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法院:「點、線、面」結合守護黃河上遊生態環境

2020-12-13 澎湃新聞

近覽蘭州穿城之水,探秘瑪曲天上之河。

11月30日至12月4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三人來到「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的第四站——甘肅,行程逾1200公裡,探訪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點、線、面」結合的「甘肅模式」。

環資審判,淨化穿城之水

穿城而過的黃河水質較為清澈,看不見黃泥渾水,河面上水鴨成群,遷徙的海鷗不時在低空掠過,兩岸公園林立,休閒設施齊備,雖是西北初冬,小雪飄零,天氣轉冷,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市民在愜意地健身鍛鍊。

此行第一站是蘭州。記者首先來到甘肅礦區人民法院,法院大廳中的甘肅環境資源審判布局圖生動展示著甘肅特殊的地理環境。該院與14個市、州所在地基層法院集中管轄全省(林區法院管轄的案件除外)涉環資類案件,此即「甘肅模式」中的「面」。

2019年11月,蘭州環境資源法庭在礦區法院掛牌成立,成為全國第二家跨行政區劃環資審判法庭。法官馬兆民介紹說,在某環境汙染責任公益訴訟案中,被訴某大型國企長期超標排放工業氣體和顆粒物,尤其是對固體危險廢物大修渣處置不徹底,並與建築、生活垃圾違法混合填埋在黃河流經地區,嚴重影響了黃河上遊地區的水循環系統。經法院調解達成協議,該企業負責並完成了清理整改、環境治理修復工作,且通過了第三方評估。副院長肖新明說:「我們積極探索創新環境修復舉措,如採用替代性處罰,讓經濟困難的當事人以護林員崗位服務替代罰金,並由林區負責監督。」

在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記者現場旁聽了一場7人大合議庭公開庭審。甘某因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造成草原植被大量毀壞、土壤層裸露,城關區人民檢察院對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該案因被告人提出已進行植被修復的事實需要進一步查明,合議庭決定休庭。審判長張永玲對記者說:「合議庭著重考慮植被修復情況、修復費用以及被告人的經濟能力,再次開庭時會依法妥善量刑,確定合理的環境修複方式,酌情減輕被告人的修復費用,如果他不能自行恢復,我們會選擇第三方恢復,費用由被告人承擔。」

離開法院,記者來到七裡河礆溝,七裡河區水務局綜合辦主任侯孝強告訴記者:「以前礆溝河道沿岸居民不注意衛生環保,丟棄的垃圾廢物流入黃河,汙染了河水。近年來,水務局不斷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收集處理汙水,在檢察院、法院的支持下,有效解決了礆溝水汙染問題。」

普法解紛,守護上遊生態

此行第二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記者一行驅車數百公裡,到達海拔2800多米的甘南州合作市,最遠到達黃河入隴口的木拉村。途經草原、雪山、河谷,公路上一塵不染,草場上犛牛、藏羊隨處可見,藏族村落裡,藏民小院紅頂白牆鱗次櫛比。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毛勝利帶記者參觀了訴訟服務大廳。大廳裡,線上立案、跨域立案、分調裁審等窗口均提供漢藏雙語服務;速裁室、在線調解室、公證律師室等依次排列;訴訟風險評估告知、訴狀輔助生成、自助立案等自助設備顯示了智慧法院建設的成果;大審判法庭還提供漢藏同聲傳譯服務。「我們在轄區各處建立法官聯繫點,方便當地牧民及時聯繫法官,及時化解糾紛,還利用巡迴審判車開展巡迴審判,將司法服務帶到牧民身邊。」毛勝利說。

隨後,記者來到瑪曲縣人民法院阿萬倉生態旅遊法庭,庭長才讓和書記員德拉本正要前往木拉村做普法宣傳。一路上,黃河靜默流淌,綠瑩瑩的河面上浮冰遍布,宛如片片荷葉,浮冰負雪,徐徐相激,響聲陣陣。

海拔3800多米的黃河入隴口木拉村,真有「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之感。在木拉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院,才讓和德拉本用安多藏語(瑪曲方言)向牧民解讀野生動物保護和溼地保護的法律法規,發放「瑪曲段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漢藏雙語宣傳冊,邀請牧民用藏語彈唱普法小曲。牧民們聚在一起閱讀宣傳冊,不時為彈唱鼓掌。

才讓說:「這裡草原遼闊、交通不便,要將法律的聲音傳遍草原,我們只能定時召集牧民開展普法宣講,比如在節慶活動期間,採用發傳單、講解、互動、彈唱等多種方式。」

「以前村裡街道上比較髒亂,現在我們的環保意識很強,路上都很乾淨。法院經常會進行這樣的普法活動,我們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參加普法的牧民圖美說。

