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多角度解讀這部現象及影片的魅力與獨特之處

2020-12-13 小敏的文化世界

關於這部低成本佳作的解讀有不少,但是從多角度來解讀該電影魅力及深刻內涵的幾乎沒有。今天我就帶著大家多角度來看看。@小敏1988

《小丑》是影史首部突破10億美元的漫改影片,其中北美票房佔據三成3.2億美元,海外票房佔據7成6.9億美元,由於此片的製作成本僅為5500萬美元,讓小丑的最終利潤高達6億美金,利潤率為15.3倍,讓其成為了影視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漫改電影。

好電影無數,但像《小丑》這樣投入和產出如此不成正比口碑電影確實不多。那麼是什麼讓這部低成本的影片好評如潮,並且收穫滿滿?

影片講述了,亞瑟·弗萊克是一個和母親住在老舊公寓裡,需要靠社會福利組織幫助,不斷服用精神疾病藥物的小丑。他想成為一個脫口秀演員,但並不成功。人們只是嘲笑他。他在地鐵上爆發式地犯下了謀殺案。他的世界,就此一點一滴地開始崩塌了,從此走進無邊的黑暗中。

觀影后我看了很多影評,發現大多人是從「故事內容」和「影片深度」兩個方面進行解讀,然而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獨特之處並不凸顯在此處。

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劇情延伸「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是什麼讓這部低成本影片在無數投資過億的漫改電影中脫穎而出,做到DC漫改最賺錢的影片;並且讓無數觀眾掏錢進影院而且滿是好評,做到雙贏的局面。

01,敘事手法:幻想與現實交替的敘事手法讓影片獨具一格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之前的作品幾乎都是偏喜劇的,這一次的《小丑》可以說是他的轉型之作。然而事實證明這一次轉型非常成功。電影《小丑》的敘事手法可謂是獨具一格,導演讓主角不斷在幻想與現實中穿梭。現實中的生活苦不堪言,而幻想中的生活事事順心。在幻想線的遊走使人物內心衝突最大化。

本來這樣的劇作結構常常需要有明確的界限,才不會讓觀眾產生劇情錯亂感。可導演菲利普斯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影片中的每一次幻想與現實之間的跳轉看似很突兀。讓觀眾分不清什麼是真實發生的,什麼又是主角幻想出來的。但導演總會在後面的劇情裡巧妙的告訴觀眾,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的。

這樣的設計不但不會讓觀眾感覺劇情錯亂感,反而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驚喜感。那麼,且看《小丑》將現實和幻想跳轉的突兀感,變成驚喜感,

①現實中,敘事的手法講述亞瑟面對生活的艱難與他人的歧視

影片的開始,亞瑟坐在化妝間裡,面對著鏡子,畫著厚厚的小丑妝,鏡子中的他眼神裡是滿滿的疲憊不堪,他用雙手在臉上扯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可是眼角的一滴淚水和著眼妝流了下來。

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導演就讓觀眾看到了人物內心的矛盾與無奈,同時也為後面人物在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穿梭做了一個很好的預示和鋪墊。

現實中亞瑟生活在貧富差距極大的哥譚市,政府的不作為使這個城市凌亂不堪。身患癲笑症的他,不但要想盡辦法照顧有病的母親,還要遭受周圍所有人的歧視與排擠。長時間生活在不公平與經濟壓力中,導致亞瑟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從而不斷幻想出與現實相反的美好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導演講故事的方式充滿了戲劇化和讓人壓抑至極的灰暗色調。因此不知不覺中讓觀眾產生同理心,對人物的遭遇有了感同身受之感。並藉此使觀眾最後面的劇情,產生極大的好奇。

《小丑》的劇情雖然布滿了人性的黑暗,但也是因為如此才會引發每一個觀眾對人性黑暗面的思考。導演放棄了其他漫改電影的宏大場面和炫目特效,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進入更宏大的關於人性的探討。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影片的投資與產出差距如此之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②幻想中:亞瑟從一個社會邊緣者,變成一個人人需要的成功者

在亞瑟的幻想裡,更多的描述了生活中亞瑟所缺乏的一切美好。夢想成真被他多年的偶像穆雷邀請上舞臺,如師如父的友好交談。被女鄰居友好的搭訕,並且兩人開始了一段浪漫有真誠的愛情旅程。幻想中的表現形式就是思想的表露,將亞瑟的內心世界展現在觀影者面前,並且讓觀影者和他一起暫時跳出現實的黑暗。

