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景你一定不會陌生:
炎炎夏日,點上一盆麻辣小龍蝦,或者幾十串燒烤,大快朵頤,滿足味蕾,再配上幾杯涼茶飲料,中和掉「重口味」;忙碌的上班族,一頓宵夜過後,容易胃熱上火,這時候喝上一瓶涼茶飲料,讓人胃腸舒適;甚至在寫字樓格子間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最近改方案改得上火,急需一瓶涼茶降降火」……
據中國報告網資料顯示,作為目前國內第四大飲料品類中的一類,涼茶飲料擁有每年超過500億元的市場規模。在2006年,廣東涼茶,更是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涼茶雖然叫「涼茶」,但口感上既不「涼」,也非「茶」。這種發源於嶺南大地的神奇飲料,已有數百年歷史,在當地受歡迎程度遠勝過各種飲料,甚至被稱為廣東人的「續命水」,大街小巷每隔200~300米就會看到一家涼茶鋪子。
王老吉早年涼茶鋪
清道光年間,廣州爆發瘴癘,疫症蔓延。為挽救患者,嗜醫好藥的王老吉尋找良藥,研製出一種涼茶配方,這種涼茶不僅解除了鄉民的病痛,也幫助鄉民躲過了天花、疫症等災難。王老吉從此聲名大振,被譽為「嶺南藥俠」,還被清朝道光皇帝召入皇宮,封為太醫院院令。(是的,這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王老吉品牌的本尊了!)
1828年,王老吉在廣州十三行開設第一間「王老吉涼茶鋪」,深受街坊歡迎,當做飲料飲用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緩解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不適。不論盛夏隆冬,四時可服,歷久不衰。
如今,涼茶飲料已經成為一種日常飲料,口味也從最開始的甘苦發展到清甜的,低糖的,無糖的,甚至茉莉口味……
以廣式涼茶為代表的涼茶飲料,常用於「上火」,或是消解由焦慮、疲勞引起的「心火」。其實生活中適量喝涼茶飲料,有很多好處。
在炎熱潮溼的夏季,人體內的火氣不知不覺跟著天氣逐漸上漲,此時喝上一杯涼茶飲料,清熱補水。
一進入冬季,北方的暖氣、南方的空調統統開了起來!人們滿足了自己對溫暖的需求後發現,屋子裡的空氣越來越乾燥,再加上運動減少,飲食進補,很多人開始出現口舌乾燥、喉嚨不適等「上火」症狀,這時,也可以來一杯涼茶飲料,幫助趕走燥熱之氣。
有的人在吃火鍋兩三天後,常會出現咽喉不適、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等症狀,有醫學專家稱之為「火鍋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上火」了。從中醫上來說,上火就是內生燥熱,使得人體出現各種「燥」的表現。搭配一杯涼茶飲料吧!福州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刊登在《中國食品學報》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熱性飲食同時攝入王老吉涼茶,具有預防上火的功效。①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廣東人喝涼茶,一般是喝熱的。一是熱茶更能喝完之後渾身出汗、清涼爽快;二是清熱解毒、健脾利溼。涼茶飲料也不妨熱著喝,清熱的同時護好胃腸。
女性生理期、新產婦等不建議喝涼茶飲料;另外,老人、孩子也不建議隨意喝。②此外,對於平時體質較差或怕冷、脾胃虛寒等體寒的人來說要少喝。總之,喝涼茶飲料也要把握好「度」。③
市面上有些涼茶飲料,對中藥材質量把控標準不嚴,有些原材料外觀相似容易混淆導致錯用,有些涼茶飲料用料比例沒有科學標準,甚至隨意添加。
2017年王老吉首次建立了完善的「中草藥DNA條形碼物種鑑定體系」,即涼茶界原料藥的「親子鑑定」技術。研究團隊通過對中草藥及其易混偽品的DNA條形碼進行實驗研究,獲得DNA條形碼序列,並制定了「基因身份證」。確保王老吉涼茶原料正宗、穩定、一致。
11月7日,在2019《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上,廣藥集團子公司王老吉發布了全球首個《涼茶飲料國際標準》,該標準首次對涼茶進行明確的中英文定義,並以漢語拼音「Liangcha」作為其英文翻譯。
全球首個「涼茶飲料國際標準」發布儀式
本次《涼茶飲料國際標準》發布,無疑促進中國涼茶和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推廣。
王老吉研究院院長鄭榮波介紹:「作為國內首家進行涼茶國際標準研究的企業,王老吉聯合瑞士SGS,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以及數十個國家與地區的涼茶生產和貿易企業、專家學者共同開展,採納了世界各國的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結合中醫藥文化特點不斷進行驗證和專家論證,最終獲得一百多位世界各地世中聯理事投票通過,是涼茶行業在國際上正式發布的首個涼茶技術標準。」
SGS認證機構楊璐芳博士指出,該標準結合了感官、理化、添加劑等多個技術指標,考慮了原輔料使用、生產工藝,以科學技術手段解開王老吉涼茶「神奇密碼」,能有效地保證產品質量,讓涼茶生產更加標準化,從而得到世界認同與接受。
近年來,王老吉開啟涼茶文化輸出模式,目前已在美國紐約曼哈頓開設海外首個博物館,並已啟動中國臺灣涼茶博物館的建設和日本東京博物館的選址,未來計劃全球56個城市開設涼茶博物館建設。
①柯李晶等.1種涼茶飲料預防飲食誘導「上火」功效的人體觀察[J].中國食品學報,2012[10]34-39.②2016-03-08健康時報客戶端《孩子上火積食,別亂喝涼茶!》③2011-08-08健康時報網《涼茶喝多少 脾胃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