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實驗學校:多樣化創新方式推進家校共育 關愛無差別鑄就學生...

2021-01-08 網易

  

  清平實驗學校把「匯融並蓄,擇善求真」作為辦學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

  

  嚴慈學堂得到家長一致好評。

  

  清平實驗學校召開第一次家長代表大會。

  12月8日,第六屆「深圳教育改革創新大獎」評審結果出爐,清平實驗學校榮獲「年度家校共育典範學校」獎。作為創辦於2018年1月,同年9月正式開學的新生代學校,清平實驗學校家校共育成績斐然,現已得到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今年秋季招生,申請該校的一年級、七年級的人數均過千,其中,七年級申請人數與錄取人數比更是超過了5:1。

  因為始終堅持「家校共育」發展模式,清平實驗學校還在今年被評為「寶安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並通過了「寶安區文明校園」評估,「寶安區中小學依法治校示範校」評估。在未來,清平實驗學校將繼續夯實「家校共育」發展道路,與家長、社區等多方力量一起,以真誠的態度和無差別的關愛,努力實現每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嚴慈學堂、閱讀分享

  創新方式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在清平實驗學校推進家校共育工作中,為家長提供學習平臺的「嚴慈學堂」扮演著關鍵性的作用。對於這一名稱的由來,校長蘇元慶解釋說:「父親的威嚴結合母親的慈愛,嚴慈相濟,方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學堂自首講《跟孩子一起成長》開辦至今,已歷經21講,每一講都得到家長一致好評。除了保證學堂開講數量,學校還通過多種方式保證講課質量。學校會邀請教育一線名師、家庭教育領域專家以及課題組實踐研究者主講課程,包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特聘研究員,廣東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寶安名師等。同時嚴格審核課程,確保內容不重複、範圍不狹小、主題不單一,保證每講有新意、每講有收穫。

  此外,學校通過加大考勤力度,確保學堂普及效果。為保證家長學到實處、入腦入心,學校還要求聽課家長寫聽後感,談感受、聊收穫。有家長在心得中表示:「我們也是初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相信有了學校的重視和幫助,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會不斷進步。」

  為什麼要如此大力度地開展「嚴慈學堂」?校長蘇元慶道出了原委:「家長文化程度相差較大、家庭環境各不相同,要使他們轉變教育觀念,掌握正確家教方法,只有把他們統一起來,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學習。」

  除了「嚴慈學堂」,學校還開展了閱讀分享活動。每學年,學校都會精心挑選書目贈送給家長,往期書目包括《目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等。同時,學校還舉辦家長閱讀分享會,組織現場演講,評出獲獎者頒發獎牌,以激勵家長廣泛閱讀。這一活動,得到了家長的高度讚揚,家長反映稱「讓他們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此外,茶藝培訓、花藝培訓、硬筆書法培訓等多樣化的創新方式,都是清平實驗學校對家長進行文化引領的重要舉措。

  真誠對待、關愛無差

  用心關注每個孩子個性發展

  家校共育的對象是孩子,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育」?清平實驗學校有著自己的答案:應該從真誠相待每一個孩子開始。

  清平實驗學校把「匯融並蓄,擇善求真」作為辦學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確立了「源清志平」的校訓和「守法尚仁」的校風。據校長蘇元慶介紹,校名中「清平」的兩層含義,其一就是「平等、平常心」,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長為快樂、精彩、健康的生命個體;其二才是「平天下」,引導其中的精英者,初步樹立治國平天下的遠大志向。

  清平實驗學校追求優質均衡,做到關愛無差別,不放棄任何一個問題孩子、不放棄任何一個特殊家庭。學校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從不公布考試100分的學生,而是用心打造每個學生「不同的100分」:承認個性差異,通過各種活動去發掘孩子的天賦和潛能。

  因此,「人文與責任」成為清平實驗學校特色課程的關鍵詞。全面構建「三感六維課程體系」。具體而言,三感即生命的質感、動感、美感;六維即有德、有才、有膽、有為、有愛、有趣。開設了「為適應學生興趣」的31門拓展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另外還開設了旨在培養特長的10門個性課程,其中包括詩歌、戲劇、生命教育、勞動、思想史5門特色課程,以及西洋棋、足球、圍棋、國學、健美操5門校本課程。

  通過舉辦及參與中華傳統美德晨會小故事、校園戲劇節、學校藝術節班級合唱、舞蹈專場展演、青少年科技發明比賽等活動,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參與,真正讓他們「詩意地生長」。

  為此,學校還加強了教師隊伍的建設。目前,學校已有教職工87人,包括區級以上名師、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0名;現有碩士研究生30人,其中27名來自國內外知名重點大學。2021年,清平實驗學校還將引進優秀教師近30名。過去兩年,全校教師獲區級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7人次,獲學區級特等獎3人次、一等獎4人、二等獎4人次。