電影的結尾,亞瑟得知最愛的母親欺騙了自己,唯一的希望也破滅。因此亞瑟從幻想中醒來,發現所有的美好境遇都是假的之後,憤怒與絕望打破了內心的最後一絲光明,從此亞瑟徹底放飛自我。

此時所有人在亞瑟的眼中都是壞蛋,他要以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他們。電影中設置的結局大反轉也令觀影者拍手稱好。亞瑟從最開始的軟弱可欺,到最後的大膽自信。這種360度的大轉變,給觀影者驚喜的同時,也不禁感嘆,周圍的環境真的可以讓人產生如此大的變化。

這也是導演菲利普斯給觀影者傳遞出一種關於人性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到底處於影片中的哪一個角色?

無數個顯得突兀的跳轉鏡頭,剛開始讓觀影者覺得莫名其妙。但後面的劇情導演會從當事人的對白裡告訴觀影者那只是主角的幻想。

導演這樣巧妙的劇情設置,不但讓觀影者有恍然大悟的驚喜感,也讓那些不認真觀影的人有了第2次觀看的欲望。在我看來,這也是票房高達十億的原因之一 。

02,人物塑造: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的遊走使人物內心衝突最大化

①幻想中的希望:展現了亞瑟豐富的內心世界,使人物更鮮活飽滿

小丑這部電影,雖然以人物亞瑟的經歷進行展開,但其實很多人在面對人生的困境時,都會幻想著截然相反的人生經歷。這樣鮮活的人物塑造,讓觀影者更有親切感。

不管是在幻想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導演都採用了暗灰色作為影片的基調,這也是導演以另一種方式,告訴觀影者無論幻想多美,終將回歸現實。

故事的進程中,亞瑟不斷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在這個一切都可以自己操控的世界,有美滿的愛情;有事業的成功;有偶像的讚美。一切都如他想要的,但也正因為如此,在清醒的那一刻,現實中的苦難與周圍所有人的惡意,更加難以接受。電影的鏡頭裡充滿了亞瑟內心的矛盾。

這其實就是導演在通過亞瑟生活狀態的逃避與痛苦,向觀影者傳達人物內心的衝突正在逐漸的變大。每一句話每一次現實與幻想的穿梭都富含深意。導演指導的整體畫面,再加上暗灰冷色調更加襯託了人物內心的痛苦與衝突。

在我看來,導演塑造的亞瑟複雜而又真實,讓觀影者自然而然被吸引其中,跟隨亞瑟一直狂笑,一起暴怒。在導演鏡頭的賦予下,亞瑟對生活的希望和絕望有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此寫實的鏡頭,使人物更立體完整。

②現實中:亞瑟從一個膽小懦弱到殺人如麻的變化,豐富展現了人性的多面

影片亞瑟的現實生活中,都採用了劇情人性的黑暗與社會的黑暗,讓觀影者在閱片無數的情況下,領略著為數不多的黑暗與真實。

《小丑除了現實與幻想的對比,亞瑟精神狀態的呈現差別也非常具體,比如亞瑟在現實生活中。每天面對的都是暴力不斷的社會和冷漠的人群。但在幻想世界裡,亞瑟有一個與他分擔痛苦的女朋友,唯一一次單人脫口秀的成功。

即生活狀態與精神狀態的對比。亞瑟每一次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穿梭對比情緒,心態,思想都讓觀影者的感受到了變化,也正是因為這些變化,才讓影片顯得更加戲劇化和藝術化。

在我看來,正是因為現實和幻想差距如此之大,才將電影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內心感受無限放大。讓觀影者跟隨亞瑟體會希望的喜悅和絕望的視死如歸。

導演塑造人物的方式,從軟弱,極端,最後升級到暴力,層層遞進,使人物看起來那麼的真實,甚至讓觀影者產生受傷後轉變的一種共鳴。

另外導演在極度暴力的場景裡,還運用了一些喜劇效果,這樣的喜劇效果緩解了血腥場面帶給觀影者的不適感。但這一絲喜劇感來自於一個侏儒在目睹殺人之後,想要逃命之時,卻發現門鎖太高,於是要求兇手幫他開門。

導演將劇情這樣設計,讓觀影者還沒笑完就開始深思,亞瑟為什麼會放走侏儒,因為亞瑟和侏儒有一個相似之點,在別人眼裡他們是一個喜劇,而其實他們是一個悲劇。可以說這也是導演豐富人物的一個技巧,從一個側面讓觀影者對亞瑟產生更多的思考。

