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會讓孩子更叛逆嗎?

2020-12-17 自主學習自在成長

叛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常見表現。但如果有人認為孩子的叛逆與一套書的影響密不可分,你會怎麼想?

我的朋友最近憤憤不平地表示,她兒子越來越不像話了,每天把她氣得心口疼。其實細究下來,孩子並無出格的地方,無非就是不聽話,脾氣大,愛頂撞,對待學習沒有小學時那麼上心。其實成績也還好,沒有退步,思想也正常,與早戀、抑鬱等傾向沾不上邊。

這孩子最大的閱讀愛好就是《哈利·波特》。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中文版開始,就一頭扎進J.K.羅琳設計的魔法世界,成為《哈利·波特》的忠實粉絲,一發不可收拾。

他不僅看完了《哈利·波特》1-8的中英文版本,欣賞了一遍又一遍電影,還讀了一部又一部「同人文」,收集了若干件關於《哈利·波特》的紀念品。

個人理解,這樣的品牌鐵桿「哈粉」很多,與叛逆並無多大關聯。全世界究竟有多少《哈利·波特》的追隨者?好像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

但幾乎每個接觸《哈利·波特》的孩子都會被它吸引:這裡面渲染的魔法世界,滿足了孩子們關於自由、勇敢、探索、合作的精神追求。而這些氣質恰恰與叛逆期的個性表現相符。

根據媒體報導,疫情期間,J.K.羅琳給中國的孩子們送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可以免費閱讀1個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電子書和雙語有聲書。

當然,J.K.羅琳完全可以更「大方」一些。《哈利·波特》系列一共8本書,為何只免費放開第一本呢?要知道還有《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

而且這免費閱讀還有時間限制。這不是吊人胃口嗎?不過無論如何,作家的人文情懷和國際大愛還是值得肯定的。

可以料想的是,經過這一輪的免費贈讀,一大批孩子的興趣又被勾起來。既然《哈利·波特》具備一讀就讓人停不下來的魔法,他們大概率會成為新增的「哈族成員」。

孩子們為什麼喜歡《哈利·波特》

在各大網站的童書排行榜上,《哈利·波特》的銷量一直是遙遙領先的。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孩子們為什麼從一開始就愛不釋手?國內的魔法與玄幻作品也很多,比如《巴拉拉小魔仙》,為什麼沒有像《哈利·波特》這樣火遍全球?

這裡面有三個關鍵詞。

成長

《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主要人物有著明晰的成長線,從童年到少年及至成年。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和代入感。由於故事的信息量很大,情節有一定的連貫性,如果不按順序讀下去,可能很難理解各種人物的關係往來、各種事件的前因後果。

所以,《哈利·波特》的讀者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從小讀到大。對於喜歡《哈利·波特》的孩子來說,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童年和成長。

世界觀

《哈利·波特》中關於兩個世界的描述,很符合孩子的想像力。魔法世界其實與真實世界沒有區別。「威森加摩法庭」、「阿茲卡班監獄」、「古靈閣銀行」,還有「聖芒戈醫院」、「魁地奇世界盃」、「預言家日報」,以及「巫師無線電廣播」等等,都是對現代社會的借鑑和效仿。

魔法世界裡也有善惡之分,也有階層爭鬥、悲歡離合。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通過閱讀《哈利·波特》,理解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有助於他們世界觀的形成:追求正義、反抗強權、承擔使命、集體抗爭、自我犧牲等。

學校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存在是一個亮點。這種學校與現代學校有著高度的相似,學生們的寄宿生活、課堂方式、同學交往、團隊競爭等充滿了現實與奇幻互通的氣息,滿足了孩子關於理想學校的想像。

這裡的古老淵源、神秘血統也是很多孩子夢寐以求的,他們都嚮往能到這樣的學校學習。再厭學的孩子到了霍格沃茨可能都會迸發主動求知的能量,即便他們仍然要運用上課聽課、做作業、做實驗、寫論文、參加考試這樣的枯燥方式。

《哈利·波特》帶給孩子們什麼收穫?

