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兩相宜,逐夢鑄城魂!鄂州奮進30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市

2020-12-23 湖北日報

11月20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在京接受表彰,鄂州市喜捧桂冠而歸,一時刷爆「朋友圈」,點讚無數。

成如容易卻艱辛,成功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

30年的長跑,鄂州歷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一路揚理想之帆、播信念之種,創文明之城,鑄城市之魂。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從1990年創建文明城市號角吹響的那一刻起,鄂州,以當代「愚公」精神,舉全市之力不斷追逐超越自我的夢想。

襟長江,抱梁湖,枕名山,鄂州自古「好山好水好區位」。這座千年人文名城在邁向現代文明城市的徵程中,從此有了質的嬗變。

接續攻堅 勠力克難

段店鎮上湖村在進行垃圾分類處理。

濱湖南路與古城路交匯處,紅色斑馬線有效地讓人車分道而行。

鄂城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志願者為辦事群眾提供諮詢。

年滿70歲的馬志遠,原鄂州城管局的局長。退休多年的她,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市民文明巡訪團團長。

市民文明巡訪團是鄂州市為了自我監督組建的 「專業挑刺官」, 以市民視角查找不文明現象,團員中年齡最大的71歲,最小的28歲,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幹部以及志願者。

30年前的一天,在明堂體育場,鄂州首次舉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上萬人冒雨誓師。站在臺下的馬志遠,當時還不到40歲,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主力,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源於對標競拼的壓力,也是全體鄂州人超越自我的動力。

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榮譽稱號,是綜合類評比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城市品牌,也是對一座城市綜合實力的認可與肯定。

30年來,鄂州人一步一個腳印,朝目標紮實奮進。

2010年,成為國家園林城市;

2015年,成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

2016年,成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2017年,成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8年,成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

回首鄂州創文歷程,可謂歷經坎坷,但正是在挫折中一步步調方向、補欠帳,才有了最終的「破繭化蝶」。

2011年,鄂州首次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由於歷史欠帳太多,鄂州2013年在全國排位中倒數第六,2014年倒數第四,最終名落孫山。

正是在失敗中發現問題,然後把脈問症,才能不斷完善。自2015年起,新一輪「比文」又經3年,鄂州在2017年11月以微弱差距再次與全國文明城市失之交臂。

轉變思路,市委、市政府當即再動員,一場為期3年的行動計劃就此展開。2017年底,《鄂州市民文明行動促進條例》出臺;2018年1月成立工作專班,《鄂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出臺;2018年2月6日,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召開。

秉持「為民、靠民、惠民」理念,鄂州按「2018年打牢基礎、2019年鞏固達標、2020年衝刺奪牌」的步驟實施,提出「創建文明城,鄂州再出發」,動員團結全市人民實幹苦幹3年,向著夢想克難前進。

卯足一股勁。半月一提示、一月一調度、一月一拉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調度會、參加拉練活動;組建46人的創建專班,投入2.45億元專項創建資金,突出人居環境整治,著力城市精細化管理,聚焦市民文明素質提升,推動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

擰成一根繩。246家市級文明單位結對主城區33個社區,1.25萬餘名幹部每周至少下沉社區1次;65.2萬餘名城鄉居民群眾主動參與創建,80名熱心居民組建市民文明巡訪團,分成16個巡訪小組,開展文明巡訪活動2600餘次。

這一次,鄂州文明創建的航船終於順利抵達彼岸。

問需問計 創建惠民

鄂州長江江灘樊口段。

鄂鋼花溪溼地公園。

2017年7月9日,鄂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力路跑賽在鳳凰廣場啟幕,數千市民暢跑為鄂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油。

在鄂州市區,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老城區。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中,老城區漸漸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家住鄔家巷的李老伯是油廠的退休工人,對於油廠小區,他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一到下雨,這裡就成了池塘。而現在,老伯的心病終於解決了,小區原來的排水管道旁,多了一條直徑40釐米的雨水排水管,2020年整個汛期都沒有出現漬澇。

