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婚姻是幸福的,幸福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卻有很多人都不明確。
婚姻中最本質的三個因素是愛情與物質,還有經營婚姻的能力。
在幸福婚姻中,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愛情保證雙方能夠順利地走進婚姻:在愛情中,男女雙方地位平等,情投意合,便會選擇走進婚姻,一同建立屬於自己的小家庭。
金錢等物質使雙方在婚姻中過得更好:在婚姻中,通過工作獲得的金錢與財富越多,生活與教育水平就會愈好。
經營婚姻的能力會使男女雙方走得更遠。
01
愛瑪的婚姻觀
奧斯汀的代表作品《愛瑪》,描寫了自命不凡的富家女愛瑪給閨蜜做媒的故事。
通過這個故事,奧斯汀從女性的視角表達了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
愛瑪自己有著優越的社會地位,父親是村裡首富,對她極盡寵愛,從小美麗聰慧,無憂無慮的生活使愛瑪養成了自命不凡的性格。愛瑪的缺點就是勢利,自以為是。但正因為真實可愛,卻也得到人們的喜歡。
她的愛好與興趣就是給閨蜜哈麗葉介紹對象。以為自己可以安排別人的生活。
愛瑪認為自己有錢有地位,不必急於為自己找個丈夫。
但是好朋友哈麗葉是孤女,一定要找個丈夫來提高社會地位,還要提高兩個等級。
愛瑪認為女人提高地位最快的方式就是通過婚姻,在這種虛榮荒唐的婚姻觀的指引下,愛瑪給哈麗葉安排了好幾次親事,但都沒有成功。
02
奈特利先生的婚姻觀
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是愛瑪家的老朋友了,是一位真正的紳士,能夠平等幫助任何人。
他很關心愛瑪,希望愛瑪能儘快從幼稚走向成熟。
其實,奈特利先生深愛著愛瑪。
奈特利先生認為婚姻與戀愛是每個人自己的大事,不應當由別人做決定,對愛瑪幹涉哈麗葉婚事的行為很不以為然,經常批評她。
奈特利先生認為社會階層固然重要,但是雙方在教養,見識,談吐,待人接物水平等方面要旗鼓相當才對。而愛瑪毫不考慮這些,往往就會犯錯。
03
成功的幸福婚姻都是門當戶對,志同道合
原本哈麗葉喜歡農場主馬丁,奈特利先生也認為兩人合適,幫著馬丁撮合,馬丁就向哈麗葉求婚,哈麗葉尋求愛瑪的意見,愛瑪卻讓她拒絕了。
愛瑪認為馬丁地位太低,要把哈麗葉介紹給神父埃爾頓。
但是埃爾頓先生的意中人卻是愛瑪本人。看來,埃爾頓也很虛榮,擇偶標準也要向上兩個等級。愛瑪第一次撮合以失敗告終。奈特利先生批評艾瑪,不能干涉別人過多。
第二次愛瑪又要將哈麗葉介紹給弗蘭克先生,但弗蘭克先生也已經暗暗訂婚,只是為了獲得繼承財產的權利,沒有公開罷了。愛瑪第二次撮合又失敗了。
奈特利先生認為弗蘭克先生應當說到做到,不該膚淺。愛瑪受到教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轉變。
最後,因為在成長中哈麗葉受到愛瑪影響,虛榮心爆棚,竟然愛上幫助過自己的奈特利先生,讓愛瑪做媒。
愛瑪得知以後異常震驚,到此時,才心疼地意識到自己早就已經愛上奈特利先生。最終,愛瑪向奈特利先生表白了,並改掉了自己的虛榮。
哈麗葉與馬丁也和好了,有情人終成眷屬。
04
《愛瑪》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在於提出了女性地位的問題。愛瑪異想天開的做媒行為,使我們意識到,男女雙方要成就幸福婚姻,必定是志同道合,在教育,環境,學識等方方面面相互能有共同語言。在共同生活的歲月裡,能夠相互協作,風雨同舟。經營好自己的婚姻。
寶芬妮在路上,幸福快樂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