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最強的勢力:不是董卓,也不是袁紹,而是這一群人

2020-12-17 阿宅說歷史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綿不休。公元184年,東漢國內發生黃巾起義,徹底地掀開了東漢最後一塊遮羞布,開啟了漢末亂世,群雄逐鹿中原。公元229年,孫權建立東吳,結束了長達45年的漢末亂世。在這期間內,誕生過很多割據勢力,但是哪怕是強盛無比的割據勢力,還是難逃被滅亡的下場。

在漢末至三國期間的諸多勢力之中,若論起哪個的勢力最為強大,可能會有人說是董卓,也有可能會有人說是袁紹。但是事實上,他們並不是最強大的勢力,漢末最強大的勢力是由一群勢力組成,這群勢力有著同一個稱呼,那就是:漢室宗親。

1、益州牧劉焉

劉焉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裔。公元188年,東漢朝廷政權衰落、天下大亂,劉焉趁機向漢靈帝提出任用宗室、重臣為州牧,獨攬一州大權。劉焉本人在提出建議後,立刻自請擔任交州牧,但是因為道路不通,侍中董扶又提出益州有天子之氣,劉焉便請求改任益州牧。

劉焉到任後,命令「五鬥米道」首領張魯進攻漢中郡。張魯攻下漢中之後,便開始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劉焉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逐漸掌控州牧實權;對外則以米賊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了與朝廷的聯絡。益州因此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劉焉就此實現了割據一方的夢想。

2、荊州牧劉表

劉表與劉焉一樣,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裔。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由於當時江南割據地方的宗賊很多,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他於是喬裝打扮,單騎入荊州。劉表到了荊州後,在荊州士族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的幫助下,平定境內的宗賊勢力。

至此,除了袁術佔領的南陽外,荊州其餘七郡都被劉表掌控。劉表在荊州期間,對內恩威並著,使得境內治安肅清,又開經立學,吸引了許多中原地區的名士前來避亂;對外實行中立外交,致使荊州成為當時少有的安定之地。

3、幽州牧劉虞

劉虞是東海恭王劉強的後裔。劉虞早年擔任郡吏,因為功勞累計,遷任幽州刺史。劉虞在任幽州刺史期間,在與幽州相鄰的外族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們因此都不敢來幽州劫掠。後來,劉虞因為公事被免官。

公元188年,東漢朝廷因為劉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任命他為幽州牧。劉虞在幽州追求寬政,精簡部隊,勸導百姓種田,開放上谷的市場與外族交易,令當地百姓安居樂業,吸引了一百多萬躲避戰禍的百姓來到幽州定居。

4、豫州刺史劉備

劉備是蜀國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在劉備獲取益州、建立蜀國之前,其實也曾經得到過一塊地盤,那就是徐州。

公元194年,曹操再次進軍徐州,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前往徐州救援陶謙。戰後,陶謙為了表示感謝,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同年12月,陶謙病重,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因此擁有了徐州這塊地盤。

5、兗州刺史劉岱,揚州牧劉繇

劉岱,齊悼惠王劉肥的後裔。公元190年,各地群雄起兵討董,時任兗州刺史的劉岱就是其中的一員。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劉岱帶兵迎擊,結果兵敗被殺。

劉繇,劉岱之弟,其早年就以清廉剛正而聞名。公元194年,原揚州刺史陳溫被袁術所殺,朝廷派遣劉繇繼任刺史之位。當時揚州地區政局混亂,劉繇到任後,先是與袁術軍對抗,後來又與孫策軍對抗,領地之內一刻不得安寧。

漢室的宗親們掌控著東漢十三州中的六州,其面積加起來已經超過東漢領土的一半,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使的他們不能聯合起來,導致在位皇帝落得被外人欺壓的下場。東漢最後兩位皇帝,一個被董卓所殺,一個終身活在他人的監視之下。

