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最近喝的幾十種威士忌。
1. Monkey Shoulder(三隻猴子)
推薦指數:
半顆星
入手是因為網上很多人說它是最適合新手入門的威士忌,酒感柔順,並且帶有好喝的奶油、蜂蜜、香草和堅果味兒(瞧,都是我喜歡的東西)。其次是它的瓶子設計合我意,質樸的漂流瓶樣式,配上三隻立體猴標,頗具識別度。
滿懷欣喜地開瓶喝了,嗯?我告你什麼感覺;
大學時候,我們一幫留學生去KTV,也不怎地就突然流行起拿威士忌兌綠茶這種喝法,芝華士也好,約翰走路也罷,開了就往一個大塑料桶裡倒,跟著另一小夥伴也迅速擰開兩瓶綠茶,或者冰紅茶,同時往裡灌。那些年威士忌該有什麼味道完全不知道,管它幾年份的,主要康師傅綠茶得好喝。誰能把酒精味稀釋地剛剛好,得到同行女孩子們的一記:呀,挺好喝,酒味不重誒。誰就是小夥伴眼中的調酒師傅,那人通常是我。
這樣的局,還會有玩骰子,一群人貓著腰,半拉屁股夠著裂皮的黑沙發上,湊著一張鑲黑邊的玻璃茶几,興奮地搖著。周邊提壺倒酒的、碰杯的,酒液灑在玻璃桌上。倒扣的骰子杯合著桌上的殘酒一同磨擦、包漿,粘手指上。
幾小時後,包廂裡清醒的人已經不多了。哥們給你遞來一支煙,你放嘴裡時有意無意手指碰了嘴唇,啊,甜甜鹹鹹的酒精餘味,喏,這就是三隻猴子這瓶威士忌給我帶來的味道和記憶。
再豐富的形容終究掩蓋不了這支調和威士忌的匱乏,輕薄的口味只是在手指上殘有一絲餘甜味就殆盡了。當然不妨礙瓶子得體的設計,我現在拿它和金賓蘋果味威士忌調配各一半做嗨棒喝,還是不錯的。
2. 羅曼湖12年
推薦指數:
不推薦
聞起來就很衝的酒精味,即使加少許水能將酒精感壓下去,依舊是望而生畏的口腔刺激感,辛辣辛苦,舌頭如小針刺,總之就是並不易飲且勸退的一款酒。起初是喜歡這個酒標而嘗試了下。
3. 高原騎士12年
推薦指數:
2顆星
聞香上酒精味也挺重的,但有一絲絲的甜味和淡淡的煙燻味。喝起來是一種清苦平直的感受,雖然有微烈的酒精味,但乾淨爽利,沒有多餘複雜的變化,回味有微微的苦。
或許是酒名的聯想,喝第一口讓我想到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騎士電影《A Knight’s Tale》。記得片裡有種比賽,是騎士雙方身著鎧甲,舉著巨大的長矛從木欄的兩側衝向對方,沒有繁瑣花哨的招式,唯鋒利一擊,長矛炸裂,木屑四散,被擊中者落馬倒地。
這款威士忌就這質感,凌烈直接,如同一柄雕琢過的鐵器凝著雨露,酷似酒瓶上的花紋。很適合山野間的露營,踏出帳篷,霧氣繚繞,生上柴火,三兩好友暢飲。
4. 阿貝10年
推薦指數:
2.5顆星
我有次去酒吧盲點過一杯艾雷島的威士忌,大概是Islay這個單詞在我喜歡的英劇《Peaky Blinder》中出現過,也可能沒有。那是我第一次接觸 「泥煤味」 的威士忌,喝下去的瞬間我就知道,這才是我喜歡的威士忌味道。
起初我把這種口感稱之為煙燻味,它會比原本帶甜的威士忌多富有一道層次。好比第一次聞到帶菸草味的香水、吃到墨西哥大叔在我蘋果上撒的辣椒粉、西班牙火腿配蜜瓜等等,這種跳脫的口味卻又能恰如其分地制約和平衡,簡直太美妙了。
阿貝10是一款泥煤圈中的必飲酒,說它算小「網紅」也不過分。它的口感能把我拉回大學時期住過的一棟小破樓。
英國的早上總是很清冷,我通常是樓裡最早下去廚房做早餐的那個,廚房正對著院子有面很大的窗戶,透出去能看到我們從來不修剪的樹木,凌亂地生長著。
撕開包培根,室友喜歡買那種便宜的培根肉,肉質很薄,這樣煎的時候就更容易起焦,脂肪也會變得脆口。培根肉在熱鍋裡,霹靂扒拉的滋油,剛冒出來的那股煙味,就著窗戶上嘀嗒的小水珠,望著院兒裡茂盛的枯樹枝,廚房裡各種陳舊的電器、鍋碗瓢盆,地上髒兮兮的黑白色方磚。就是阿貝10的口感。
5. 阿貝奧之岬AN OA
推薦指數:
1顆星
這是在阿貝10的口感上平添一絲果酸味,而壓低的煙燻味兒成了踩在泥土上的膠皮靴味兒。很遺憾我不喜歡甜裡帶酸的口味,就跟我不喜歡吃酸的水果,還有果味酸奶一樣,就不喜歡本該是甜的東西裡頭還泛酸,你們太不純粹了。
先就寫這5款吧,比我想像中更費時間,這裡還沒有提到我喜歡的威士忌和我喜歡的瓶子。下次吧。
寫威士忌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近期喝得比較多,但每次又只須倒上一點,不必大口大口地傾瀉進身體裡,這種克制的飲法使得威士忌的評鑑更需要靠味覺的敏感、和記憶的挖掘(胡騶)。一旦扯上回憶和文字,這事就變得自由浪漫,深得我意。
曾經在B站上看到位博主對一款威士忌的描述:像冬日清晨,踏著雪去發動機車,發現上次熄火前沒有調低音量,電臺裡的音樂一下子炸了出來,連忙撥轉旋鈕調低音量,伴隨著車內擠進來的柴油味和漸漸升溫的暖氣,你隨之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和平衡。
寫得那麼不著邊際卻又樸實無華。
竟然一年沒來這裡,時間還是那麼愛開玩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