  參與治理、評價反饋

  深化家校共育家長參與程度

  清平實驗學校還在家校共育中採用信任模式:學校信任家長,敢於「扒開」學校,讓家長找問題、提意見、談建議,然後不斷改進;家長信任學校,從善意角度提出意見,給出的建議也自然更加中肯。

  清平實驗學校通過召開第一次家長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家長委員會,並建設了「家校交流活動室」,為家校溝通創造了條件。學校即將成立「理事會」,成員也包括家長代表、社區代表,其中家長代表由家長委員會推薦,共同享有知情權、監督權、建議權、參與權。

  清平實驗學校每學年都會舉辦「家長開放日」例牌活動,讓家長深入教室、了解課堂。每學年新生家長會上,校長蘇元慶還會給學生家長解讀學校辦學文化,讓他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向及育人目標。

  2019年8月,清平實驗學校新校啟用。裝修完工後學校進行室內空氣治理、檢測,邀請了14名家長代表監督整個過程,給家長吃了定心丸。而在落實深圳市學生在校午餐午休民心工程時,為了讓學生吃得健康、家長放心,學校邀請家長代表參加配餐公司招標會,由他們參與評標打分,最終確定中標公司。

  除了讓家長了解學校情況、監督學校行為,清平實驗學校還會積極聽取家長建議,並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活動中來。

  在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前,學校會召開家長代表座談會,提供多個討論方案、充分聽取家長建議,最終確定最佳方案。每學期結束前,學校還會邀請家長對教師進行評價並提出建議。

  今年12月開展的青年教師閱讀《愛的教育》演講比賽中,14位評委成員中有6位家長代表。而學校每學年舉行的「趣味運動會」,會邀請家長以家庭為單位,與孩子一同參加比賽。此外,學校還會抓住中華傳統節日的契機,讓家長參與學校各類活動:與孩子一起包粽子,慶端午,寄託愛國情懷;猜燈謎,做月餅,體會家庭溫暖。

  清平實驗學校積極探索學校管理者、教職員工、家長、學生和社區等多種力量參與辦學的模式,使各主體共同致力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構建權力分享、開放辦學的現代學校制度。

