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武漢又回來了

2020-12-13 宸媽說

4月8日零時,武漢正式解封。這一刻,江漢關鐘聲奏響,知音號汽笛長鳴!

暫停76天後,武漢重啟。

封一城,護一國。這座英雄的城市,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終於等到你!好久不見,你好哇,武漢!

城市的復甦從越來越多的煙火氣開始。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經此一疫,愈發覺得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尋常的味道。

武漢多家小吃店復工營業,熱乾麵攜一眾美食歸隊,舌尖上的武漢又回來了!

01這裡有江湖

武漢,一個江湖上不朽的傳說。

兩江交匯,三鎮雄峙,號稱九省通衢。

初來武漢,你可能感受到的是三鎮之大。

中國歷史上被冠以「大」的城市,有且僅有2個,一個是大上海,另一個就是大武漢。武漢到底有多大?也就4個深圳而已。

城市和人一樣,是有性格的。武漢,是最有江湖氣息的城市。

武漢是公認的江城。長江和漢水將武漢一分為三,成就了武漢三鎮,同時也將吞吐山河的氣魄賦予這座城市。大江大湖大武漢。滔滔長江,泱泱東湖,是流淌在武漢人身體裡的血液。長江和東湖也成就了池莉筆下武漢人的江湖氣。

武漢人率性霸氣,豪爽灑脫。來武漢,不坐坐武漢的公交車,你就不曉得什麼是江湖。

武漢公交是公交屆的F1。大武漢的每一個公交司機,都是被耽誤的賽車手。

坐武漢的公交,一定要紮好馬步,氣沉丹田,緊握扶手,心無旁騖。司機一腳油門,車如箭離弦,一路狂奔。一車人跟著左顛右晃,集體感受速度與激情。

身處江湖,這裡每天都上演著熱氣騰騰、生動鮮活、有滋有味的「生活秀」

02過早我們是認真的

很多城市正在慢慢忽略早餐。在武漢,過早是每天熱鬧又匆忙的開場。

早餐,對於武漢人來說,不是簡單地吃飽。武漢人對待過早,認真而又隆重。

老武漢人很少願意在家做早飯,每天出門過早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

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武漢人也不能不過早。

一日之計在於過早。過早,帶給人一早上的滿足感,過了早,幸福滿滿的一天就開啟了。

美食家蔡瀾稱武漢為「早餐之都」。蔡瀾說:「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處於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

也許把武漢譽為早餐之都,廣東人會不服氣。廣東人坐在茶樓裡,慢條斯理地飲早茶,這對於形色匆匆的上班族實在有些奢侈。而武漢受碼頭文化影響,過早講求飽腹和快。

廣東人飲早茶太過講究,喝個茶還要收茶位費,更像是一種社交方式。

武漢的過早,就接地氣多了。不僅花樣繁多,還價格便宜,20元吃到撐,好吃沒架子。武漢人還喜歡邊走邊吃,愜意隨性,既享受了美食,也不耽誤時間。

在武漢有太多太多的早餐選擇

九省通衢的武漢,融合南北口味,形成了種類繁盛的早餐格局。

曾有網友在微博曬過在武漢過早28天不重樣。

武漢人過早,透著一股江湖氣息。

和廣東人的慢慢飲不同,邊走邊吃是武漢早餐的一大特色。

武漢人管吃早飯叫「過早」。

一個過字,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暗藏高深的內功。

在武漢,過早是一項全民運動。

滿大街過早的人,吃喝行走一陣風。

武漢人過早,和過日子一樣風風火火、熱鬧鮮活。

人們邊吃邊穿梭在大街小巷間。手中端千斤,腳下步步生風。

邊走邊吃,還似閒庭信步。

武漢人過早就是這麼硬核。

來武漢一定要感受這座城市對於過早的熱情。

一覺醒來,過早的香氣瀰漫全城。街上人聲喧鬧,熱氣氤氳。鍋裡熱油翻滾,灶上煙火撩人。早點師傅們忙著舞勺弄筷,食客們端著碗穿街走巷。一曲行雲流水的歡樂頌流淌於三鎮間。

