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造」人工血管首次成功植入人體

2020-12-26 瀟湘名醫

2020年12月1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舒暢教授團隊順利完成全球首例聚氨酯人工血管(PuVasoYSVG-S02)用於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

接受治療的是一位64歲男性患者,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合併雙側髂內動脈瘤,瘤頸扭曲成角,目前流行的腔內治療不僅難度大,費用非常高,而且手術效果不一定理想,雙側髂內動脈無法保留。而開放手術依然是經典的腹主動脈瘤治療方法,不僅可以輕鬆矯正瘤頸成角,徹底切除腹主動脈瘤,而且遠端雙側髂內動脈瘤切除更加徹底。

患者術前的腹主動脈瘤CT圖像

手術在15號下午2點正式開始,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從主動脈阻斷,到人工血管完全置換完畢並且開放循環,僅用了75分鐘。整個手術當中未輸血,血管的抗滲血效果非常理想,舒暢教授對此款人工血管產品表現出的優異的易縫合性能與防滲血性能給予了高度讚賞。患者第二天即轉出監護病房,現在已經可以下地行走,並且恢復流質飲食,不久即將出院。

. 手術現場照片

舒暢教授是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血管外科專家,曾受邀在全球60多個國家開展主動脈的外科手術。結合患者的病理特點,舒暢教授決定採用目前全球首創的聚氨酯人工血管來替換病人的病變血管,該血管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最早是由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校長在15年前提出的聚氨酯/滌綸複合材料的獨創構思申請的專利,然後轉讓給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公司創始人歐陽晨曦博士10年的艱苦科研轉化與產業化,最終在中檢院與阜外醫院動物實驗中心完成了嚴格的註冊檢驗和動物實驗,全部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十年磨一劍,現在終於由阜外醫院作為牽頭單位,國內10多家頂級醫院參與,正式進行臨床試驗,預計將在2年時間內完成200多例臨床研究,並最終實現產品上市。

武漢楊森公司自主研發的「聚氨酯人工血管」,是真正在材料學上的創新,顛覆了統治全球60多年的以滌綸和ePTFE為主要材料的人工血管產品。血管的特點是柔順性好,防針眼滲血,抗凝血效果好,與周圍組織無黏連,而且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幾乎克服了所有現在進口滌綸人工血管所存在的各種缺陷,是人工血管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隨著武漢楊森公司國產化人工血管產品的研發成功,標誌著我國心血管醫療器械領域自主創新的步伐明顯加速,聚氨酯人工血管成功實現進口替代,將成為「中國造」的一個標誌性產品,同時還將大大降低醫療成本,讓數百萬血管病患者受益。

