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舒暢教授團隊順利完成全球首例聚氨酯人工血管(PuVasoYSVG-S02)用於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
接受治療的是一位64歲男性患者,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合併雙側髂內動脈瘤,瘤頸扭曲成角,目前流行的腔內治療不僅難度大,費用非常高,而且手術效果不一定理想,雙側髂內動脈無法保留。而開放手術依然是經典的腹主動脈瘤治療方法,不僅可以輕鬆矯正瘤頸成角,徹底切除腹主動脈瘤,而且遠端雙側髂內動脈瘤切除更加徹底。
患者術前的腹主動脈瘤CT圖像
手術在15號下午2點正式開始,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從主動脈阻斷,到人工血管完全置換完畢並且開放循環,僅用了75分鐘。整個手術當中未輸血,血管的抗滲血效果非常理想,舒暢教授對此款人工血管產品表現出的優異的易縫合性能與防滲血性能給予了高度讚賞。患者第二天即轉出監護病房,現在已經可以下地行走,並且恢復流質飲食,不久即將出院。
. 手術現場照片
舒暢教授是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血管外科專家,曾受邀在全球60多個國家開展主動脈的外科手術。結合患者的病理特點,舒暢教授決定採用目前全球首創的聚氨酯人工血管來替換病人的病變血管,該血管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最早是由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校長在15年前提出的聚氨酯/滌綸複合材料的獨創構思申請的專利,然後轉讓給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公司創始人歐陽晨曦博士10年的艱苦科研轉化與產業化,最終在中檢院與阜外醫院動物實驗中心完成了嚴格的註冊檢驗和動物實驗,全部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十年磨一劍,現在終於由阜外醫院作為牽頭單位,國內10多家頂級醫院參與,正式進行臨床試驗,預計將在2年時間內完成200多例臨床研究,並最終實現產品上市。
武漢楊森公司自主研發的「聚氨酯人工血管」,是真正在材料學上的創新,顛覆了統治全球60多年的以滌綸和ePTFE為主要材料的人工血管產品。血管的特點是柔順性好,防針眼滲血,抗凝血效果好,與周圍組織無黏連,而且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幾乎克服了所有現在進口滌綸人工血管所存在的各種缺陷,是人工血管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隨著武漢楊森公司國產化人工血管產品的研發成功,標誌著我國心血管醫療器械領域自主創新的步伐明顯加速,聚氨酯人工血管成功實現進口替代,將成為「中國造」的一個標誌性產品,同時還將大大降低醫療成本,讓數百萬血管病患者受益。
責編:劉豔萍
融媒體記者: 李小雪 胡嵐濤
通訊員: 李哲
編輯: 羅暉
【來源:武漢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