在條件允許下,給了孩子最好的養育。但錢明還是比同齡孩子發育遲緩,直到4歲,他說話仍不利索。擔心錢明智商有缺陷,錢富貴夫婦想再生個孩子,可直到錢明10歲時,李嵐才又懷孕。
  • 美國加州大學:父母偏心普遍存在,對孩子的消極影響,很難彌補
    很多父母都會說:我怎麼可能會偏心?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都是愛他們的。但是真正呈現出來的,卻和所說的話有很大不同。有網友在「父母到底偏不偏心」的話題下留言,讓很多人都感到心疼:我父母在我13歲的時候決定離婚了。
  • 痛恨父母偏心妹妹,其實你「都挺好」(長案例:233期)
    這件事最大的痛點在哪裡呢?那就是,你不理解父母偏心的動機。最近有部很火的電視劇《都挺好》。劇中蘇母非常不喜歡親生女兒蘇明玉。蘇明玉從小到大都不理解,母親為什麼那麼討厭自己。後來蘇大強說出了真相,重男輕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蘇母想要跟舊情人私奔的時候,懷上了明玉,從而導致這場蜜戀的破敗。
  • 兒子一件外套1000元,女兒一身衣服200元,偏心對娃傷害有多大
    看到這麼好看的衣服,佳佳羨慕,央求媽媽給自己也買一件,可媽媽卻說:「你的衣服不是買過了嗎,而且還買了2件。」不等佳佳回復,媽媽就去付錢了。佳佳跟在身後,清楚地聽到營業員說:「一共是1000元。」當看到媽媽痛快地拿出錢包付錢時,佳佳很難過,沒有想到媽媽竟然如此偏心。
  • 90後的孩子刪除父母微信拉黑電話是什麼情況?
    90後的孩子現在年齡在20~30歲,已經是完全能獨立的成年人,有自己想法和主張及判斷力。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本來是世界上最親的關係,無論從血緣上和感情都是其他關係不能相比的。孩子把父母微信刪除電話拉黑,就是不想聯繫,或者不想讓父母看到朋友圈的內容。
  • 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一生受窮?不是沒錢的,以下性格才是關鍵
    很多家長能力有限,於是只好把希望寄託到孩子身上,希望在全家的努力下,孩子將來能夠飛黃騰達。可家長不知道的是,若父母的教育方式錯誤,孩子就可能一生受窮。很多人或許以為我說的是父母不努力的類型,事實並非如此,比起老一輩有錢沒錢,父母的性格影響才是關鍵。比如以下性格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沒什麼財商,一輩子都會被金錢所困擾,原因很現實。
  • 真有父母見不得子女好?子女太優秀會被父母「嫉妒」?確實有依據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有些時候父母和孩子也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 有不少人都歌頌父母的偉大,但是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合格的父母。 父母決定著孩子的原生家庭,而且這種原生家庭是很難改變的。
  • 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真的公平嗎?
    現如今獨生子女也越來越多,公不公平也談不上,一個子女,父母將以全部的愛都給了他,視為家裡的「獨苗」「小公主」或者是「少爺」,但是有些家庭卻是兩個子女或甚是更多。慢慢的,「偏心」一詞就出現了。大家有沒有覺得,貌似在家庭中比較小的孩子或者是家裡的男孩會更比較受寵,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父母都是以他們為優先考慮的對象,他們也總會用一句話為藉口,弟弟或是妹妹還小,你們得多多讓著他。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麼區別這麼大呢?
  • 凡是生完二胎,父母都背上了「偏心」的惡名!
    現在生二胎,大多數與老大之間有一定的年齡差,少六七歲,多的十多歲。 對大寶來說,家長一直把他們當獨生子女對待,獨享了父母所有的愛。 對老大來說,有了弟弟妹妹,就好比多了一樣寵物,會在別人面前炫耀,會時不時逗著玩,滿滿的都是愛心和好奇心。 第二階段,二寶兩至三歲之間,老大會把二寶當成競爭對手。 這個階段內,二寶具有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學會走路、吃飯,與父母的交流也相應增多,處於可愛幼童期。
  • 有一種「偏心」叫楊迪父母,楊迪顏值一言難盡,妹妹繼承所有優點
    這裡每天更新很多的育兒知識小文章,裡面有我自己的育兒經驗和母嬰知識,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或者學到了知識,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孩子們的成長之路吧! 楊迪父母太偏心,楊迪顏值一言難盡,妹妹卻完美繼承所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