03,劇情延伸:看似突兀的畫面跳轉實則暗藏大量沒有明說的情節,耐人尋味

一部好的電影必定有它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可以是敘事手法;可以是人物塑造;也可以是情感表達,當然也可以是令人浮想聯翩的留白與伏筆。在電影《小丑》中,導演設置了很多看似莫名的畫面跳轉。接下來我將會對這些跳轉畫面進行進一步的解讀與延伸。

第一,亞瑟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畫面突然跳轉

亞瑟第1次在心裡諮詢的過程中,醫生問:不得不來這裡,讓你有什麼感覺?。亞瑟回答:我想我被鎖在醫院的時候,感覺更好些。畫面突然跳轉到一間類似於精神病院的房間,亞瑟身穿白衣,猛烈拍打著門。

很多人看不懂這裡,其實對應一下諮詢室和病房牆上掛的鐘,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兩個畫面上的時鐘,都是11:10.另外撞擊房門的亞瑟和影片最後在醫院的亞瑟穿著是一樣的,這樣的巧合暗示著前面的諮詢師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亞瑟第1次和心理諮詢師見面時,亞瑟癲癇症發作,這個時候可以看出心理諮詢師是知道亞瑟的病情的。

但在影片結尾諮詢室裡亞瑟狂笑不止,諮詢師卻問有什麼這麼好笑,可見他不了解亞瑟的病情。因此很多疑點表示心理諮詢師是亞瑟幻想出自己面的鏡子。

第二,亞瑟在殺死三個金融男後畫面突然跳轉

亞瑟坐地鐵回家的途中看見三個渣男正在調戲一個女孩,本來他沒想多管閒事。可是這個時候癲癇症發作狂笑不止,三個渣男以為亞瑟在笑他們調戲失敗。接下來三個人圍著亞瑟將他暴打一頓,忍無可忍下亞瑟掏出手槍殺了三個渣男。

殺了人的亞瑟,逃到廁所跳了一段極為藝術的舞蹈,畫面跳轉,亞瑟來到暗戀已久的女鄰居蘇菲的家裡,狂吻蘇菲。在影片的前1/3,亞瑟都是一個自卑懦弱的人,面對別人的不友好與惡意從不敢反抗。這樣一個人怎麼敢去親吻蘇菲呢?

從亞瑟在廁所跳的那一段舞可以看出,他在殺人之後沒有一絲慌亂與害怕,反而給人一种放飛自我的感覺。因此他跑去親吻蘇菲,可以說是擁有自信,告別之前的儀式感。

第三,亞瑟第1次在俱樂部表演的過程中畫面跳轉

亞瑟一直有單口相聲的夢想,並且一直為此努力,在唯一一次俱樂部表演時,他的癲笑症又不合時宜的發作了,加上他並不好笑的段子,這場表演註定是失敗的。可就在這時,隨著一首 「 smile」的背景音樂的響起,尷尬的場面一度火熱起來,並且亞瑟還看到了蘇菲對著他笑。

這一次畫面的跳轉,可能很多觀影者都感覺不出來。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亞瑟表演都是失敗的。但是畫面的呈現,卻是滿場笑聲與掌聲,所以這是不合邏輯的。因此可以判斷這是亞瑟的現實與幻想的跳轉。

另外還有一條線索,那就是背景音樂「 smile」這首歌出自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歌詞的第1句是這樣的「當你的心在疼,但還是要微笑」這也表示亞瑟當時的心情是悲傷的。

《小丑》這部電影的解讀空間很大,也很廣,以上這些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也足以表達我對這部影片的喜愛。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僅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未免太過局限,因此本文就從三個角度解讀該影片的深度和高度。另外,除了敘事手法,人物塑造和畫面的跳轉對劇情的延伸,這些製造影片的技巧。

電影對人性的黑暗和冷漠進行了大幅度的探討。人們過度的自我保護導致看到一場悲劇,也只會當一個旁觀者。官方的不作為,導致一個人在面對苦難時,得不到任何的救助,因此在負面的情緒裡不斷深陷,最後亞瑟變成了小丑。這一切值得我們思考和反思。

