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各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方參與、整合資源,全面推進家校共育內涵式發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桐鄉特色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家長變學生,學習「育兒經」。12月7日晚,桐鄉六中教育集團「家長學校」正式開講。桐鄉六中教育集團實驗中學、振東中學兩校三區同步開啟,近5000名家長共同聆聽學習。本期家長學校邀請了桐鄉市高級中學年級部主任、浙江班主任網絡團隊創始人、嘉興市家庭教育學會會員褚建利老師作《學會與孩子交流》主題講座。他結合經典的家庭教育案例,呈現當前孩子「成長的煩惱」以及家庭教育的「苦惱」,結合現代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育實踐,向在座家長分享如何透析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如何學會與孩子溝通、如何真正「用心」陪伴孩子等初中段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的正確破解手段。講座結束後,各班班主任還結合班級實際,與家長進行了深入的家校共育話題的交流與探討。
作為學校家校共育常態化工作之一,本次「家長學校」活動雖然時間不長,但家長們紛紛表示獲益匪淺。不少家長在活動結束後還久久不願離去,與老師交流溝通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對策與方法。一直以來,學校不斷強化「德育是第一質量」理念,以桐鄉六中教育集團三年規劃中的《新時代家校共育規劃方案》為基準,通過家長學校、遠程家庭教育資源庫、家庭教育讀本、情感周記制度、家長大講堂、家長義工等多種載體,依託「班級家委會」「學校家委會理事會」及教師日常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周等活動,逐步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育融合的長效育人機制,增強家校共育工作的計劃性、完整性、實效性,同步提升教師及家長的育人理念,共同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家長來陪餐,家校心連心。近日,桐鄉市現代實驗學校的學生餐廳裡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在學校行政值日教師的陪同下,他們到食堂實地參觀,陪同學生用餐,共同踐行「光碟行動」。這是現代實驗學校開展的「家長進食堂陪餐」活動。學校開展家長陪餐活動,並不是簡單的「陪吃飯」,更是是給家長一份「安心」,給學生一份「健康」,給家校共育搭建一個「平臺」,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工作,激發了家長參與學校工作和孩子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架起了家長與學校親密有效溝通聯繫的橋梁。
一直以來,現代實驗學校以「家校同心共育」為理念,重視家校共育,多措並舉共築家校共築家校合作網絡。線上線下聯動。通過「現代發布」公眾號、微信群等,打造指尖上的家校互通平臺;通過舉辦新生家長發展學校、家長會等,邀請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不斷提高家長科學育人水平;共商共育共管。學校成立三級家長委員會,開展班級親子活動,邀請家長進校園、進課堂、進食堂、進寢室,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同時注重正向激勵,每年評比表彰優秀家長、優秀合理化建議;互幫互學互鑑。學校搭建平臺,不定期舉辦家教論壇、家長沙龍,邀請家長介紹經驗,交流困惑,共話青春期孩子成長話題,為家校共育賦能。打造未來家校共育新生態,現代實驗學校以個性化、菜單式、精準式的家校服務,讓每一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成為最好的自己。
家訪在路上,愛在行走間。家訪是一場行走中的愛的教育,一次面對面、心連心的家訪,教師用愛叩響學生的心門,用心搭建起「家校聯動」這座暖心橋,也讓教育更有溫度和深度。在桐鄉市高橋實驗學校教育高橋實驗學校,老師們不論嚴寒酷暑,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穿行於鄉村小徑、阡陌田間,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常態化的家訪,走入學生家中,傾聽學生、家長的心聲,教師與家長面對面交流、「零距離」談心,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耐心傾聽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反饋和建議,真心誠意為家長釋疑解惑、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進一步密切家校聯繫,推進家校共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學校以生長教育為理念、以「培養美好生活創造者」為宗旨、以「做幸福教師,育陽光學生,創美麗校園」為目標,把家訪作為促進家校聯繫的重要助推器,努力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創設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桐鄉市第十中學堅持「愛心育人」的教育理念,持續開展「讓家長進學校」和「讓教師進家庭」活動,把家訪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與補充,在老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中拉進家校距離,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學校不斷創新家訪形式,線下走訪家庭、邀請家長來校進班,線上微信、釘釘家訪等,雙線並行讓家長和老師互動熱烈,讓家長感受到了學校老師的真心和溫暖,也更好地讓老師全方位了解學生在家表現,讓教育不留「死角」,讓愛不斷延續。