相關焦點

  • 一個隱藏的漢末第一勢力
    袁術並不是一個政治上的白痴,他在稱帝前可以說得上是漢末說一不二的人,有著巨大的政治影響力。這些事情說明,袁術應該是一個統帥、武力合格,治理、政治和魅力優秀的傑出人物,他的崛起迅速,敗亡更快,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那個在《三國演義》中被虛構出拿玉璽借兵情節的孫策。
  • 漢末三國時期的豫州亂局:不僅有小勢力活躍,還有大軍閥染指
    董卓的做派雖然很殘暴,但是他也懂得士人的支持的重要性。為了維護統治,他將頗有名望和根基的豫州牧黃琬徵召入朝;派遣孔伷為豫州刺史,另外還有劉岱、韓馥、張諮、焦和等人到其他地方做官,這些都是比較有名望但沒有軍事能力和軍事經歷的士人。
  • 「一副好牌打得稀爛」,袁紹是怎麼毀掉自己的?
    我們就說說漢末群雄之一的袁紹。 袁紹的牌好不好? 當然好,好到曹操、劉備都無地自容。這個家族與弘農楊氏都屬於漢末四世三公的大族。《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記載: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袁紹出身自帶光環,可以說一開始就是帶王帶炸彈的。當然,袁紹自己也很能幹,二十歲就任濮陽縣長,而且政聲很好。
  • 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有多厲害?竟然讓董卓都十分忌憚
    不管是在真實歷史中,還是演義小說中,袁紹都是「四世三公」出身,正因為這個出身,連董卓都不敢輕易得罪袁氏一族。袁紹宗族有多牛呢?真實歷史上,董卓讓袁紹跟著自己混,袁紹直接頂了他一句:天下健者,豈惟董公(天下強大的人,難道只有董公),然後就揚長而去,一點也不給專權的董卓面子。
  • 同父異母的兄弟,袁術比袁紹差在哪裡?孔融一語道破玄機!
    袁家四代人有五人位居「三公」這樣的高官,因此漢末三國一提「汝南袁氏」都稱「四世三公」或者「四世五公」。「四世三公」和「四世五公」表述的方式雖不一樣,但意思基本一樣。前者的意思是袁家有四代人位居「三公」之位,後者的意思是袁家四代人裡,有五個人位居「三公」之位。
  • 漢亡1800年紀念:為什麼涼州的武將集團在漢末動亂中過於暴虐?
    遷豪的過程中,很多豪族財資耗盡,家破人亡,失去了自己賴以紮根的鄉土之地,而是到關中的茂陵等地為皇帝守陵,受到了天子的就近監視;到了漢元帝時代,隨著入朝豪族在政治上勸諫天子,遷豪政策最終告終,其結果是地方上豪族的大規模發展和繁榮。王莽的上臺和漢末的混戰其實都是以豪族扶持地方勢力為前提的。
  • 名士韓馥首鼠董卓、袁紹兩端,葬身廁所,遺笑萬年
    董卓進入洛陽獨掌朝政後,為了爭取「民心」,為「黨人」翻案,並大量起用名士。這裡的「民心」是指士子之心,士大夫之心,名士之心。至於老百姓的「心」,是沒人去關注的。董卓韓馥為冀州牧。自從靈帝採納了劉焉的「廢史立牧」的建議後,州牧的權力相當於唐朝的藩鎮,就是一方割據勢力。
  • 袁紹實力最強,為什麼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三大錯誤,確實太可惜
    袁紹雖自稱隱居,表面上不結交賓客,暗中卻在與張邈、許攸這樣的人在做著某種準備。 時間仿佛按照他們所盼望的那樣。 不久黃巾起義爆發,朝廷被迫取消黨禁,大赦天下黨人,袁紹這才進入大將軍何進的門下,開始了第二次的仕途。
  • 「溯源甘肅」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
    【溯源甘肅】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賈詡效力涼州兵團,為李傕、郭汜謀士連環畫。四月,漢靈帝病故,漢少帝立,何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操縱政權的十常侍等宦官勢力,水火不容。為了剿滅宦官集團,何進決定徵召涼州兵團進駐京畿,以為外援。三千涼州兵在董卓的帶領下,進入洛陽,控制了朝廷。賈詡聽說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便投奔牛輔軍中,升任討虜校尉。董卓廢掉少帝,另立漢獻帝,把持朝政,招致各地軍閥的討伐。董卓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後,被朝廷官員王允等聯絡其部將呂布所殺。
  •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為何還有很多人跟隨曹操
    曹操 曹操對待漢獻帝的做法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是完全不同的,曹操以一個臣子應該的禮節來對待皇帝,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這樣,雖然這個時候不可否認的是曹操有野心,