1、培養地道的英語語感。

我們知道,很多哈迷、哈粉們不滿足於《哈利·波特》的中文譯本,直接攻讀原版,看原版電影。得益於此,孩子們的英語突飛猛進。這也可以算做J.K.羅琳對於中國兒童教育的貢獻。

以前曾看過一個段子,有家長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1500夠不夠」,答曰「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澱肯定不夠」。

單說積累詞彙量這件事,《哈利·波特》是大有可為的。

《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的詞彙量很大。假設孩子從小學4、5年級的時候開始讀原版,一般可以用1-2年的時間把整套書詳細讀完。這種英文版不適合快速泛讀,所以很多孩子會反覆輪迴。一般來說,讀完7或8冊,孩子的詞彙量達到8000以上是毫無問題的。

有人曾經用扇貝單詞測量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不重複的詞彙大約有5000個,而到《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時,不重複詞彙大概有13000,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一般孩子都不可能看完一個單詞馬上記住。但《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特點就在於,很多生詞是重複出現的,可以讓孩子被故事情節吸引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詞彙、感悟語言邏輯,體會文字之美。

所以,想讓孩子學好英語,把《哈利·波特》作為一套分級讀物,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孩子能把《哈利·波特》的原版精讀下來,其它的文學作品或者非虛構類讀物相信也不難拿下。

2、構建知識體系的完整度。

很多孩子對於英倫文化的深入理解就是從《哈利·波特》開始的。

作為奇幻小說,《哈利·波特》的日常生活感很強,許多故事的發生地點,比如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國王十字車站、通往對角巷的破釜酒吧,就直接位於英國倫敦的街頭。

故事裡的情境設置、人物性格、價值理念等都折射了歐洲古老的文化底蘊,在魔法與巫術、科學、迷信、幻想的交融中,孩子的閱讀體驗猶如在玩迷宮遊戲,跌宕起伏。

但對於《哈利·波特》的熱愛者來說,把讀物與文化的結合理解只是初步,基於此上的再創作、再發揮才是他們樂此不疲的焦點。大概當年J.K.羅琳在困境中寫成《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絕沒想到她的影響地盤會擴展得這麼大。

這主要源於一種奇特的名著「同人文」現象。按照網絡上的定義,同人文是由志趣相投的個人或者團體所創作的文學。這種文學形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自主、自由」,他們把原著裡的人物角色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性別、性格、行為的置換,重新設定邏輯線索,重新解讀故事方向。

目前比較知名的《哈利·波特》同人文有《永無止境的夜》、《純白年代》、《囚徒的房間》、《浮生不思量》、《多比逃亡記》等等。

《哈利·波特》的粉絲們除了熱衷於研討原著,對這些同人文也給與極大的關注。在網絡的世界裡,每個人都不憚於自我觀點的表達,「眾人拾柴火焰高」,越搞越熱鬧。

由於《哈利·波特》有關的衍生創作一直在進行,這個題材領域經久不衰,自成一派體系。所以,很少有孩子對哈利波特的關注是半途而廢的,即便到了少年、成年以後,他們的忠誠度依然很高。

如果把《哈利·波特》系列的閱讀看作一個知識處理流程,它的完整度估計令很多名著自愧弗如。從輸入到輸出,從閱讀到應用,從被動欣賞到主動創想,這是孩子們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所在。

