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王詵(傳)《煙江疊嶂圖》放大作品欣賞畫中的故事

2020-12-18 墨尖族
王詵

王詵字晉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後遷汴京(今河南開封) ,北宋畫家。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因受蘇軾牽連貶官均州。元祐元年(1086年)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擅畫山水,學王維、李成,喜作煙江雲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潤明潔,青綠設色高古絕俗。亦能書,善屬文。其詞語言清麗,情致纏綿,音調諧美。存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溪山秋霽圖》等。

手卷 絹本 水墨 26.2x139.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細節

此圖平遠布局,由淺岸一隅起,中部峰巒迭起,後段煙水迷濛。長卷上峰密綿亙,雜樹叢生,江水遼闊,煙波迷濛;汀岸是一曲橋,樵夫擔柴往來其間,坡上林木參差,藤蔓倒垂。樹木以勁線勾出枝杆,以尖細中鋒邊筆畫小樹,氣格俊俏,山巒以淡墨皴染,秀潤雅致。

相關焦點

  • 煙江疊嶂詩中謎 流傳千年現原跡
    史料記載《煙江疊嶂詩》是蘇軾寫在宋代畫家王詵(1048—1104年)所作「煙江疊嶂圖」畫上的題詩(圖1 ),故稱《煙江疊嶂圖詩》。畫上草木茂盛,層巒疊嶂,溪瀑爭流,江河浩蕩,水天一色,煙霧迷茫,似如人間仙境,令人目酣神醉,畫如詩境,思如泉湧,於是有蘇軾揮筆疾書,寫下這首千古名作(圖2)。
  • 中國名畫《漁村小雪圖》王詵
    中國名畫《漁村小雪圖》王詵全圖畫芯展漁村小雪圖 能入選中國名畫理由:⊙王詵師法李成的經典代表作品;⊙「詩畫一律」的典範作品;⊙反映出畫家嚮往山林隱逸的情致。《點石端叢畫》曰:「正鋒,用尖成圭角,如螞蟥系。」又有《珊瑚網》:「馬和之,顧興裔類,一名蘭葉描。」此描法宜表現布質較硬衣紋褶痕。畫家小傳王詵(1036-1093年後,一作1048-1104年後),字晉卿,北宋畫家,太原(今屬山西)人,後徙開封(今屬河南)。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筆歌墨舞」,上博呈現「煙江疊嶂」
    本周的展覽中,臺北故宮博物院無疑是一個焦點,三大展覽「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受贈書畫展」同期開展,其中「筆歌墨舞「特展包括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倪瓚的《紫芝山房圖》等。上海博物館的賞石珍品展進入布展階段,歷代繪畫館繼續展出的赫赫名跡有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代王冕《墨梅圖》等。
  • 西園雅集的主人王詵,七年後重遊西園,寫下了流傳千年的詞和書法
    如果說蘭亭集之所以名留青史是因為王羲之的字,而西園雅集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李公麟的畫和米芾的題記。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宅第花園。宋神宗元豐初,王詵曾邀請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秦觀、李公麟、以及日本圓通大師等十六位當時的文人圈名士在此遊園聚會。
  • 南方周末走進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
    西園中著名的賓客有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晁補之、李公麟以及僧人圓通和道士陳碧虛,他們在園中吟詩作畫,看書說經,撥阮題石,談笑風生。參與聚會的李公麟嘗用畫筆記錄下這一盛況,於是有了再現北宋文人聚會的名畫《西園雅集圖》。
  • 唐蘇晴山水花鳥畫作品欣賞
    自幼喜畫,深受桐城派文化浸潤,常遊名山大川、摹宋元名作、訪各地名師,終厚積薄發,溢於筆下。擅作山水花鳥,畫風師法自然,崇仿宋元諸家,守成創新相彰。山水作品疊嶂沖天,跌瀑飛下,黛青罩然,蔥鬱氤氳;花鳥作品鉤勒填彩,細膩柔媚,賦色濃豔,旨趣盎然。大尺構圖高遠,揮斥方遒,氣勢磅礴;小品精緻靈動,疏密有致,寧靜致遠。唐蘇晴作畫重精神而輕形似、物我交融而情景合一,經年臨摹習畫,終成一家。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解讀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