相關焦點

  • 《羅曼蒂克的消亡史》:多角度解讀經典背後的成功因素及藝術魅力
    導演自稱影片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文藝片,意指影片有些高深難懂。因此,影片在上映之初就掀起了觀影熱潮。作為融合了諜戰和懸疑的文藝片,影片的獨特之處自然而然的引起了觀眾們的熱烈討論,並最終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金雞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澳門國際電影節等眾多分量重的電影節中斬獲了多個獎項。
  • 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小丑》
    關注電影的同學可能都知道,《小丑》(Joker)這部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電影在近來異常火爆,不僅打破了全球多項觀影記錄,還榮獲了金獅獎最佳影片;在國內也是受到了不少關注,從評分人數便可見一斑。相應的,網上也應運而生了大量優質影評,一些從影片的政治隱喻出發,還有一些著重欣賞它的藝術風格,而下文我們將另闢蹊徑,基於精神病學家Arash Javanbakht的一篇評論,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人物肖像:一個迷失在混亂中的男人故事的主人公亞瑟·弗萊克(Arthur Fleck)感到十分悲傷和困惑。
  • 《阿甘正傳》:多角度解讀經典背後的深遠意義和藝術魅力
    影片從阿甘和珍妮坎坷多舛的愛情角度看,是傷感的、悲情的。從阿甘克服自身的缺陷並最終獲得巨大成功的角度來看,卻是勵志的、充滿正能量的。《阿甘正傳》這部電影的上映,給很多觀眾帶來了生活的希冀,也引發了觀眾對於影片的熱烈討論。無可厚非,影片的主角阿甘的勵志故事激勵了很多處於困境中的人們,也伴隨了好幾代人的成長。
  • 重溫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多角度解讀其經久不衰的魅力
    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保留了原著的敘事手法,也幾乎還原了原著的故事情節。以第一人稱見證人手法敘事,同時搭配以魯赫曼導演別具一格炫目極致的場景布置色彩安排,整個故事充滿了朦朧迷幻的悲劇色彩。所以今天我將從電影多角度敘事手法、赫魯曼導演極致的場景還原與色彩運用以及蓋茨比悲劇命運下暗含「美國夢」的破滅來解讀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的魅力所在與情感表現。
  • 《少年的你》:從三個方面淺析這部影片的魅力
    《少年的你》一上映就大火,對這部影片解讀的人也很多,今天我就換一種方式分析這部影片的魅力,將從劇情設計、影片主題已經營銷策劃這三個方面進行逐一的分析,在文本結尾處我也會談談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的感悟。影片主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校園暴力的現狀,引起了無數人的感慨與反思縱觀所有的影片大火的原因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影片背後反映了社會的現狀以及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少年的你》這部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狀就是青少年的校園暴力問題,青少年管控和教育的不當導致孩子的心理發生了變化危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 《小丑》上映一周年,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小丑》上映一周年,記得當時關於這部影片分化兩級的評論可謂嗨翻了天,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這部電影的很多內容依然值得人們反覆回味與討論。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以《重慶森林》為例,解讀影片中王家衛獨特的電影美學風格
    1994年上映的《重慶森林》是王家衛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表達王家衛風格的獨特性,今天我就通過這部電影來解讀「王家衛式」電影美學的獨特魅力。王家衛是香港電影圈旗幟式的人物,以獨特的影像風格傳達著香港這個繁華都市的喧囂與孤獨。
  • 電影《小丑》,載入影史的男人魅力爆表
    口碑方面,《小丑》已經成功衝進了IMDB影史最佳影片第十名,足以證明這部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分量。在繼續等待「網盤見」的時間裡,叔這幾天剛好去了趟霓虹國,迫不及待打卡觀賞了這部「神作」,果然和傳說中一樣震撼。最值得稱讚的是,《小丑》竟然用一個並不怎麼激烈的故事,成功拍出史詩感,並塑造了極有魅力的新一代小丑形象。
  • 解讀TUMI的獨特之處!