過早,是武漢人的獨家記憶。身居此間的武漢人,都愛這煙火氣,那是幸福的人間味道。

03武漢過早圖鑑

作家池莉在《熱也好冷也好活著就好》裡寫道:「那不是吹的,全世界全國誰也比不過武漢的過早。」

一日三餐裡,武漢人最講究過早。

武漢過早就是一場碳水化合物的狂歡。

蒸煮煎炸烤,五花八門的早點樣式,各種選擇讓人眼花繚亂。不管你是甜食黨,還是糯米黨,都能滿足你挑剔的味蕾。

我在武漢讀書六年,一直對武漢的早點小吃情有獨鍾。

按官方說法,武漢四大名小吃是指蔡林記的熱乾麵、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湯包、小桃園的雞湯(還有一說為談炎記水餃)。

食不在名,好吃就行。作為一個吃貨,我心裡自有一串長長的武漢好吃清單。豆皮、桂花糊、歡喜坨、面窩、熱乾麵、蝦球、糯米雞、米粑、蛋酒、臭豆腐、排骨藕湯、鴨脖、魚香雞蛋、虎皮蛋、餈粑魚…。嗯,光是想想,口水就要流出來了。

熱乾麵

一碗熱氣騰騰的熱乾麵是武漢人心底的情懷。在所有的早點中,熱乾麵絕對穩坐「頭把交椅」。

武漢人過早,離不開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熱乾麵。

汆水燙麵,瀝乾入碗,撒佐料,淋麻汁,一氣呵成。芝麻醬的香氣若有若無地飄散在鼻周,誘人胃口大開。

端上邊走邊吃,吃麵條的吱溜聲和著四溢的香氣,讓人一早上的心情都美美的。

豆皮

我最愛的過早小吃前三甲,為豆皮、桂花糊、米粑。

若論我心中的武漢美食C位,當屬豆皮。

在過早屆,也只有豆皮能和熱乾麵分庭抗禮。

我喜歡等豆皮的過程,就像欣賞一場表演。將米漿潑墨般勻進鋥亮的大鐵鍋,再將重鐵鍋來迴旋轉,均勻撒入香乾、冬筍、香菇、肉丁,再迅速翻個面,最後用盤子把豆皮按格子狀劃開。

剛出鍋的豆皮,蛋皮油亮金黃,內餡飽滿入味,糯米糯而不結。一口咬下去,油潤噴香,口感層次豐富,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桂花糊

若論熱乾麵的靈魂搭檔,當然是米酒。

熱乾麵+米酒,是武漢人的過早標配。

在武漢,光米酒就有蛋酒、清酒、桂花糊好幾種做法。

其中,我最喜歡桂花糊。

桂花糊,融合了桂花的芬芳和酒釀的香醇。

入口如果凍般,香甜綿密,爽滑可口。它是我永遠吃不膩的存在。

上學時我一直想著,以後出息了,一定要實現桂花糊自由。等有錢了,買上三杯,然後一口氣喝個夠。

米粑

米粑是我這種吃米星人的最愛。

用大米磨成漿,輕微發酵而成。

吃的時候用小火慢煎。外表金黃焦脆,裡面潔白如玉。

吃起來香甜綿糯,還帶著淡淡的酒香,好吃到簡直停不下來。

面窩

武漢的早餐大多重油抗餓。

在龐大的過早體系裡,有著種類繁多的油炸早點。比如面窩。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街邊小吃。