責編:劉豔萍

融媒體記者: 李小雪 胡嵐濤

通訊員: 李哲

編輯: 羅暉

【來源:武漢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光谷長大以後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上月,中國首臺超高場動物磁共振成像儀在光谷研製成功,武漢中科醫療科技工業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光谷籌建生產基地,未來世界一流的超高場動物磁共振成像儀將打上「光谷造」的烙印。全球首款128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等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光谷問世幾天前,全球首例聚氨酯人工血管用於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順利完成;手術中使用的重要醫療器械——人工血管,由地處光谷的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生產,是該公司數年科研成果轉化的結果。
  • 大腦植入物的首次人體試驗成功地使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對一種旨在通過電刺激治療大腦的首創裝置進行的人體試驗已經取得了一些非常有希望的結果。這種被稱為Stentrode的植入物有可能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但在這些最初的試驗中,已經為兩名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MND)的澳大利亞男子帶來了顯著的生活質量改善。
  • 小小人工耳蝸為什麼那麼貴?人工耳蝸植入需要開顱?
    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又稱電子耳蝸,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換裝置,分為體外機和植入體兩部分,體外機的言語處理器一般掛在耳背上,體外機的傳輸線圈和植入體的接收線圈通過磁鐵吸附在一起,植入體部分經手術植入體內,電極穿入耳蝸的鼓階內,模擬人體耳蝸功能,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將電信號傳入患者耳蝸
  • 人工血管術後衰敗
    今天來講講人工血管/導管Conduit,人工導管可以用於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但今天主要講兩類手術。
  • 萬眾矚目的人工腎臟到底是何方神器?
    1960年美國醫生斯克裡布納(Scribner)等成功解決血管通路問題,此後加上生物工程、高分子化學的發展,血液透析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血液透析成為應用最廣的腎臟替代治療。從最初的龐然大物到如今可移動的床旁透析機、家用透析機等,如今維持性透析,走向越來越小型化、方便化、智能化。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但不幸的是孩子卻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聾),經多方求治,需要行人工耳蝸植入才能聽見聲音。為了孩子的康復一家人省吃儉用,五年後才攢下給女兒買人工耳蝸的錢,做完耳蝸植入後經過康復孩子聽力和言語功能明顯提高,家人非常高興,看到了孩子今後融入社會正常生活的希望。
  • 美國傑克森實驗室聯合武漢菲沙基因落戶武漢光谷生物城
    一隻被植入個性化基因用於醫學實驗的「小白鼠」,售價從數十美元到上千美元不等。這種小鼠需從國外引進的歷史即將改變。7日,全球最大的遺傳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美國傑克森實驗室聯合武漢菲沙基因落戶武漢光谷生物城,共建基因組醫學研究中心。
  • 寧波太學眼科余威德主任成功實施新一代愛爾康三焦人工晶體植入
    7月29日,太學眼科首例愛爾康AcrySof IQ PanOptix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順利完成!這也是全國第200例愛爾康三焦點晶狀體植入術。 該晶狀體的植入,為患者一次性解決了老花及白內障等問題,在保證視近和視遠用眼需求的情況下,優化了中距離視力,實現了遠、中、近全程視力,提高了脫鏡率。
  • 昆明市ICL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大概需要多少錢
    核心提示:昆明市ICL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大概需要多少錢?高度近視做ICL晶體植入術好嗎?ICL晶體植入術是眾多高度近視的福音,它來自瑞士,經由高科技專利材料精製而成。自1997年於歐洲正式運用以來,ICL逐步被推崇並開始享譽醫療界,選擇ICL的用戶遍及世界各地,成為高度近視患者治療的一大選擇。
  • 隆胸假體矽凝膠植入人體真的安全嗎?
    在假體隆胸手術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就是矽凝膠假體,很多想要做隆胸手術的求美者經常會問我矽凝膠假體植入身體安全嗎?今天就特別在這裡講講。矽凝膠假體的囊壁為彈性體矽橡膠,囊內衝注的內容物為矽凝膠。矽凝膠在日常生活及醫學中用於各種不同的用途已有50多年了。
