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慧平著作《褒姒》
魯迅說: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因讀者而不同。作為知識女性的寧慧平,在看歷史人物褒姒時,會把自己的知識積累帶進去;寫《褒姒》則會把自己的人生寫進去。《褒姒》這部小說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此。
首先,褒姒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作為現代知識女性的作家對歷史人物的解讀。寧慧平查閱了有關褒姒記載的大量歷史資料,精讀了《尚書》、《天問》、《周禮》、《史記》、《詩經》等原典,對於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典章制度和文化價值觀念爛熟於心,對於當時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數家珍,因而能夠將西周王朝的覆滅過程梳理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令人信服地糾正正史上給予褒姒的「妖孽」定位,還原一個單純、柔媚、善良、無助、成為王權爭鬥犧牲品的褒姒歷史真實形象。
周朝社會結構的基礎是以血緣紐帶為基礎的親屬關係,由於姬姓成為統治者,於是國家治理採用的是分封制,姬姓的子孫都分到了土地,成為一方諸侯。周朝「家天下」,需要做了諸侯的子孫們拱衛和歲供,因而建立了繁縟且等級分明的「周禮」。可是,一旦掌權家庭亦即皇室裡出現「羨慕嫉妒恨」的情緒,形成了劍拔弩張的對立,王朝就面臨著被顛覆的危險。寧慧平就是在這麼一個背景下對褒姒展開了歷史敘說。褒姒襁褓中被遺棄後,由商朝貴族微子啟之後裔姒柱夫妻收養。姒柱夫妻為避禍又來到遠離京城的褒國狩獵為生。褒姒從一出生就被周朝社會邊緣化,也養成了安分守己的性格。但「天生麗質難自棄」的社會定則,又使得本來無助的褒姒宿命般地捲入諸種矛盾之中。
褒姒畫像
寧慧平設置了兩條主線,來敘說褒姒的這種宿命:一條是褒姒與褒國府長子褒洪德既受恩又相愛的情感糾葛,一條是褒姒與周朝天子殷宮湦既依附又相愛的情感糾葛。褒洪德愛褒姒,但為了獲得周王朝的眷顧,忍痛割愛,將褒姒進獻給周幽王。周幽王愛褒姒,不惜打破周禮所定的逐項規則,廢掉申王后改立褒姒為王后,廢掉與申後所生長子宜臼改立與褒姒所生兒子伯服為太子,進而導致申國與周王朝決裂。單純、柔媚、善良、無助的褒姒就是一個掌權男人的附屬品,她所能做的就是隨波逐流,聽從命運的擺布。她是褒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進獻給周幽王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周幽王深深地愛上她。
褒姒傾其所能,侍奉周幽王,為他生了兒子,這一大一小兩個男人也成為她生存基礎和精神支撐。當這兩個男人命喪驪山後,褒姒的人生也走向終點,即便被救回褒國,也無力扭轉乾坤,只能不辭而別,隱居他鄉。應當說,褒姒對周幽王盡了心,對周朝也做了女人應當做出的貢獻,但改變不了周朝既定秩序,鬥不過以申伯為核心的利益集團。作者最後特意寫道:本是叛逆的周太子宜臼做了周平王后,「令史志修正,褒姒為妖孽,幽王迷色喪志,並密令編為童謠,什麼『一笑千金、烽火戲諸侯』等,廣為流傳。」
《烽火戲諸侯》繪畫作品
其次,褒姒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作為現代知識女性的作家對女人如何生存的人生體驗。我國漫長的農耕文明歷史,積澱了深厚的農耕文化。適應這種農耕文明的以血緣紐帶為基礎的親屬關係,在價值導向上,必然形成人倫親情的最高準則。孟子講的「以順為政者,妾婦之道也」,也認為女子要「順服」男人,為家族繁衍後代,此乃妾婦之道。但進入現代工業社會,機器的出現降低了勞動者的體力付出,女性走向社會,自然對傳統的以「順服」和「繁衍」為核心的妾婦之道會有所保留。
因此,小說在描述褒姒單純、柔媚、善良、無助、安於本分的性格特徵同時,將兩性之愛的輝光融入到宮湦和褒姒關係中。比如,小說虛構了宮湦和褒姒的「南湖偶遇」,細膩地刻畫了戀人的微妙心理變化:「他迎面一笑,讓她感覺一片冰玉般的湖水忽然蕩起了一圈兒漣漪,一層一層緩緩地蕩漾開來。」再如,褒姒入宮後,宮湦看褒姒,「像個孩子,是個樸實善良、溫厚寬容的好女子,尤其是她毫不矯揉造作的清純自然氣質,正是宮中最欠缺,他最喜歡的氣質」。再如,犬戎與申國聯軍包圍驪山宮,幽王與褒姒話別,寫得纏綿而悽美。在我看來,這種敘說,有效地避免了對於宮湦和褒姒的那種臉譜化的描寫,增強了宮湦和褒姒形象的人性含量,人物性格更加立體和豐富,情節發展也更加符合人物性格邏輯,更重要的是顯示了女性作家敘說的盪氣迴腸風格和情調。