這正是鄂州市「40工程」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內容之一。2018年以來,為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怨的民生問題,鄂州市按「先拆後建、先地下後地上,先民生後提升」的原則,投入8億元在中心城區40個社區開展老舊社區整治和改造。短短一年間,一個個髒亂差的老舊社區變身為環境優美、整潔和諧的美好家園,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鄂州新一輪創文向民生問題發力,從老百姓的身邊事出發,問計於民,問需於民:

為了小區不積水,78212米的地下排水管道建成;

為了走路不粘泥,243700平方米的道路硬化;

為了滿足居民健身需求,新增50多個晨晚練活動點;

為了晾曬衣物方便,新增3000米的晾衣杆;

為了小區老人們的行走安全,新增1935米的護欄扶手……

連護欄到底用哪種樣式,都徵求了群眾意見。

在新增的晾曬區的地面上,在變寬敞的小巷子旁的牆面上,現在還處處能夠看到清晰的建築痕跡——這是拆除違章建築留下的。此前,老舊小區裡亂搭亂建隨處可見,在這個地方造個廚房、廁所,在那個地方隔個倉庫、鋪面,你佔我也佔,公地矛盾突出。最終導致擠佔狹窄公共區域、壓佔給排水設施、佔道經營擾民、消防通道堵塞……這些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也是民急、民憂和民怨所在。

以「40工程」為總抓手,全市一場控違查違的「鐵拳行動」一步步深入展開:

曾經擁擠不堪、全是棚子的馬路市場不見了;

曾經在主次幹道佔道經營的違建亭棚不見了;

曾經存在安全隱患,佔用公共空間的大型廣告牌也不見了……

3年間,共取締主城區大型馬路市場17處,拆除佔道亭棚2800個,拆除老舊小區歷史違建5648處、18.19萬平方米……這一串串數字是拆違交出的答卷。隨著一處處歷史違建的拆除,老舊社區改造提速,雨汙分流、路面刷黑、增設路燈、拆牆透綠,曾經髒亂差、路不通、路不平、燈不亮的老舊小區變了樣。

修舊如舊,廠區家屬樓的溫暖質感還在;

拆牆透綠,看似擁擠的樓宇間多了綠色休閒地帶;

違建拆了,消防車、救護車的生命通道通了,少數人侵佔多數人利益的現象止息了;

有小區正商量著裝個電梯,「老房子也能安裝暖氣」的廣告適時出爐;

原來不好意思帶朋友回家做客的人,大大方方地做起了老城區的導遊;

一些曾因生存環境質量差而搬遷、卻始終顧念街坊情誼的老人們,又陸續重返舊居。

精細管理 常態長效

萬名黨員創建文明城志願服務籤名。

集體誦讀「好家訓好家規」。

老舊小區的公共地帶經改造後,可供居民們在家門口休閒娛樂。

功夫不在「評時」,更在「平時」。文明城市創建,深層次觸動了基層治理能力。城市治理,就應像繡花一樣精細。

在鄂州的馬路上,精細管理「絞盡腦汁」:有時是指不同的顏色,有時是指不同的劃線,有時是一個標識牌,有時是一個抓拍系統,有時還是一系列人性化的執法……

學四方,集眾長,最終優化組合為「物防+技防+人防」,讓全市交通秩序大變樣:用隔離欄隔出非機動車道,是物防;新增人臉識別不文明交通曝光系統,是技防;每個路口「民警+輔警+志願者」,是人防。

也許,第一次是一張罰單,讓你在斑馬線前踩下剎車;

也許,第一次是因新購置的電動公交如此安靜,讓你不大聲喧譁;

也許,第一次是看到執法人員站崗,你遛狗帶上了狗繩……

有了第一次的「倒逼」,就有可能出現第二次的「自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習慣化成文明。

文以潤城,明朗心空。推廣開來,當一個人的自覺,逐漸成為一座城市的自覺,這就是城市的文明。

伴隨精細化管理,許多久治不絕的頑疾也得以解決。作為施工隊隊長的劉國珍曾在處理牛皮癬上有過專利,但他已經「轉行」,因為現在牛皮癬在鄂州極少見到。

根治「牛皮癬」並不易。嚴打是第一步,執法人員直接打通廣告上的電話,讓他們來自行清理;疏通是第二步,社區設置專門廣告牌,給廣告以空間;美化是第三步,讓貼廣告的人無處下手。