面窩名字中帶面,其實是用米漿炸制而成。

四周厚,中間薄,形似中間鏤空的圓環,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中國的甜甜圈。

面窩厚處軟糯,薄處香脆。一種食物,兼顧了兩種口感。

苕面窩也是一種可口的油炸小吃。它屬於面窩的一種。

和面窩做法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紅薯切小塊,再加入米漿中。

苕面窩,外焦脆內軟糯,滋味鹹中帶甜。

04你最想嘗哪道美食

武漢好吃的東西太多了。

一直以來,我判斷一個地方的東西是否好吃,有兩個標準。

第一, 路邊的小館子吃飯踩雷率有多高。

第二, 我自己會做飯,當地的廚師水準是否讓我服氣。

武漢絕對稱得上美食之都。到武漢,不用特意去尋哪家店。也許門口的巷子裡就藏著地道的美食。在

武漢

我一直是盲吃,走哪吃哪。犄角旮旯隨便找家店都很好吃。

武漢的美食亦充滿了濃濃的市井煙火氣。大多是平民美食,雖算不上精緻,卻一定足夠好吃。除了大家都熟悉的鴨脖、藕湯,粉蒸肉、珍珠丸子、紅燒蹄膀,餈粑魚,每一樣都是舌尖上滿滿的誘惑。

排骨藕湯

只要吃湖北菜,這是必點的一道菜。

對於湖北人來說,排骨藕湯代表的是家的味道。

排骨藕湯的靈魂,全在藕上。

吃蓮藕,當然首推「千湖之省」湖北。湖北的蓮藕品種之多、質量之優均為全國之首。

排骨藕湯是湖北人的專利。這兒的藕肉質肥厚,澱粉含量高,煨湯易粉。

這樣的藕燉出來才會有玲瓏粉紅的效果,吃一口能拔出老長老長的絲來。湯色濃稠奶白,還有股子藕粉特有的清甜。

鴨脖

鴨脖,作為武漢的名片,近年來風靡全國。

當年我讀書時,周黑鴨和精武鴨脖齊名。骨肉相連,麻辣鮮香,越啃越有味。

但我獨愛校門口的那家藥膳鴨脖。滋味醇厚、辣度適中,深得我心。

武昌魚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澤東的這句詞使得武昌魚聲名在外。

武漢是有著大江大湖的魅力之都。武昌魚是楚菜最有代表性的美食。

武昌魚,又名鯿魚。價格不貴。

去年回武漢,我們在酒樓點了一道武昌魚。這道菜我給100分。用極普通的食材做出了幾乎無可挑剔的味道。我一個不那麼愛吃魚的人,被深深地折服。

肉質肥嫩,油潤爽滑,汁濃芡亮,味道鹹鮮回甜,實在太好吃了。

蝦球

蝦球是武漢最傳統的小龍蝦吃法,也是當地大排檔的特色菜餚。

做法是將小龍蝦去掉含內臟的上半身後用大火爆炒。

蝦身捲曲如球,外殼焦紅,肉質雪白,看了就讓人食指大動。

比起整蝦,蝦球口口是肉,吃起來也不容易弄髒手。

蝦肉辣中帶甜,Q彈緊實,好吃到爆。

早年我上大學時,在大排檔吃過一次,從此就忘不了那個味道。

編後記:前段時間,我通過李佳琦和朱廣權的公益直播下單,搶了兩包熱乾麵。為愛助力,我願為武漢胖三斤。

在熱氣渺渺和麻醬的香氣中,武漢那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格外懷念那個生龍活虎、熱鬧鮮活的大武漢。

天涯未遠,期待江湖再會!