    西園中著名的賓客有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晁補之、李公麟以及僧人圓通和道士陳碧虛,他們在園中吟詩作畫,看書說經,撥阮題石,談笑風生。參與聚會的李公麟嘗用畫筆記錄下這一盛況,於是有了再現北宋文人聚會的名畫《西園雅集圖》。
  • 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放大100倍後,發現樹下一個男子在睡覺
    該畫描繪了北宋的繁榮景象,對後世影響深遠,頗有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02直到現在為止,這幅畫還廣受好評。如果你將整幅畫放大100倍,不會為之驚嘆,你會知道什麼叫做巧奪天工。放大到這個倍數之後,你會發現一個難言場景:這個在樹下睡覺的人正在幹什麼?
  • 山水畫中,山石、雲水、樹木各有有何奧秘?
    單塊的山石往往是一幅畫的前景,表現單塊石也是表現整座山的前提,所以相較於山的表現,石的質感在畫面中應該是最強烈的。 北宋 王詵 煙江疊嶂圖卷(勾雲法) 勾雲法,以筆線勾出雲的遊行、流動之勢,短線表現雲的厚度和聚積;長線表現雲的流動與飄逸
  • 好美的山水畫,難怪張大千都欣賞他的作品!
    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張大千在評價謝稚柳的一幅作品時曾道: 別來歲歲滋煙塵,畫裡啼猿怨未申。
  • 宋畫裡的詩詞和繁花 國畫欣賞收藏
    《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南宋]範成大萍鄉道中乍晴,臥輿中,困甚,小憩柳塘。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破輕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氣,午夢扶頭。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紋愁。▲[北宋]黃居寀(傳)《梨花春燕圖》,私人藏品。《破陣子春景》——[北宋]晏殊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
  • 寶釵超精通界畫?界畫真的匠氣嗎?9幅名畫一覽界畫的精妙內涵
    北宋時期擅長作界畫的畫家人數之多,作品之豐富,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各個朝代,可謂是界畫的「黃金時代」。一方面是因為北宋時期社會的安定、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都為界畫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底層土壤;另一方面,北宋畫壇重「理」、「寫實」的風氣,使界畫著淚「重法度」的藝術形式,盛行一時。
  • 董源《溪岸圖》(傳)領銜,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近觀中國書畫
    總之,中國書畫在千百年間一直是小眾的,也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在近百年間,這件作品會陳列於公共博物館的展櫃之中,無數人隔著玻璃、依次觀看。(傳)五代董源《溪岸圖》(局部)從欣賞方式而言,中國書畫是「近觀」的,而中國書畫的研習過程更需要「近觀」、臨摹。在Met的展覽介紹中,甚至認為「近觀」是中國書畫的核心。
  • 北宋時期的一幅《嬰戲圖》,戴面具的孩子讓人害怕,坐床上抹口紅
    嬰戲圖的主題就是要表達小孩子們玩耍,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小孩子們一起玩樂的一張繪畫。這一種繪畫主題其實最重要的體現還是在宋朝時期,尤其是北宋到明初的這一時間段裡最多。但聊到下面這一張《嬰戲圖》,可能與大家以往見過的宋畫不太一樣,我們把這一張作品放大畫觀看,發現一個戴面具的孩子讓人害怕,尤其是坐在床上抹口紅的那3個孩子,讓人猜測不出他們究竟是要做什麼!這一張作品是北宋蘇漢臣的《嬰戲圖》,作品並不大但卻是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
  • 王道中工筆牡丹作品欣賞!
    王道中,出生於書香門第,世藏書畫,自幼薰陶,酷愛繪畫,親得徐悲鴻、田世光、于非闇,張其翼等先生教誨,習北宋畫風,同時面向生活,以造化為師,兼收姐妹藝術精神,融會貫通,創造出了有自己面貌、風格的花鳥畫。中國牡月之首——王道中工筆牡丹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