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窗廣告無處不在,廣大網友不堪其擾。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魏世忠在提案中建議,直接將「過度彈窗者」納入失信名單。這一狠招,獲得了不少點讚。彈窗廣告好比網絡世界的「牛皮癬」,無論你是在看新聞、刷電影還是上網課,抽獎彈窗、廣告彈窗等會隨時橫亙在你面前。除了煩人之外,很多彈窗還可能暗藏惡意插件、木馬病毒,進而盜取個人隱私,實屬網絡生態中的一大「毒瘤」。大家苦彈窗廣告久矣,但打擊起來並不容易。那些隱藏在幕後的廣告商,或是搬出一個模糊的關閉按鈕來當擋箭牌,或是註冊多個皮包公司以增加打擊難度。即便有較真兒的消費者真去打官司,折騰下來,不到三萬元的罰款數額也難以起到震懾作用。同時,廣告商的返點是許多網站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這些平臺根本沒有打擊彈窗廣告的積極性,甚至許多瀏覽器一邊宣稱自己有「防彈窗」功能,一邊批量製造彈窗。
面對這樣的現實,將相關廣告商和網絡平臺列入失信名單可謂是打到了「七寸」。在大數據技術廣泛運用的背景下,執法單位可以主動進行「穿透式監管」,直接找到那些不法商家及背後的操縱人。被列入全網可見的信用「黑名單」後,這些「過度彈窗者」將會在商業領域寸步難行。相較於單純的罰款,這種處罰方式無疑可以大幅提升違法的成本,提高震懾效果,同時倒逼網站平臺將更多精力放在產品打磨上,憑藉內容和技術創收。網絡發展日新月異,監管沒有「一招鮮」。即便是實現「廣告不能想彈就彈」的小目標,也需要一個立體的監管體系。目前,對於泛濫的「牛皮癬」廣告,仍處於「民不舉官不究」的階段,鮮有消費者與之硬碰硬。期望相關部門主動出擊,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精準執法,早日對彈窗廣告釜底抽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評論員 鮑南
編輯:崔文佳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