  製版:李斌 鄧詩君 豐衛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臨沭縣北城實驗學校開啟線上家校共育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阻斷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在做好線上教學的同時,如何有效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如何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成為北城實驗學校研究的課題,臨沭縣北城實驗學校啟動了線上家校共育項目,開展線上心理疏導、線上家長會、線上家庭教育講座、線上每日伴讀等多種形式創新德育活動,為廣大家長和學生提供親子共學心理健康知識
  • 家校共育,靜待花開!桐鄉打造家校合作新模式
    學校開展家長陪餐活動,並不是簡單的「陪吃飯」,更是是給家長一份「安心」,給學生一份「健康」,給家校共育搭建一個「平臺」,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工作,激發了家長參與學校工作和孩子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架起了家長與學校親密有效溝通聯繫的橋梁。一直以來,現代實驗學校以「家校同心共育」為理念,重視家校共育,多措並舉共築家校共築家校合作網絡。線上線下聯動。
  • 彭城好爸媽 共育在泉山︱徐州市泉山區家校共育成果展成功舉行
    近年來,泉山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按照「學生為本、家長主體,統籌規劃、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積極拓展家庭教育的服務內容和形式,探索建立了具有泉山特色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推動全區家庭教育事業向法制化、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邁進,開創了泉山區家校工作新局面,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下一步,我市將全面推進「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努力打造、打響家校社共育的徐州品牌。
  • 徐州泉山打造家校共育新樣板
    本報訊(通訊員 魏欣 張偉 記者 李大林)情景劇《和你在一起》,講述三年級學生支持爸爸馳援武漢戰疫故事;快板說唱《共育促養成,明德正家風》,展示家校共推學生德育的經驗……12月2日,在徐州市教育局、中共泉山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的「彭城好爸媽,共育在泉山」成果展上,一個個優秀案例展示了泉山區開展
  • 這所學校讓足球成為家校共育一劑良方
    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的綠茵球場上,呼喊聲一陣壓過一陣。在近日舉行的足球班班聯賽上,學生的表現讓老師和家長欣喜。近年來,通過開展足球及相關文化活動,這所學校聯動家庭社區,讓老師和家長深度參與孩子成長成才的全過程。足球已成為家校共育一劑良方。家校共育,攜手培養閃光少年「感謝學校,讓我們有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
  • 山東出臺「家訪八條」:兩年內至少一次實地家訪,家校溝通共育
    「青春期孩子們的種種表現,對老師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校溝通對初中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青島廣雅中學學生家長石女士也深感家訪重要,教師利用節假日和中午午休時間進入學生家,通過家訪讓師生關係更加融洽,也解答了許多家長家庭教育的疑難問題,掌握了大量的關於學校工作和孩子教育的第一手資料。
  • 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組合拳」 家長有了度身定製的「新教材」
    昨天,「家校協同,領航成長」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現場推進會在寶山區舉行。活動現場,家校共育「大禮包」——《心爸心媽成長記》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漫畫系列叢書、《上海教育》「領航成長」特刊同時發布,部分家長代表率先領到了這些「新教材」。  新學年來臨之際,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組合拳」,為學生成長全力護航。
  • 古山鎮與市教育局聯手打造「家校社共育大聯盟」 家校社同攜手 凝...
    這是市教育局在「家庭教育主題年」實施的又一項創新舉措,也是古山鎮保障民生福祉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後續,雙方將依託學校、村文化禮堂、企業等,開展一系列家教家風家訓教育活動,匯聚古山力量,全力打造「家校社共育大聯盟」。
  • 天全縣舉行家校社共育暨家庭教育實踐校建設培訓會
    四川新聞網消息(段光銓)為進一步加強全縣家長學校建設,幫助家長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進一步推進全縣「家校社共育」與家庭教育實踐校建設,9月27日,天全縣家校社共育暨家庭教育實踐校建設培訓會在天全中學禁毒教育基地成功舉行。
  • 送關愛上門 架起家校共育橋梁
    學校二年級一個孩子有先天性聽力障礙,需要戴助聽器上課。同學異樣的眼光和嘲笑讓這個孩子變得寡言少語,不愛學習。班主任蔣思宇老師通過家訪了解情況後,給予了孩子更多關愛,和同學們敞開心扉探討了相處方式。沒多久,這位有聽力障礙的孩子變得樂觀上進,和同學們相處也很融洽。陽光小學校長徐基春認為,家訪並不是新名詞,在信息不夠暢通的時代,入戶家訪是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
  • 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人民時評)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
  • 重塑茶陵教育榮光|津梁實驗學校:改革創新引領發展 特色內涵鑄就輝煌
    建校以來,學校傳承一中「南學津梁」的教育思想,樹立「以改革創新引領發展,用特色內涵鑄就輝煌」的綠色教育理念,積極踐行「成全學生、成就老師、發展學校」的教育價值觀,在「崇真向善尚美」這一校訓指引下,推行高品質精英教育,目前共招收學生391人。津梁實驗學校學生譚笑笑說,當時考上津梁的時候,她跟爸爸媽媽都非常的激動。
  •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西校區:家校協力 共育未來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西校區:家校協力 共育未來 為增強學校、家長、教師之間的溝通,協調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係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
  • 生輝暢談丨家校共育,你我都是踐行者
    作為特殊時段的一種授課方式,線上教學對學校、家庭來說可謂一種全新的探索。其在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的同時,也對學校和家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空中課堂」,讓孩子們在延期開學期間進行有益、有效的學習是我們最為關注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自線上教學開展之前,濟寧各中小學都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制定了詳細的教學方案和豐富的課程。
  • 家校共育,助力成長 德州九中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
    為進一步增進家校聯繫,形成教育合力,共助學生成長,12月17日下午,德州市第九中學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代表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近距離觀察、感受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活動一開始,德州九中2020級年級副主任範豔偉就目前學校的整體情況及開學來的教學管理和班級管理情況向現場家長做了匯報。德州九中大學路校區目前有34個教學班,1600多名學生就讀。新校區高標準配備了數字網絡化校園監控系統、微機教室、創客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階梯教室等。
  • 《家校共育-攜手同行-成長有禮》山東濟南義軒學校大型禮儀「家校...
    2020年11月20日,中國東方禮儀研究院院長·華平生先生受邀為濟南市歷城區義軒學校近400名一、二年級的學生、45名家長代表(每班限5名家長)和30多位老師進行《成長有禮,成長有你》的專題禮儀培訓。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
  • 推進家校共育 攜手共促成長 高新三小「媽媽讀書會」「爸爸運動隊...
    兩個組織建立的初衷,是家校共育的理念下,由父母與學校共擔培育職責,在愛與陪伴中實現與學生的共同成長。現今,「與孩子共同閱讀」和「與孩子一起鍛鍊」,已逐漸成為高新三小家長們的和日常。「爸爸運動隊」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
  • 家校共育 感恩有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家校共育的共同目標,家長委員會是學校與家庭聯繫的重要紐帶,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工作,讓學校細細聆聽家長的心聲,充分發揮家委會代表在學校發展、班級管理和學生培養中的帶頭作用,實現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建設的通知
  • 付莊小學開創家校共育新模式 「媽媽班」陪孩子奔向幸福未來
    付莊小學2016年成立「媽媽班」,以提升家長素質為主線,以家長學校為陣地,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全面深入開展家校共育系列活動,探索構建家校溝通渠道,積極探索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家校雙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