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南斯拉夫的惡魔

2020-12-26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今天我來給大家,在一次講述一下,國防軍和黨衛軍部隊的某些區別。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是什麼樣部隊。 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全部作戰人員都是不是德國人,還有一點的是連指揮官都大多是克羅埃西亞人。按我中國人來說,就是漢奸偽軍好戰分子組成部隊,他們都是自願宣誓給德意志納粹效忠的人,他們中有匈牙利人,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和南斯拉夫叛國者偽軍部隊。

聽到偽軍這兩個字大家可能覺得這支部隊戰鬥力不怎麼樣,然而並不是,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偽軍,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擁有作戰人員21500人,跟日本丙級師團人數差不多,重點打擊遊擊隊和反德國人民武裝,這遊擊隊和反抗軍大都類似當時中國的共產黨由蘇聯扶持,大多數人都是共產黨員。雖然當時南斯拉夫的反抗軍居多達到15萬人的人民武裝,但武器低劣不能與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為主的德國部隊正面抗衡。

南斯拉夫的一切悲劇來源於西方國家,當時南斯拉夫,在1941年到1942年西歐的危急的關頭選擇站在反法西斯陣營,從而加速了德國對南斯拉夫的侵略和屠殺,然而西方國家並沒有給予任何支援,他們都依靠著蘇聯。

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就是幫納粹屠殺的部隊之一,該師前期武裝比較平庸,在1942年末到1943年,該師開始裝備法國坦克,比如索瑪S-35中型坦克,雷諾R-35輕型坦克,D1.D2坦克各型,都是德國在法國戰役中,繳獲的法國坦克大量來大量分給德國黨衛軍二線部隊偽軍使用。

當時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是德國在南斯拉夫主力偽軍部隊,所有坦克武裝數量可以形成一個坦克營,分別是武裝黨衛隊裝甲連 ,武裝黨衛隊第七山地裝甲獵兵單位 ,裝黨衛隊第七騎兵單位 ,武裝黨衛隊第七突擊炮連組成,還擁有一個炮兵團。

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在當時無論裝備質量和人員人數,絕對是世界級的頂尖山地師單位,這支部隊在德國另外3個步兵師的118,181師,359師的配合下專門負責負責巴爾幹半島和南斯拉夫等地打擊反抗軍和遊擊隊。但往往是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充當先鋒爭取頭功,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根據不完全統計,至少造成數萬無辜平民的傷亡,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兒童,包括反抗軍的親屬家人,被人稱為惡魔部隊。 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支直到1945年4月蘇聯部隊在反抗軍的配合下才將其消滅,整整為非作歹了5年之久,【直到二戰結束南斯拉夫的悲劇還未結束,新的磨難還在繼續】《無主之地