換個角度來理解孩子的「叛逆」,它其實是一種思想自由的展現和個體價值的表達。如果閱讀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只要價值觀沒有偏離正軌,我們就不必恐慌。這是成長過程的必須,該來的總會到來。我們作為家長,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強自我反思,與孩子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孩子愛頂嘴並非叛逆,家長給「叛逆」重新定義,可緩和親子關係
    一來二去,小楊也是暴跳如雷,結果孩子把牙刷一扔,乾脆坐地上哭起來,一邊哭還一邊嘟囔:「你乾脆不要回來!」聽著這話,小楊更生氣了。小楊的孩子是叛逆嗎?,說「我自己來穿」,甚至有的孩子會拒絕穿你準備的衣服,而要求自己到衣櫃裡選衣服,這是他們獨立意識的萌芽階段,並不是叛逆,如果想培養一個生活能力不錯的孩子,這就是一個絕佳的起點。
  • 孩子不叛逆真的好嗎?12-18歲孩子家長一定要看
    孩子永遠聽話,不叛逆就好了!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不經歷叛逆期? 但其實,家長們有這種想法就很危險。 因為,叛逆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期。孩子不經歷叛逆,就意味著沒有真正長大。
  • 《哈利·波特》男主角格林特低調結婚,將迎來他的第一個孩子
    格林特與格魯姆這位31歲的英國演員因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扮演羅恩·韋斯萊而出名,他即將與28歲的女演員喬治亞·格魯姆迎來第一個孩子。通過他的發言人已證實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2018年12月,格林特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他肯定希望未來有一個孩子。當被問及即將滿30歲時,他說:「我想儘快安定下來,並且有孩子的陪伴。」「如果我有個兒子,我會叫他羅恩嗎?」這是一個很好的名字,但可能不是。而且格林特這個名字很難和單音節的名字配對。」
  • 還記得《哈利·波特》這部劇嗎?當年的羅恩·韋斯萊也升級當爸了
    《哈利·波特》可以說是承載了90後的童年,甚至可以說是《哈利·波特》陪伴了我們的成長。幾乎是每一次看哈利波特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第一部是適合童年的孩子,裡面充滿了屬於孩子童真的奇妙。而到了第三部,開始內涵愛與生死,後面的每一部都有著更深層的意義,每一部都帶給人不一樣的人生思考。
  • 當「哈利·波特」也被禁
    Sir在今天更想聊聊,孩子要怎樣在成人包抄下「躲過一劫」。仿佛是一個顛撲不破的循環:我們把童真看作最寶貴的品質,這最寶貴的品質我們卻不能全權擁有,只有在被成人修修剪剪,殘破不堪後,才被正式交到我們手中——你,成年了。
  • 哈利·波特40歲了 魔法世界還好嗎?
    她與他人合作的舞臺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第一部和第二部)於2016年夏天在倫敦西區上演。2012年,J.K.羅琳正式推出數位化公司Pottermore,哈迷們可以在網站上瀏覽新聞、專題和文章,更可以暢讀她的原創內容。這位1965年出生於英國的女作家,榮獲眾多獎項和榮譽,其中包括表彰她為兒童文學做出巨大貢獻的大英帝國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以及安徒生文學獎。
  • 孩子叛逆的背後,是父母無盡的限制!
    看起來好像是小姑娘不聽話、不懂事,只是,在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的表象下,更深層的原因是:媽媽對她的全方位控制,讓她更想反抗了,而網戀就是她反抗的一個發洩口,就算沒有找這個人,她也還是會有別的形式的叛逆。簡單地制定規則,粗暴地限制孩子,表面看起來很用心良苦,其實,它只是教育的懶惰。
  • 什麼樣的風水會使孩子過度的叛逆與偏激?
    >
  • 孫莉回應多多打耳洞染髮,阻止她會更叛逆,這理由你能接受嗎?
    尤其是小小年紀,就開始打耳洞,還染髮,這樣真的好嗎?家長不管嗎?最近,多多的媽媽孫莉老師出面回應,「愛美是女孩的天性,我們尊重她們。你現在阻止她,她將來也會更叛逆。她嘗試過了,可能過兩天就不喜歡了」。孫莉的想法很獨特,她甚至親自幫多多找顏色,提供參考。很多網友覺得,孫莉太慣著孩子了。
  • 《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年,暢銷神話背後的「魔法」是什麼?
    但她認為,「所謂魔法就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不論是狼人、吸血鬼還是巫師,就如同《聊齋志異》《東周列國志》,都是反映著不同國家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再加上《哈利·波特》的內容是正義戰勝邪惡,宣傳的是孩子們的愛、勇敢和友誼,這是任何一個民族都能夠接受和提倡的價值觀。《哈利·波特》在世界各國都暢銷,世界各國孩子都覺得好看的書,我們國家的孩子也會喜歡。
  • 《哈利·波特》20年後重映:我發現,伏地魔和哈利·波特是同一種人
