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手冊|家校共育合力,讓孩子的身量與「慧」一起成長

2020-12-15 嚴選好房

小升初,對於孩子來說是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特殊的節點,父母如何擺脫擇校焦慮、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做好小升初的學業銜接、如何疏導孩子面對陌生的初中環境的心理變化、如何避免叛逆接受新的成長環境。

6月20日下午4點,一場以「智慧」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為主題的直播公益講座開啟。

本次直播由網易河南聯合朗悅公園道1號聯合舉辦,邀請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朗悅慧外國語中學學生處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讀博士何萍為處在小升初階段的學生家長們解疑答惑,就如何幫助小升初的孩子完成學業進階的成長進行了分享。

此次直播通過前期話題炒作、直播預熱的海報釋放再到直播結束,13萬+的網絡關注度和較高參與度,與何萍老師一起探討家長與孩子在小升初階段共同成長的意義。

(網易新聞客戶端房產截圖)

根據直播話題互動,總結以下四點乾貨:

一、小升初升學階段,學生如何適應新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初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轉折階段。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心理的準備並用3個問題來正確面對初中的學習環境;

1、小學和初中在學習上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2、初中學習會學到哪些不一樣的知識?

3、初中的學習對整個求學生涯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何萍老師提到在國際校長聯盟大會上馬雲曾講,小學是對學生價值觀和為人處世的培養;初中是強調紀律;高中是興趣、願望、想像的培養。

而在初中的生活和學習階段,學生除了要適應新的環境、自覺遵守紀律外還要注重自我的獨立性的培養。

二、小升初階段,家長應遵循哪些原則合理擇校?

在擇校的問題上,何萍老師給了諸多的建議。

2020年鄭州小升初招生實行「公民同招」的形式。不論是選擇公辦還是民辦學校,擇校時需要綜合考量學校的「軟硬實力」,軟即是學校的師資力量、硬即是學校的各項學習、生活配套設施;

何萍老師說如果家就近有不錯的公辦學校,可以選擇就近入學;

如果選擇民辦學校,學生家長切忌有從眾心理,不要把孩子的成長單一地放在擇校問題上。

根據學校的管理理念和風格上進行選擇,嚴格的管理隨之而來的是學習強度的增加,對於孩子來說有了更大的壓力,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可以選擇就讀;

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體會到成人感、成年感,擇校問題上對於不適應緊張的學習環境、性格較脆弱的孩子來說,亦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性格進行選擇,何萍老師在給出意見的同時也呼籲家長多多聽取孩子的建議。

(直播話題討論截圖)

三、小升初的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隨著初中課程的增多、內容的豐富,孩子會在這個階段內表現出不知所措。

家長要在勤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勤觀察精神狀態及勤疏導不良狀態外,更要注重親子關係的培養並主動調整與孩子相處的狀態。

變說教為身教:多做少說;

變命令為商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了有了主體感希望被認真對待和徵求意見;

變否定為肯定:多關注孩子的閃光點,帶動孩子主動學習,並讓孩子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變主角為配角:小升初的孩子處在兒童期向青春期的過渡階段,減少家長的主角光環,提升孩子的參與感;

不論是擇校問題還是幫助孩子化解、疏導新環境帶來的困惑。在整個直播過程中,何萍老師提到最多的還是家長在教育中的參與感。

何萍老師強調,良好的家庭氛圍、文化建設是孩子在求學過程中的墊腳石。為了孩子,家長們應該更好地經營家庭生活、為孩子提供好的表率作用。

只有家長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帶給孩子的往往也是滿滿的正能量。

四、家長在家校共育模式中扮演的角色和意義

就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兒童,就仿佛是一塊大理石,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和偶然出現的因素。」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家庭、學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搖籃」,家庭教育,應該是教育的基礎細胞;學校教育,應是學生從懵懂走向成熟的關鍵。

隨著對小升初學生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家校共育成為了當下的熱話題。何萍老師也在直播中講到,朗悅慧外國語學校開展過「悅慧家長課程」,是家長與孩子進行多形式溝通的平臺,也是學校與家長交流的平臺。