相關焦點

  • 歐根親王有話說:遠過洋打過仗,扛過原子彈,我才是碧藍航線臺柱
    我是歐根親王曾經在二戰時期效力於納粹德國,在三年前我們以艦娘的身份出現在碧藍航線的海域中,截止今年一月份終於完結了屬於我們艦娘的專屬動畫。我是歐根親王對於《碧藍航線》臺柱和頭魁的條件來講,企業在劇情上的延伸,遠遠不及其他艦娘。
  • 二戰德軍的袖帶有何講究?榮譽和精英部隊的標誌,對手看見繞著走
    袖標一般由精銳部隊佩戴,在二戰時期還演化出帶有勳章性質的袖標。袖標成為子德意志軍事傳統最讓人感興趣的一個特色。德國的第一種袖標出現在1784年。1782年到1783年漢諾瓦參加了英國攻打了直布羅陀的戰鬥。英王喬治三世作為漢諾瓦選侯,在戰爭勝利之後,將參加戰鬥的三個漢諾瓦營授予「直布羅陀營」的稱號,同時開始佩戴「GIBRALTAR」袖標。
  • 二戰德軍最精銳的部隊,武裝黨衛軍的第一王牌
    黨衛軍第1裝甲師,又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這是希特勒最看重的一支部隊,給予了無尚的榮譽。地位上相當於希特勒嫡系中的嫡系,是德軍中的王牌部隊。二戰期間幾乎參加了所有重大的軍事行動,1939年入侵波蘭,1940年徵戰法國,1941年進攻巴爾幹的南斯拉夫和希臘,最後將英國遠徵軍趕下大海。
  • 二戰義大利的搞笑歷史
    修復建築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在二戰後期遭到了盟軍的轟炸,之後原樣修復了。而柏林則留下了很多戰爭破壞的建築沒有修復(比如著名的斷頭教堂)。一個美國記者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先去採訪了柏林市民,問他們為什麼保留這些殘垣斷壁,柏林市民回答:「我們為了銘記歷史,永遠不忘記曾經的錯誤。」
  • 德南戰役:奧地利名將歐根親王,被法國名將維拉爾打敗的故事
    作為德意志歷史上戰績卓越的名將之一,歐根親王曾在匈牙利和義大利地區多次挫敗奧斯曼軍隊和法軍。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歐根親王與馬爾博羅公爵聯手在1704年遏制了法軍攻勢,並在隨後的五年間保持進攻勢頭。但是他們在1709年雖然擊敗了維拉爾,但戰場主動權卻不復存在,戰局發生扭轉,而歐根親王與維拉爾的對決並未就此結束。
  • 德軍二戰時的軍銜劃分:黨衛軍沒有軍銜,上校軍銜的人最常見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德軍曾在戰爭初期橫掃歐洲,除了本身機械化建設比較完善外,德軍內部嚴格的紀律也是他們能打勝仗的原因,事實上德軍在一戰結束以後,曾經被削弱過,不允許生產重型武器,不允許生產自動武器,但這一切隨著希特勒上臺以後紛紛改變,一開始還有所顧忌,但很快隨著戰爭全面爆發,以往籤署的協議也隨即進入廢紙簍。
  • 圖說二戰時期德軍的制服
    圖說第三帝國時期的德意志軍隊制服可以這麼說,德國軍隊制服是近現代軍隊制服中體系最完備
  • 為什麼大部分黨衛軍都不是德國人?
    一般人,三觀比較正的一般人,對於二戰的印象應該是,德國的野心太大了。不錯,德國的野心確實大,但是納粹卻不能夠和德國直接劃等號。而且,納粹的種族主義非常有名,可以說是惡名昭彰,但是你知道嗎?納粹黨衛軍中,大部分都不是德國人,而且很多人不是納粹口中優秀的「北歐人種」,而是大量他們的「劣等人種」充斥其中,並在納粹政權的最後一刻,是這些人進行了最頑固的抵抗。
  • 二戰德國中的黨衛軍以及國防軍,到底有何區別?
    在看二戰題材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裡面的主人公說黨衛軍如何如何,國防軍什麼什麼。對此很多人一頭霧水,他們不都是納粹軍隊嗎,為什麼稱呼不一,他們之間的區別在哪?比如說二戰軍事家、理論家馮.曼施坦因,德國陸軍元帥費多爾·馮·博克,德國陸軍元帥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刺殺希特勒的國防軍上校馮.施陶芬貝格。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馮」,而「馮」就是他們高貴的標籤,貴族的象徵,他們大都崇尚騎士精神和貴族榮譽感。
  • 二戰德國黨衛隊。黨衛軍和國防軍的區別
    黨衛軍 二戰德國黨衛隊。,從基礎訓練和國防軍的士兵素質根本無法相比,如黨衛軍第四警察師就是從監獄集中營裡挑選的黨衛隊員,第五維京師多數人都不是德國人,大多數為軸心國盟友的部隊和俘虜,所以國防軍是看不起黨衛軍的,但是就像武裝黨衛軍第三骷髏師一樣在成編制之後刻苦加強訓練,從波蘭法國的戰場積累一定作戰經驗之後到了蘇聯戰場上就開始凸顯他的實力。