管理越精細,越易見長效。嚴格控制違建反彈,市城管委用上了無人機巡查;為了規範停車秩序,公安局啟用了56處電子違停抓拍儀;為了將商業街旁邊的設施、綠化、衛生、秩序責任到人,鄂州市推行「門前四包」責任制;為了治理集貿市場規範經營,市場監管部門暗訪,評出誠信「紅黑榜」……

為激勵先進,鞭策後進,鄂州市文明辦引入第三方測評機制,頒發「駿馬獎」和「蝸牛獎」。

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為人民服務意識的增強,正成為這座城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展動力。

全員參與 共建家園

文明單位參與環保志願服務。

「全市167條背街小巷,每一條都要確定一名『巷長』,每一個樓棟都要選定樓棟長,要明確職責,督導落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鄂州市委書記王立號召網格員和熱心居民擔當重任,做好街巷、樓棟的「一把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關鍵時刻,還需用行政力量將文明風氣「推一把」。這項自上而下的「一把手」創文工程,從地方到部門,從街口到家門口,層層傳導壓力,迅速將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疏通城市管理的「毛細血管」。

「樓道大小事,請您聯繫我!」每天一大早,東塔社區16名「微網格員」走馬上崗,分別是來自轄內各小區的黨員、志願者、退役軍人和退休教師。連月來,該社區結合疫情防控工作經驗,推進居民自治和網格化管理聯動,將轄區原有8個大網格細化到以樓棟為單元的「微網格」。

目前,全市主城區已有700多名「微網格員」上崗。「現在真的實現了『街巷吹哨、部門報到』,下水道堵塞、路面破損等棘手問題,馬上都能被認領,並及時解決。」西山社區黨委書記熊學敏認為,這得益於民情收集、共商議事、項目認領和聯合執行的「環環相扣」。

在支部書記議事、居民代表議事的基礎上,他們還增加了共建單位議事,將社區黨委未能解決的問題反映到區域黨建聯席會上,集眾智商討對策。然後,各單位根據部門職責和資源,認領需解決的問題,確定解決措施與時限,與社區協作解決。

西山社區將7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作為區域化黨建共建單位,建立服務群眾的「三張清單」,即需求清單、資源清單和項目清單。「這樣一來,社區就有了化解難題的資源和力量。」熊學敏說。

在新城區和新小區中,容易出現社區和居民「我不找你、你不找我」或「我找你、你不理」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鄂州開始探索「共享+眾籌」模式。在瀾湖社區公益生態圈,社區依託「五老工作隊」「築愛助殘」「瀾湖映月」「絲韻葫蘆絲」等自治社團力量,引進居民、志願團隊、共建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組建瀾湖社區公益基金理事會,在全市率先推出公益集市,籌集公益資金,將社區內資源與居民需求有效「連結」。

多年來,鄂州城鄉發展從統籌、一體化再到融合,文明創建不僅在城市,也在鄉村。梁子湖區在全面禁捕之後,便確立了「生態標杆、綠色發展」的目標,全域旅遊是其中重要內容。然而,垃圾治理一直是解決不了的難題。「自家屋子都沒打掃乾淨,如何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於是,在梁子湖畔,一場鄉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行動轟轟烈烈開展。自2016年起,梁子湖區塗家堖鎮萬秀村建立統一制度規章,給每戶分發垃圾分類積分卡,並專設兌換超市,村民可憑垃圾分類積分卡兌換生活用品。萬秀村起步,全區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地區垃圾全收集、全外運、全利用,2017年被住建部評為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區。

梁子湖區無論男女老少,對垃圾分類漸漸成了習慣。從最基礎的「乾濕兩分法」做起,再用「雞毛換糖」的方式推動好習慣養成,一改以往的「一包丟」。同時,村裡還增設了專職保潔分揀員,負責對村民分好後的垃圾進行「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的再次分類。如今,全區共建有87個村可回收垃圾點,並從其生態補償資金中拿出540萬元,用於垃圾無害化處理。