記者了解到,瑪曲法院轄區是純牧區,法官需要熟悉牧區風俗習慣,結合牧民重調厭訴的心理,做好調解工作。牧民遊牧遷移增加了送達難度,為此有60%的法官學會了騎馬。「牧民居住點不定,路途遙遠,需要向牧民借摩託車、馬匹。我們有不熟悉的草原深處路途,還需要牧民做嚮導,帶我們去找當事人。今天我和德拉本借了兩匹馬,往返40多公裡才完成送達。也往往因為這樣長途跋涉,我們容易獲得牧民好感,有利於繼續做工作。」才讓向記者介紹。

易科執行,恢復蔚然山林

此行第三站是甘肅省林區中級法院。林區中院及其所轄5個基層法院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全省重點林區、自然保護區涉環資類案件,此即「甘肅模式」中的「線」。

洮河林區一處司法公益林恢復基地,山林茂密、鬱鬱蒼蒼,由洮河林區檢察院、法院、森林公安局、生態建設局冶力關林場聯名樹立的警示牌,見證守護著這片山林蔓蔓日茂。

冶力關林場場長蔡成林指著山林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當地人為了燒柴取暖經常上山砍樹,這片山幾乎成了荒山。2015年以來,林場與公檢法合作,讓那些被判定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人員參與複種補種,林場負責提供苗木,慢慢形成了這片林子。」

林區中院副院長唐開明向記者介紹了易科執行的情況:「林場提供樹苗、林地和技術支持,被執行人用勞務來折抵罰金,從『砍樹人』變成『種樹人』。這種『補植復綠』的方式既能修復遭受破壞的林地,也讓犯下錯誤的當事人承擔了相應的責任。」