    我們在功利至上的社會上打拼得太久,往往會把內心最柔軟,最單純的一部分藏匿起來,久而久之,有些人便把它給弄丟了。但依然有部分人,不願意遺失童心,於是他們把它寄托在「哈利·波特」裡。因為善良勇敢的小哈利,象徵的正是每個人心中,照亮平庸日常的那粒魔法之光。《哈利·波特》從來都不是童話故事據說,哈利·波特的誕生起源於JK羅琳的一次旅行。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經典總是歷久彌新
    這次的重映4K修改3D版,一定會有許多哈利·波特影迷們的到來體會身臨其境霍格沃茲的感覺,你會是其中之一嗎?那時的哈利·波特(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裡夫),赫敏(艾瑪·沃森)還有羅恩(魯伯特·格林特)簡直就是鐵三角小可愛,勇敢的哈利·波特,聰敏機智的赫敏,有些膽小但又十分義氣的羅恩,他們在霍格沃茲的每一幕都在大家的記憶深處不斷翻湧。
  • 叛逆心理是孩子心思不成熟的映射
    父母要冷靜地觀察孩子的言行,耐心地應對他們的叛逆,多做情感交流,引導他們漸漸領悟。孩子都是在犯錯中長大的,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因一時的生氣而放棄了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天氣悶熱,放暑假在家的初中生小婷在家裡玩電腦。看到女兒沉迷於電腦,爸爸生氣地說:「整天抱著電腦,你就沒別的事可做嗎!暑假作業寫完了嗎?」之後,爸爸就開始訓斥小婷。
  • 孩子叛逆怎麼辦?4個「錦囊」送給家長
    叛逆現象在孩子成長中 是普遍存在的嗎 根據有關專家研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反抗期: 第一個反抗期在2-4歲
  • 孩子的哪些叛逆時刻讓你完全招架不住?
    很多媽媽都受不了這樣鬧騰,直接秉承「打一頓就好了」的原則打一頓不會變好卻會讓這種事情每天都定時上演而你根本招架不住其實他的叛逆就是愛和你對著幹你越讓他做什麼他越不做對於3-5歲孩子的叛逆期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做選擇題每次當孩子提出要求,在他開始大鬧前,家長可以在自己所能接受的範圍內
  • 孩子最近非常叛逆,說什麼都不聽,這種孩子該如何教育?
    而這本書的作者,養大了兩個很優秀的兒子,無論是兩三歲孩子的叛逆,還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他們都沒有遇到大的衝突。對於這個觀點,我是很贊成的。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喜歡說孩子叛逆的,一般都是基於自己的話,孩子不聽,自己的想法,孩子不遵守,才會給孩子定性為叛逆。孩子兩三歲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不會像以前那麼依賴父母,那麼乖巧、那麼聽話;孩子青春期,開始質疑父母的意見,反對父母的管束。
  • 哈利·波特40歲生日快樂!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哈利·波特》!
    或許是因為,每個曾經在成長路上有著奇奇怪怪煩惱的孩子,都能在《哈利波特》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同時還會有一千個羅恩、伏地魔…….哈利波特作為一個世界現象級的人物,讓全世界孩子為之瘋狂,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少年英雄的冒險與成長,相知相伴的朋友、老師和各路助攻,一起歷經艱辛和苦難,用愛和正義打敗惡魔……,這樣的故事誰不喜歡呢?還記得嗎?
  • 赫敏30歲,羅恩當爹了,歡迎來到《哈利·波特》真實世界
    畢業後就進了魔法部,在《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裡還寫明咱們的女學霸,2019年正式晉升為新一任部長,是魔法部之中最高級別的成員。和赫敏一樣,艾瑪·沃森30歲時也成績斐然。她本科就讀於布朗大學,畢業後從牛津大學的訪問學者變成研究學者,並且成功留任。
  • 《哈利·波特》「羅恩」飾演者「魯伯特·格林特」即將升級當奶爸
    《哈利·波特》片段小時候初識羅恩,祝福羅恩小天使,只覺得這孩子在主角團三人中顏值略差,年少時總是喜歡最亮眼的哈利波特,現在回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羅恩真的是可愛小天使《哈利·波特》的搞笑擔當,對待朋友的那份真摯熱切的感情,韋斯萊家真是最幸福的家庭,以前總是納悶為什麼赫敏會和羅恩在一起,不應該和哈利在一起嗎?
  • 你以為孩子叛逆,其實那是成長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的人格也越來越需要獨立,越想要獨立做自己,必然會導致一些叛逆行為的出現。所以,那些個至今還沒有實現穿衣自由的姑娘們,你們需要的是一次叛逆。孩子長大了,開始渴望獨立,但是父母還習慣於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的心態,這時候,孩子的叛逆就是一種抗爭。通過這種抗爭,父母和孩子都會逐漸形成一種界限意識,讓雙方都認識到哪些是父母應該放手的,哪些是該孩子獨自承擔的。