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特斯拉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生產和交付數據,全年累計交付49.955萬輛,同比增長36%,距離「年度交付50萬輛」這一歷史性的裡程碑只差450輛。
雖然「差之毫厘」,但因統計口徑等因素,在本月稍晚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業績中,特斯拉的最終數據有望達線「50萬輛」大關。
與此同時,隨著「高性價比」國產Model Y的上市,有機構預測特斯拉2021年的銷量有望突破百萬。
「全力以赴」實現50萬輛目標
根據特斯拉公布的數據,第四季度的生產和交付數據均刷新歷史紀錄,分別實現179757輛和180570輛;而憑藉著最後一季度的「衝刺」,特斯拉2020年累計生產和交付509737輛和499550輛。
雖然499550輛的交付數據相較全年交付50萬輛的目標仍有450輛的差距,但特斯拉在其官方新聞稿中解釋稱,此次公布的交付數量應被視為略為保守,因為只有在「汽車轉讓給客戶且所有文書工作均正確的情況下」才將其計入交付數據,而最終的交付數據可能相差高達0.5%或更多。若以0.5%計算,特斯拉2020年的最終交付數據相較本次發布的「保守」數據,將增加近2500輛,得以達成50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
因而,特斯拉明確表示「In 2020, we produced and delivered half a million cars.」(2020年,我們生產並交付了50萬輛汽車)。
馬斯克也在社交平臺上為特斯拉團隊實現這一重要的裡程碑而感到自豪。
事實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特斯拉兩座工廠的生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其位於美國加州的工廠更是停產數月。直到2020年的最後一刻,特斯拉仍在為年度交付50萬輛的目標而全力以赴。馬斯克此前曾多次在內部信中重申上述目標不變,並鼓舞員工以此回應質疑者們。此外,在2020年12月30日當天,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宣布,將向交付和單據在12月31日午夜前全部完成的購車者免費提供3個月的全自動駕駛(FSD)訂閱服務。
這一空前的獎勵措施,被外界視為馬斯克為年度目標所做的最後衝刺。
2021年特斯拉會動誰的「蛋糕」?
前一天公布國產Model Y極具「殺傷力」的售價引發訂單潮,後一天便官宣達成年度交付50萬輛的目標,特斯拉在新年伊始可謂「雙喜臨門」。接踵而至的好消息,也衝淡了此前關於其零部件「以次充好」等的爭論。
就在特斯拉發布數據的同日,一則「10小時10萬國產Model Y訂單」的傳聞一度甚囂塵上,雖然特斯拉內部人士回應「數據被誇大」,但潮湧而至的訂單確實讓特斯拉官網短暫「癱瘓」。
對特斯拉而言,中國是其最大的增量市場。
從2019年全球交付36.8萬輛到2020年交付50萬輛,特斯拉一年內交付量增加14.2萬輛,同比增長36%。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至11月特斯拉Model 3累計銷售11.37萬輛。如果加上「衝刺」的12月,Model 3在國內市場的總銷量幾乎與特斯拉全年的增量相當,並佔Model 3/Y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次,備受消費者關注的Model Y國產後,勢必會成為特斯拉交付數據新的增長點,這讓特斯拉2021年的市場表現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據華西證券預計,2021年Model Y中國銷量有望達25萬輛,全球銷量有望突破50萬輛。與此同時,Model 3預計2021年銷量突破30萬輛,全球範圍內有望突破60萬輛。僅此兩款車型,特斯拉2021年的銷量便可能突破百萬輛。
2021年銷量明確增長的特斯拉會動誰的「蛋糕」呢?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特斯拉國產Model Y的降價不會成為造車新勢力的內耗,而會提升對傳統汽車的滲透率,共同做大市場。
「此次降價之後,Model Y與奧迪Q5、奔馳GLC、寶馬X3的競爭價格關係發生明顯的逆轉,Model Y的價格相對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樣會獲得更多的豪華車消費群體的購買熱情。」崔東樹解釋稱,「特斯拉主要競爭還是對傳統豪華車的競爭。」
從體量上看,事實確實如此。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前11月,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為11.37萬輛,而蔚來、理想、小鵬同期的銷量分別為3.7萬輛、2.6萬輛、2.1萬輛。僅Model 3一款車型的銷量就高於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巨頭」之和,體量差距明顯。
「造車新勢力的產品相對於特斯拉來說,有更鮮明的標籤。尤其蔚來等高端品牌用自身良好的服務品質得到消費者認可,其圈層群體的忠誠度極高,我覺得這塊的影響應該並不是很大。特斯拉降價主要的影響還是對傳統車市場的巨大影響。」崔東樹如是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
浙商科創(武漢)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服務於教育、農業、餐飲、環保、網際網路等行業,與國內外證券、商業銀行、知名機構、天使、VC、PE、投行、律師事務所等強強聯合。搭建企業與資本的橋梁,建立實操性體系,構建企業多元化的資金渠道,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