在此行的尾聲,記者採訪了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保護審判庭庭長王燁。「高院環資庭統籌環資審判工作,就是『甘肅模式』中的『點』,這樣一來,『點、線、面』結合的全省環資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模式織就了一張覆蓋全省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網。」王燁介紹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發源於青海,成河於甘肅,甘肅擔負著黃河上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以「點」統籌全省,以「線」連接林區保護區,以「面」實現跨域集中管轄,甘肅法院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踐行「兩山」理念,因地制宜構建成環資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的「點、線、面」結合模式,形成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好模式。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甘肅法院:「點、線、面」結合守護黃河上遊生態環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甘肅法院:"點、線、面"結合守護黃河上遊生態-中國法院網
    11月30日至12月4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三人來到「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的第四站——甘肅,行程逾1200公裡,探訪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點、線、面」結合的「甘肅模式」。
  •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每日甘肅網1月9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月8日,甘肅高院發布了十起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從類型看,既有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也有公益訴訟案件;從地域看,涉及黃河上遊重要水源涵養地甘南高原、祁連山東麓以及隴東、隴中黃土高原等黃河流經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城鄉人居環境的保護;從流域看,除涉及黃河甘肅段主幹流域的生態司法保護之外,還涉及黃河最大支流渭河、黃河上遊最大支流洮河以及黃河支流之一涇河流域的生態司法保護。
  • 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
    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落下帷幕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6月7日下午,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圓滿落幕。在簡短的頒獎儀式上,活動承辦單位對優秀稿件的作者進行了表彰。
  • 甘肅: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
    (黃帆 攝)人民網蘭州6月3日電(黃帆)6月2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新聞發布會。甘肅省生態環保督察專員蔡桂星介紹了2019年度甘肅省生態環境狀況及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調查情況。
  • 「甘肅生態環保媒體行」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
    每日甘肅網環縣6月7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今天下午,2020年「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圓滿落幕。7天來,來自20多家媒體的30多名記者,從蘭州出發,赴白銀、平涼、慶陽等地,深入採訪黃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城鄉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城市水源地保護項目、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大型林場,挖掘各地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的成就和亮點。
  • 以河長之名 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作為長江、黃河上遊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千河之省」四川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黃河兩大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任。讓每一條河流都有守護者和代言人!2017年,四川全面建立河長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長制。三年多來,四川大小河湖陸續迎來七萬多名守護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湖)長。
  • 黃河沿岸城市積極開展生態保護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生態保護是基礎,也是黃河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今年適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開局之年,春節前夕,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黃河上遊的甘肅蘭州和黃河中遊的陝西渭南進行採訪,了解到黃河沿岸的蘭州和渭南正在積極行動、實施生態保護的勁頭頗足。
  • 最高法發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司法意見和典型案例(附...
    甘肅興國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訴夏河縣人民政府單方解除行政協議案,人民法院堅持新發展理念,依法規範黃河上遊水電資源開發利用行為,避免新建小水電站過多過濫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凸顯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價值導向;河南省環保聯合會訴聊城東染化工有限公司環境汙染公益訴訟案,創新審判執行方式,經人民法院調解,被告企業法定代表人主動公開其擁有的實用新型專利,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山西省嵐縣人民檢察院訴嵐縣水利局未履行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法定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 莊浪:履行上遊責任 治理支流生態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段睿珺 通訊員 李順民 莊浪縣地處黃河流域中上遊地區,縣內有葫蘆河、莊浪河、水洛河,均屬黃河支流。
  • 生態保護丨黃河首曲,綠水彎彎潤草原
    從青入甘的黃河,如一條昂首巨龍,在甘肅「兩進兩出」。在甘南草原劃出「第一次」壯美的曲線後,經臨夏、出蘭州、穿白銀,一路向東,千折萬轉,奔騰入海。 作為黃河上遊的甘肅,如何在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中奏響隴原樂章,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更大步伐?日前,記者一行從蘭州出發,溯源而上,到達黃河甘南段,一探究竟。
  • 【中國夢 黃河情】甘肅蘭州:昔日廢棄泵站變身網紅「打卡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蘭鐵泵站觀景平臺&nbsp&nbsp&nbsp&nbsp9月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傳播局主辦、甘肅省委網信辦承辦、新華網甘肅頻道協辦的「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活動走進蘭州市
  •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用心守護綠水青山 讓藏區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7月6日至7日,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深入甘南州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盯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大底線任務,圍繞收入達標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用心用情守護好綠水青山,讓農牧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確保藏區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揭牌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曾鳴)1月5日,記者從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獲悉,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近日揭牌。據了解,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是依託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成立的省重點實驗室,其建設和開放運行,將有力推進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生態環境科研水平、創新能力再上新臺階,促進黃河科研服務流域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全學科的黃河智庫建設,為河南省乃至整個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 黃河生態怎樣保護修復?自然資源部:正牽頭編制專項規劃,加大上遊...
    周遠波指出,自然資源部正在牽頭編制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重點將解決五方面問題,對上遊而言要大力開展封育保護,加強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升水源涵養能力。▲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黃河上遊水源涵養、中遊水土保持
  • 講好「黃河故事」,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2016年8月,在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大屏幕連線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觀測點,聽取保護生態情況匯報,並就做好管護工作進行深入交流。雖然牛羊不能在自家草場吃草了,但格求家收到了政府發放的禁牧補貼,家裡的70頭牛也全部轉到禁牧區之外的合作社放牧點。同時,格求成為一名生態管護員,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工資,守護著海拔4650米的黃河源頭自然環境。
  • 黃河下遊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黃河生態研究...
    12月17日,黃河下遊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黃河生態研究中心(濱州)成立會議在濱州舉行。如何用生態環境保護手段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經濟趨穩起勢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仍然是全市需要重點攻堅努力的方向。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成為了沿黃各市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建設黃河生態研究中心可謂正當其時。濱州市人大常委會助力「雙招雙引」,通過積極聯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促進該院與我市進行戰略合作。
  • 紅古區:推動黃河上遊地區高質量發展
    該區積極行動起來,提前介入,做好相關規劃工作,共同推動黃河上遊地區高質量發展。在打造蘭西城市群節點城市的進程中,紅古區提出「一城五支撐」發展戰略和「1542」總體思路,即:圍繞建設蘭西城市群節點城市為總體目標;強化建設湟水河流域生態秀美品質之城、蘭州新材料產業基地、甘青大通道重要的交通支點和現代物流基地、國家甘青藏旅遊帶「蘭西黃金驛站」、蘭西城市群合作發展示範區等五大功能支撐;開放興區戰略、工業強區戰略、旅遊旺區戰略、生態立區戰略;由工業型縣區向現代化綜合型城市轉變
  •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 治汙攻堅戰今年怎麼幹
    從挖掘減排潛力到完善信息監管平臺,從壓實目標責任到推進立法進程,地方兩會上的生態亮點令人振奮。  打造京津冀地區「千年秀林」,建設楊浦濱江「生活秀帶」,利用荒山種植油茶,推進礦山生態修復……2019年,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近日,全國各地兩會陸續召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成為聚焦重點。
  •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治汙攻堅戰 今年怎麼幹
    為了碧水長流——消除水源汙染、修復水體生態甘肅蘭州七裡河區,一座「黃河母親」雕像微笑側臥,注視著流淌的黃河水。隴右千萬民眾,生活飲用水全部依賴黃河的滋養。為了保護水源地,甘肅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將突出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區保護治理,加大黃河支流的生態保護力度。湟水,黃河上遊重要支流,流經蘭州多個縣區。為了改善水環境,當地實施湟水紅古段水汙染綜合治理項目,清理農村面源汙染物、支溝汙染物。
  • 中信環境技術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蘭州作為中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不僅有著黃河風情線的天然優勢,對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中信環境技術是國內率先將高效節能的地埋式MBR技術應用於中國大型市政汙水處理廠的開拓者及推廣者,先後為廣州京溪地下淨水廠、北京槐房再生水廠提供技術服務及設備支撐,為解決中國城市汙水處理與土地資源緊缺矛盾進行諸多開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