垃圾治理只是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第一步。汙水全處理、廁所全改造以及村邊、路邊、水邊全綠化……正在把「美麗鄉村」還給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陋習被糾正,善舉在延續。當文明融入日常行止,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鄂州,正成為一個精雕細琢的「一生之城」。

結尾

「萬裡長江第一閣」,矗立江心700餘年屹立不倒。

這就是鄂州城市精神的體現。

鄂州,被譽為「湖北改革開放試驗田」,全省首個「城鄉一體化」試點市,第一個省級開發區誕生地,也是全省唯一的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區,先後承擔100多項國家、省級改革試點任務。

鄂州,人均GDP全省第二;城市競爭力綜合排名,衝進全國百強,全省第四;路網建設全球密度最大,擁有6個客運站,三條跨城高速;已建和規建共計5座大橋跨越長江;首個跨地市城軌交通即將開通;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的鄂州機場正在建設中;

鄂州,正在為「十四五」的奮鬥目標、為湖北打造國際航空客貨雙樞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繼續奮鬥!

……

努力奮進的鄂州,只為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乘風破浪的鄂州,只為每一個身處這個城市中的人成就夢想。

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是榮譽,更是責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未來鄂州,將和每一個鄂州人一起,奏響城市文明的交響!

相關焦點

  • 塑文明新風 鑄城市之魂——延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紀實
    2018年,延吉市再次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一場外塑城市之形、內鑄城市之魂的文明創建活動在這片熱土上蓬勃開展。65萬延吉人民懷揣創建決心,步履鏗鏘有力,共同用雙手託起一座城市的「文明夢」。 一幅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日臻秀美的文明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 古縣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古縣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20-11-21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雨同舟圓夢文明城——延吉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風雨同舟圓夢文明城——延吉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作者:隋欣    編輯:李晴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11-25
  • 深圳連續六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是中國大陸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全國文明城市每三年評選表彰一屆。2005年,深圳獲評首屆全國文明城市,至今已連續六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 義烏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回首創建路大家的心裡充滿了感慨、感動和感激2018年,義烏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在義烏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出臺了文明城市創建三年規劃(2018-2020年),義烏人民同心協力,砥礪奮進,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兩個樣板」城市、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的目標,按照「一年抓提升、兩年強鞏固、三年創成功」總體思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在商城義烏這片沃土上蓬勃開展、強力推進,以勢如破竹的氣勢詮釋著義烏人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嚮往。
  • 影像講述創城故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攝影巡展傳遞文明之美
    記錄城市變遷,傳遞文明之美。自8月份以來,由濟寧市委宣傳部、市文明城市創建指揮部辦公室、市文聯聯合主辦,市攝影家協會承辦的濟寧市「創城改變生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攝影巡展陸續在城區各處展出。,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石獅:精耕細作讓文明成為城市底色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近日,由省委文明辦主辦的「對話文明——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12月11日,石獅市委書記蔡萌芽接受了東南網的專訪,並就石獅建立了什麼樣的創城思路、實施了哪些創城舉措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崇德向善 鑄就「城市之魂」——貴陽市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溫度……築牢精神高地,激發向善基因,鑄就「城市之魂」。貴陽市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實踐創新,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馳而不息地培育各類載體,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努力建設有溫度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園,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形成了人人參與、全民行動的道德自覺,推進城市文明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創新載體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思想凝聚發展共識,精神匯聚前進力量。
