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中國統一大王朝最長壽的皇帝。他自誇「十全老人」,他既高壽也高產,一共有17個兒子和10個女兒。17個兒子,留下名字的只有14個,分別是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
為什麼他選擇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乾隆也很無奈啊,只能說如果有好的選擇,他也不會選永琰 ,永琰只能說是「瘸子裡的將軍」。
有幾個兒子都沒有活過乾隆,比如皇長子永璜、三子永璋,五子永琪,永璟、永璐早早夭折,都沒啥記載,還有三個還沒來得及起名就夭折了。老四永珹奉旨出繼給和碩履懿親王允裪,老六永瑢出繼給慎靖郡王允禧。
清朝前四個皇帝均為庶出,乾隆帝決心從自己的兒子開始,由嫡子繼承皇位,所以他對嫡長子永璉寄予厚望,登基以後,立即就秘密立永璉為皇儲,哪曾想永璉得病而死,年僅九歲。這讓乾隆帝非常受打擊。贈諡號「端慧皇太子」,並於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就這樣,乾隆也沒想從庶出兒子選一個立為皇儲,一直到皇后富察氏生下第七子永琮,他出自正嫡且天資聰慧,因此乾隆有意立他為太子。可惜因為天花死掉了,僅僅兩歲。乾隆給諡號悼敏皇子,隨葬於端慧皇太子園寢。
這兩個嫡子的死亡,讓乾隆有點緩不過勁來,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鍾愛的皇后也隨後跟著兒子走了,而皇長子永璜和老三永璋表現不夠悲傷,被乾隆帝直接取消皇儲資格,也導致長子鬱鬱而終,年僅22歲。老三永璋也是26歲就早亡了。
皇儲人選就落到老五永琪頭上,乾隆帝確實器重永琪,他既精於騎射,又會幾種語言。他在訪問英國青鳥使馬戛爾尼時說道:「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珍貴,且華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由此可見乾隆有將大位傳給永琪的想法。仍是但是,永琪最後也沒活過乾隆。
在乾隆三十一年時,年僅25歲的永琪也作古了。在永琪抱病的時間,為了給永琪衝喜,乾隆特地加封永琪為榮親王,可最初永琪還是走了。
老四永珹、老八永璇和老十一永瑆是同胞兄弟,後兩位倒是長壽,都是淑嘉皇貴妃金氏所生,永璇是個殘疾,沒在乾隆考慮範圍。永瑆書法了得,乾隆很是欣賞。
繼後輝發那拉氏也是生了兩個嫡子,即 皇十二子永璂,也才活了24歲。皇十三子永璟早夭,輝發那拉氏因為性情剛烈,斷髮勸諫惹毛了乾隆,所以兒子也就沒了繼承資格。
從第十四子開始到第十七子都為令妃所生,其中老十四、十六也是早夭。
永璘是乾隆帝最小兒子,嘉慶皇帝同母弟弟。據說是最不成器的,四處遊蕩,明哲保身。
所以到了乾隆後期,能入乾隆考慮範圍的皇儲也沒幾個,六個早夭,兩個過繼給叔叔,三十以前去世的就有五個,分別為永璜、永璉、永璋、永琪、永璂。最後留在身邊的只有四個阿哥,老十七永璘不成器,老八永璇殘疾,這兩個已被排除。
但儲君仍是得立啊,因而在乾隆僅剩的皇子中,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嘉慶帝)成為乾隆最初的抉擇。
相比於之下,乾隆最早相中的是永瑆。可是永瑆太沉迷於文墨當中,這讓乾隆十分不滿。而且為了堅持滿人的文明,乾隆曾多次下旨請求滿洲旗人不得給本人取表字和號,而永瑆卻恰恰自號「少廠」,又號「鏡泉」,這可把乾隆氣得不輕,因而永瑆也被乾隆給排除了。
熬到最後,乾隆發現他沒有抉擇了,眼下惟獨皇十五子永琰的表現還說的過去了,已經沒得挑了。
因而乾隆只得將大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到了晚年,越來越迷戀皇位,要不是不能超越祖父,估計乾隆還不願禪讓皇位給兒子。
之所以選擇永琰,也是看中了他老實聽話孝順,乾隆雖說當了太上皇,依然有實權,顒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老子說啥就是啥。
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顒琰對貪汙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
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政績平平,確實很平庸,也使得清朝由盛而衰。
當時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
說來也是唏噓,那麼多皇子,中意的偏偏活不久,健在的看不上,乾隆也是痛苦啊。永琰勝出也是因為活的久,還聽話,所以承繼了大統。
喜歡文章加個關注唄,歡迎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