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加油!」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的綠茵球場上,呼喊聲一陣壓過一陣。在近日舉行的足球班班聯賽上,學生的表現讓老師和家長欣喜。近年來,通過開展足球及相關文化活動,這所學校聯動家庭社區,讓老師和家長深度參與孩子成長成才的全過程。足球已成為家校共育一劑良方。
家校共育,攜手培養閃光少年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手捧著學校頒發的「爸爸教練培訓班」結業證書,家長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爸爸教練培訓班」是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的一項特色活動,旨在通過培訓爸爸們擔任班隊教練員,將體育活動向家庭社區輻射,達到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
「在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家庭存在隔代教養、溺愛孩子等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爸爸長期缺席。」如何改善這一狀況?學校以特色體育運動項目——足球為介,提高親子陪伴的質量。據悉,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邀請愛好足球的家長擔任班隊的教練員,每周定時指導孩子參加訓練。為了提高家長的專業程度,學校每學年都會邀請專業足球裁判為家長培訓,培訓結束後頒發合格證書。
羅錫涵的父母均為體育老師,向來比較注重孩子的身體素質。爸爸教練培訓班開班,羅爸爸立刻報名。今年年初,由於疫情居家隔離,部分學生體重見長,發展成了「小胖墩」。羅爸爸和其他教練們齊上陣,帶著孩子主動加練。回到熟悉的綠茵地,很多學生不但成功減重,還憑藉優異表現被選拔進校隊。
「家長組織的訓練雖然不夠專業,但是親子氛圍濃厚,足球逐漸成為他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夥伴。通過足球,家校之間可以更順暢、及時地溝通,更好地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況,我們發現,積極參與家庭社區運動的孩子越來越陽光了。」鄔鑫說道。不僅如此,鄔鑫等老師還主動聯繫周邊幼兒園的園長,讓教練員走進幼兒園,每周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上一節足球興趣課,對幼兒進行啟蒙。從校隊到班隊,從校園到家庭社區,從小學到幼兒園,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積極聯動,增加足球的輻射範圍。今年,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被評為上海市家庭教育示範校。
「通過開展體育節、『爸爸教練培訓班』等活動,我們希望培養出樂學習、懂合作、能堅持、會踢球的高素質學生。」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書記蔡利群說道。
足球,讓更多孩子懂規則、提效率
走進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不少學生胸口別著一枚特殊的徽章。這是學校專屬的「校園運動星」徽章,獎勵在體育節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作為首批全國校園足球布點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徽章在學生爭章活動中備受矚目,實屬熱門徽章。
如何獲得徽章,參加球賽是方法之一。但足球校隊一個年級一共20個學生,班級足球隊只有12個隊員,餘下同學怎麼辦?校足球社團負責人鄔鑫給記者舉出幾個例子:如果有學生擅長畫畫,那麼他可以製作足球海報;如果有學生擅長寫作,可以報名參加足球徵文比賽;如果有學生愛好攝影,他可以舉起相機拍攝足球短片......「我們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閃光!」
足球給學生帶來哪些變化?鄔鑫的最大感受是「大家都變得能吃苦、有規則意識、效率更高、更加自律了」。從前鄔鑫經常從家長口中聽聞有學生做作業較為拖拉。加入球隊後,學生們的態度更加認真了,不少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也在逐步提高。「足球隊員每天要進行近2個小時的訓練,周末更是訓練比賽不斷,他們通過足球訓練學會了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進而提高了學習和生活的效率!」鄔鑫自豪地說。
孫海珵就讀於三(五)班,提起足球,他滿是興奮。「踢球的過程給我帶來快樂。通過足球我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比如同伴之間要團結,在比賽時不能只想著自己,比如要合理規劃時間,保證踢球的時候認真踢球,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
「足球強調規則意識,也是一項考驗毅力和耐力的運動,我們不僅希望學生可以強健體魄,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更希望他們增強合作意識,在競賽中錘鍊意志,培養健全人格。」校長安娜說。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