相關焦點

  • 【吃在大武漢】在武漢就能吃到《舌尖2》的美食,最全整理!!
    舌尖上的武漢,帶你一起吃遍舌尖2中的美食。(倒序,最新的在最前面)美龍心粵軒武昌區華僑城歡樂谷廣場2樓【艇仔粥】舌尖2第7集《三餐》:廣東早茶豐富奢侈,茶只是藉口,更重要是點心、菜餚、粥品。艇仔粥是廣東傳統粥品之一,以魚片、炸花生等多種配料加在粥中而成。
  • 武漢人舌尖上的夏天!夏日飲品大賞
    一口接著一口,根本停不下來,直到喝盡,舌尖還在回味著剛剛的幸福。還可以買酸梅膏,自己充開,在家也能享受美味。荷葉蓮子粥最近武漢新鮮的蓮蓬已經上市,蓮子不僅可直接吃,還能做成美味的荷葉蓮子粥。夏夜蟬聲四起,約三兩好友,要上一份粥,幾個小菜,談談近況、聊聊人生,帶著武漢人的一份從容與自在生活著。
  • 上過G20國宴的杭幫美味在武漢驚豔亮相,品一品舌尖上的杭州味道!
    12月4日,杭州名廚名菜驚豔亮相武漢,一場集「傳承、融合、創新」為一體的杭幫菜美食推廣晚宴在武漢舉行,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朱錚,武漢市商務局副局長張文波出席活動並致辭。活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杭州市商務局承辦,杭州市餐飲旅店行業協會、武漢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等共同協辦。
  • 又是被狗糧餵飽的一天 困在武漢的愛情回來了
    過去兩個多月,阿華的外賣訂單超過了70單,其中一半給自己,一半給遠在武漢的女朋友。封城以來大大小小的門店都關停了,但阿華女朋友因為在超市工作,正是被市民需要、線上訂單增長的時候,因此年29也在上班。擔心女朋友工作辛苦,他總會在上午10點就給女朋友安排好午餐外賣,因為疫情開業的餐館不多,他也儘量每兩天換一家口味。
  • 那個充滿煙火氣的武漢又回來了!
    2020年6月2日,武漢完成近990萬人集中核酸檢測,無症狀檢出率僅0.303 /萬。武漢人是健康的。一切的一切都告訴我們,那個充滿煙火氣的武漢又回來了!上個月武漢的堂食逐步開放,武漢人又漸漸走上了街頭。看見大家自覺保持著安全距離,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牛肉粉站在街邊,或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大快朵頤的時候,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 走街串巷遍尋美食,舌尖上的武漢,果然名不虛傳!
    武漢是一座歷史韻味厚重的城市,就連最平常的吃食,在這武漢文化底蘊的加持下,都能衍生出過早文化,過早文化是武漢當地的特色美食文化,也是當地的早餐文化,相比於廣州坐在茶樓的細嚼慢咽慢節奏不同,邊走邊吃是武漢早餐的一大亮點。
  • 《風味人間2》:最接近舌尖的美食紀錄片回來了!
    2012年,陳曉卿帶著一部紀錄片意外地火遍了大江南北,這部紀錄片用一個又一個震撼的鏡頭向人們闡釋了美食這一冷門題材獨有的魅力,這部紀錄片叫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的爆紅幾乎是現象級的,在它之前,沒人將美食紀錄片拍的那麼有意思,在它之後,人們才發現原來中國大地有如此多的美食,這些美食不光在高檔飯店中,更在尋常百姓家裡。對美食的嚮往,一下激起了吃貨大國的欲望,在舌尖之後更是出現了數不清的美食紀錄片。
  • 舌尖上的美食之山東燒麥和武漢豆皮,健康美味好吃不膩,快收藏
    導語:舌尖上的美食之山東燒麥和武漢豆皮,健康美味好吃不膩,快收藏山東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十幾個地市的特色小吃加起來也得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在當地可能感覺不到,當你去到外面的城市,別人一說山東哪個地方的美食,我們瞬間就有了自豪感,確實如此。家鄉的美食數不勝數,很多我們可能都已經不記得了,或者是吃夠了。
  • 武漢的夏天 我們在心門敲起波瀾 這個六月 武大櫻花餅回來了
    這是武漢最特別的夏天。江城手信。武漢,一座「三鎮繁華、六朝煙粉、九省通衢」之城,從黃鶴樓、長江大橋到櫻花盛景,皆為武漢際會世界的「城市名片」。這其中,爛漫櫻花,是很多人重新認識武漢、並與之結緣的重要契機。
  • 排名前10的武漢小吃!
    舌尖上的武漢, 又回來了! 極具武漢碼頭文化氣息的味道! 【TOP9:生燙】 新鮮的嫩牛肉、牛髒, 在滾燙的高湯內滾上不到十秒