    TUMI背包怎麼樣 解讀TUMI的獨特之處隨著人們生活和消費水準不斷提升,種類繁多、功能強大的背包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實用品和裝飾品。本文將從外觀和功能兩個角度對TUMI背包的獨特之處進行解讀。一、外觀時尚、款式豐富TUMI提供的背包款式有,旅行背包、電腦背包、皮質雙肩包、單肩背包,各類背包都符合時尚、耐用、舒適的特性,完美適合商務人士和學生人群。其中旅行背包中包括彈道尼龍背包,拉杆旅行背包,及其他背包。電腦背包分別有適合12寸或15寸電腦的尺寸可供選擇,是商務人士和學生的完美搭配。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詮釋了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
    作為史詩級動畫電影,在線《天空之城》和讚美層出不窮,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審美風格和藝術內涵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本文將從深度三個角度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天空之城》是由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經典動畫片,由日本動畫師宮崎駿擔任導演和編劇。
  • 再刷《魅影縫匠》,從多角度領略「千面人」息影之作的藝術魅力
    「千面人」丹尼爾·戴·劉易斯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三次問鼎奧斯卡影帝的男演員,因此影迷們都很期待他的這部最後的作品。但是是影片上映後出現了兩級分化的評價,有的說這是一部「完美之作」,有的覺得並沒那麼好,而爭議的點是影片有點極端的愛情故事。這段時間宅在家,我又把它看了一遍。
  • 一個關於小丑的恐怖傳說,造就了世界影史恐怖片巔峰之作!
    一個關於小丑的恐怖傳說,造就了全球影史恐怖電影的巔峰之作!《IT》有個恐怖的中文譯名《小丑回魂》,它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嗎?《小丑回魂》2017年9月8日美國上映,由之掀起的小丑熱席捲全球,最終在全球的票房定格在7億美元!創造全球恐怖片最高票房紀錄!
  • 可惜了,演技炸裂的《小丑》卻是一部精神糟粕
    老實講,觀影前十分鐘A姐就被這部氣質獨特的影片深深吸引了,灰暗中透著無辜,絕望裡閃著天真,傑昆菲尼克斯那張表情誇張,卻眼神真誠的臉,真是牽動人心……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亞瑟是一個以扮演小丑,博人一笑為生計的底層小人物,和母親過著簡陋的生活,他患有一種會突然大笑的精神疾病
  • 蝙蝠俠也可能變成「小丑」!這部變態片被低估了整整20年
    我們都知道這事兒沒成,華納最終將導演換成了諾蘭,他拍出了傳世之作,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貝爾則成了史上最經典蝙蝠俠形象之一。不過仍舊讓人不禁幻想:一個能演把小丑演繹得如此出色的演員,如果一開始演了蝙蝠俠,是否也能締造經典?
  • 以《千與千尋》為例,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價值和獨特魅力
    影片主要講述了少女千尋與父母誤入靈界,父母因貪吃食物變成豬,千尋為了拯救父母,經歷了一系列身心的磨難,最終在白龍等人的幫助下,帶父母重返人間的故事。在我看來,這部影片不只是局限於小孩「拯救」父母的故事情節,單單看故事本身,無法將這部影片的價值與獨特魅力全然解讀。
  • 小丑是蝙蝠俠同父異母的哥哥?我差點就信了
    《小丑》是在眾多質疑聲中誕生的,既然要拍小丑,總是繞不過諾蘭,繞不過希斯·萊傑。打消這個質疑,《小丑》就能成功。最終,它在坎城閃耀了。去年因為HK的事,沒能去院線看,實屬遺憾,看到網友發的圖片,感慨戲裡戲外,如此現實魔幻主義。《小丑》這部片子的完成度很高,節奏把握的非常好,攝影和音樂非常舒服,華金·菲尼克斯的表演依舊入木三分。鳳凰也因此拿下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 《猛禽小隊》主演透露,這部電影與DC的《小丑》,有著很大的不同
    雖然都是DC電影,而且在DC的漫畫中小丑女和小丑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但是瑪格特·羅比卻透露,《猛禽小隊》是一部與《小丑》與眾不同的電影,她還指出了這兩部電影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瑪格特·羅比表示自己看了《小丑》,她稱讚了託德·菲利普斯的這部黑暗心理劇,同時也解釋了《猛禽小隊》與《小丑》究竟有哪些不同。
  • 蝙蝠俠宿敵小丑身份揭秘,這部電影揭露了人性與社會
    在這部電影中,主演傑昆·菲尼克斯成功塑造出了繼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之後的又一經典「小丑」。這部電影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榮譽。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部DC小丑起源電影,更是一部揭露人性與社會的深度影片。
  • 《小丑》隱藏細節表明:全片都是小丑的幻想,包括亞瑟
    影片的許多部分都是阿瑟的幻覺,例如,在一開始,阿瑟被脫口秀主持人默裡叫上了舞臺,而阿瑟和他的女性鄰居之間的親密互動。影片結束後,也有觀眾認為最後的街舞也是虛構的,這也是影片的魅力所在。對於同一個場景可以找到不同的理解。不乾淨的觀點也應該是大多數觀眾的觀點,也就是說,整部正面片只有在最後幾分鐘才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