  • 砥礪奮進終圓夢 又踏層峰望眼開——忻州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市委書記鄭連生作為受表彰代表從北京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獎牌!精彩的答卷,是眾志成城高效務實的回饋。華美的樂章,是孜孜不倦不懈付出的奏響。這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幹部群眾以堅韌不拔、砥礪奮進的幹勁,以長跑的堅韌、短跑的姿態、衝刺的速度獲得的眾望所歸的精彩碩果和崇高榮譽。夙興夜寐,有志竟成;文明花開,夢想成真。
  • 「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石獅:精耕細作讓文明成為城市底色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近日,由省委文明辦主辦的「對話文明——全國文明城市系列網絡訪談」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12月11日,石獅市委書記蔡萌芽接受了東南網的專訪,並就石獅建立了什麼樣的創城思路、實施了哪些創城舉措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中的宣州力量:同心共築文明城 齊聲唱響幸福歌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宣城市以地級市全國第16名、安徽省第一名的位次蟬聯榮譽,實現「兩連冠」。 眾志成城,久久為功,終得圓夢。從2017年首創首成、到2020年保留榮譽稱號,「全國文明城市」已經成為宣城人心中珍視的一塊瑰寶。這是一份跨越時光依然熠熠生輝的榮耀,是全城市民接續奮鬥的文明升華。
  • 山水秀美文明十堰-十堰晚報數字報|十堰晚報電子版 - 十堰地區權威...
    煙波浩渺的江面上,駕一葉扁舟,品半盞香茗,邀三兩好友,隨風作伴,一路高歌,看見武當山,邂逅丹江水,欣賞著山水之間的空靈幽靜與歷史沉澱。 駐足於這座現代化都市,我知道它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全國文明城市」,映入眼帘的是沿街商鋪的乾淨整潔、錯落有致,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快速便捷,街坊鄰裡團結互助、淳樸友善,幸福生活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禮讓斑馬線」蔚然成風,「光碟行動」如火如荼,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撲面而來。 「疊翠武當、林擁水都、綠滿車城」,何為靈動?何為宜居?
  • 【舉全市之力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打造山水板橋 建設文明鄉村
    【舉全市之力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打造山水板橋 建設文明鄉村 2020-09-01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圳南坑社區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區)在會上揭曉。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南坑社區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既是深圳市街道辦、社區類別唯一上榜單位,也是坂田街道繼四季花城社區後又一社區入選全國文明單位。自此,坂田成為全省唯一擁有兩個社區類型全國文明單位的街道辦事處。
  • 共創文明城 處處皆風景 ——婺城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側記
    城市鄉村、街頭巷尾,講文明、樹新風,市民群眾總能和正能量的宣傳不期而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金華市民的美好夙願。婺城區作為金華的主城區、核心區,積極投身創建,通過發動群眾、狠抓細節、確保長效,深入推進「體系機制、人文基礎、硬體設施、城鄉環境、示範亮點、文明素養」等各方面工作,切實扛起了核心之責。
  • 文明如水 幸福花開 ——慈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巡禮
    滄海桑田,唐塗宋地;慈風泱泱,文明昭彰。2020年11月20日,歷經兩輪六年的創建歷程,慈谿以縣級城市全國第九、全省第二的佳績,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2002年,我市被評為省文明城市,2010年被評為省示範文明城市,2013年被評為省文明市,2015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全民創建氛圍日益濃厚,城市功能進一步優化,市容市貌和城市環境不斷改善,城市建設發展迸發新活力,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和滿意程度持續提升,2020年首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 東營,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東營市經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自2015年首次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7年成功蟬聯之後,東營市再次蟬聯殊榮,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三連冠」。  此外,東營市還有多家單位和個人入選第六屆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名單。
  • 心向文明 蓬勃萬象——濟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綜述
    (圖為初秋時節的濟寧,景城交融,宛若畫卷。記者 楊國慶 通訊員 於擁軍 攝)六年風雨兼程、六年同心協力、六年砥礪奮進,記載著濟寧這座城市不斷提升的城市氣質與品質,不斷豐富的文明色彩與內涵,不斷充盈的城市溫馨與溫情。
  • 曲靖市麒麟區破譯「文明城市」密碼
    2020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曲靖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麒麟區作為文明城市主戰場,今後,將繼續凝聚全區文明力量,為鑄就亮麗麒麟而走上新的徵程。金字招牌得來不易,那麼三年來,作為主戰場的麒麟區都做了些什麼?老百姓得到哪些實惠?
  • 鑄英雄隊魂 守為民初心——記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梅江區消防救援大隊
    ●本報記者 丘佳溢  通訊員 梅消宣  近日,中央文明委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梅州市梅江區消防救援大隊(以下簡稱「梅江大隊」)榜上有名,是廣東省唯一上榜的消防單位,也是歷屆全國文明單位評選中,為數不多的大隊級消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