「網際網路+」,讓家校共育更智慧。12月7日19:00,桐鄉市濮院小學教育集團翔雲小學505班學生張欣傑家長沈燕登入「中國家庭報家長學校」平臺,準時收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家宇的主題講座《孩子寫作業常見問題及對策》。這是翔雲小學自2019年12月成為「全國『家校共育』數位化項目」試點校以來,學校家長常態化通過線上平臺收看專家講座的一個縮影,同時也展現了學校培育「生態翔雲」家校共育、協同行動的新樣態。
翔雲小學精心打造家校共育共同體,構築家校共育新平臺,不斷推進「網際網路+家校共育」的智慧探索與實踐。回歸生態,完善共育機制。學校強化校級、年級、班級三級聯動的機制建設,優化家校合作委員會結構,提高家校服務的工作品質。關注生命,構築共育平臺。學校指導全體家長定期收看「中國家庭報家長學校」平臺上涵蓋學科輔導、心理疏導、學法指導等方面的專家講座,累計收看約45500人次。建立並完善家長學校「明慧學院」,通過家長網校推送優質的家庭教育圖文故事。凸顯體驗,開展共育活動。疫情期間,學校推出「翔雲學子居家生活學習指引」,有效對接居家學習與校園生活,家校之間的合力育人真實有效發生。同時,學校還結合「生態德育」德育品牌,精心策劃適宜於校園內外開展的生態體驗主題活動,促進德性成長。
基於網絡,創新共育評價。學校構建「網際網路+」家校共育評價體系,從「立德」「健體」「啟智」「明慧」四個維度綜合考評學生學習、生活、班務管理等情況,運用大數據分析結果繪製「學生綜合素養雷達圖」,為每個學生構建數字畫像。 在家校共育中,翔雲小學將「智慧翔雲」與「生態翔雲」有機融合,培育未來教育的優質生態,不斷厚植學生美好生長的家校共育沃土。
書香植材,智慧植材。桐鄉市烏鎮植材小學依託「網際網路+」,創新親子閱讀的方式,開發了「親子閱讀書香微課程」,打造線上親子家園。相伴共讀,書香潤德。親子共讀不僅可以促進和諧親子關係,營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圍,樹立優良家德、家風、家教,同時也可以幫助廣大父母掌握科學育兒方法,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植材小學的家長和孩子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後家長以微課的形式和孩子一起講述這本書的故事,將閱讀輻射到更多家庭,傳遞給更多的的孩子和家長,也讓濃鬱的家庭「悅讀」氛圍在植材小學瀰漫。
家長會這樣開,有趣更有效。近日,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人民小學208班的家長們走入教室,卻發現桌上既沒有孩子的名字,也沒有座位的指示牌。該怎麼找到孩子的位置呢?正當家長們一頭霧水時,班主任揭開了謎底——每個同學都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畫了一副肖像。畫風迥異的肖像畫卻真實地描繪了孩子們心中的爸爸媽媽。屠效平老師向家長們解釋道: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一面鏡子,在家庭教育中必須給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
學校206班的家長會也是別出心裁。「一封書心」承載父母和孩子、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所思所想,孩子們將寫給爸爸媽媽的信製成座位表,直言內心,讓家長們眼含熱淚;班主任著重家庭教育引領,情真意切地給家長們寫了一封信,並引發家長們的理性思考:我要成為什麼樣的家長?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們將承諾與寄託,寫在彩紙上,折成「希望飛機」,留在孩子的課桌裡,成為第二天一早的人生禮物與驚喜。紙短情長,以傳統的「書信」進行隔空對話,字裡行間表達著對孩子真摯的愛、對家校共育的期待。家長會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孩子學習、生活以及成長情況的重要渠道,是家長與學校共同尋找適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徑。作為人民小學家校共育的重要載體,人民小學不斷創新家校工作新思路、新載體和新方法,優化整合家庭教育資源,進一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呵護幼苗成長。
親子菜園成長營,同心同育共躬耕。在上海尚陽外國語學校桐鄉實驗學校的校園裡,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這是尚陽的「親子菜園成長營」。「親子菜園成長營」是學校開展PBL+勞動教育的平臺,也是學校家校共育新載體,家長與孩子在齊播種、共育苗、同分享中習得能力,收穫親情。開學伊始,在家委會的牽頭下,各班家長與孩子一起開荒播種,幹得熱火朝天。各班還特設了「園長」,聘請孩子的父母作「園長顧問」,親子合作,共育幼苗。從討論播種什麼菜、撒什麼種子到認識農具、使用農具,從設計菜園整體布局到製作物品並裝飾菜園,家長與孩子在播種中一起收穫親子共育的碩果。
豐收的日子裡,老師帶著孩子們走進菜園,收穫勞動果實,孩子們將採摘下的勞動果實製作成一份美味佳餚,邀請父母共同品嘗,一起感受豐收的喜悅。同心同育共躬耕,親情能力齊收穫。「家校共育」並非只是讓家長參與孩子知識的學習過程,更是孩子勞動技能、實踐能力、情感價值觀共培養的過程。據悉,「親子菜園成長營」是尚陽學校「家校共育」品牌建設項目之一。家校不斷豐富「家校共育」內涵,創新「家校共育」機制,開展了一系列的美好生活實踐項目、親子同樂的強身體健項目等,更好地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