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萃咖啡介紹
把冷萃咖啡的名字擴展一下,也就是冷(水)萃(取)的咖啡就是冷萃咖啡的由來,它是來自英文稱呼Cold Brew的直譯。
使用冷水把咖啡中的味道萃取出來的,都可以歸類到冷萃咖啡的範疇。相比與熱水萃取的咖啡,冷萃咖啡的製作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正是因為緩慢的萃取過程放大了豆子本身的特質,讓冷萃咖啡喝起來滑順冰涼。
冷萃咖啡有兩種做法:冷泡、冰滴。
冷泡咖啡介紹
冷泡咖啡,顧名思義,就是把冷/冰水(先用室溫水也可)跟咖啡粉浸泡在一起,等味道充分釋放到水中,再把咖啡粉跟液體分離。屬於典型的浸泡式萃取。
因為製作起來簡單方便,失敗率低,很適合在家自己做。
近年來冷泡咖啡的熱潮,源於冷泡茶的概念,將咖啡粉用理想比例的室溫水浸泡,密封好容器後再放入冰箱,放約8小時後,從冰箱取出將咖啡液用篩網濾出(或是用咖啡濾紙),就能擁有一杯美味的冰咖啡了,而且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控制想要的比例與咖啡液量。
冰滴咖啡介紹
冰滴咖啡又名荷蘭式咖啡或者京都式咖啡。利用不斷融化的冰水混合物一滴一滴地滴在磨好的咖啡粉上進行長時間的萃取,叫做冰滴咖啡。
與冷泡咖啡不同,冰滴利用水慢慢滲透咖啡粉製成,屬於滴濾式萃取。
冰滴咖啡的味道更加芳香,而且更加細膩且微妙,因為製作的時間很久,所以一般價格也都比較高,不過想想這一杯就是花費了那麼久做出來的,也值了吧。
冷泡和冰滴的區別
理論差異:
如果萃取的時間越長,香氣也會散失的比較多,假設冰滴和冷泡的萃取時間及水粉比例相同的情況下,理論上冷泡的萃取率會比冰滴高一些,這是因為冷泡在一開始浸泡的時候是用室溫的水,送到冰箱冷藏時也不會讓溫度降至0度,相比冰滴則是冰塊水滴進咖啡粉,溫度保持在0度左右,萃取率也就比較低。
風味差異:
冷泡和冰滴兩者萃取率的不同會讓冰滴的酸度高於冷泡咖啡。
視覺差異:
因為咖啡細粉會從冷泡的粉包漏出,所以冷泡的顏色會比較混濁,冰滴則在一開始就有放濾紙,顏色會較為透徹。
如果有朋友介意冷泡這樣的情形不妨使用細篩網或濾紙過濾泡好的咖啡會有更清爽的口感;跟熱咖啡相比,因為冷萃咖啡的萃取率低很多,苦味及其他不好的風味較難以被萃取出來,這也是一些人會喜歡冷萃咖啡的原因。
冰釀咖啡介紹
關於冰釀的理解眾多,其實它也是Cold Brew的另一種直譯,可約等於冷萃咖啡的意思。
有的人會說冰釀就是冰滴,也有的人會說冰釀就是冷泡。我的理解是無論冰滴還是冷泡,製作完畢後都需要密封釀製,幾天到一周不等。不同咖啡豆不同的釀製時間,風味都有所差別,就像葡萄酒一樣。
釀製一段時間的冰滴或冷泡,口感要比剛萃取出來的更加順滑且層次更分明,但釀製時間不宜過長。以一周內飲用最佳,太久會放壞,也就是說冰滴或者冷泡經過儲存釀製過程後都可以叫冰釀。
剛剛製作好的冰滴或者冷泡放入冰箱後還會持續發生一系列微妙的物理和化學變化,你對冰釀的理解又是如何呢?
氮氣咖啡
向冷萃咖啡中注入氮氣會產生綿密氣泡,使得氮氣咖啡乍看很有啤酒感,因此氮氣咖啡同時也有「啤酒咖啡」的稱號。
打入的氣泡不僅使咖啡質地變得平滑,感覺起來就像是已經添加奶油,許多飲用者覺得比原本的冷萃咖啡喝起來更醇厚,甚至不添加糖也有自然甜味感,工藝與釀造的創新,使得冰咖啡也有了新樣貌。
不過我們雖然在家用不了氮氣,但是我們可以用蘇打水,雖然達到不了那種綿密的氣泡,但蘇打水裡的氣泡在你口腔中爆裂開來的時候,會將咖啡液爆破成更小的液滴鋪滿你的口腔,讓咖啡的口感更豐富、層次更分明。
以上,就是本期【白金的Coffee Time】全部內容,如果你喜歡,記得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