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這部電影記錄了小丑從一個開槍會嚇倒自己的常人變成殺人不眨眼的瘋子的歷程。
小丑是為什麼發瘋的呢?是什麼事或者什麼人導致他發狂的嗎?在這部電影中一切都會得到解釋。其實可以透露一個小線索,熱愛DC漫畫的觀眾可能知道小丑一直是個沒有超能力的完全靠瘋狂來行事的犯罪人物,所以他的「瘋」很可能是受社會壓迫和個人經歷過於特殊。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部電影的開頭便是這樣的,在前一段新聞播報聲中並沒有出現畫面,過不幾秒,一個比較昏暗的化妝間出現在觀眾面前。鏡頭慢慢推向畫面偏右的那個正在化妝的男人,他正化著小丑妝,一會嘴角向下一會咧嘴微笑。同時,新聞繼續播報著,垃圾成山,不論走到哪都是垃圾和老鼠,人們非常厭惡這些。而這位小丑卻用兩個手指硬撐著讓嘴巴咧得更大更上揚,但他卻流下了淚水。
這一舉動甚是怪異,難道在他身上發生過什麼事嗎?
隨著新聞聲結束,一段輕快的鋼琴曲接踵而至,畫面也由小丑轉向了他生活的整個高譚市。畫面整體色調偏灰綠,畫面內容也讓覺得這個環境髒亂、烏煙瘴氣,不難看出,這預示著高譚市滿布「亮麗的風景線」。
有一個小丑在大街上蹦蹦跳跳幫樂器行做著大促銷,而鋼琴聲則來自於他身邊的一位正在演奏的黑人。(雖然這個小丑和開頭的那個妝容不同,但直覺告訴我,他兩是同一人)
意外發生了,一群不良少年路過搶走了小丑的廣告牌,小丑沿街追趕,雖然他嘴上不停喊著「攔住他們」,但並滿街的人並無一人搭理。在巷子中,不良少年們群毆小丑,廣告牌碎了,小丑癱倒在地,疼痛的他無助又可憐。
此處響起了類似大提琴和鼓的聲音,低沉且有種蓄勢待發的感覺。
接下來,這位扮演小丑的男子在黑暗中怪異地笑著,哭笑不得地笑,一會哭一會笑就快進入癲狂的狀態。小丑男慢慢說道:「是我想太多,還是這世界變得更瘋狂。」原來他在和一位心理治療師對話,治療室從小丑男的日記中看到,雜亂無章的字,剪下的性感女郎,各種亂塗亂畫,和其中一句加粗的字「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值得」。整個畫面依舊是灰綠色。明明綠色代表著勃勃生機,但灰綠色卻讓人深感壓抑從二人的對話中不難聽出,小丑男有精神問題,他甚至希望並幻想自己被關進精神病醫院。
小丑男在公交車上逗一個男孩笑,但小男孩身邊的母親卻警告小丑:「請別騷擾我的小孩。」他聽聞此話後放聲大笑,男孩的母親問他:「好笑嗎?」
小丑男遞給她一張寫了字的紙,上面大致的內容是突然或經常放聲大笑是他可能有腦損傷或精神疾病,控制不住自己。那種低沉的聲音再次響起。
小丑男回到家,他和臥病在床的母親共同生活。在和母親一起看電視的過程中,小丑男陷入了幻想:他坐在著名的脫口秀節目的錄製現場的觀眾席中,被主持人邀請發言「她(母親)說我有個使命,為世界帶來歡笑。她總是告訴我一定要裝著笑臉。」,用真誠溫暖的話打動了觀眾及主持人並被邀上臺。甚至接下來他即使被打、得病、貧窮、瘦成皮包骨都無法摧毀他對溫暖美好的嚮往。
一天,得知小丑男被打的同事給了小丑男一把槍,接著另一位同事來叫小丑男去老闆的辦公室。原來老闆是因為他丟了廣告牌而斥責他,即使小丑男說自己被搶了,老闆也毫不同情並威脅小丑男,如果不還廣告牌就拿小丑男的那雙皮鞋去抵債。
劇中小丑男的母親總是提及湯馬斯·韋恩,通過他們母子二人的對話可聽出湯馬斯·韋恩是哥譚市市長(熱愛DC動漫的觀眾可能還知道這位湯馬斯·韋恩就是蝙蝠俠的父親)。小丑男的母親寄希望於他,相信他能夠拯救黑暗墮落的哥譚,相信他有天會來幫助她們母子倆(只因她30年前是韋恩家的傭人)。所以大膽地猜測一下,難道小丑男是韋恩的兒子?是蝙蝠俠的同父異母的兄弟?
