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強 張浩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
9月10日上午,在重慶市銅梁區水口鎮大灘村,一條建設中的產業大道已見雛形,巴渝民居風貌改造以及大灘水庫環湖綠道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之中。
「大灘村和樹蔭村都是銅梁區確定的鄉村振興示範村,水口鎮只有4個村,能有2個村成為區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是水口人的殊榮。」水口鎮鎮長楊錕說,目前,這兩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正按照規劃有序推進,兩條產業公路建成後,將為脫貧攻堅和農文旅融合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下一步,水口鎮還將深度發掘有400年歷史的天星古寨文化,融合龍文化、君子文化、桃園文化、水村文化,大力發展休閒民宿、果蔬採摘、觀光垂釣、健身騎行等農文旅融合項目,按照「一湖一寨相連,水村山郭酒旗」的意境打造鎮美民樂的「花語果鄉」。
銅梁區水口鎮是一個傳統農業鎮。近年來,該鎮對標對表中央、重慶市、銅梁區的部署要求,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鄉村振興,鎮村發展好戲連臺。
在重慶市級脫貧村樹蔭村的「花語果鄉」扶貧產業基地,幾十位村民正在鬆土除草,開展果樹秋季管理。村黨支部書記趙安福介紹說,今年上半年,村裡的紅脆豐桃通過市民認購和消費扶貧,全部銷售一空。
下半年,塔羅科血橙進入盛產期,更加喜人的豐產豐收指日可待。
在樹蔭村「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景區,山上桃李、山下血橙枝繁葉茂,產業公路、採摘步道穿行其間,口口水池碧波蕩漾。果園環境潔淨,一根根果樹上掛著造型精美的認購標識小牌。行走在水口鎮,眼之所見,特色產業讓昔日的荒山荒坡變綠了、變美了,5000多畝紅脆豐桃、血橙、使君子、粉葛、百香果、沃柑、軟籽石榴、長葉香橙遍地芬芳。
更加可貴的是,水口鎮的扶貧產業體現著差異化發展的市場導向理念,為貧困戶穩定增收、逐步致富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樹蔭村的早桃晚橙、大灘村的生態魚、天寨村的百香果、汪祠村的三紅柚等集體經濟特色項目年收入超過60萬元,不僅全部消滅了空殼村,包括貧困戶在內的入股農戶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每個村還都兌現了與貧困戶、村民的利益聯結分紅承諾。」分管扶貧工作的水口鎮人大主席陳瓊說。
在水口鎮,活躍著一支扶貧工作隊,他們深度參與鄉村振興,以脫真貧為已任,為脫貧攻堅做出了貢獻。像重慶機場集團,不但派出得力幹部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還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把扶貧產品擺上了江北機場T3航站樓的特色商品展臺。
在大灘村的雲丁科技扶貧示範車間裡,近20名群眾忙著加工智能門鎖產品。村幹部介紹說,為克服疫情影響,扶貧車間已吸納了8名建卡貧困戶務工,每人每月工資收入近3000元。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水口鎮花大力氣幫助貧困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現在全鎮100%的貧困戶吃上了自來水,家家戶戶通上了水泥公路或人行步道,戶戶改廁改廚,並硬化了地壩、美化了庭院。鎮裡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還激發貧困戶及廣大村民的內生動力,不少貧困戶獲評為潔美人家。
去年以來,水口鎮先後舉辦了豐收節、農民運動會、脫貧攻堅和人居環境治理表彰大會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群眾生活,活躍了鄉村文化,加深了黨群、幹群感情,強化了鄉村治理。
在抓實抓好脫貧攻堅的同時,水口鎮大力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以君子文化為主題扮靚「花語果鄉、清新水口」,進入水口,就來到了詩畫田園般的「君子.花間道」,讓人徜徉原鄉風情,盡享悠遊時光。
「近年來,鎮裡著力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齊抓,目前,4個村不但形成了公路主環線,而且建成了四通八達的入院入戶路網,加之打造出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與天星古寨、區花使君子、粉葛國家地理標誌等特色品牌,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打牢了基礎。」水口鎮黨委書記汪文波說,下一步,水口鎮將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收官大決戰」,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努力把水口建設成為人民群眾更加喜愛的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