對於學生來說家校共育通過各有的特點,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同盟軍」讓教育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形成協調一致的合力達到互補。

直播過程中,何老師根據直播間的家長們較為關心的如何就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的問題也進行了解答。

最後,何萍老師建議,小升初家長和孩子面對擇校問題更多的是要有一個拼搏奮鬥的姿態來面對新的挑戰,強健的體魄重要同樣孩子的個性發展同樣重要。

如何積極面對小升初,讓孩子的身量與「慧」一起成長是每一位家長最關注的問題。同樣,也是網易河南聯合朗悅公園道1號開展此次公益講座的初衷。

相關焦點

  • 果識學堂項目發布會隆重舉行,助推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長
    果識學堂聯合創始人如如Lily在現場正式宣布,果識學堂定義為家校共育智庫平臺。教育專家朱永新認為,父母、教師、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共育,是教育現代化、民主化、科學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和社會發展到當今資訊時代的必然選擇。
  • 家校共育,靜待花開!桐鄉打造家校合作新模式
    學校開展家長陪餐活動,並不是簡單的「陪吃飯」,更是是給家長一份「安心」,給學生一份「健康」,給家校共育搭建一個「平臺」,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工作,激發了家長參與學校工作和孩子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架起了家長與學校親密有效溝通聯繫的橋梁。一直以來,現代實驗學校以「家校同心共育」為理念,重視家校共育,多措並舉共築家校共築家校合作網絡。線上線下聯動。
  • 徐州泉山打造家校共育新樣板
    本報訊(通訊員 魏欣 張偉 記者 李大林)情景劇《和你在一起》,講述三年級學生支持爸爸馳援武漢戰疫故事;快板說唱《共育促養成,明德正家風》,展示家校共推學生德育的經驗……12月2日,在徐州市教育局、中共泉山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的「彭城好爸媽,共育在泉山」成果展上,一個個優秀案例展示了泉山區開展
  • 古山鎮與市教育局聯手打造「家校社共育大聯盟」 家校社同攜手 凝...
    為了全面提升家長綜合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合作,近年來,市教育局開展了講師團巡講、情景再現沙龍及匯演、個案諮詢等系列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家校共育氛圍。 2020年,《浙江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正式施行。如今「家校社共育大聯盟」第一站又在古山鎮啟動,他希望通過父母成長計劃及後續活動,切實提高家長智慧育兒水平,助推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同時也為今後其他鎮街區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提供經驗和借鑑。
  • 市一中家校共育促成長
    為進一步提高學校的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共育,近日,商丘市第一中學召開了家長學校講師團教研會議。該校有關領導以及家長學校講師團成員參加了會議。會上,市一中校長、家長學校校長牛超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彭城好爸媽 共育在泉山︱徐州市泉山區家校共育成果展成功舉行
    近年來,泉山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按照「學生為本、家長主體,統籌規劃、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積極拓展家庭教育的服務內容和形式,探索建立了具有泉山特色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推動全區家庭教育事業向法制化、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邁進,開創了泉山區家校工作新局面,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下一步,我市將全面推進「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努力打造、打響家校社共育的徐州品牌。
  • 臨沭縣北城實驗學校開啟線上家校共育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阻斷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在做好線上教學的同時,如何有效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如何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成為北城實驗學校研究的課題,臨沭縣北城實驗學校啟動了線上家校共育項目,開展線上心理疏導、線上家長會、線上家庭教育講座、線上每日伴讀等多種形式創新德育活動,為廣大家長和學生提供親子共學心理健康知識
  • 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人民時評)
    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學校應該是教育的主陣地。無論是學習知識、培養素質,還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學校教育都至關重要。
  • 推進家校共育 攜手共促成長 高新三小「媽媽讀書會」「爸爸運動隊...
    兩個組織建立的初衷,是家校共育的理念下,由父母與學校共擔培育職責,在愛與陪伴中實現與學生的共同成長。現今,「與孩子共同閱讀」和「與孩子一起鍛鍊」,已逐漸成為高新三小家長們的和日常。「爸爸運動隊」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
  • 白鶴鎮中心幼兒園 家校合力抗疫情 寓教於樂助成長
    白鶴鎮中心幼兒園 家校合力抗疫情 寓教於樂助成長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