小丑男的母親認為小丑男是她和湯瑪斯·韋恩的兒子。
在接下來的劇情中,小丑為了掙脫貧困決心學習怎麼做個諧星,他看喜劇,看脫口秀,但他並不明白人們為什麼笑,他在本子上記錄:永遠要觀察好笑的事情,性笑話保證好笑。患精神病最糟的事情是大家都期待你裝沒病。
一次工作中,小丑男在兒童醫院表演卻把手槍跌落在地,老闆開除他,給小丑這把槍的人為了推卸責任還說是這把槍是小丑男買的。小丑男一氣之下用頭撞碎了電話亭的玻璃。
禍不單行,小丑男在坐地鐵時看見三男調戲一女卻發病大笑不止,女子下車,三男卻纏上了小丑男。結果可想而知,小丑男再次被群毆。小丑男再也忍無可忍了,他開槍殺害了其中兩人,那另一個呢?小丑男會繼續殺掉他嗎?是的,他繼續槍殺了他。
第一次殺人是不易的,小丑男耳鳴不停,他奔跑逃離,卻在藏進一間屋子後翩翩起舞。很明顯,他已經被逼瘋了,徹底瘋了。
他大步流星地走,他不再偷偷跟蹤自己喜歡的姑娘而是直接找上門親吻她,他回到工作時的化妝間拿走了自己的衣服並告訴同事們槍的真相。
但當小丑回到家,湯馬斯·韋恩出現在了電視中,但和小丑母子兩預料的不同。記者問韋恩:「目擊證人說嫌犯戴了小丑面具,你對這點有何看法?」韋恩的回答是,這三名死者都是好人,都是他公司的員工。而且韋恩評價:「什麼孬種會做出那麼冷血的事,躲在面具後面的人嫉妒比他們更幸運的人,卻害怕到不敢露出真面目,除非這種人願意改過自新,要不然我們這些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就會永遠把遊手好閒的廢物,當成沒用的小丑。」這直接諷刺了一些官員只關注犯罪率高低的數據,但卻不願費工夫了解人民的訴求以及案件背後的人文原因,只治標不治本還不是白費勁。
這部電影裡的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樂)隨著主角小丑男的心情而變化。
小丑的笑容代表了他覺得這件事這些人很病態,他笑可能是因為生病,但個人認為他笑的時機都是在經歷了一些怪事之後,比如他不明白脫口秀觀眾為什麼會對性笑話感興趣,卻嘲笑他當諧星的理想。
小丑的皮鞋代表了他最後的尊嚴,他細心的給皮鞋擦油即使自己已經瘦成皮包骨,他不會因為廣告牌就放棄自己的尊嚴。小丑是悲觀主義者,其實一開始他有所掙扎,但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困境後,他的心態發生了扭曲,而且他本身精神就有點問題。
此外,在小丑男地鐵殺人後,民眾聽到市長的那番話都覺得,小丑是抗爭貧富懸殊的代表人物,所以群眾都帶上小丑面具上街遊行反抗貧富兩極分化。其實很多人都說,窮有窮的煩惱,富有富的憂愁。但是這樣嗎?真想做個實驗看看。
其實,本電影也確實想提出貧富差距帶給人們哪些影響的問題。在影片中,小丑男的母親叫小丑男為快樂,但其實,小丑男只是她的養子,她有精神病並有幻想症和自戀症,所以小丑男並不是韋恩的孩子,而小丑男在小時候一直被她的男友不停虐待,導致他精神出現問題。小丑男在得知一切後說:「我一直痛恨這個名字,你卻不告訴我,我忍不住大笑是一種病,我的身體一定有毛病,但貧窮那才是真正的病。快樂什麼?我一輩子都沒快樂過。」說完這句話後,他用枕頭悶死了自己的養母。這是他真正瘋狂的開始。
接下來的發展一幕比一幕觸目驚心,他以最痛快的方式報復了所有對他不好的人,他真正成為了我們熟悉的「小丑」,那個瘋狂至極的「小丑」。
「小丑」的地鐵殺人案會被警察查清嗎?他的諧星生涯會成功嗎?他會幹多麼瘋狂的事呢?他和韋恩一家的淵源會越變越深嗎?他會被逮捕嗎?
一切只有大家自己看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