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是什麼食物有如此奇效?
無論是民間盛傳的薏米赤小豆湯,還是乾隆的祛溼八珍糕,配方雖好,但都要花大量時間烹製,有心無力,喝一兩次又絕對是沒效果的。唯一的好處是,終於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到:祛溼健脾比補腎更急迫更重要了。下面,是一個長沙的妹子,在長了一臉痘痘,遍嘗中西之術,終於祛痘修成正果的故事。我想這就是我要找的那個祛溼方了。編輯新經絡.
去年冬天給我留下了可怕的後遺症:滿臉的痘,用了各種方法乃至喝中藥都無濟於事。這次長出來的小疙瘩不似以往上火冒出來的大痘痘,而是像小米粒一樣的丘疹,密密麻麻連成一片。我有幸拜會長沙一位老中醫,老中醫說,你溼熱很重,熱在表,溼在內,除溼很關鍵。老中醫給了我一個方子,把薏米炒制表皮略焦黃,每晚睡前,適量炒薏米(15克)泡水,水量300毫升左右,開水也行,純淨水亦可,浸泡一晚,第二天起來,加點開水,空腹喝下,一定很好。我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開始乖乖照做,每晚都用滾滾的開水,我相信開水能激發出薏米仁最大的能量。大概喝到第三天的時候,皮膚就有了一些小變化,小米粒狀的丘疹沒有繼續增加的趨勢,感覺在慢慢減少。從前只知道薏米煮水喝能去水腫,沒想到炒薏米的效果這麼好,中藥的炮製方法是非常講究的,薏米炒後性平甚至偏微溫,比較有利於腸胃,且健脾的作用比生薏米強。1,《本草經疏》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溼者忌之;妊娠禁用。也就是說:大便乾結、小便量少、發冷抽筋,脾胃虛寒,孕媽媽不要用。但是炒制過的薏仁米就溫和多了!2,中醫認為「焦香入脾」,從五行學說的角度,火生土,炒制過帶苦味焦香味的薏仁米生脾土的效果更好!我已經喝了2周多時間,快要恢復至從前的樣子,只不過留下了很多之前亂擠的痘印。編輯新經絡.
1、生薏米性偏涼,經常煮喝容易傷身體元氣,但炒薏米就溫和多了,健脾的作用增強,甚至可以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2、炒薏米有烘焙過的焦香,還能理氣解鬱,舒緩心中鬱悶。3、薏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4、利水消腫、清熱排膿,對體質原因導致的面部粉刺、皮膚粗糙、色素斑點有明顯療效。編輯新經絡.
將鍋小火燒熱,放入乾淨的薏米(薏米不需要淘洗,就用幹的,如果嫌不乾淨可以用溼毛巾揉搓一下),全程小火翻炒至表皮微黃,我炒了1個小時。每天晚上抓一把放保溫杯裡,開水衝泡,第二天早上喝。如果早上沒時間,也可以拿到辦公室隨時衝泡。編輯新經絡.
炒薏米水有烘焙過的焦香從水中一縷縷溢出,是穀物的香。衝泡過的薏米還會開花,大家知道,薏米煮到開花是要很長很長時間的,所以,炒薏米雖然只是簡單地泡水喝,卻能釋放出所有的能量。炒薏米水很適合現在的天氣。除了炒薏米喝,配合按摩下面的祛溼的穴位,效果更好.中脘穴為腑之會所,脾胃互為表裡,同為後天生化之本,共同協作以化體內水溼,因此,按摩中脘穴可以有效的溫中散寒、健脾祛溼、和胃理氣。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調、水溼停滯、聚而成痰,都可以通過按摩豐隆穴來解決,豐隆穴具有祛溼的作用,配合足三裡長期按摩就可以有效的清除濁溼。編輯新經絡.血海穴是屬於足太陰脾經,是治療血症的重要穴位,血海穴可以養血活血、健脾化溼、祛風止癢,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穴位,每天按摩血海穴一分鐘,祛溼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明天精彩繼續……
第二個是「潛意識點穴」
本公眾號主要幫你破譯「潛意識」種種神奇奧秘,任何人只要識破「潛意識」的奧妙,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的一帆風順.
有2種方法:
1、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圖片,其次點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最後點擊「關注」即可添加。
2、打開手機微信上的二維碼掃描,對準以上這張圖片,掃一掃,就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