  • 中國光谷
    光谷照亮武漢   6月18日,武漢科技會展中心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抵禦輻射的蛋白質,未來有可能植入到人體內?
    成功植入水熊蟲DNA的人類會成為首批登陸火星的開拓者,他們也將是首批進行基因改造的太空人,由於水熊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真實環境下存活的生物,而且在輻射環境中依然有效地防止細胞出現變異,如果人類擁有這種DNA將不再懼怕宇宙中的輻射環境。
  •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EVO-ICL人工晶體植入術成優質...
    帶著這些疑問,武漢普瑞眼科醫院屈光近視手術專科主任關念為大家整理了詳細的ICL人工晶體知識。這兩大類之間的主要區別是,雷射近視手術是通過切削角膜來矯正視力,即「減法」手術;ICL晶體植入術是通過在眼內植入一枚特殊的「隱形眼鏡」來矯正視力,即「加法」手術。其中飛秒雷射、全飛秒手術、千頻優視飛秒手術主要用於矯正1200度以內近視和散光,它對角膜厚度和個人眼部情況有嚴格要求。
  • 介入無植入!
    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中,支架植入治療冠狀動脈狹窄是主流治療方式。為了給患者在心臟冠脈介入治療中有更多的選擇,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創新性的引進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藥物球囊。60歲的陳先生被確診高血壓,血壓高達170/100毫米汞柱,胸悶難忍的他經詳細檢查明確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高血壓2級;冠脈造影檢查顯示其左前降支近段有85%狹窄,為防止出現心梗,需要在血管內放置支架。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團隊在血管內超聲引導下,精準地把一枚可吸收支架成功的植入患者的心臟病變血管內。
  • 介入二尖瓣人工腱索修復 – DMR修復的未來
    人體心臟的二尖瓣的瓣環、瓣葉和腱索,像極了帆船的桅杆、帆和無數的拉索。當帆船的某一根拉索壞掉時,帆船就無法正常航行,這時最好的修複方式是更換掉這根拉索。二尖瓣也是如此,對於退行性病變的患者,如果發生了某一根腱索斷裂或者延長,最接近生理、對人體改變最小的治療方式是植入人工腱索修復斷掉的自然腱索。
  • 成功案例赴美凍胚半年再植入 大齡女性成功懷孕!
    (圖上為經過PGS\PGD篩查診斷出的健康優質囊胚)  謝女士今年36歲,是一位已經步入大齡生育階段的計劃生育者;31歲與丈夫完成婚姻大事後,夫妻倆開始計劃懷孕時間;因謝女士經期不規律,痛經症狀明顯,所以備孕期間,特意服用中藥進行調理,一年之後正式開始造人計劃。
  • 3D列印在皮膚移植、骨科植入、製藥等領域有哪些突破?
    早在2013年,美國《大眾科學》網站的報導就指出了已經可以通過3D列印製造完成的人體器官:耳朵、腎臟、血管、皮膚和骨骼。除在組織和器官移植方面的應用之外,3D列印技術近年來在藥物緩控釋等領域也有著快速的發展。本文將簡單盤點近兩年3D列印技術在醫療各領域的突破和應用案例。
  • 重慶中民耳鼻喉醫院答疑:什麼年齡植入人工耳蝸較好?
    中民耳鼻喉醫生介紹,從生理角度來看,人工耳蝸植入的時間越早越好。人的聽覺中樞在3歲左右成熟,在6個月到2歲左右的第二個嬰兒時期,左側顳葉的神經突觸暴髮式增加。因此,一旦診斷明確,患者就應儘早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對於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較佳時間,現有大量的文獻指出,越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聽覺語言功能越好。2歲以前植入人工耳蝸的患者與2歲以後植入的患者相比,不僅聽覺語言測試的結果好,而且能更早地達到上佳的聽覺功能。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造成的損失將無法挽回。
  • 科研一角 | 論文分享 | 人工膝關節假體植入材CoCrMo/UHMWPE接觸界面擺扭複合摩擦行為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已廣泛應用於臨床醫學,但人工膝關節假體在人體內的運動非常複雜,磨損嚴重,進一步導致骨溶解和無菌性鬆動。為此,本文對人工膝關節假體材料CoCrMo和UHMWPE進行了研究,並在人工膝關節模擬器上進行了CoCrMo/UHMWPE接觸界面的擺動-扭轉複合摩擦行為研究。在擺動-扭轉複合運動摩擦實驗中,研究了CoCrMo/UHMWPE接觸界面的摩擦學行為和損傷機理。
  • 華南地區首次成功進行國產領扣型人工角膜移植
    大洋網訊 一個多月來,連續五位重度角膜盲患者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成功進行了人工角膜移植術。目前,他們已經全部復明。據悉,這是華南地區首次進行國產領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廣州,也是這一手術在全國六個臨床試驗點之一。這意味著以往需要遠渡重洋才能移植人工角膜的重度角膜盲患者可望在廣州獲得復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