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新興品牌崛起,各個消費品品類的賽道熱鬧非凡,抖音,小紅書,微博,b站,直播,社群等平臺,不斷湧現出爆款產品。kol為品牌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並使之迅速崛起。也有不少品牌能夠在這個泡沫的市場中走正確的路,收穫了可觀的流量和轉化,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但大部分品牌商家都在踩坑中錯失了機會。
在這個被過剩的內容充斥的時代,用戶長期暴露在信息過載環境下,對傳統的廣告已經產生了免疫,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們更願意獨立或參考朋友的意見做出購買消費決定,一個品牌通過kol創造有趣的內容,往往能憑藉粉絲傳播的影響力和大眾傳播的覆蓋力,給品牌推廣帶來意想不到的增長。kol內容營銷已經站上潮流,但很多品牌主依然未把握住投放的技巧和脈門。
根據我們接觸的數百家品牌,大概有這四類情況:
第一類是依靠社媒平臺起來的頭部品牌,或新媒體玩轉的比較好的傳統品牌,完美日記,wis,花西子,珀萊雅等。這些品牌在組織架構和人員配備上,是非常匹配kol內容營銷的打法,都有成功的爆款sku,以及持續不斷的營銷能力。
第二類是利用kol內容營銷,並且已經初步獲得效果的品牌,這些品牌可能是新興品牌,通過某個社交平臺實現了0-1的突破,或者抓住平臺機會,通過kol內容營銷獲得了銷售增量的品牌。這類品牌的問題在於不知道如何精細化運作持續挖掘社媒平臺流量,相關人才團隊也相對匱乏。
第三類是做過kol內容營銷,包括kol投放,自運營等,有的品牌甚至各個平臺都嘗試過,但沒有顯著效果。這類品牌在嘗試失敗後,可能會認為kol內容營銷沒有價值,繼續走原有的老路,錯失了當下及未來最重要的流量來源及帶貨渠道。
第四類是還未開始意識到要做kol內容營銷的品牌,或者是新創立的品牌,還不知道如何做。這類品牌最大的問題是品牌操盤手的認知。
第一類能玩轉各大新媒體平臺,並借勢而起的品牌畢竟是是少數。大多數品牌在如今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環境中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增長乏力的困境。品牌增長已成為所有品牌最重要的課題。
今天企業的線上營銷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kol內容營銷這一環,那麼kol內容營銷為什麼這麼難呢?
早期媒介壟斷時代,營銷行為更傾向於高舉高打,在央視等中心化平臺投放廣告。但如今流量碎片化的時代下,用戶的注意力資源更難獲取,營銷需要精耕細作,否則即使在社交媒體上投放了數千萬的預算,也很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品牌回想。
精耕細作對品牌要求從團隊架構到人才上都要有匹配的變革和提高。品牌的投放不再是完全交給外部合作夥伴粗放式的投放,品牌如果自己不懂平臺,kol和內容的話,預算大概率會打水漂。
對於一些基礎的問題,作為品牌決策者,也需要有正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