再次,褒姒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作為漢中現代知識女性的作家對地域文化的領會和表達。我了解到的寧慧平是生於漢中長於漢中的知識女性,漢中地域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沁入她的血液中。因此,在對歷史上的褒姒解讀和在小說《褒姒》的敘說中,地域文化特色也表現得到位。
漢中雖然位居漢水中上遊的秦巴腹地,但棧道貫通南北,漢江連接東西形成這一區域在農業文明時期難得的外向型地緣優勢。既是中國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線,又是政治交鋒、軍事爭奪、文化交流的結合部,因此,在人口構成上提供了遷徙、流動、群體重組的可能與便利,為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較好的客觀條件,使漢中在農耕文明初期就具有開放、兼容、多樣的潛質。陝西省考古所1961年在西鄉縣李家村的考古發現和1983年在南鄭縣龍崗寺的考古發現,「在仰韶文化上層有龍山文化,在仰韶文化下層,壓著李家村文化,三種文化的地層關係非常清楚」,也證明了來自北方的仰韶文化遮蔽了漢中本土的李家村文化。
仰韶文化遺址
龍山文化博物館一景
西鄉縣李家村遺址
漢中的人口變化造成了下述結果:一是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在數量上和原漢中土著居民勢均力敵,都不具備同化對方的數量優勢;二是結構和成分比較複雜,士、農、工、商、流民皆有;三是東西南北的文化特色對比強烈,難以在較短時間裡融合為一種具有整體性的統一文化特徵;四是從四面八方遷徙漢中後,又被分割封閉在相對孤立的空間,缺乏文化交流、融合、同化的客觀條件。於是,漢中形成了迥異於北方家族本位的文化精神,這就是:適意的生存態度、享樂的生活態度、兼容的交往態度和柔美的審美態度。較之於北方家族人倫文化,它少了繁縟,多了巫術鬼神的神秘;少了厚重,多了融於自然的輕麗;少了森嚴,多了欲望的奔放。
寧慧平在小說中用了16章來敘說褒姒在漢中的成長過程。褒姒一家就是移民。她的父親姒柱原為殷姓,是商紂王庶兄的後裔,為避開禍亂,移民到漢中,日子過得寧靜淡然。姒柱獵熊壯烈死去,妻子姒殷氏為感恩裡尹對她們孤女寡母的關照,也曾於荒野和臥榻不惜以身相獻。褒國太因喜愛褒姒的聰慧,可以收為義女,褒國府公子洪德為了給被幽王下到大獄的父親褒珦治病,特意從褒國山中請到「異人」給褒珦運氣,竟然恢復了健康。為救褒珦和保護褒國利益,公子洪德決定把褒姒進獻周幽王,特意請來鎬京娼界第一的頭牌歌妓,教習褒姒,還指令褒姒熟讀介紹房中術的《合陰陽方》。這些生活方式,對身處「周禮」規範下的人們看來,都是不可理解、不可思議、不可接受的。這些描寫既浸漬了漢中當地的風土人情,又為褒姒入宮後引起幽王「迥異於其他嬪妃」異樣感受,後來竟至於迷戀上褒姒一人的情節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銳,陝西理工學院文學院碩士生導師,漢中市文聯副主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教授。
漢中市文學和文化研究領域資深專家,長期從事文藝學、社會學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教育問題的社會學研究」、發改委項目「中國西部農村『教育反貧困』戰略研究」、文化部課題「西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交流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等。研究成果《文學的審美解讀》獲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著作《農村教育的社會學研究》獲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教材《人文科學概論》獲陝西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論文《中國西部農村「教育反貧困」論》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制定中被採納,獲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認真負責的鑑定專家,省高校教學名師。
朋友們:
我是《赤土嶺》微信平臺原創作品主編熊建華,《赤土嶺》380萬漢中人的掌上家園!居漢中,話家園,博見聞,觀天下!歡迎將鮮活、有質地、接地氣的原創作品發來,擇期刊用。
投稿郵箱:276384844@qq.com
微 信 號:chituling;QQ:276384846
——《赤土嶺》【期刊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