  • 魔鬼利刃:邪惡黨衛軍「四大王牌」師,帝國師第一,骷髏師居第四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和正義世界為敵,甚至軍隊執行種族屠殺政策,它的失敗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但話又說回來,二戰德軍無論是國防軍還是黨衛軍,他們在二戰中卻都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戰場上很多軍人的戰鬥技巧,戰鬥意志,戰鬥紀律都讓人很佩服。
  • 二戰時,國防軍和黨衛軍都是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區別是什麼?
    說起德國的黨衛軍,那可是大名鼎鼎,標誌性的手勢和話語大概就是人們對於黨衛軍最深的印象了吧?但是,在當時希特勒的領導下,除了這支黨衛軍,還有另外一支隊伍,那就是國防軍。不過,對於軍迷之外的朋友而言,什麼是黨衛軍,什麼又是國防軍,那真的傻傻分不清楚。
  • 二戰納粹德國3位最強士兵,作戰心狠手辣,都長著一張「娃娃臉」
    導語:二戰納粹德國3位最強士兵,作戰心狠手辣,都長著一張「娃娃臉」二戰中的德軍憑藉其優秀的戰場表現,驚人的戰鬥能力可以說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除了會關注譬如隆美爾、古德裡安等赫赫有名的戰將,那時的德軍中也有很多戰績彪炳的士兵
  •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軍隊,為什麼還要分為政府軍和納粹黨衛軍?
    二戰中的德軍,為何一定要嚴格分成國防軍、黨衛軍?二戰中德國之所以能徵善戰,國防軍和黨衛軍都功不可沒。雖然二者同屬於一個國家,但是兩者分別屬於兩個體系。那既然是同一個國家為何要整兩個不同的體系呢?德國國防軍這個詞可以追溯到一戰,一戰失敗後,大部分德軍都被遣送回國。
  • 為什麼被叫作無主之師:第十四黨衛軍「烏克蘭第1」武裝擲彈兵師
    黨衛軍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重要的武裝力量活躍於二戰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以帥氣的軍服、與眾不同的建製成為二戰諸多軍迷追捧的對象。雖然與德國正式的武裝力量國防軍相比,黨衛軍只能算作是納粹黨的「私黨」武裝,但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上臺之後,這一點就不再是限制黨衛軍擴充發展的阻礙因素。
  • 二戰德國黨衛軍裝甲部隊和國防軍裝甲部隊的不同,誰更強悍一些?
    說到二戰時期的德國的裝甲部隊,黨衛軍裝甲師和國防師裝甲師確實有很大的不同,但誰更強悍一點呢?1944年,該師由於背景成立年代久遠並且以黨衛軍第一著稱也可以稱為當時希特勒的御林軍。
  • 二戰軍服圖中藏著的秘密:紅星照我去戰鬥!
    這張軍服設計圖是二戰時期蘇聯紅軍和南斯拉夫遊擊隊員的服飾,圖片上的三位官兵從左至右分別是:蘇聯紅軍陸軍護士、近衛軍少尉,南斯拉夫遊擊隊員。英美女子輔助部隊的服飾圖如果把二戰時期的英美女子輔助部隊的服飾圖,放在一起、對比著看,你會發現英美女兵的服飾設計,剪裁得體,線條柔順,人物舉手投足盡顯英姿颯爽和柔美多姿。
  • 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主題曲
    《橋》(most),南斯拉夫電影名(1969年),這部影片描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敵我雙方為守橋和炸橋而引發的驚心動魄鬥爭的故事。德軍在戰場慘敗,其主力逐漸後撤以保衛德國本土,在南斯拉夫境內的一處跨越大峽谷的公路橋是某裝甲部隊撤退的必經之道,戰略價值十分重要,若這支部隊順利後撤,則可以保存德軍作戰實力,而且大大影響在南斯拉夫境內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但倘若它無法後撤,則面臨著被圍殲的厄運;遊擊隊派富有作戰經驗和指揮能力的代號為"老虎"的指揮員負責炸橋任務,而德方則竭力防範遊擊隊對大橋的襲擊
  •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大出風頭,騎兵部隊卻鮮為人知,百萬軍馬維持千裡...
    在德軍到達二戰的戰績頂峰時,該師被轍回到後方去統治佔領的法國,並改編為第24裝甲師。1943年第24裝甲師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被殲滅。 黨衛軍騎兵 黨衛軍在1941年有23個騎兵團,但這些騎兵團的任務是騎術訓練和維持治安。
  • 納粹德國「黨衛軍」軍服
    納粹德國的「黨衛軍」和「蓋世太保」是什麼樣的組織?「黨衛軍」(也叫黨衛隊)是德國納粹黨的特務組織和軍事組織。1925年成立,最初為希特勒的衛隊和對付政敵的工具。1929年1月海因裡希·希姆萊成為黨衛隊頭子後,黨衛隊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