  • 陳慧瑜:待到落「櫻」繽紛時,武漢,等我回來!
    陳慧瑜:待到落「櫻」繽紛時,武漢,等我回來!,這也是隨寧夏第五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武漢的銀川市婦幼保健醫院外科護士陳慧瑜完成援鄂任務回銀、解除14天隔離,與身為銀古路派出所民警的丈夫裴濤團聚的日子。
  • 武漢的夜市「回來了」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赴武漢特派記者郭媛丹】5月1日晚上11點,武漢武昌區大成路上,一排小吃車還在營業,燒烤特有的味道在空氣中瀰漫著陣陣香味,攤主並不孤單,時不時會有行人駐足購買。郭媛丹/攝郭媛丹/攝武漢的溫度越來越高,晚上才略微涼快些。
  • 在武漢天地逛吃街拍,這樣美好的周末回來了!
    在老房子裡逛設計師精品店,坐在大樹下吃各色美食,這樣在武漢天地「逛吃逛吃」,是屬於武漢人的精緻與暢快。隨著集中核酸檢測結果出爐,天地吃貨節等活動立即啟動,逛街吃飯的、遛娃的、街拍的人們都回來了。李境是武漢伢,3年前和朋友們一起在江西景德鎮創立了「見時」品牌。這一季的產品中,他們把甜美的水蜜桃、清爽的西瓜都繪製到了瓷器上。「我們來武漢參加過好幾次創意生活市集,反饋都很好,今年初就開始計劃把工作室和一部分窯爐轉到武漢來。」武漢天地創意市集。
  • 最有名的中國美味早餐,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了兩次
    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已經流行好幾年了,我相信每個美食家都看過這個節目,一個關於中國食物的紀錄片,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每一集都是視覺和語言的碰撞,三分鐘的舞臺表演,十年的工作,那些在節目中呈現的美味,都是經過無數人的精心挑選,品嘗,文案,拍攝等,終於呈現在人們面前。
  • 在冬天,武漢人的命是靠碳水續上的
    熱辣性燥的牛肉粉也是冬日必嗦單品。辣椒和濃湯第一口就噴湧而出,如同溫水煮青蛙,讓辣油在舌尖一通亂殺。常言道,沒有一粒糯米能夠活著離開武漢。糯米作為碳水王者,自然也被端上前臺。最為正宗的豆皮從來都不看口味。「大鍋鋪開,盤子切開」才是屬於武漢的老味道。
  • 「媽媽,你一定要平安回來……」除夕夜,11名同濟英雄馳援武漢!
    「媽媽,你一定要平安回來……」除夕夜,11名同濟英雄馳援武漢! 「媽媽,你一定要平安回來
  • 舌尖上的美食,武漢三大具有代表性美食,你知道哪些?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 ,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中心城市。北郊的盤龍城遺址作為武漢建城開端,距今有3500年歷史。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武漢,作為一個遍地美食的地方是吃貨們畢生追求的美食天堂經常有很多人問小編有什麼好吃的推薦,小編總結出了一份《武漢三大必吃清單》跟我往下面看吧。
  • 舌尖上的「乾飯食堂」回來啦!
    📍人人舌尖上 ·『乾飯食堂』
  • 武漢江上多了遊泳人
    江邊,有了遊泳鍛鍊的人傍晚時,遊泳人明顯增加享受大自然給武漢人的天然「泳池」江上暢遊漢陽南岸咀江邊,有家長帶小朋友在江邊試水武漢江上「無遊泳 不夏天」,在長江、漢江中痛痛快快暢遊一番、或在江邊吹吹江風,是很多武漢人喜歡的夏天風情。下午5點後,在漢口龍王廟漢江入長江口、漢江上,遊泳的人明顯增多了不少。據了解,他們中有的是四季遊泳的冬泳隊員,也有的是一般遊泳愛好者。
  • 公交地鐵都跑起來了 武漢熟悉的都市節奏感又回來了
    22日8時許,地鐵陽邏線列車上的乘客22日,地鐵陽邏線列車在高架上駛過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全市的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歷經近3個月的奮鬥和堅守,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武漢全境成為「低風險區域」,英雄的武漢人民拼出了這片綠色家園。4月22日,武漢市城市公交、軌道交通恢復全線網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