  • 袁紹如此強大,官渡之戰後為何卻消亡了?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但是曹操集團雖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勢力,但是相比較於那一時期實力最強勁的袁紹軍隊來說,顯然還是不夠看的,曹操為了發展自身勢力,一開始也不得不委身於袁紹帳下。袁紹在東漢末年時的實力有多強大呢?在各方諸侯要聯盟在一起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就是聯盟老大,可見,當時除了董卓之外的其他諸侯,幾乎都沒有能力與之匹敵。當然,雖然沒有足夠信心和袁紹抗衡,但是在大家徹底不再顧慮漢王室之後,各路諸侯也都開始自顧自地發展自身勢力,一時之間,整個大漢王朝,被各路諸侯幾乎瓜分完畢,這其中就包括本在袁紹帳下打工的曹操。
  • 三國:誅殺董卓後,西涼軍叛亂的根源?或許因王允防備呂布而爆發
    公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漢司徒王允聯手呂布,一起幹掉了霍亂朝政的董卓,共同奪得朝廷大權,王允「錄尚書事,總朝政」,且「允以布為(奮威)(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然後被賈詡說服,乾脆起兵攻打長安,但王允、呂布沒能守住長安,呂布兵敗逃亡,王允被殺,漢獻帝被西涼軍擄走,好不容易殺掉董卓後,有可能安定的東漢朝廷再次陷入混亂,三國亂世正式拉開序幕。李傕、郭汜之亂,始於王允的一意孤行,是他堅決要把西涼軍推到對立面,結果,不但大好局面葬送,自己也丟了性命。很多人不理解,謀殺董卓時英明的王允跑到哪去了?
  • 《全面戰爭:三國》劉表勢力介紹 漢末名士 老謀深算_遊俠網 Ali213...
    武將等級:指揮官  武將別稱:東漢「八俊」  漢末名士,老謀深算,魅力非凡,專於儒學,富有才望他重視人的涵養、學識以及親和力,所以他能夠加速手下經驗的提升,在遊戲中劉表就擁有比其他勢力更早招募高等級武將的機會,即便劉表勢力的戰鬥能力不是那麼強,他還是可以用他的謀略戰勝其他只會暴力進攻的勢力。擁有蔡瑁和黃祖這兩名邊防大將的劉表勢力,在外交上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保護。
  • 董卓有什麼政治能力?他真的是個嗜殺的大壞人嗎?
    董卓有什麼政治能力呢?在董卓眼裡政治是不能解決任何事情的,幹任何事情都得依靠武力來解決,因此,在否定了自己主要謀士李儒的分化打擊的後董卓選擇將軍隊拉到虎牢關跟人對著幹,當然董卓也沒有想過誰能想到這麼一個小小的女子竟然會挑起他跟呂布之間的矛盾。
  • 四世三公,袁紹袁術還是走向破滅,汝南袁氏終究困于格局
    初平元年(190年),袁紹更是帶兵討伐董卓,成了聯軍的首領,此後佔據四州、統一河北地區。袁術雖說成了眾矢之的,但也曾割據淮南一帶。可以說,這兩兄弟合力共謀大業,曹劉孫三家估計腦殼要大,最後的得主也不可知,那麼袁氏兄弟是腦殼進水了嗎?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可以說是當時的豪強門閥,因此袁氏兄弟一開始就有著不錯的前途。
  • 東漢末年,何進與袁紹密謀誅殺宦官時,何太后為何反對?
    對此,蹇碩非常不安,再度謀劃誅殺何進,但被人告發,何進下令捕殺蹇碩。當然,這也激化了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之間的矛盾了。在此基礎上,袁紹認為只有殺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後患。但是,何進報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卻不同意,何進也就不敢違背太后意旨。值得注意的是,大將軍何進和何太后之間,是兄妹關係,這兩人本該團結一心,卻在誅殺宦官這一問題上發生了重要分歧。
  • 三國董卓對漢朝的破壞還不如這兩人?毀滅漢廷的真正兇手李傕郭汜
    三國小人物誌0051:毀滅漢廷的真正兇手——李傕郭汜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說起漢末亂世的締造者,可能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也會有人說是董卓,因為他倚仗武力把控朝政,並強行廢立新帝,使得東漢朝堂再次動蕩,令皇室威信掃地。還有人說是袁紹,袁術等人,因為他們作為諸侯之首、天下盟主,卻不思進取,無勤王之心。
  • 三國時期的軍閥們,年輕時誰還不是個憤世嫉俗的少年
    董卓作為漢末操縱皇帝開山之人,董卓先是縱容涼州軍隊在洛陽燒殺搶掠,然後再剷除朝中異己,漢朝忠臣被屠戮殆盡,漢室岌岌可危。董卓的行徑引來了天下諸侯的不滿,紛紛起兵討之。董卓離開羌族後回家務農,那些首領們帶人過來看望他。董卓把家裡唯一一頭耕地牛殺了之後供客人食用,羌人得知後相當感動,回到部落收集了千餘頭家畜送給董卓,以表董卓招待的心意。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大,為何卻就此衰落?你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但其實在曹操起勢之前,北方最強大的其實是總會為人所忽略的袁紹。當年大將軍何進引狼入室,將董卓這狼子野心之輩放入了都城之中,董卓直接插手天子廢立之事,挾天子令諸侯,引各路諸侯極為不滿,便以當時最為強大、聲名最為顯赫的袁紹為盟主,進兵討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