    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學校應該是教育的主陣地。無論是學習知識、培養素質,還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學校教育都至關重要。
  • 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組合拳」 家長有了度身定製的「新教材」
    同一天,滬上家長們也有了為他們度身定製的「新教材」,教他們如何應對孩子成長的煩惱,用溫暖陪伴孩子成長。  昨天,「家校協同,領航成長」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現場推進會在寶山區舉行。活動現場,家校共育「大禮包」——《心爸心媽成長記》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漫畫系列叢書、《上海教育》「領航成長」特刊同時發布,部分家長代表率先領到了這些「新教材」。
  • 家校共育,助力成長 德州九中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
    為進一步增進家校聯繫,形成教育合力,共助學生成長,12月17日下午,德州市第九中學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代表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近距離觀察、感受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家委會是學校、家長和孩子們相互溝通聯繫的橋梁和紐帶,教育孩子也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責任,但我有信心配合學校、配合班級、配合老師把這個工作做好。」劉斌表示。每周四下午的第四節課是學生們最愛的校本課程時間,家長代表們一路走一路看,和孩子們共同度過了一節生動有趣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之一,是全面展示陽光校園的重要平臺。
  •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西校區:家校協力 共育未來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西校區:家校協力 共育未來 為增強學校、家長、教師之間的溝通,協調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係
  • 付莊小學開創家校共育新模式 「媽媽班」陪孩子奔向幸福未來
    付莊小學2016年成立「媽媽班」,以提升家長素質為主線,以家長學校為陣地,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全面深入開展家校共育系列活動,探索構建家校溝通渠道,積極探索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家校雙贏發展之路。
  • 山東出臺「家訪八條」:兩年內至少一次實地家訪,家校溝通共育
    一位二年級學生家長夏先生坦言,家訪作為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在當下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他看來,家訪實際是雙向的溝通交流,既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校園表現,又有利於老師掌握孩子家庭情況,進而由家庭和學校共同制定成長方案,合力實現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夏先生平時總在忙碌工作,他與孩子接觸的時間並不多,主要集中在晚上下班後的時段。
  • 【家校共育】家校共育,攜手同行——哈113中學校家長課堂講座
    要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就要建立健全家校一體化育人機制,以提升學生家長綜合素質為目標,使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有效。哈爾濱第113中學校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家校之合作,注重聆聽家長的聲音與訴求,努力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與難題,通過家長課堂,建立起家校溝通的渠道和交流的平臺,實現家校共育。
  • 《家校共育-攜手同行-成長有禮》山東濟南義軒學校大型禮儀「家校...
    2020年11月20日,中國東方禮儀研究院院長·華平生先生受邀為濟南市歷城區義軒學校近400名一、二年級的學生、45名家長代表(每班限5名家長)和30多位老師進行《成長有禮,成長有你》的專題禮儀培訓。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
  • 生輝暢談丨家校共育,你我都是踐行者
    其在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的同時,也對學校和家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空中課堂」,讓孩子們在延期開學期間進行有益、有效的學習是我們最為關注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自線上教學開展之前,濟寧各中小學都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制定了詳細的教學方案和豐富的課程。
  • 書生傳家教之道 老師明成長之德-家校共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開學三周,時近中秋,根據鹿邑縣教體局師訓股的要求,我們孫淑敏團隊按照第四工作室主持人田可老師的安排,組織學習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精彩的公益直播講座—《家校共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9月19日晚8:00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以自然平和的心態,淡定從容的從幫孩子發現優點長處、把優點/長處落到實處、引導孩子體驗成長快樂、引導孩子培養優秀習慣四個方面分享了教育孩子成長的公益講座。魏書生老師說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學生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積極、勤奮、向上、樂觀等這些優點想明白、看明白,說明白,寫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