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生門》導演陳為軍曾經說:「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實不是。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分娩對於女性而言,可能就像是鬼門關,而且在整個漫長難熬的過程中,往往只能一個人面對,有些人受盡折磨,生娃時又慢又疼,不過也有一些比較幸運,生孩子時比較順利,受的罪也少。
分娩疼痛等級
在醫學上,疼痛等級劃分為12級。
一級疼痛是不引人注意的,痛像蚊蟲叮咬。
二級像注局麻藥後準備手術的疼痛。
三級很弱的痛,像被小刀劃傷。
四級像被人用巴掌打耳光一樣。
五級像被門夾了一下疼痛。
六級胃腸炎的肚子疼一樣。
八級像痛經。
九級頸腰腿神經痛。
十級像手指被割掉。
十一級闌尾炎,內臟牽扯痛。
十二級就是分娩,相當於折斷肋骨,但是屬於陣發性疼痛,極其難忍。
分娩時的痛苦本就難以忍受,尤其是要持續幾個小時,然而有的孕媽更怕的卻是側切。其實側切不是自然分娩的常規操作,只在有必要時才會進行,是醫生權衡利弊、充分考慮了母嬰健康才會做出的決定。分娩和側切的疼痛不是每個孕媽都會感受到,有些運氣好的孕媽分娩時又快又不疼,更不需要側切,而她們多半有以下特點。
一、骨盆寬大
老人們調選兒媳婦時,總會嘀咕「屁股大好生養」,其實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位女性屁股大不是單純因為肥胖,而是骨盆比較寬大,那確實對生產有一定好處。
眾所周知,分娩時胎兒會經過產婦骨盆,如果女性的骨盆太窄,胎兒很難穿過,很可能會遇到難產,甚至需要剖腹產;但是如果女性的骨盆比較寬,比胎兒的雙頂徑還要大,那就可能會很輕鬆的從骨盆穿過,生產時也會更輕鬆更順利一些。
關於骨盆測量標準值:
骨盆測量又分為骨盆外測量和內測量。骨盆的大小是以各骨之間的距離,即骨盆徑線大小來表示。臨床上,通常首先進行骨盆外測量,即:
髂前上棘間徑(孕婦伸腿仰臥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23—26釐米;
髂嵴間徑(孕婦伸腿仰臥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正常值為25—28釐米;
骶恥外徑(孕婦取左側臥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正常值為18~20cm。
大轉子間徑正常值為28—31釐米,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釐米,恥骨弓角度大於或等於90度。
低於以上標準可能會有難產風險,正常值或大於上值生產風險較小或更加簡單,在生娃的時候,胎頭更容易順利通過,所以產程會相對順利,而且可以免受側切之苦。
二、體重標準
孕婦在孕期一定要保持營養攝入均衡,切忌營養補充過度。當女性過度肥胖時,不僅自身行動受影響,還影響生產,剖腹產也比較困難。另外,還會導致胎兒巨大兒風險,分娩風險大大增加,極可能出現難產。
而如果女性過度節食,則又會導致孕婦和胎兒營養不良,胎兒畸形、早產、流產的機率增加。
因此,準媽媽們在孕期保持標準體重十分重要,如果能做到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生孩子也會更加輕鬆。
孕期體重增長標準:
一般來說,孕婦應該將初次產檢測得的體重作為估計未來孕期體重的基準值,懷孕後體重增長的範圍由孕婦身體條件所決定,標準體重=身高(cm)-105,在這個基礎上可上下浮動10%均為正常體重,一般來說在正常增長範圍在10-13kg之間。
在這一標準值的女性,胎兒大小會更加合適,分娩時能順利通過產道,所以媽媽也會少受罪。
三、喜愛運動
首先要知道,分娩其實是胎兒在產力的作用下被擠出體內的過程,產力對於生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產力充足,並且產婦能夠在醫生的指揮下正確用力,胎兒才能輕鬆產出。
而它又包括孕媽的子宮收縮力、腹壁肌收縮力、膈肌收縮力以及肛提肌收縮力。這些條件,除了飲食營養,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關,還跟孕婦的運動有關。生活中我們能發現,那些孕前和孕期都愛活動的孕媽,會比那些不愛動的孕媽生產的要輕鬆得多。而如果孕媽孕期比較懶惰不愛動,生孩子就會非常困難,醫生就會藉助到側切的方式來幫助生產,到時候恢復起來可能就會麻煩一些。
四、育齡女性
如今大家都知道,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35歲,這個年齡段的女性身體狀態、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狀態都是最佳的,此時懷孕的話,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最低,胎兒健康的機率最高;年齡太小,女性的子宮沒有發育好,懷孕過程中容易出現流產;如果年齡比較大,屬於高齡產婦的範圍,懷孕期間胎兒畸形以及併發症的機率比較高。因此育齡女性生育會簡單一些,反之則更加困難。(z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